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西汉种田日常 > 10、榆树

西汉种田日常 10、榆树

簡繁轉換
作者:随云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17 01:21:33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回到里中时,监门脸上笑开了花,见着陈里魁和田典就报喜信儿了。

“咱们里中又回来个大夫!里左第七巷伯良。”

原来今日又从军中回来两人,其中一人被赐了大夫爵,伯良应当是那人的名字,但媚并不识得。

她不识得,今日同去的不少里民却是知道的:“伯良一家三年前往蜀郡去了吧?这可了不得,也不知怎样了,知悉县官诏书可启程回来了没。”

一堆人聚在那儿议论,又问另一人是谁,怎么没得大夫爵吗?媚略听了几句,便挑担回去了。活儿很多,鸡雏要安置,领回来的农具都要做木柄装上。可喜奴奴对所谓大夫业已没了兴趣,并不去凑热闹,抱着她的小藤笼也急着归家。

田翁一家显然与她们一般想法,两家人一起回去,到虞家小院门口时,媚与荆媪借她家斧斤铁?一用,道:“领回的农具都没木柄,怕误了农时,今儿得现做,我借您家这几样东西先做几根能装斧斤铁?的圆木柄来。”

荆媪利落的,立就进屋开了锁钥给她把斧斤铁?拿出来了,虞跟着自家阿姑后边还给抱了一块砺石出来,一并放进媚的挑筐里,说:“我家农具还有,这一两日也不急用,你拿去吧,要做索性就做细致了,用铁?刮平后再用砺石磨砻光滑,不然以后见天要用的东西,手心要遭罪。”

“多谢了。”媚说着去搬自家两个粮袋。

田翁摆手:“就这两步路别折腾了,你就挑你那担走,这两袋粮我给你推过去。”

喊上季申一起,将自家的粮卸了,把媚的两袋粮送到她院门口放下时,田翁待要走,脚步还是顿了顿,问她:“那些木柄你自己会弄吗?”

“会,前几年自己做过的。”

奴奴两个多月时丧父,她也就丧了夫。初时地还能佃出去,有些事能叫佃户帮忙,后边男丁都被征走,地都佃不出去了,这些先时不会的活计就都得自己学着来,这么些年了,还有什么不会。

田翁听她说会,也就放心家去了。

奴奴把桶和盆搬进屋里,出来问:“阿母,粮食放哪?我的小鸡住哪儿?”

“粮食放卧室的橱里,能听着些动静,免得遭了老鼠。小鸡就先留藤笼里,我去看看鸡埘有没有破损,打扫一下再安置进去。现在还太小了,就关在鸡埘里养,免得一个没瞧住就被猫头鹰和黄鼠狼给祸害了。”

她一边说着一边把粮食往屋里搬。米缸叫人搬走了,这些容易遭老鼠的东西也不敢挂梁上,就只能先都往这个有门的橱柜里收。等奴奴和獾儿找了干草回来,又交待哪些是粮食,哪些是粮种,莫要弄混了。

因奴奴六岁上已经会踩着木墩儿煮饭食了,只怕明儿地里一忙,煮饭的事就又叫这孩子自己接手过去。

粮种是大事,奴奴把装小鸡的藤笼放堂屋里就奔过去细看。其实也很好区分,装粮种的那个布袋里是乡廷给的一个个小袋子。她好奇心重,一个个扒拉开来细瞧:“大豆、绿豆、赤小豆、黍子、?子、牡麻……这是桑椹子儿?”

“阿母,怎这么多大豆?”

除却黍?,小豆很少,大多都是大豆了。

“因为大豆种下去大多都能有收获,小豆则不然,所以荒年里必要多种大豆才好。”

奴奴听得似懂非懂,又问:“那怎么没有粟和麦?”

“种粟麦的农时错过了,现在种不得,等新种子下来,咱再去乡廷假贷,明年就能种上。”

听说明年才能种粟,奴奴好不失望。

獾儿原在一旁,听得她阿姊口中报的一溜儿粮食,也舍下他的小鸡挤过来凑热闹,恰听得要假贷麦种,便稚声问:“阿母,不能只种粟不种麦吗?麦不好吃,好硬好硬。”

奴奴想说麦是好东西啊,话没出口自己先愣了愣,麦哪里好?

这时便见她阿母摇头:“会少种些,却不能不种。你外大父从前教我们,种谷必杂五种,黍、稷、麻、麦、豆哪样也不能缺,这样才能备灾害,哪能因为麦不如粟好吃就不种麦了?不过麦不是这会儿种。”

奴奴听了这话注意力立马被转移,奇道:“为什么种了五种就能备灾害?”

媚一边将布袋口系紧装好往橱里放,一边教一双儿女:“因为不同粮食对气候和地力的要求不一样,它们有的耐寒,有的耐旱,有的在贫瘠的土地里也能种好,这样只要不同时碰上好几样灾害,咱们就总能有点收成。”

奴奴恍然,把这话记下了,再往下扒拉,没见有新的小袋子了,就咦一声:“没有菜的种子呀,不种菜吗?”

“种,菜种过两日我去找里邻换些来,家家都有收集的。”

至于用什么换,后院榆树伐下来的树枝整理出半担柴就行,柴是谁家也不嫌多的。

粮食粮种都收整好,喂鸡和做晚食奴奴都会安排,媚便拿了从虞家中借来的斧子往后园去。

鸡埘几面检查过没有破损,在旁边扯一把蒿草叶团一团,把鸡埘里面的积灰往外清理,换了几次草叶后,最后找干草再擦拭一回,也就能安置那只小鸡了,唤了奴奴把鸡拎过来,自己往园子北面去。

家中园宅地最北面是一小片榆树林,和另一片柘桑林的满目葱茏不同,这一片榆树林在本应最繁盛的夏日稀稀拉拉只剩光秃秃的树干、枝杈和几片倔强悬在枝头的叶子。

“阿母,这树怎么都不长叶。”奴奴把小鸡安置好就跟了过来,仰着头看这一片奇怪的树林,目光扫到树身,她咦一声:“这树皮没了。”

媚抬手抚上榆树被剥去皮的树干,听得奴奴在旁边道:“皮怎没了?信南说树皮被剥掉一圈,树就会枯死。阿母,这树还活着吗?”

她摇头:“可能还活着,可能已经枯死了。”没枯死也离死不远。

“啊。”奴奴语气很有些遗憾,仰头看着还不算特别高大的树,很为它们可惜,又去摸树干,问道:“树皮为什么被剥了这么多?”

这是先前就问过一回却没得到回答的话。

媚低头看看奴奴:“你真都忘了啊?”

“忘了什么?”

媚想起那年饥荒她剥下榆树皮用石臼舂树皮时,那时才四岁的奴奴靠在石臼边馋得直咽口水的模样。

“树皮是我剥的,饥荒时榆树皮能充饥。”

只是她当年并没将树皮全剥尽,因为她很清楚,里中大部分人都开始用树皮充饥时,离死人也就不远了。奴奴那样小,她又势单力孤只一个人,不能真的等着沦落到那一步才有动作。所以,很快想法子回娘家里中找相熟的人结伴逃离,后来知晓的一些事证明这选择也确实是对的。

她沉浸在自己思绪里,奴奴满眼惊讶:“树皮那么硬,怎么吃?”

“不是吃最外层的皮,取靠里那层,用石臼舂了和粮食混在一起裹腹。”

“我也吃过吗?”简直不敢信。

“很少,一点点。”

她那时把口粮大多省给奴奴,自己吃树皮多些,只是到后边最后一点口粮也没了,才让奴奴吃了点榆树皮。

孩子那时候已经不知道好吃不好吃了,饿得能入口不能入口的都想往嘴里塞。

奴奴再看那几十棵榆树的眼神都不一样了:“原来这些榆树救过咱们的命呀。”

她虽没有四岁那年的记忆,后边却时常问阿母的,也知道阿母和她是因为饥荒没粮食才做了田奴。

“对,榆树是好东西,等这片林子空出来,咱们重新种上一片。”媚拍拍她:“要给小鸡找草籽往柘林那边去,阿母要砍些枝条,仔细别被砸到,看好獾儿也别过来。”

等奴奴走了,媚一棵棵看过去,难得的找到两三棵枝头还挂着零丁几片树叶,未完全断绝生机的,挑中最低处粗细适宜的枝条,搬了木墩垫在脚下就爬了上去,试了试,斧头够得着,又把木墩调得适宜些。

这一片榆树原是新婚第二年春天种下的,那时良人一边整地播种一边好兴致的与她算着种榆的经济账??

“你看啊,咱们家园宅地大,西北边这一片种二十二棵榆,还有大片的空地能种其他,这二十二棵榆,两棵种普通榆树,另二十棵都种的刺榆、?榆。”

“普通榆树吃荚叶,这刺榆、?榆叶虽不好吃,木材却好,现在种下去,长到第五年枝条就能作椽条了,斫得来卖,一根能卖十钱。待十年树龄时,?榆能做的东西就更多了,大小汤碗、瓶子、带盖的盒子,小的七钱二十钱,大的值百钱,养到十五年上,能作车毂,一副车毂三匹绢。你看看这值多少了?”

明明才只是在一小片地上播撒种子而已,十五年后都想着了。

她那会儿笑吟吟嗔他:“是,你每日乡里亭里四处跑,哪用你辛劳,不都是我的活计?”

他便涎着脸笑,凑到她身边用手臂揽了她:“哪舍得你辛苦,辛苦活都等我回来,且每年的疏伐都可以佣工嘛,才二十来棵树,许半捆一捆柴,里中多的是人愿意来做,你只管安排指派。余的柴还可供家里用,省了多少买柴打柴的钱财和功夫?斫了的枝条每年都长,不需再种。不要人工,又不怕灾害,还有比这更好的经济?最最要紧??”

他说到这里瞧着她直笑,而后亲昵凑到她耳边:“你知不知道,会营生的人家,家中有孩子出生便给每个孩子种下二十棵榆树,待孩子长到能成婚的年岁,这树也成材,可作车毂了,一棵树可以做三副车毂。你算算,一百八十匹绢也有了,这般,不管是聘礼或是嫁奁,都勉强够了。卿卿,榆树种咱们撒下了,孩子是不是也该努力了??”

话到后边声音便隐没在她耳窝里。

有些事情以为早忘了的,到了特定的情境自己就能往出冒。

她举起铁斧,面无表情就又一斧劈砍下去,比小儿手臂略细的枝条,三斧子就一枝落地。

斧砍、斤平、?刮再以砺石磨砻,从半下午到月亮爬上树梢头,媚给斧子和锄头成功装上了木柄。母子三人也在这一晚一人喝上了一小碗底细腻润滑、米香四溢的粟米粥,特意奢侈得什么菜叶豆子也没加。

洗漱过后摊手摊脚躺在榻上时,齐齐发出一声满足的喟叹。

“阿母,要是以后每天都能喝上一顿粟米粥,这日子得有多好呀。”

獾儿吃饱喝足,眼皮沉沉,嘟哝一声好喝,贴贴自家阿母,眼帘掀了两掀就合了下去。

媚轻笑一声,累过之后歇下,其实舒坦得一根指头也不想动,还是应了一句:“会的。”

月色穿过窗牖落在榻上母子三人头挨着头的睡颜上,说不出的宁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