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师叔,你的法宝太不正经了 > 第997章 讨回公道

师叔,你的法宝太不正经了 第997章 讨回公道

簡繁轉換
作者:李别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14 05:30:51 来源:源1

“那弟子就先行退下了。”丘心阳行了一礼。

“去吧,好生修炼。”李寒舟摆手道,随即继续看起了这虚鸿图。

丘心阳点头,随即恭敬地退下,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动力与憧憬。

待我携“虚鸿图”归来,方师妹,你一定会对我刮目相看!

李寒舟随即转身回到洞府,心念一动便直接进入了宝鼎洞天。

他将虚鸿图的材料与图谱悬浮于身前,神念扫过,将所有炼制步骤与细节了然于胸,随后深呼一口气。

“这又是什么仙宝嘞?”青玉在好奇问道,他看......

雨停了,晨光如薄纱般铺开,南陵山间的雾气缓缓退去。真言阁的铜铃还在轻颤,余音缭绕,仿佛刚才那一阵齐鸣并未结束,只是沉入了大地深处,等待下一次被唤醒。小满站在闻心井边,指尖轻轻抚过水面,涟漪荡开,那句“轮到你们了”已悄然隐去,却在她心底刻得更深。

她转身走向阁楼正厅,脚步不急不缓,像是背着整座山的重量,又像终于卸下了什么。颈间的“录”字铜牌贴着肌肤,微凉而沉实??那是沈知白留下的最后信物,也是她接过的命脉。她知道,从今往后,她不再是那个躲在师叔影子里的小满,而是真言阁的守灯人。

许绾从彩虹马车上跳下来,笛声戛然而止。她拍了拍衣角的露水,快步跟上:“小满。”

“嗯。”

“你打算怎么办?”

小满没有立刻回答。她推开正厅大门,阳光斜照进来,落在《未言录》巨大的书页上。昨夜盲童写下的那句话仍在,墨迹未干,字迹稚嫩却有力。她伸手轻触纸面,低声说:“继续开门。”

许绾一怔,“可朝廷……”

“朝廷会来。”小满打断她,声音平静,“但他们迟早会明白,关一座楼,杀几个人,堵不住千万张嘴。只要还有一个人愿意写,真言阁就倒不了。”

话音刚落,门外传来脚步声。一名守阁弟子匆匆奔入,脸色发白:“西街口……又来了三具尸体,都穿着儒衫,胸口插着箭,纸条写着‘逆臣之后,妄议朝政’。”

小满闭了闭眼,再睁开时已无波澜:“取笔墨来,登记姓名、籍贯、生平所言。尸体抬入义堂,明日合葬于言冢。碑文写:‘此三人,因言而死,亦因言不朽。’”

许绾咬唇:“他们是在恐吓我们。”

“是。”小满点头,“但恐惧只有在沉默中才有效。我们若回以更大的声音,它就会自己溃散。”

她转身登上高台,敲响了悬于梁上的青铜磬。三声清越,全阁肃静。百余名守阁义士、抄录员、工匠、学子齐聚厅中,仰头望着她。

“昨日,三位士人因在伪史堂留下批注而死。”小满的声音不高,却穿透每一个人的耳膜,“他们写的是:‘帝王可错,史官不可欺。’就这么一句话,丢了性命。但我想问你们??他们白死了吗?”

无人应答。风穿过廊柱,吹动檐铃。

“没有。”她自己回答,“因为他们的话,已经刻进了这栋楼的骨头里。他们的名字,会被记入《未言录》;他们的血,会渗进共鸣壤,滋养那株花。下一次花开时,或许就会有一句新箴言,来自他们的魂。”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从今日起,真言阁实行‘双录制’。每一份文献,无论文字、竹简、手札、口述,皆抄录两份。一份存于阁内,一份秘密送往七处异地藏点??北境雪庐、岭南古寺、东海渔村、西陲石庙、江淮水寨、中州书院、以及皇宫地底那块玉简出土之处。若此阁焚毁,火种仍在。”

人群震动。有人低呼,有人握紧拳头,有人默默跪下。

“我们不是要对抗朝廷。”小满继续道,“我们只是不让真相随人而灭。沈师叔说过,真言阁的意义,是告诉后来者:你看,曾经有人不怕。那么今天,我们就做那个‘曾经的人’。”

许绾走上前,从怀中取出一卷漆皮卷轴:“这是我在北境最后一夜,从一位老戍卒手中得到的。他说,这是三百年前‘平民议政法’推行时,百姓联名签署的万民书残卷。上面有十万指印,每一个都代表一个曾敢说话的人。”

小满接过,缓缓展开。泛黄的皮纸上,密密麻麻的红印如星河铺展,有些已模糊,有些仍鲜亮如血。她将它摊在《未言录》旁,轻声道:“把它放在最显眼的位置。让所有人知道,我们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当天午后,一名老农拄拐而来,衣衫褴褛,脚上缠着草绳。他在《未言录》前站了许久,颤抖着提笔写下:

>“我儿子被征去修皇陵,饿死在半路。官府说他是逃役,不给抚恤。我说了三年,没人听。今天,我终于写下来了。”

他放下笔,嚎啕大哭。守阁弟子扶他坐下,递上热茶。小满亲自为他登记姓名,录入双录册,并将他的供词封入特制陶罐,交由信使连夜送往岭南藏点。

夜幕降临,伪史堂的黑蝶漆墙再度浮现人影。这一次,不止是九卿遗言,还有更多陌生面孔??有被斩首的谏官,有**明志的学者,有被毒哑的伶人,他们在月光下无声呐喊,嘴唇开合,拼出一句句被抹去的历史:“我们说过!我们记得!我们不肯闭嘴!”

许绾立于墙前,泪流满面。她忽然转身冲向工坊,翻出沈知白留下的笔记残页,一页页对照,终于在夹层中找到一段隐秘记载:“初代言者铃非仅传声之器,若以共鸣壤为引,闻心井为媒,集百人真言共振,可启‘言灵回响’??短暂唤醒逝者之声,令其亲述真相。”

她狂喜奔出,直扑小满房中:“我们可以让他们说话!真正地说话!不只是唇语,不只是文字??是声音!是活生生的声音!”

小满盯着那行字,久久不语。良久,她点头:“试一次。但只许一次。若惊动天地,或伤及无辜,立即终止。”

当夜子时,真言阁全员集结。小满手持初代言者铃,立于闻心井畔。许绾将百名自愿者的名字写在符纸上,投入井中。每人一句真言,或控诉,或忏悔,或誓言,汇成一股无形洪流,注入地底的共鸣壤。

钟声响起??不是铜铃,而是那尊从西陲石庙带回的青铜钟,在无风自动中轰然鸣响。

刹那间,天地失声。

一道金光自真言阁地基冲天而起,如龙盘旋,直贯云霄。那株晶莹奇花骤然绽放,花瓣片片碎裂,化作光雨洒落。每一滴光中,都浮现出一张面孔,每一个面孔,都张开口??

声音来了。

不是幻觉,不是回音,是实实在在的、跨越生死的言语洪流。

“我是柳氏,尚仪局掌记,我伪造了遗诏!”

“我是九卿之一,我未曾谋反,我只是反对苛税!”

“我是海船大副,我们带回来的是和平,不是叛国!”

“我是戍边将士,我们被下令射杀手无寸铁的百姓!”

“我是宫女,我亲眼看见裴世衡毒杀先帝!”

一句接一句,一声连一声,如雷霆滚过南陵上空。城中百姓纷纷推门而出,跪地聆听。有人掩耳痛哭,有人振臂高呼,更有无数人拿起笔,冲向真言阁。

这一夜,三百七十二人留下真言,六十七人当场被捕,三名密探混入人群中欲行刺小满,被守阁义士当场擒获。而远在皇城的皇帝赵恒,竟在寝宫中惊醒,听见窗外传来无数voices低语,字字清晰:

>“你说谎。”

>“你杀人。”

>“你不配为君。”

他摔碎茶盏,怒吼:“封锁南陵!派兵围楼!我要它一夜之间化为废墟!”

可旨意下达后,三军统帅却跪地不起:“陛下……北境戍卒哗变,喊着‘我们要听真话’;东南水师扣押粮船,要求公布百年海禁真相;就连宫中宦官,也有人在偷偷抄录《未言录》……若您现在动手,恐怕……天下即乱。”

皇帝瘫坐龙椅,面如死灰。

三日后,南陵城外尘土飞扬,一支千人队伍缓缓而来。为首者竟是当朝太子赵琰,身着素袍,步行而至。他身后跟着数十辆牛车,载满竹简、手稿、密档,皆盖有“东宫藏书”印鉴。

小满登楼远望,许绾紧张道:“是鸿门宴?”

小满摇头:“不是。他是来投诚的。”

太子步入真言阁,长揖到底:“我父皇不愿见的,我愿见;他不敢听的,我愿听。这些,是东宫秘藏三十年的‘实录副卷’,记录了近五十年所有被删改的奏对、被销毁的谏书、被掩盖的灾情。我今日献上,只求一见沈前辈遗容。”

小满沉默片刻,带他至闻心井旁。井水清澈,倒映天光云影,仿佛藏着万千魂灵。太子俯身凝视,忽然浑身剧震??水中竟浮现出沈知白的面容,须发皆白,目光如炬。

“太子。”那影像开口,声音来自井底,也来自四面八方,“你可知为何历代帝王惧怕真言?”

太子颤声:“因为……真言不可欺。”

“不错。”影像颔首,“权力可以篡改历史,却无法抹去记忆。你父皇以为烧书、杀人、封口就能永固江山,殊不知,沉默才是最烈的火药。积得越久,炸得越狠。”

太子跪下:“我愿做第一个听真话的皇帝。”

小满看着他,终于开口:“真言阁不拥立任何人。但我们接受见证。从今日起,东宫所献之书,尽数入藏,并设‘储君观史堂’,凡未来继位者,必在此读完全部禁典,方可登基。”

太子含泪应诺。

消息传开,四方震动。半月之内,又有七位宗室子弟、十二名地方大员秘密送来私藏文献。甚至有边关将领派人快马加鞭送来一封血书:“我部曾奉命屠村灭口,只为掩盖矿难真相。我不能再骗自己了。”

小满将这些一一收录,双录分藏,同时下令扩建地窖,增设“赎罪录”专区,专收那些主动忏悔的权贵供词。她还设立“言赎令”??凡揭发重大隐案者,可减罪或免刑,但必须公开陈述,接受质询。

许绾笑叹:“你这是把真言阁变成了一座审判庭。”

小满摇头:“不,是疗愈所。谎言让人扭曲,真话才能让人重生。”

又是一年春来,回音树再度开花,花瓣如絮飞舞。那日清晨,一个身穿囚服的年轻人被押解至阁前。他是裴世衡曾孙,因家族覆灭沦为贱籍,却自学律法,苦读**,今日特来献上《裴氏阴谋全录》,并自愿受审。

他在《未言录》前跪下,提笔写道:

>“我的祖先造孽,我无法洗清。但我可以选择说出全部。若需以死谢罪,我愿伏法于真言阁前,让我的血也成为警示。”

小满收下书卷,却撕掉了他写的“伏法”二字,换上:

>“你不说,罪就永远是你的。你说出来,它就成了我们的教训。”

年轻人泪如雨下。

当晚,奇花再度绽放,空中浮现新箴言:

>“忏悔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此后十年,真言阁成为帝国精神之锚。皇帝换了,太子登基,新政推行,**解封,史官重修国史,百姓可议朝政。而小满始终坐镇阁中,白发渐生,眼神却愈发清明。

许绾依旧吹着跑调的笛子,坐在彩虹马车上巡游各地,传播真言火种。她说:“沈师叔的铃声停了,但我们的声音,才刚开始。”

某年冬夜,暴风雪封山,小满独坐灯下,翻阅一本新收的日记。作者是个十岁女孩,父亲因言入狱,她每日在雪地里写字,盼有人看见。最后一页写着:

>“我不知道明天会不会被抓,但我知道,只要我还敢写,我就没输。”

小满合上书,抬头望向窗外。风雪中,真言阁的灯火依然明亮,铜铃在寒风中轻轻摇晃,叮当,叮当……

她低声呢喃:“师叔,你看,光还在走。”

远处山坡,一道小小身影牵着盲童的手,缓缓走向大门。孩子仰头问:“姐姐,真言阁是什么地方?”

那人微笑:“是一个可以说真话的地方。”

“那……我也能进去吗?”

“当然。”

“可我太小了,没人听我说话。”

“没关系。”她蹲下身,握住孩子的手,“在这里,最小的声音,也会被记住。”

风雪渐歇,晨曦微露。

真言阁的门,又一次缓缓打开。

像十年前那样,

像一百年后也将如此。

因为它从来不是一个地方,

而是一种选择??

选择不说谎,

选择不闭眼,

选择在黑暗中,

仍然相信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