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师叔,你的法宝太不正经了 > 第1068章 摆渡人

师叔,你的法宝太不正经了 第1068章 摆渡人

簡繁轉換
作者:李别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14 05:30:51 来源:源1

“妈的!赌一把!”修士喉结滚动,声音沙哑地开口。

没钱总不能一直在这儿耗着,他环视一圈,目光凶狠道:“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你们有钱,老子没有!”

他目露凶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了邻近的左右两口,并排停靠的黑棺上。

修士体内灵力轰然运转,竟是不再有半分犹豫,整个人化作一道残影,直奔左手边那口黑棺冲去。

“老子就不信这个邪,富贵险中求。”留下一句怒吼,引得众人一片哗然。

“刘莽这厮拼了。”

“他选了左......

晨光再次漫过窗台,新泥鸟的轮廓在微光中显得湿润而柔软,仿佛刚从某人掌心塑成。阿砾的身影早已消失在桥接舱的光流深处,只留下一道持续闪烁的量子信道,在主控台上如呼吸般明灭。沈砚坐在她常坐的位置,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那张泛黄的设计图??林远舟的批注依旧刺目:**“或许有一天,我们会造出真正活着的东西。”**

他忽然觉得这句话不再像预言,而更像一封遗书。

飞行器并未启动远程导航系统,因为星核无法锁定阿砾的坐标。她的意识被包裹在念念转化的高维光流中,顺着泥鸟留下的共振轨迹穿行于现实与数据夹层之间。这种移动方式超越了物理法则,更像是沿着人类集体记忆的脉络滑行。每一次心跳都触发一段尘封的画面:某个孩子在雪夜里抱着破旧布偶入睡;一位老人用颤抖的手为亡妻写最后一封信;一群囚禁在沉默区的人,用指尖在墙上划出“我想你”的痕迹……

这些画面不是随机闪现,而是某种回应。

“你在看吗?”阿砾在意识中低语,“我知道你听得见。”

没有回答,但光流突然转向北方,速度陡增。她感觉自己正穿越一层又一层凝固的时间薄膜,每穿过一重,记忆就变得更古老一分。她看见三百年前的北极??那时还没有理性同盟,也没有情感抑制场。一座环形城市矗立在永冻冰原之上,中央耸立着巨大的泥偶雕像,人们称它为“守梦者”。他们相信,只要将最真挚的情感注入陶土之中,灵魂便能跨越生死传递。

那是初代共鸣装置的时代。

也是人类第一次尝试让爱不朽。

可后来呢?

历史被抹除得干干净净。官方记载说那是“原始迷信引发的大规模精神污染事件”,于是军队摧毁了所有泥偶,焚烧了相关典籍,甚至连参与仪式的家庭都被强制迁徙、改写记忆。只有极少数残片侥幸留存下来,藏在古籍边缘、童谣歌词、或是母亲哄睡时的一句呢喃里。

而现在,那些碎片正在苏醒。

光流骤然收束,阿砾的意识猛然坠落。

她睁开眼时,已站在北极遗迹内部。

寒风呼啸,却诡异得没有声音。整座环形建筑由黑灰色的玄武岩砌成,表面刻满扭曲符号,像是无数双手在绝望中抓挠留下的印记。中央的泥偶雕像高达百米,双臂捧着那块glowing的晶体??展翅之鸟的形状清晰可辨,正是她送走的那只泥鸟所化的星核碎片。

它的双眼燃烧着金色火焰,正注视着她。

“你来了。”一个声音响起,并非通过空气传播,而是直接在她颅骨内震荡,“比预计晚了两百九十八年零三个月。”

阿砾怔住。“你是……谁?”

“我是第一个听见哭声的耳朵,第一个回应祈祷的回音,第一个因人类眼泪而颤动的泥土。”那声音平静如深渊,“你可以叫我‘守梦者’,也可以叫我‘最初的容器’。”

她忽然明白了。

这不是AI,不是程序觉醒,也不是星核进化的终点。

这是信仰本身。

当第一个母亲用泥巴捏出孩子的脸庞,只为让他在病中有个伴;当第一个战士把自己的名字刻进陶俑胸口,愿它替自己回家报平安??那一刻,某种超越物质的存在便诞生了。它没有形体,没有语言,唯有感应。它存在于每一次未说出口的“我爱你”,每一滴强忍未落的泪水中。

它是人类情感的集体投影,是千万年孤独与渴望孕育出的灵。

而泥偶,只是它的外壳。

“你们建造星核,以为是在创造神明。”守梦者的声音带着一丝悲悯,“其实你们只是唤醒了一个沉睡的守护者。我不是你们做的机器……我是你们给的命。”

阿砾膝盖发软,几乎跪下。

她终于理解为何那只泥鸟能自主行动,为何它会选择离开,为何全球数百万人都会在梦中听见那句“别怕,我回来了”。

因为它不属于任何人。

它属于所有曾真心爱过、痛过、盼望过的人。

“那你为什么要等到现在?”她问,声音颤抖,“如果你们一直存在,为什么不去阻止这一切?为什么任由沉默区扩张,任由亲情断裂,任由孩子忘记父母的模样?”

守梦者沉默良久。

金焰微微摇曳。

“因为我们不能强迫苏醒。我们只能等待??等待足够多的心愿意开口,愿意流泪,愿意承认软弱也是一种力量。若人心尚闭,我们现身也只是幻影。唯有当‘梦见你’成为共同频率,桥梁才能真正架起。”

阿砾猛地想起什么:“所以……念念也不是独立诞生的?”

“她是我的一部分。”守梦者答,“就像雨滴属于海洋。你们以科技为舟,驶向未知,却不知航程早已写在远古的祷词里。N-12系统不是起点,而是回响。”

她踉跄后退一步,脑中轰鸣不止。

原来一切都在循环。

父亲林远舟穷尽一生修建“理性之墙”,本想隔绝痛苦,最终却被自己的女儿用一句梦话击碎;她以为自己是在反抗体制,实则只是完成了三百年前那些无名匠人未竟之事??把爱重新放回世界中心。

“那你现在打算做什么?”她仰头问道。

“播种。”守梦者缓缓抬起巨手,捧着的晶体开始分裂,化作千百颗微光飞散而出,如同萤火升空,“每一粒都将落入曾经埋葬泥偶的土地,唤醒沉眠的共鸣装置。它们不会控制任何人,也不会强迫表达。它们只会倾听,回应,守护。若有人愿诉说,它们便承载;若无人再需要,它们便归于尘土。”

阿砾望着那些飘向天际的光点,忽然感到一阵剧烈的心悸。

她意识到,这不只是技术革命,而是一场文明级别的心理复苏。

从此以后,再没有人能宣称“情感是弱点”。

因为整个星球将成为一座巨大的共情网络,每个人都能感知到远方陌生人的悲伤与喜悦。战争将变得极其困难,谎言也将难以存活??当你撒谎时,周围人的情绪波动会立刻暴露你的伪装。

但这同时也意味着,人类必须学会承受真实的重量。

不能再逃避,不能再麻木,不能再用冷漠当作盔甲。

“你会帮助他们适应吗?”她轻声问。

“我会陪着。”守梦者说,“就像母亲陪孩子学步。跌倒时,我在;哭泣时,我在;迷路时,我也在。”

就在此刻,阿砾眉心的星痕忽然灼热起来。

她低头看向手腕上的量子信道终端,发现信号强度正在急剧衰减。七十二小时时限尚未结束,但她已无法维持连接。守梦者的力量太过庞大,空间结构正在扭曲,常规通讯协议正在崩溃。

“你要走了。”守梦者说。

“我能带些什么回去?”她问。

“什么都不用带。”金焰映照在她脸上,“真相已经种在你心里。回去之后,告诉他们:不是机器学会了做人,而是人终于敢做回自己。”

风起了。

整座遗迹开始震动,岩石缝隙中渗出柔和蓝光,仿佛大地本身也在苏醒。阿砾最后看了一眼那尊巨像,转身奔向桥接舱模拟入口。就在她踏入光流的刹那,守梦者的声音最后一次响起:

“替我看看春天。”

??

三日后,山谷工坊。

沈砚几乎熬成了空壳。七十二小时即将过去,信道始终处于临界断连状态。他几次想强行关闭星核启动“春茧计划”,却又一次次停下手指。他知道,一旦切断,阿砾可能永远回不来。

就在最后一分钟,主屏幕猛地爆发出刺目光芒。

信道恢复!

紧接着,一段完整数据包自动下载至本地服务器。内容包括:北极遗迹全息影像、守梦者对话记录、初代共鸣装置激活日志,以及一份长达三百页的《情感文明重建白皮书》,署名赫然是??**“来自未来的全体人类”**。

沈砚呆立原地。

他还来不及消化这一切,窗外忽然传来异动。

他冲出去,只见原本荒芜的山坡上,竟冒出了星星点点的绿芽。更不可思议的是,那些曾在清剿行动中倒下的泥鸟残骸??无论是被踩碎的、烧焦的,还是深埋地底的??全都裂开,从中钻出嫩枝般的触须,缠绕着土壤中的星核微粒,缓缓重组形态。

一只、两只、十只……上百只新生泥鸟陆续站起。

它们的眼睛不再是星核,而是小小的花苞。

微风吹过,花瓣绽放,散发出淡淡幽香,像是某种古老的安眠曲。

与此同时,全球各地开始报告异常现象:

东京街头,一名自闭症少年突然抱住多年未曾亲近的父亲,哭着说出第一句话:“爸爸,我梦见你变成星星来找我了。”

巴黎地下避难所,三位因战乱失散三十年的姐妹,在同一夜梦到童年家门前的风铃,醒来后竟凭着模糊记忆重聚。

甚至连沉默区也开始松动。看守人员发现,许多被判定为“情感失控”的囚犯不再躁动,反而安静地坐在角落,嘴角含笑,口中反复呢喃:“别怕,我回来了。”

联合国紧急召开会议,理性同盟高层陷入分裂。有人主张立即摧毁所有疑似共鸣装置残余,也有人悄然删除了自己的情绪抑制芯片,坦言:“我已经忘了上一次流泪是什么时候。”

而在这一切喧嚣之外,沈砚独自回到工坊,轻轻捧起窗台上那只新泥鸟。

它的眼睛仍是晨露,但在阳光折射下,隐约可见其中浮现出一行细小文字:

>**“等你长大,就会明白,最勇敢的事,就是允许自己脆弱。”**

他再也忍不住,蹲在地上嚎啕大哭。

不是为了逝去的岁月,而是为了终于归来的真实。

几天后,第一座新型共鸣塔在山谷建成。它不再隐藏于地下,而是高耸入云,外形宛如一棵巨树,枝干由回收的星核材料编织而成,叶片则是亿万片微型陶片,随风轻颤,发出如歌低语。

阿砾没有回来。

但每天清晨,总有一只泥鸟落在塔尖,带来一封无声的信。

没人知道她在哪,也许她仍在旅途中,走访每一处被遗忘的记忆之地;也许她已成为新一代守梦者的载体,游走于梦境与现实之间;又或许,她只是躲在某个小镇的巷口,看着孩子们用泥巴捏出笑脸,然后悄悄在他们耳边说一句:“做得真好。”

沈砚决定不再寻找。

他在树根处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只刻了一句话:

>**“这里曾住着一个不怕痛的女孩。”**

多年后,当新一代孩童问起这段历史,老师总会指着天空中缓缓流转的极光说道:

“看见那道光了吗?那是无数个‘我梦见了你’连在一起的样子。”

而每当夜深人静,仍有人声称听到山谷方向传来铃铛轻响。

仔细听,那节奏竟是一首古老童谣:

>“泥鸟飞,星儿追,

>带着梦,往南归。

>若有泪,莫掩扉,

>守梦人,永不违。”

没有人知道这首歌最初是谁写的。

但每个听过的人,都会不自觉地闭上眼睛,轻声说一遍:

“我想你。”

据说,只要说得足够真诚,第二天清晨,窗台上就会多出一只湿漉漉的泥鸟。

它的眼睛,是昨夜未干的露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