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红楼帝业 > 第27章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红楼帝业 第27章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簡繁轉換
作者:挽铖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18 13:24:11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27章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第1/2页)

薛蟠确实是个重情重义之人。

此前遭遇水匪时,薛蟠曾对下人们放言,今日若能击退水匪,每人赏银五百两。虽说今日的水匪并非被薛家下人们击退,是被姜念一行人吓跑,薛蟠还是兑现了此言。

侥幸活下来的谢季兴、利儿及一个男仆,都获得了五百两银子的赏赐,牺牲的三个男仆的家眷,也都获得了五百两银子的抚恤。

唯有死去的小厮吉儿,无家眷随在薛家大船上,他的家眷在江宁,薛蟠打算以后再抚恤他的家眷。

事实上,吉儿与牺牲的三个男仆不同,他不算牺牲,因他并未参与战斗,不是战斗而死,他是为了保护自己,躲在薛蟠身后,不幸被李六一箭射死,做了薛蟠的替死鬼。

其中有个牺牲的男仆,并非死在薛家大船的甲板上,而是跌落水中被水匪砍杀,尸首在大运河的河水里。

薛蟠念及薛家与这个男仆的主仆之情,念及这个男仆算是为薛家牺牲,又见这个男仆的家眷哭求着打捞尸首。于是,薛蟠在征得薛姨妈、姜念的同意后,决定打捞。

天空仍在下雨,不利于打捞。

好在,姜家大船上备有一叶小舟,可用来打捞,也有两名水性甚好的船夫,春日下水又不会寒冷,薛蟠给了他们一笔银子,他们都欣然接受了这次的打捞任务。

另外,从男仆落水到打捞之时,相隔的时间很短,虽则下雨了,下的只是绵绵细雨,在这短时间内,此段大运河的流速一直平缓,男仆的尸首应该就漂浮在落水处附近的水面。

因为如此,没耗费多久,男仆的尸首就被打捞上来,与另两个男仆及吉儿的尸首“团聚”了。

只是,这四具尸首想“落叶归根”,却是不能了。

四具尸首甚至不便在薛家大船上久放,虽说是春季,又是雨天,尸首久置仍恐生瘟疫。

好在,这个时代大运河沿线的水驿星罗棋布,单是枣庄府境内就有数个水驿。

姜家大船在前,薛家大船紧随其后,两艘大船行船不到一个时辰,便来到了其中一个水驿。

由贺赟领着薛蟠,将劫案报给了水驿管理部门,且将四具尸首葬在了水驿的墓地。

因贺赟亮出了五品龙禁尉的身份,又悄悄与驿丞说此行乃奉忠怡亲王之召进京,水驿的驿丞、典史、巡检等人都未敢刁难使坏。

否则,若单凭薛姨妈、薛蟠一行薛家人,来到水驿报备劫案,且带着四具尸首,又带着惊人家当,哪怕她们抬出了王子腾的名号,也多半会被刁难,至少会被勒索一笔钱财。

景宁帝在位晚期,由于景宁帝怠政、皇子们夺嫡、党争加剧、财政亏空等原因,导致大庆官场严重**。

就大运河这块而言,甚至有一些官府捕役与水匪勾结或亲自参与劫掠,沿线水驿**也就司空见惯了。

景宁帝之所以禅位于他的皇四子,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他看重四皇子的铁腕治腐、整饬吏治之能……

……

……

经过了大运河的枣庄段,若一切顺利,再有十日左右的行程,便可抵达大运河的北方终点,即顺天府的通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7章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第2/2页)

这日,姜家大船、薛家大船已驶入了直隶省境内。

下晚时分,两艘大船湾住了船。

夕阳正在西下,橘黄色的余晖笼罩着芦苇丛,水鸟掠过水面,惊起一圈圈涟漪,将夕阳的倒影揉碎成金箔,随波荡漾。

岸上没人,只有几棵树稀疏地立着,远远的有几户人家正在生火做晚饭,几道炊烟一起窜出,都是碧青的,也都是直的,仿佛天地间竖着几支粗大的笔,在暮色中书写着亘古的寂寞。

那几道碧青直上的炊烟,都有着柴火的气息,也都有着饭菜的香气。只不知那几户人家是否有游子远在他乡?是否有游子在外求学或营生?若有,这几道炊烟便也是归家的路标,与晚霞交织成了乡愁。

两艘大船静静地泊在岸边。

姜念负手立于甲板上,凝望着岸边的景色,暂时忘却了长途跋涉的疲惫与枯燥,感受到的是宁静与温暖。

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了自己的前世,飘回到了自己出生长大的那个村庄,仿佛听到了祖母在暮色中呼唤他回家吃晚饭的声音……

然而,他已远离了那个故乡,不是空间上的远离,而是时空上的远离,那个故乡真真是遥不可及了!

他已身在这个异时空的红楼世界,且已快速融入了其中。

但那个故乡,将会始终存于他的心中,是他心底的一片净土,也是他灵魂的一种寄托。

“大爷,这岸上的景色真美,我瞧着倒是比那日咱们在江宁秦淮河上见到的景色还美呢。”

侍立在姜念身后的香菱,情不自禁发出了赞叹。

姜念突然念出了一句诗:“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香菱疑惑:“大爷是在念诗么?”

姜念点了点头:“这句诗很符合眼前的景色。”

香菱嫣然一笑:“大爷可否再念一遍?我仔细听听。”

姜念又念了一遍:“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香菱仔细听着,眼中闪出思索的光芒,奈何,她仔细品味后,却是抿了抿双唇,尴尬地说道:“我识字不多,读诗更少,倒是不解这句诗的妙处。”

姜念简单解释道:“这句诗是在说,夕阳西下时,河边的渡口余晖未尽,村庄里升起了炊烟,妙在‘余’字和‘上’字。”

香菱又尴尬地说道:“我不解这二字有何妙处,不过大爷说妙,那一定就是妙的了。”

姜念微微一笑:“往后你多读书识字,保不定将来还能自己作诗。”

香菱眼睛一亮,欣喜地“嗯”了一声。

虽说她是丫鬟,但她的念大爷却鼓励她多读书识字,她的母亲封氏文化不低,学识不浅,正可以好好教导她。

“大爷竟说我将来能作诗?若如此,那可就太好了。”

这一刻,香菱的心中仿佛点亮了一盏明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