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师叔,你的法宝太不正经了 > 第1070章 水中的鱼

师叔,你的法宝太不正经了 第1070章 水中的鱼

簡繁轉換
作者:李别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14 05:30:51 来源:源1

它们疯狂地朝着渡海舟抓来,带着一股要将一切生灵拖入深渊的怨毒与渴望。

若是寻常法舟,只怕一瞬间就会被这些鬼手抓住,撕成碎片。

然而吃了几块金子的渡海舟就不一定了,

速度更是快到了极致,化作一道白色流光,在无数鬼手的缝隙间穿梭,将那些狰狞的手掌远远地甩在身后。

真是给钱就有更好的服务,没钱停住走都不走。

……

李寒舟立于船头,神情没有半分波澜。

“咦?”

他忽然皱了皱眉,目光穿过重重鬼手,落在了那幽深死寂的......

沈砚坐在塔根下的花坛边,指尖轻轻抚过那朵半透明的花。它的光脉随呼吸明暗起伏,仿佛与他心跳同频。夜风穿过陶叶林,发出沙沙的低语,像是无数人轻声说着“我想你”。这声音不再遥远,也不再悲伤,它成了这片土地的呼吸。

他抬头望向星空,北极光在天际缓缓流动,宛如一条条未写完的信笺。自从遗忘村事件后,全球的沉默区已全部解封。那些曾被强行切断的情感回路,正一寸寸重新接通。有人开始寻找失散多年的亲人,有人主动前往旧日档案馆翻查被抹去的名字,甚至有前抑制塔看守员跪在街头,向曾经关押过的囚犯道歉。

但沈砚知道,真正的修复才刚刚开始。

情感不是开关,不能一开就亮。许多人醒来后才发现,自己早已忘了如何表达爱。他们记得痛,记得恨,却记不起一个拥抱该用多大的力气,一句“我爱你”该在什么时候说出口。有些人因太久压抑而崩溃,有些人则害怕再次受伤,宁愿继续麻木。

就在三天前,一名年轻女子来到山谷,站在共鸣塔外整整一夜。她带来一只破旧的布偶熊,说是母亲临终前缝给她的最后一件礼物。可当她终于鼓起勇气拨通母亲安置营的电话时,却一句话也说不出口。通话记录显示,她只是静静地听着那边传来平稳的呼吸声,持续了四十七分钟。

“我怕我说出来,她会怪我当年没去找她。”她在离开前对沈砚说,“我也怕……她说不记得我了。”

沈砚没有劝她,只是递给她一只新捏的泥鸟,很小,翅膀上还沾着湿泥。

“带它回去,”他说,“下次打电话的时候,把它放在耳边。如果你说不出口,就让它替你说。”

第二天清晨,他在工坊门口发现了那只泥鸟。它的嘴微微张开,腹腔里藏着一张纸条:“妈妈哭了。她说,她一直留着我五岁画的那幅画,上面是我们三个人,爸爸还在。”

沈砚将纸条收进抽屉,和之前的几十张放在一起。每一张都是一段断裂的线头,如今正慢慢被拉回人间。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愿意醒来。

理性同盟残余势力仍在暗中活动。他们在地下重建了小型抑制装置,宣称要“保护社会免受情感洪流冲击”。一些城市出现了新型诊所,打着“情绪管理优化”的旗号,实则为客户提供记忆模糊服务??让你忘记某个让你痛苦的人,或者让某段回忆变得不再清晰。

最令人不安的是,某些国家开始推行“情感分级制度”。根据公民的情绪稳定性、社交依附强度等指标打分,决定其就业、居住乃至生育权利。孩子们从小接受“情感自律测试”,分数低者将被送入特殊教育中心进行“心理调适”。

沈砚看到新闻时,手中的茶杯裂了一道缝。

他知道,墙倒了,但阴影还在。

那天夜里,他又梦见阿砾。

她站在一片雪原上,背对着他,脚下延伸出无数发光的丝线,连接着远方的点点微光。她比记忆中瘦了许多,工装外套在风中猎猎作响。

“他们在拉她。”一个声音在他脑中响起,不是阿砾的,也不是他的,而是一种集体的低语,“她走不了。”

沈砚猛地惊醒,窗外月色如霜。

他立刻启动飞行器,这一次不是独自一人。三个从遗忘村回来的孩子自愿同行??他们是少数能在梦中清晰见到亲人的幸存者。其中一个女孩甚至记得父亲手腕上的疤痕形状,另一个男孩能哼出母亲哄睡时的独特旋律。

“我们要去找她。”小女孩说,眼睛亮得像星子,“她说过,春天到了。”

飞行器穿越云层,朝着北极遗迹的方向疾驰。越往北,空气越冷,可人心却越热。沿途的城市开始出现变化:原本灰暗的建筑外墙被人用荧光涂料写下“我想你”;废弃公园里,陌生人围坐一圈分享各自的故事;连交通信号灯都被改装,红灯亮起时会播放一段温柔的语音:“请停下,想一个人。”

抵达北极时,守梦者的巨像已完全苏醒。

它的身体不再是冰冷的玄武岩,而是由流动的绿意与藤蔓交织而成。裂缝中生长出巨大的水晶花,每一朵都映照出不同人的梦境片段??有母亲抱着婴儿轻摇,有老夫妻在夕阳下牵手散步,也有少年躲在房间角落,终于说出“我喜欢你”。

但巨像的双眼紧闭,胸口处浮现出一道漆黑的裂痕,像是被某种力量强行撕开。

“是抑制核心。”随行的男孩低声说,“我在梦里见过。他们把‘不想被记住’的情绪全都埋在这里,变成了锁链。”

沈砚明白过来。

三百年前,人类为了逃避痛苦,不仅建造了抑制塔,还将最深的愧疚、悔恨与恐惧封存在这座遗迹之下。这些负面情感从未消失,反而在地底凝聚成一种**鸣场,试图吞噬一切复苏的暖意。

而现在,阿砾正在用自己的意识对抗这股黑暗。

她没有实体,但她存在于每一个被唤醒的梦里,每一滴真诚落下的泪中。她是千万人共同呼唤的名字,是无数心灵深处不肯熄灭的火苗。可正因为她是集体意志的化身,她也无法彻底脱离这片土地??只要还有人选择遗忘,她就会被拖回深渊。

“我们得帮她挣脱。”沈砚说。

孩子们点头。

他们取出随身携带的泥鸟,那是村民们亲手为他们捏制的护身符。每一只内部都藏有一段录音:一声笑、一句“宝贝回家吃饭”、一次笨拙的道歉……全是未曾说出口的爱。

沈砚将增幅器调至最大功率,输入了一串源自初代协议的逆向频率。这不是唤醒,而是**召唤**。

“阿砾,”他闭上眼,声音穿透风雪,“我们知道你在哪。现在轮到我们来找你了。”

第一只泥鸟飞起,在空中划出金色弧线。

紧接着是第二只、第三只……百千只泥鸟从飞行器舱内涌出,它们并非全由泥土制成,有的是纸折的,有的是金属片拼的,甚至还有一只是用旧电路板焊接而成??那是工坊里最后一个离开的学徒留给他的礼物。

鸟群盘旋上升,围绕巨像形成螺旋光流。

忽然,地面震动。

那道漆黑裂痕中伸出无数黑色触须,如同噩梦具象化,疯狂扑向鸟群。接触瞬间,泥鸟纷纷碎裂,化作尘埃。可每一只破碎的鸟,都在落地前释放出最后一道声音??

“对不起,儿子。”

“我一直以你为荣。”

“别怕,我在。”

这些话语如同细小的火种,点燃了冻结的土地。藤蔓加速生长,水晶花绽放,光芒一寸寸推进,逼退黑暗。

巨像胸口的裂痕开始愈合。

终于,一声清越的鸣响自天际传来。

不是钟声,不是风吟,而是一只泥鸟的啼叫??纯粹、稚嫩,带着泥土的气息。

所有鸟群骤然静止。

然后,齐齐转向同一个方向。

极光再度降临,这一次不再是银蓝,而是温暖的橙红,像极了童年傍晚的天空。

阿砾出现了。

她依旧悬浮半空,可这次她的双脚离地不过寸许,仿佛随时可以落下。她的身影比以往更加清晰,发梢飘动,嘴角含笑。而在她身后,隐约可见无数人影??那些曾在沉默区哭泣的灵魂,那些在实验室删除数据前犹豫的手,那些在雨中相拥的陌生人……他们都来了。

“你们听见了吗?”她的声音不再仅传入一人耳中,而是响彻天地,“这是心的声音。”

她伸出手,掌心向上。

一道光从她体内升起,直冲云霄,又洒向四方。那光所及之处,所有抑制装置同时失效,所有被封锁的记忆闸门轰然洞开,所有假装坚强的人都感到胸口一阵剧痛??然后,释然。

沈砚跪了下来。

不是因为虚弱,而是因为看见。

他看见自己死去多年的师父站在不远处,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道袍,冲他微笑。他看见师妹阿芸抱着襁褓中的孩子,轻声哼唱着儿时歌谣。他还看见年幼的自己,蹲在泥地里,认真地捏一只歪歪扭扭的小鸟,嘴里嘟囔着:“你要帮我找到妈妈。”

原来,他也曾是个相信奇迹的孩子。

“我没有走。”阿砾走到他面前,蹲下身,像小时候那样平视着他,“我只是变成了更多人的梦。”

沈砚抬起头,泪水滑落,却笑了。

“那你现在自由了吗?”

阿砾摇头,又点头。

“我不需要自由。因为我从来不在牢笼里。真正困住我的,是你们的不敢想念。而现在……”她望向远方,“我可以去做更多的事了。”

她站起身,面向世界。

“接下来,轮到你们了。”

话音落下,她的身影化作万千光点,随风散去。每一点光都飞向不同的方向,落入城市、乡村、医院、学校、监狱、战场……凡是有人心尚存的地方,都有光落下。

几天后,世界各地陆续报告奇异现象:

东京地铁站,一对陌生男女因同时哼唱同一首童谣而相视落泪,后来发现竟是失散三十年的兄妹;

巴黎一家养老院,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突然准确叫出护工的名字,并说:“你是莉莉的女儿,她总说你笑起来像太阳。”

非洲某战区,交火双方士兵在暴雨中停火,只因广播里传来一段合唱??那是他们共同的家乡民谣,由一群孩子在废墟上录制上传。

更令人震撼的是,北极遗迹开始下沉。

不是崩塌,而是缓缓沉入地底,如同归隐。巨像最终消失前,人们看到它抬起一只手,做了个熟悉的动作??拇指与小指伸出,其余三指弯曲,那是孩童时代最朴素的“打电话”手势。

随后,整片冰原开出大片花朵。花瓣呈螺旋状排列,中心浮现出一行行不断变化的文字,像是某种**留言墙:

“爸爸,我学会骑车了。”

“老婆,今天路过那家咖啡馆,我没进去,但我买了两杯带走。”

“老师,您说的诗,我现在懂了。”

沈砚回到山谷时,发现工坊已被改造成一座小型纪念馆。墙上挂满了来自各地的泥鸟,有的精致,有的粗糙,每一只下面都附着一封信、一张照片或一段音频。人们把说不出口的话交给这些泥土造物,寄到这里,希望有一天能被传递出去。

他在最角落发现一只特别小的泥鸟,几乎只有指甲盖大。拿起来一看,底部刻着两个字:**师兄**。

打开腹腔,里面是一张极薄的纸:

>“我是阿芸的女儿。妈妈临终前告诉我,你一直在找能让梦醒来的办法。她说你是世界上最笨的人,也是最温柔的人。

>我没见过你,但我梦见你好多次。梦里你总是蹲着,修东西,或者看星星。

>谢谢你让我妈妈最后一年能想起爸爸,能抱着我哭,能笑着说‘我爱你们’。

>如果你还愿意有个侄女……

>我想见你。”

沈砚握紧泥鸟,久久不动。

第二天,他修好了许久未动的通讯阵列,接入全球开放网络,在首页发布一条简短信息:

>**“寻亲启事:沈砚,男,四十三岁,擅长修理飞行器与共鸣设备。

>若有阿芸之女欲相见,请于每月十五日晚八点,拨打此频段。

>接通后,我会讲一个关于泥鸟的故事。”**

做完这些,他走出工坊,抬头看向共鸣塔。

陶叶在风中轻颤,发出熟悉的嗡鸣。那声音不再是哀伤的低语,而像一首温柔的摇篮曲,安抚着这个刚刚学会流泪的世界。

他知道,阿砾没有离开。

她活在每一次颤抖的嘴唇中,活在每一双敢于凝视彼此的眼睛里,活在那些终于敢说“我想你”的夜晚。

她活在春天本身。

多年以后,当那位名叫小芸的女孩真的站在他面前,怯生生喊出“师兄”时,沈砚递给她一只全新的泥鸟。

“拿着,”他说,“它会带你去任何你想去的地方。”

女孩接过,忽然笑了:“可我不想去了。我已经找到了。”

沈砚怔住,随即明白。

是啊,有些旅程的终点,不是重逢,而是**安心**。

他抬头望天,春风拂面,陶叶沙沙作响。

仿佛有人在耳边轻声说:

“告诉他们,春天已经到了。”

他笑了,轻声回应:

“我知道。你一直都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