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 131章 阿勒曼尼王国存在固有领土么?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131章 阿勒曼尼王国存在固有领土么?

簡繁轉換
作者:正统大汗阿里不鸽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18 01:16:5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131章阿勒曼尼王国存在固有领土么?(第1/2页)

现在,熊头村与其说是个村子,不如说是个巨大的工地;他们的村落本身,则是个宿舍。

据杨士官说,这样的地方,今年增设了好几十个。听说是大都出了事情,导致上头有了新计划。

年初的时候,朝廷就下发文书,明确说道,要对整个第聂伯河流域,进行整体性的规划和建设。由于工程规模非常庞大,当地基础设施十分落后,因此要在目前行政力量没法有效控制的地方,进行军事化管理,以求提高效率,尽快完成基本的治理工作,为今后的开发做铺垫。

为此,朝廷在克里米亚增设了多达三个军团的编制,驻地沿着第聂伯河一字排开。以往,这都是大战将要爆发,需要组建大规模野战部队的意思。但这次,他们却不是为了战争而筹备的了。

村民们其实不太懂这些。这里绝大部分人,对家乡之外的地理完全没有概念。偶尔有点见识的人,也就是沿河跑一跑,做做生意。不过杨士官说,其实也不难理解。

黑海是罗马的内海,但黑海沿岸各地,普遍受到长期战乱影响,发展很慢。很多地方,甚至没有两千年前,希腊城邦时代那会儿发达。因此,朝廷的整个发展历史,也是建设这一圈地区的历史。

毕竟,复兴罗马不是说说就行的。各地都发展起来,罗马的实力自然也就恢复过来了。

在黑海北岸,也就是他们这边,当然也是如此。

罗马的控制范围,曾经也到过这里。通过分封和羁縻,控制了大半个鲁塞尼亚。不过随着罗马的衰落,这里也分崩离析。

1204年,十字军攻入大都,罗马自此陆沉,长达百余年。克里米亚地区,形成了半独立的狄奥多罗公国,依附于特拉布宗的小朝廷,借着威尼斯和热那亚两大势力的矛盾,维持自己的存在。而其他地方,则彻底失落。罗马复兴之后,才重新归于统一。

因此,朝廷也在努力进行恢复工作。当地的这些基础设施工程,都是早晚要做的。

当地人对这些历史,同样一窍不通,听他这么一说,好像还挺有意思的。不过人多了之后,就有稍有见识的人提出质疑,说这边的统治者,感觉不是草原上来的各种游牧民,就是北边的罗斯王公,好像没有什么罗马人的痕迹。

对此,杨士官解释说,这是因为历史过于久远,而且这里确实偏僻,否则就不会只是通过分封来统治了。不过,在稍微发达一些的地方,还是能找到很多明显痕迹的。

比如,克里米亚上最大的城市,在希腊语里,叫“塞巴斯托波利斯”。这个词的前半部分“塞巴斯托斯”,是希腊语里,对“奥古斯都”的称呼;后半部分的“波利斯”,则是城市。因此,这座城市就是“奥古斯都之城”,一看就是个很罗马的名字。

罗斯人的发音里,会把希腊语的“b”念成“v”。所以,往来的罗斯商人,习惯把“塞巴斯托波利斯”叫做“塞瓦斯托波尔”。

这个港口现在是整个罗斯地区,物资出口的最重要枢纽之一。跑过商的人,肯定多少都知道这名字。想一想,就能理解里头的渊源了。

其他大小城市,很多也都有这种名字,不止是在克里米亚半岛上。出半岛向东北,有个城市叫“梅利托波尔”。这地方的希腊语名字叫“梅里塔-波利斯”,意思是“蜂蜜城”。

再往北,在扎波罗热下游一些的地方,还有个“尼科波尔”,这地方本来也叫“尼科波利斯”,是当年庞培战胜米特拉达梯,从本都王国手里夺取黑海北岸之后,建立的定居点,还专门取了这个“胜利之城”的名字作为纪念。不过后来,各种“尼科波利斯”实在太多了,所以反而还是当地人的名字比较通用。

因此,可以看出来,虽然以往的控制区变化颇大,也不太稳定,但这里也是毫无疑问,自古以来就是罗马的故土。

至于说,更北、更东的地区,这些分封出来的草原人的地盘,属不属于罗马人的领土,他认为那当然也得算了。

按他的说法,当年,罗斯诸国、可萨汗国和罗马,在这边互相纵横捭阖,时而联合,时而对抗,关系确实很复杂。但这些,都是罗马体系内部的事情。总不能说,因为封臣造过反,乃至想自立,就代表这里不是一个国家了吧?不然,这边大部分国家,都剩不了几块地了。

隔壁阿勒曼尼那边,现在还有不少人,在反对名义上的国王西吉斯蒙德,要把他驱逐出去。要是按这个观点,那阿勒曼尼干脆是个没有领土的国家了。

这一点,朝廷也很清楚,因此,才不断在这里进行经营。如果不是自家的土地,谁会这么费心思?

但在之前很长时间里,只有西边的罗马尼亚地区,经营得比较完善。在广袤的斯拉夫大地,只有克里米亚这么一个前哨,算是基础稍微好一点。所以,才只能慢慢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31章阿勒曼尼王国存在固有领土么?(第2/2页)

刚收复这里的时候,朝廷就恢复了古时候,赫尔松军区的编制。不过后来,这里开发的速度,甚至有些超过官府自己的预料,因此各种行政机构也很快完善起来。

不过在此之前,罗马的经营,大多是从黑海出发,沿着河流向上,一路展开。

这种方式,以往在各地都差不多——朝廷从刚建立的时候,就很喜欢沿河发展。哪里有河流,就会跑过去组织人兴修水利、种地开荒,而且很快就能得到明显的效果,因此很容易得到当地人支持,迅速扎下根来。

但是,罗斯地区实在荒芜过头了,朝廷的精力又有限,因此很长时间以来,真正的控制区,就只是几条主干河流的交通线,和沿岸的一些居民点。得往西过了尼斯特鲁河,领土才大致是连成片的。

现在,朝廷的目标,就是把这些线之间的地方,也都“填实”起来。对此,大家尽可以放心,因为这种事情,以往也做过不少次了。只要下了决心,就没有搞不成的。现在虽然累了点,但之后的收益,肯定会让大家都满意的。

对于这些理论,村民其实同样听不太懂。不过,他们感兴趣的,本来也不是这些理论本身,而是官府的态度和能力。

这里的村民,连个识字的都没有,也完全不在乎这地方是否真的是罗马自古以来的领土。但官府公开做了表态,还派了人过来,那就说明人家真想做事了。因为从之前的经验看,这种宣称,其实是一种对于管理责任的宣言,而且一般是不会随便抛弃的。

同样,这些历史故事告诉大家,朝廷已经成功过几次了。他们有这个能力,也有对应的成功经验,跟着他们干,确实有很大概率得到收益。提供了这种预期之后,大家也就能更放心了。

所以,这可能才是历史最直接的作用。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像杨士官这么好说话。像村里的亚历山大神父,就比他严厉得多。

杨士官是外地人,老家在罗马尼亚那边。他很年轻,但在地方战团受训的时候,就已经表现优异,得到了特别推荐,前往阿勒曼尼前线,并且参加了去年摆赛汗亲自指挥的一系列战役。

因为战争中的功绩,战后军团解散时,他得到了留用的邀请。那会儿,大家都认为,西线和北线,在短期内应该不会有大规模战争了。而在罗斯地区,虽然环境恶劣,也有风险,但立功的概率也很大。

而且,按照军团传统,哪怕没有战争,只是兴修水利、道路表现出色,一样算是功劳,可以得到提升。如今的步丞相,当年都是靠着在这里治水的功绩,得到提拔的。所以,他也没有想太多,就报了这边的新军团。

因为扩编来的很突然,所以几乎所有申请者都得到了任命。他作为优秀人才,也被分配了重要的任务,才来到这里的。

他这份履历,哪怕在罗马人那边,也是很出色的。不过,亚历山大神父却不以为然。

亚历山大神父是个完全的本地人,除了去基辅上学和进修的时间,几乎都是在这片荒野上渡过的。

然而,村里的现状是,罗马来的精英人物杨士官,对村民很友善,平时相处也平易近人,跟谁说话都客客气气的,与大家相处融洽;反而是本地人亚历山大神父,整天臭着脸,没事儿就教训这个,斥责那个,对自家老乡十分严厉,让村里人都有点畏惧他。

杨士官觉得,这样也不太好,还找他聊过。但亚历山大神父却说,自己的行为没有超出教会委任的范围,也不存在什么问题,此后依然我行我素。

他的助祭对此有些担忧,觉得这样是不是不太好。但亚历山大神父却说,杨士官的管理方式,才是有问题的。

他认为,杨士官以往过得太顺利了。他在罗马人统治的腹地出生长大,从小得到标准的罗马式教育,连他的功劳,也都是在罗马人的体系内部取得的。

他之前还向其他人打听过战场的情况。罗马和阿勒曼尼长期交战,战场附近的百姓都知道情况,因此虽然是前线,但人们反而对罗马人比较友善。那边的环境,也比这儿要好一些。

他对助祭说,杨士官确实有能力,但他的日子过得太顺利了。正常来说,这是个优势,因为这种友善的环境,才能培养出更多善良的人。而善良的军人,是十分难得的,对于百姓和军队自己,都是一件大好事。

但是,在这片大地上,善良是个奢侈品。因为善良很容易被人当做软弱,而软弱,是致命的。所以,他总觉得杨士官过于幼稚,缺乏生存经验。这么下去,怕是要吃大亏。

不过助祭等人其实不怎么相信。要是个普通的新人,这么说就算了;人家一个上过战场,砍过敌人首级的留用士官,你说人家软弱幼稚,没有经验……哪怕同样是本地人的助祭,也觉得他小题大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