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从西汉开始,建立千年世家 > 第23章 景帝之死

从西汉开始,建立千年世家 第23章 景帝之死

簡繁轉換
作者:鱼白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18 01:22:5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23章景帝之死(第1/2页)

刘彘名字里的这个“彘”,是“猪”的意思。

不过“彘”在这里倒也并非贬义,汉朝人有“贱名好养”的习俗,取名为彘,寓意祥瑞与长寿。

更何况刘彘的名字是当今的陛下所取,故而这个名字虽然有些不雅,但也没人敢提出反对的意见。

但现在提出反对意见的人,是刘安。

王美人心中似乎已经有了预感,她忐忑不安的询问道:“太公...觉得该当如何?”

刘安平静说道:“彻者,通彻明智也,便改名刘彻吧。”

“谢太公赐名!”王美人拉着幼童俯身行礼,“彘儿...不,彻儿,快谢谢太公。你要知道,能得到太公赐名,这可是天大的恩典啊!”

幼童虽然不知道这其中有什么深意,但还是咿呀咿呀的跟母亲一起感谢刘安。

刘安面带笑意的看着面前幼童,却又忽然说道:“陛下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了,储君的事要早做打算,老夫已经向陛下举荐了你的儿子。”

王美人闻言,跪地啜泣:“太公天恩,臣妾与彻儿将永远铭记!”

当今的皇后是薄皇后,但她没有儿子。除了薄皇后之外,后宫之中最受皇帝宠爱的便是栗姬。

栗姬的儿子刘荣,也是皇帝长子,是最有希望成为储君的皇子。

但世人皆知,汉帝一向对辽东王言听计从。

有了刘安的举荐,那么即使刘荣是皇帝的长子,储君之位最后也只会落在刘彻的身上。

幼童迷迷糊糊的看着母亲与老人,此时的他尚还不知道,自己即将成为天下最为尊贵的人。

他更不知道,自己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之上,将大汉推向真正的巅峰!

……

汉历五十一年,历经七国之乱与长安之变后,汉帝卧病不起,病情恶劣。

同年八月,汉帝刘启在弥留之际,作出了最后的权力交接:立皇子刘彻为太子,加封辽东王刘安为摄政王,总领军政。

做完这一切后,刘启的身体再也支撑不住,于未央宫驾崩,葬于阳陵,是为“汉景帝”。

同月,在刘安的辅佐下,五岁的刘彻即位。

照理来说,年幼的皇帝继位,应该由太后辅佐国政。刚刚荣升为皇太后的王氏,虽然心中贪恋权力,奈何朝中还有刘安堪称这位“太后杀手”的摄政王。

大汉先后有两位贪恋权力的太后,皆是被刘安所杀。

王太后虽然没见过当年刘安杀吕太后时的场景,但刘安杀景帝之母窦太后的时候,她是在现场亲眼目睹过的。

联想到吕太后与窦太后的悲惨结局,王太后哪里还敢去觊觎摄政的权力。

没了外戚的干预,刘安的权力达到了巅峰,他的权力超过了大汉建国以来的任何一位皇帝。

纵然是当年的高祖刘邦,晚年时也曾被吕氏窃夺权力。

至于惠帝与两位少帝就更不用说了,吕氏篡权,将皇帝视作傀儡,刘氏皇族被压的抬不起头。

直到刘安起兵靖难杀尽吕氏之后,大汉的皇帝才重新拿回了权力。尽管如此,汉帝的统治力仍然不够,各地的诸侯虎视眈眈,势力庞大。

这些强大的诸侯王,在七国之乱后被一扫而空。其余的诸侯虽然幸存了下来,可也已经瑟瑟发抖不敢吱声,哪里还敢忤逆朝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3章景帝之死(第2/2页)

刘安以摄政王的名义总领朝政,不仅如此,他手上还掌控着大汉最为精锐的辽东王。

朝内朝外,所有的行政与军事,没有刘安的点头,谁敢胡来?

此时的他做任何事都要深思熟虑,因为他的每一个决定,都事关大汉帝国的命运走向。

……

刘安站在未央宫的高台上,俯瞰着长安城的万家灯火。

夜风拂过他斑白的鬓角,手中的竹简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各地呈报的政务,刘潜与周亚夫则守在旁边辅佐他处理国政。

自新帝继位以来,刘安每日批阅奏章至深夜,力求在幼帝成年亲政前,为大汉攒下更厚的家底。

虽然内部的危机已经暂时平息了下来,但北方的匈奴依然强大,随时都有可能入侵边境,这才是大汉最大的威胁!

刘安不想把这个麻烦留给后人,他要在自己死前将匈奴带来的威胁彻底铲除,为后人留下一个太平盛世。

但此时不能操之过急,虽然历经文景二帝之后,大汉的国力正在稳定上升,但与匈奴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如今的大汉就像一把不是很锋利的剑,刘安便是这把剑的持剑人。

他要打磨大汉之剑的剑刃,等到剑最为锋利的时候,挥剑将匈奴枭首!

“太公,奏章已按您的批示下发。”周亚夫躬身呈上竹简,语气微妙,“只是...关于吴楚旧地的兵权收缴一事,朝臣们仍有异议。”

七国之乱被平定后,吴王与楚王虽然死了,但他们还留下了庞大而又富饶的封国需要治理。

谁都想得到这些富庶的地盘,朝廷则必须谨慎处理,以防出现下一次诸侯叛乱。

“此事,孤已有决断。”刘安撕碎竹简,碎屑随风散落在地,“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在吴楚地区任命由朝廷直接管辖的官员。

除此之外,孤还会颁布推恩令,即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亦可继承封地的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

周亚夫与刘潜闻言,顿觉毛发悚立。

这所谓的“推恩令”,名义上是皇恩广布,实则内藏杀机。

朝廷允许诸侯王将封地分封给所有子嗣,打破嫡长子独享继承权的传统,这种政策满足了诸侯家族内部非嫡系子弟的利益诉求,会让其成为推恩令的拥护者。

封地被分割为多个小侯国后,每个侯国的规模和实力大幅缩减,诸侯国越分越小,最终彻底丧失对抗中央的能力。

“父亲,这推恩令是阳谋啊!”

刘潜赞叹道:“诸侯如果答应分封,那势力便会温水煮蛙的渐进削弱,最终名存实亡。

如果诸侯不答应分封,不仅背负道德污名,还可能被其他子嗣联合起来背刺。

这是明摆着朝廷要对付诸侯,诸侯们不仅不能反抗,还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朝廷从他们身上割肉!

这道政策,堪称无解的阳谋啊!”

周亚夫点了点头,心中同样觉得佩服不已,看向太公的眼神愈发敬畏。

这位摄政的辽东王不仅用兵如神,在治理国家上同样有着过人的智慧。

他真不知太公的脑子是怎么长得,居然能想出来推恩令这样的无解阳谋,兵不血刃的就能瓦解诸侯的威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