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红楼帝业 > 第123章 春庭雪,牡丹池,相思遥

红楼帝业 第123章 春庭雪,牡丹池,相思遥

簡繁轉換
作者:挽铖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18 13:24:11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123章春庭雪,牡丹池,相思遥(第1/2页)

姜念命骑兵对周三魁搜身,转头看向了李六,眉头皱起,发现此人眼熟。

略一回想,他便记起,此人像是去年在大运河枣庄河道劫掠薛家的水匪头目。他记性超群,当时用千里镜看清了李六的容貌。

姜念正欲审问李六,忽见一兵丁捧着本蓝皮册子匆匆禀报:“钦差大人,从周三魁贴身衣物里搜出本账册来!”

姜念心头一动,一时间顾不得审问李六,接过账册翻看了起来。

这一看,竟似掀开了阎罗殿的生死簿。

但见册中字迹密密麻麻,记的尽是周三魁贿赂官员的明细。

受贿之人包括了掖县盐课司大使、掖县巡检司巡检、莱州盐区批验所大使、掖县知县、莱州知府、登莱青道道员、山东盐运使司盐运判官、山东盐运使司盐运同知、山东盐运使司盐运使……

姜念越看越惊。

今日他率二百骑兵奔袭掖县城西龙王庙,不仅将周三魁及其手下管事头目一网打尽,还得了这样一本账册,这本账册可是将莱州官场以及山东盐运使司也几乎一网打尽了。

“应该也是气运发挥了作用!”

姜念一边想着一边继续翻看账册。

忽然,他目光猛地一凝,在账册里发现了一个令他心惊的大人物。

此人竟是袁禟!

袁禟是景宁帝的九皇子,曾是“八爷党”的成员,其人善于经商,曾为其兄八皇子袁禩夺嫡奠定了强大的经济基础,他本人则不贪恋皇位,直到八皇子袁禩夺嫡失败,他也没有背弃袁禩。

而现在姜念竟发现,莱州大盐枭周三魁竟与袁禟有染!

周三魁事的幕后竟藏着这么一只老虎。

姜念合上账册,逼视着周三魁,冷笑道:“好个周三魁,你倒是手眼通天!”

周三魁面如死灰,只垂首不语。

……

……

龙王庙的战斗已经平息。

此战擒获了周三魁,以及李六等五个管事头目,另有四个管事头目被诛杀,其中包括了王黑面。

姜念派齐剑羽及登州镇参将严懋率一百骑兵奔袭虎头滩。

虎头滩上,近二百盐民正顶着毒日头熬盐,忽听得马蹄声如雷,百余铁骑已杀到眼前。

当先两员大将,一个身着三等侍卫官服,正是齐剑羽;另一个披甲执弩,乃是登州镇参将严懋。

但见齐剑羽弓开如满月,箭去似流星,官服映日生辉,骏马踏沙腾云。

严懋则手持强弩,铁甲寒光耀日,弩箭破空惊魂。

现场的数十个护盐悍匪何曾见过这等阵仗?加上虎头滩管事头目已在龙王庙被擒,此刻这数十个护盐悍匪见官兵天降,动手诛杀,吓得魂飞魄散,有的抱头鼠窜,有的跪地求饶,也有不知死活的要拼命,却轻易丧命。

不过片刻功夫,平日作威作福的虎头滩护盐悍匪,或是横七竖八躺了一地,或是被擒获。

余钟功本在盐池边舀水,见此情形,不觉热泪盈眶,仰天感叹:“老天爷终究是有眼的!”

众盐民先是目瞪口呆,继而纷纷跪倒,朝着官兵们叩头不止,甚至有人捧着齐剑羽的靴子哭道:“将军救命之恩,小民来世做牛做马也要报答!”

此时海风骤起,卷着盐粒在空中飞舞。

那风声呜咽,不再似为苦命人悲鸣,倒像是为这伙盐枭团伙唱挽歌。

……

……

余钟功见官兵剿灭了虎头滩盐匪,解救了近二百胁从盐民,想起爱女余兰萱尚在虎口,急向齐剑羽、严懋二人深深一揖,含泪道:“二位将军大恩,我没齿难忘。只是小女尚陷在那周三魁私宅之中,还望将军垂怜……”话未说完,已是哽咽难言。

齐剑羽当即点起三十精骑,由余钟功引路,直奔周三魁的虎头滩私宅。

宅门紧闭藏污秽,高墙深院锁娇娥。

众官兵一阵呐喊,破门而入。

几个看家悍匪还未回过神来,已被弓弩射死。

几个仆妇婆子见状,吓得瘫软在地,口中只道:“官爷饶命!”

齐剑羽命人搜寻,果然在内宅寻得三个民女,其中包括了余兰萱。

余兰萱正自垂泪,忽见父亲带着官兵闯入,先是一怔,继而扑入父亲怀中,哭得梨花带雨。

余钟功抚着余兰萱的青丝,颤声问道:“那周三魁可曾玷污了你?”

余兰萱摇头泣道:“女儿幸得保全,那周三魁原说今夜要……”

话到此处,已是羞愤难言。

余钟功惊喜,朝着齐剑羽纳头便拜:“若非将军神兵天降,小女清白定然不保。这般大恩,我结草衔环难报!”

齐剑羽将余钟功扶起,温言道:“先生不必如此,我是奉旨办差。”

此番同被解救的还有两个民女,一个是被周三魁低价强买来的,一个是被强掳来的。这二人没有余兰萱这般好运,也没有李妍梅那般好运,二人都已被周三魁玷污。

……

……

这日,当姜念率领二百骑兵奔袭龙王庙的时候,登州水师同时出动,封锁了掖县海岸及沙河镇码头,防止私盐船外逃。

周三魁的私盐船,一般都是伪装后由沙河镇码头转运至济南、直隶等地销售。

沙河镇码头,一艘周三魁的私盐船正伪装成商船模样,暗地里却装满了白花花的私盐,这艘私盐船刚起锚。

忽听得水上号炮三声,船上悍匪方知不妙,有的被水师弓弩手射杀,有的见势不妙跳水欲逃,却未能逃脱。

一名水师武官立在船头,冷笑道:“一群不知死活的盐老鼠!”

当即,水师武官命人彻查沙河镇码头,又查出了几艘私盐船。

这一役:查获大量私盐,擒获或诛杀悍匪五十余人,缴获私盐船六艘。

那水师武官将俘虏绑作一串,望着堆积如山的盐包,叹道:“这些白花花的物事,堪比金银啊!”

……

……

登州镇总兵方元骧亲率军队,在常业、戴士蛟的督视下,将掖县城围得铁桶相似。

城门紧闭禁出入,街衢肃清绝行人,兵丁列队如铁壁,旌旗蔽日似乌云。

姜念率领常业、蒙雄并百名铁骑,直奔莱州知府衙门。知府程天锡平日养尊处优,威风凛凛,今日却被蒙雄像拖死狗般拖了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23章春庭雪,牡丹池,相思遥(第2/2页)

一行人又转往掖县知县衙门。知县章秉义倒有几分骨气,见钦差拿他,整了整衣冠,也不反抗不哭叫。

一行人又转往盐运衙门抓获了盐运判官。这盐运判官就可笑了,闻讯竟钻到床底下,被蒙雄连人带床板掀翻,活似个翻了盖儿的乌龟。

知府变作笼中雀,知县沦为待罪身,盐官更是丧家犬。

此后,又将掖县盐课司大使、巡检司巡检等一干蠹虫尽数缉拿。

……

……

已是三月下旬。

这日,薛宝钗走进了一所陈旧小宅院,正是她与姜念以前住过的。这所陈旧小宅院,如今依然归姜念所有。

内院中曾经那株半枯的梨树,经过了一年的精心照料,已不再半枯,而是枝繁叶茂。此时正值花期,百千朵梨花堆云砌雪,春风过处,便簌簌落下些花瓣来,恰似春日飞雪。梨花树下,已是铺满了“雪”。

春庭雪!

“这株梨树虽已半枯,却别有一番风骨。雨后天晴的阳光下,它更显得精神了。”

“我最喜梨树了。梨花盛开时,色白如雪,满树是雪,满院都是雪。”

“宝钗你肌肤雪白,倒是与梨花有缘的……我已命人细心照料这株梨树,日后该会荣华起来。”

“这般才好。”

薛宝钗忆起了去年春日与姜念并肩凝视这株梨树的情景。

满庭梨雪映春晖,一树琼瑶带露垂。

去年枯木今重发,犹记当时共赏时。

最近她本就思念出京在外的姜念,眼下重临旧地,见梨树果然复荣,满树满院都是“雪”,不由更添思念。

她心想:“算来大爷奉旨出京已一月有余,也不知还要多久才能归来?大爷临行前曾悄悄与我说,待他此番办完皇差回京,便要给我开脸的……”

正自出神,忽觉面上发烫。

一旁的莺儿眼尖,凑过来道:“姑娘怎脸红了?”

薛宝钗轻啐一口,佯怒道:“胡吣什么!”

说着背过身去,假意整理衣襟,却掩不住耳根一抹霞色。

去岁同看半枯梨,今朝独对满庭雪。

相思最是难将息,且待良人佩玉归。

薛宝钗呆立半晌,终是轻叹一声,吩咐莺儿取来锦囊,亲手拾了些新鲜的落地梨花装入了锦囊,暗想道:“待他回来,定要教他看一看今年这株梨树的落花,与他说一说今年这所旧宅里满树满院落雪的盛景……”

想及此处,心头又是一阵鹿撞,忙携了莺儿匆匆离去。

那满树梨花犹自纷纷扬扬,仿佛也在期盼着远行人的归来。

……

……

在神京城,牡丹的花期与梨花的花期差不多。

当姜念旧宅中的梨树绽放之时,姜家新宅的内院中,那一池牡丹也正在绽放,姹紫嫣红,恰似锦绣堆就。

元春身着裙衫,正凝眸观赏着牡丹池,望着这满池富贵花出神,眉宇之间似浮动着几缕愁绪。

牡丹含露迎风绽,美人凝眸带愁看,花面交相映,不知哪个更堪怜?

忽见垂花门处转出两道倩影,正是薛宝钗携莺儿由旧宅回来。

薛宝钗见元春立在牡丹池旁,忙紧趋上前福身行礼,随即嫣然一笑道:“姐姐在赏牡丹么?好雅兴。”

元春含笑点头:“去旧宅看过梨花了?”

薛宝钗也含笑点头:“已看过了,满树满院都似雪一般。”

说着,薛宝钗观赏了一番满池的姹紫嫣红,对元春笑道:“姐姐立在这牡丹丛中,倒叫我想起一句——姐姐便如这牡丹一般国色天香。”

元春手中纨扇忽地一顿,眼波微动:“这话……是大爷说与妹妹听的?”

薛宝钗闻言一怔,心下顿时雪亮——原来姜念也曾这般形容过元春。一丝酸涩漫上心头,面上却不显,只抿嘴笑道:“大爷倒不曾说,是我自个儿这般想的。”说着伸手轻抚一朵嫣红牡丹。

元春点了点头,回想起姜念曾在与她行房时,一边含情脉脉打量着她,一边温声说她像牡丹一般国色天香、雍容华贵。

想到这里,元春目光掠过池中一些飘落的花瓣,幽幽叹道:“这一池好牡丹,眼看着就要谢了,可惜大爷赶不回来赏看。”

这话说得极轻,却似重锤敲在薛宝钗的心上。

薛宝钗又蓦然忆起去年姜念曾对她说过:“待来年这片牡丹开花时,咱们一起赏花吃茶。”

她当时就知道,这话中的“咱们”,既包括了她,也包括了元春。

然而,事与愿违,姜念如今在京外办差,也不知何时能回来,今年是不能与她和元春一起赏家中这一池好牡丹了。

牡丹亭畔两婵娟,各怀心事对花眠。

不知远行人在处,可忆家中并蒂莲?

那池中牡丹随风轻颤,仿佛也在叹息这良辰美景虚设。

偏是上午的阳光愈发灿烂,照得花影人面都模糊起来,分不清是谁眼中噙着的泪光在闪烁……

……

……

与姜家新宅相聚仅百步之遥的秦家。

西厢房中,秦可卿的纤纤手指拈着银针,正细细缝制一件男子长衫,那葱管似的手指映着丝线,更显得莹白如玉。

她曾亲手为他做过鞋,也曾亲手为他做过荷包。

而现在,她又在亲手为他做衣服,待他归来,她还要亲手送给他……

深闺寂寞谁人知,且把相思付针黹。

待得良人归来日,试看新衣可合宜。

“也不知姜大爷何时归来……”

秦可卿不禁轻叹一声。

正出神间,瑞珠端着一碗莲子羹进来,见状笑道:“姑娘这般用心,姜大爷回来见了不知要怎么欢喜呢!”

秦可卿粉面微红,将手中活计一掩,嗔道:“小蹄子越发没规矩了,休要胡吣,不过是闲来无事……”

话未说完,自己先抿嘴笑了。

瑞珠将羹碗放在案上,忽见那长衫衣领内里绣着“平安”二字。秦可卿顺着她目光看去,急得伸手要遮,早被瑞珠瞧了个真切。

主仆二人一个含羞,一个窃笑,倒把这西厢房衬得春意融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