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红楼帝业 > 第78章 姜念婚事,皇子袁历

红楼帝业 第78章 姜念婚事,皇子袁历

簡繁轉換
作者:挽铖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18 13:24:11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78章姜念婚事,皇子袁历(第1/2页)

泰顺帝亲自考查了姜念的超群记性,心中已暗自赞许。加之姜念年仅十五,便能在顺天府乡试中名列三十三名。其文才之盛,已不言而喻。

至于武艺,泰顺帝并未再行考查。姜念身体健壮,举手投足间自有一股英武之气。再者,贺赟乃泰顺帝亲信,只需一问,便可知姜念武艺如何。

泰顺帝微微抬手,对姜念道:“你且退下,朕与贺赟尚有话要说。”

姜念恭敬一礼,道:“草民告退。”

他还特意向忠怡亲王告退,才缓缓退出暖阁。

他对贺赟颇为信任,虽知贺赟乃泰顺帝亲信,然对他亦忠心耿耿,贺赟应该不会在泰顺帝面前说他的坏话。

暖阁内,泰顺帝向贺赟问了一些事情,贺赟一一作答,言辞间对姜念多有赞许。

片刻之后,贺赟退出暖阁,与姜念会合。

御前侍卫任辟疆送姜念、贺赟一路出了畅春园。

此时,雨已停歇,天边云开雾散,露出一片湛蓝。

雨后初晴,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草木的清新气息,令人心旷神怡。

姜念驻足回首,望向畅春园那巍峨的大宫门,心中不禁感慨。

此园宛如人间仙境,他今日虽仅踏足其中一隅,然其景致之瑰丽,已令他心驰神往。

姜念暗想:“不知何时,我方能有机会在此园中细细游览?”

他心中虽怀憧憬,然面上不露声色,转身与贺赟一同离去。

雨后初晴的阳光洒在他的身上,也仿佛洒在了他的心里。

他知道,今日他的表现已让泰顺帝满意,前途现出了一片光明……

……

……

澹宁居,暖阁中。

姜念与贺赟离去后,忠怡亲王含笑望向泰顺帝,温声问道:“圣上以为,易哥儿如何?”

泰顺帝神色淡然,缓缓道:“此子确乃文武兼备之才。”

忠怡亲王笑意更浓,又问道:“圣上既赏识,不知欲如何安排?”

泰顺帝略一沉吟,道:“便依你昨日所议,先授其三等侍卫之职,不令其当值,使其专心向学,待其明年成年,再正式入朝。”

忠怡亲王点了点头。

泰顺帝却蹙起了眉头,似有隐忧,低声道:“然此事须得父皇允许方可。毕竟父皇已知易儿,且曾嘱朕秘而不宣易儿的身世。”

忠怡亲王神色从容,道:“易哥儿终究是圣上的骨肉,且天资卓绝,文武兼备。圣上既有此意,想来父皇亦不会阻挠。”

泰顺帝默然不语,目光沉静,似在思索。

忠怡亲王转而笑道:“对了,易哥儿今年已十五,按礼制,也该定婚了。此事亦须圣上做主才是。”

泰顺帝微微颔首,又蹙起了眉头,低声道:“此事……以后再议吧。”

大庆皇室子弟,通常于十五岁前便定婚。

泰顺帝膝下四子,唯三皇子袁时已成年,今年已二十岁。袁时十四岁时,就已由泰顺帝指婚。

泰顺帝其实已考虑过姜念的婚事,此事令他颇感为难,暂且搁置。

忠怡亲王见状,亦不再多言。

……

……

相比于袁历、袁昼等泰顺帝的皇子,姜念这个草莽皇子比较自由,似一只孤鹰,虽少了皇子荣耀的加身,却也无金笼之束缚。

景宁帝在位时,便为皇子们设下了严格的教育制度。

泰顺帝登基后,将景宁帝的皇子教育制度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

泰顺元年正月,泰顺帝便颁布了一道谕旨:“诸皇子入学,著于乾清宫东南庑房设书房,择翰林官分班进讲。”

此谕一出,上书房应运而生。

上书房成为景宁帝、泰顺帝的皇子们的读书修身之所。

皇子们六岁入学,每年除元旦、端午、中秋、万寿及本人生辰外,几乎全年无休,每日学习长达十余个小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78章姜念婚事,皇子袁历(第2/2页)

皇子们需要在凌晨四点起床;五点入上书房晨读,温习前日功课;七点师傅入值授课;直至中午十二点,有半个小时的用膳休息时间;下午一点开始骑射训练与武备课程;下午四点开始策论写作与典籍背诵;傍晚六点,景宁帝或泰顺帝亲自检查功课;直至晚上七点,日课方毕,皇子们方可退学。

上书房还有严格的考核与奖惩制度。

泰顺帝汲取景宁朝九子夺嫡的教训,通过严格教育加强皇子管控,防范结党营私。上书房实行封闭式管理,皇子未经许可,不得随意出入,仿若一座牢笼,既困其身,亦炼其心。

当景宁帝、泰顺帝居住在畅春园的时候,畅春园内的无逸斋,便是皇子们居住与读书之所,依然是封闭式管理。

“无逸”出自《尚书·无逸》篇,寓意勤勉不懈。

斋内主体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采用“工”字殿形制连接前后厅堂。室内设楠木通天书架十二座,配置景宁朝发明的“转轮藏”式旋转书橱,可存典籍三千余卷。地面铺墁苏州御窑金砖,冬设地龙取暖,夏用冰窖降温,四季如春,书香满室。

斋外遍植槐、柏等乔木,取“槐市(汉代太学别称)”之典。西侧开凿“洗砚池”,引万泉河水,池畔立太湖石,镌刻景宁帝御笔《无逸篇》全文,字迹苍劲有力。

……

……

傍晚时分,夕阳西沉。

无逸斋内,烛火初上,楠木通天书架上的典籍在烛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似在诉说着千年的智慧。

斋外,槐柏的枝叶在晚风中轻轻摇曳,洗砚池的水面泛起粼粼波光。

泰顺帝步履沉稳,踏入无逸斋。

他本欲来亲自检查皇子们的功课,却见景宁帝已端坐于斋内,正手持一卷《论语》,神情肃然地听着袁历背诵,其他皇子们皆恭敬立于一旁。

见泰顺帝走进,众皇子纷纷向泰顺帝恭敬行礼,包括了正在背诵的袁历。

泰顺帝则恭敬向景宁帝行礼打招呼。

景宁帝对袁历道:“你继续背诵。”

袁历乃是泰顺帝的四皇子,今年才十三岁,却已显露出不凡的气度。

他立于景宁帝面前,神色从容,继续朗声诵道:“……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背诵之间无滞涩,显是已将《论语》熟记于心。

景宁帝听罢,微微颔首,眼中闪过赞许之色。

景宁帝站起身,对泰顺帝道:“既然皇帝来了,便由皇帝检查他们的功课,朕回清溪书屋去了。”

泰顺帝忙送景宁帝离开。

父子二人走到斋外,景宁帝忽然回头,屏退了侍从,然后对泰顺帝道:“历儿记性甚佳,聪明伶俐,读书习武皆勉力而为,虽年仅十三,却已文武兼备,实为难得之才。皇帝的四个皇子之中,朕最喜的便是历儿!”

其实,还有一点,景宁帝没说。那便是,袁历擅长讨好巴结他这位皇祖父,这点也让他喜爱。

泰顺帝微微一笑,恭敬答道:“历儿能得父皇喜爱,实乃他的福气,亦是儿臣的福气。只是,历儿虽才学出众,毕竟还年少,须多加磨砺,方能成大器。”

景宁帝点头道:“此言甚是。”

泰顺帝心中却不禁想到:“若算上易儿,朕便有五子在世。论才学武艺,易儿才是翘楚,胜过历儿。论记性,更胜过历儿。只因易儿身份特殊,沦于草莽,不能如历儿般受父皇青睐。”

念及此,泰顺帝对景宁帝恭敬道:“父皇,儿臣有事启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