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红楼帝业 > 第112章 大婚(下三)

红楼帝业 第112章 大婚(下三)

簡繁轉換
作者:挽铖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18 13:24:11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112章大婚(下三)(第1/2页)

却说太上皇景宁帝在皇宫里过了一冬,至二月初,春寒未尽,便又携了皇太后、泰顺帝移驾西郊畅春园。

相比于皇宫,景宁帝显然偏爱畅春园,皇太后、泰顺帝皆是如此。

姜念大婚这日傍晚,暮色渐沉,泰顺帝亲自到无逸斋检查了皇子们的功课,随即摆驾回至澹宁居。谁知入内后,竟摒退左右,自斟自饮起来。倒是让身边的太监暗自纳罕。因泰顺帝素来勤谨,不爱饮酒的,也鲜少独自饮酒,今日这般情状,算得上罕见。

只见泰顺帝眉间微蹙,眸中似有幽思,手中执着一方旧帕,细细端详——此帕乃去年姜念初见他时所呈,原是他多年前留于江宁之物,被姜雪莲珍藏多年,姜雪莲临终时手书李商隐《无题》于其上,且留有血迹。

此刻酒至微醺,泰顺帝凝视旧帕,低声吟哦: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吟罢,泰顺帝长叹一声,将旧帕缓缓收起,复又独酌。

酒入愁肠,不禁忆及此前几次三番召见姜念的情景,思及姜念几次三番献策立功的事情……

想着想着,泰顺帝黯然低叹:“难为这孩子了,今日大婚,竟无父母在堂,亦无亲族长辈,唉!”

窗外暮色沉沉,春风微冷。

案前烛影摇曳,映得这位九五之尊皱纹醒目。

……

……

东郊姜家三进新宅。

宴饮至晚,宾客渐散。

天上一轮盈凸月,清辉泠泠,斜挂东南。

虽宴席已毕,然礼数未终,洞房之内,尚有一番热闹。

姜念饮了几盅喜酒,面上微染酡红,步履却仍稳当。

他踏入洞房,只见满屋锦绣,烛影摇红,一众女眷候着——有姜家的女眷,亦有元春陪嫁的女眷,包括了抱琴、喜鹊、金钏、玉钏四个陪嫁丫鬟。

女眷们皆含笑而立,目光灼灼。

元春蒙着红盖头端坐床沿,葱白似的指尖微微绞着喜帕,等得久了。

姜念执起那嵌玉的秤杆,取“称心如意”之吉兆,轻轻挑开了元春的红盖头。众女眷见状,贺道:“挑得芙蓉开,福禄自天来!”

盖头方落,四目相对,两人皆是一怔,元春慌忙低垂杏眸,颊染飞霞。

众女眷皆笑了起来,有人掩口偷笑,有人放声而笑,元春羞得几乎要将脸埋进衣领里。

接着,新夫妇各取衣角相系,女眷们又贺道:“丝罗共结,琴瑟和鸣。”

礼既成,众人方知趣退下。

霎时间,人声尽去,洞房内红烛高烧,偶闻灯花轻爆。

姜念与元春对坐,一时竟无言。

窗外月色溶溶,微风拂过庭前牡丹池,簌簌有声。

姜念凝眸细看,只见元春眉如远山含翠,目似秋水横波,腮凝新荔般白里透红,鼻腻鹅脂般玲珑精致。

姜念又一次觉得元春与薛宝钗有几分相似了,皆是肌肤莹润如羊脂美玉,举止端庄似大家风范,自带雍容气度。

事实上,元春、薛宝钗本就是表姐妹。元春的母亲王夫人与薛宝钗的母亲薛姨妈是一母同胞的亲姐妹。

元春、薛宝钗也都是持重守礼的。

原著里,元春省亲时评点众姊妹诗作,对薛宝钗的风格更显欣赏。薛宝钗作诗含蓄颂圣,展现对皇权的敬畏,与元春立场一致。元春端午节赐礼,也特赐贾宝玉与薛宝钗相同的礼物——红麝串。因此,被解读为元春支持贾宝玉与薛宝钗联姻。

此刻,元春见姜念凝视着自己好一会儿都不说话,愈发害臊,不过还是抬头看向了姜念。

姜念正思量间,忽见元春抬眸望来,四目相对。

元春不料,姜念的第一句话竟是:“今日吃了吗?这会子肚子饿吗?”

元春闻言好笑,低垂螓首轻声道:“用了些枣子并莲子羹……这会子倒不甚饿。”说着,纤纤玉指不自觉地绞着衣角。

在大庆,豪门官宦的姑娘出嫁,通常在婚礼当日唯以枣、栗、莲子羹少许充饥,因仪式繁琐不便如厕,还有些严苛的士大夫家族,会要求新娘避食荤腥以示身心洁净。

姜念伸手轻轻托起了元春的下巴,再次与元春对视,笑道:“我倒有些饿了,不若我俩先用些点心?”

他忽凑近元春耳畔,笑道:“不吃饱肚子,哪有气力度此**?”

元春臊得了不得,心里却涌出感动的暖流。聪慧的她,知道姜念是在关心她,想让她吃些东西填饱肚子。于是微微颔首,声若蚊蝇地“嗯”了一声。

洞房内摆着一张曲尺罗汉床,此床三面围子雕着纹样,床面铺着大红褥子,当中设一张填漆案几。

几上正摆着一个剔红缠枝莲纹漆盒,盛着四样细点:枣泥山药糕、松瓤鹅油卷、玫瑰豆沙酥、奶油炸面果。另有一对錾金银杯并一把鎏金酒壶,壶中盛着上好的美酒。

姜念执起元春的柔荑,二人对坐于曲尺罗汉床。只见他拣了块玫瑰豆沙酥递与元春,元春伸出纤纤玉指接了,却只捧着不动。姜念会意,自取一块松瓤鹅油卷吃了,元春这才以袖掩面,小口品尝玫瑰豆沙酥。

姜念拿了一个錾金银杯放在了元春面前,又拿了一个放在自己面前,方要执鎏金酒壶斟酒,元春忙道:“我来服侍罢。”

说着,元春接过了鎏金酒壶,先为姜念满斟一杯,再为自己浅浅斟了半盏,举杯时腕上金镯叮咚,目光在姜念脸上流转,轻声道:“大爷请!”

姜念举杯,笑道:“夫人请!”

连饮三巡后,元春腮染红霞,正是:

“红绡帐里度**,金樽酒满映花娇。”

元春对姜念柔声道:“大爷,我吃饱了,酒也够了,今夜……原不该多吃酒的。”

姜念会意一笑:“既如此,咱们就寝罢?”

元春又臊了,仍端庄道:“还须净口盥洗才是。”

姜念点头,准备去唤丫鬟进来服侍,亲自起身去打开房门,忽听门外“哎呦”一声,一个小丫鬟跌坐在了门口。

原来,是一个穿红绫袄的小丫鬟正贴着门偷听,不妨姜念突然开门,惊得她跌坐在地,惊呼出声。

姜念打量这小丫鬟,见其模样很标致,水蛇腰纤细,削肩膀似弱柳扶风。

香菱、抱琴忙要来搀扶小丫鬟,小丫鬟却自己利索地从地上爬起,低头绞着衣带,默不作声。

元春被惊动,来到了姜念身边,看向低着头的小丫鬟,对抱琴问道:“喜鹊这是怎么了?”

抱琴又尴尬又好笑,一时竟不知如何回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12章大婚(下三)(第2/2页)

姜念微笑道:“这小丫鬟贴着门偷听,不妨我忽然开门,将她惊摔了。”

元春闻言,抿嘴笑道:“她是喜鹊,素日就有点子淘气,大爷别见怪。”

姜念听说这小丫鬟唤作“喜鹊”,眉梢微动,心下暗忖:“难道是晴雯?”

前世有人推测,晴雯在跟随贾宝玉之前,待在贾母身边的时候,丫鬟名叫“喜鹊”,跟了贾宝玉后,才被贾宝玉改为“晴雯”这雅致名儿。推测的依据之一,是“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句诗。

思及此,姜念便向元春问道:“这小丫鬟是何来历?”

元春微怔,暗想:“这般洞房花烛之夜,他竟关切我的这个小丫鬟了。”

她一时间倒也没多想,只当姜念随口关切,便坦然柔声道:“此番我出……出阁,陪来了四个丫鬟,她便是其一。她原是老太太跟前服侍的,老太太特将她赏与我,陪我出阁的。”

姜念又进一步问道:“她可是府上家生子?抑或外头买来的?”

元春愈觉诧异,暗想:“怎的这般细究?”

她却仍柔声答道:“是赖嬷嬷家买的,因老太太见她生得伶俐标致,甚是喜爱,赖嬷嬷便孝敬了进来。”

姜念点了点头,心下已了然:“这小丫鬟果然是晴雯!晴雯竟就这样来到了我身边,倒是比我当初得到香菱还要容易。”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呵,晴雯这般早就来了,可就不用多情公子贾宝玉牵念了。

今夜乃良宵吉时,姜念虽因晴雯的到来而惊喜,还是将此事按下,转头对香菱吩咐道:“我与夫人要净口盥洗,进来伺候。”

香菱忙应了声“是”,自去张罗。

元春亦吩咐抱琴:“你也一同伺候。”

抱琴亦恭敬应下,跟去张罗。

喜鹊眨巴着眼睛,对元春问道:“姑娘,我呢?要不要进去伺候的?”

姜念笑道:“你不用进来伺候,继续贴门上偷听吧。”

喜鹊:“……”

元春不禁掩嘴而笑。

喜鹊终究还是跟着香菱、抱琴一起进洞房伺候了。

在三个丫鬟的伺候下,姜念、元春先净了口,洗了脸。待要洗脚时,姜念忽执元春柔荑,笑道:“我与夫人一个盆里洗脚。”

香菱低头偷笑,心中暗道:“大爷竟有这奇怪的喜好!”

她的大爷偶尔会与她一块儿洗脚,而且,她还亲眼目睹过她的大爷与薛姑娘一块儿洗脚。

元春忙低头,脸发热,自然不会推拒。

于是,姜念、元春一起将脚放入了一个脚盆,香菱、抱琴都蹲在脚盆边伺候。

姜念低头打量元春的玉足,见其白皙如玉,脚趾纤巧,心中暗道:“连脚都与宝钗相似!”

盥洗毕,香菱、抱琴、喜鹊收拾了器具退出,反手将房门掩上。

姜念携元春重新并肩坐在床沿,但见四柱雕着精致的花样,顶架上悬着红罗帐,大红锦被上绣着“囍”字图样。

姜念掀开大红锦被,见褥单上端正正铺着一方素白帕子。元春瞥见,顿时惊得撇过头,似乎连颈间都泛起了胭脂色。

二人心照不宣,此乃验贞的元帕。

姜念见佳人含羞带怯,再难自持,展臂将软玉温香揽入怀中。

元春嘤咛一声“大爷”,倒入红罗帐里。

忽听她“啊呀”一声轻呼。

姜念纳闷:“我还没开始呢,咋就叫了?”

却见元春红着脸从身下摸出了一个红枣。

姜念这才明白,原是撒帐时落下的吉祥果儿硌着了娇躯,也不知硌到哪里了……

姜念笑道:“必是丫鬟们不仔细,撒帐的红枣漏了一颗在此。”

元春轻“嗯”一声。

姜念从元春手中接过那红枣把玩,笑道:“倒是好兆头,注定了咱俩要早生贵子的,只不知今夜能不能怀上?”

话音方落,元春羞得去抢红枣:“休要浑说!”

红枣没抢到,人却被姜念箍住了,又是一声嘤咛“大爷”。

房内红烛“噼啪”爆出了并蒂灯花。

窗外,不知哪来的野猫,“喵”地一声跃上了墙头,叫唤着春天。

月光透过流云,在姜宅的青瓦上流淌。

正是:

“红绡帐底卧鸳鸯,玉枕纱橱度**。”

……

……

翌日,东方才泛鱼肚白,元春虽身子骨酸软不适,却强撑着起身,要亲自伺候姜念更衣。

姜念忙道:“夫人昨夜受累了,何须你伺候我的?”

元春便去开了房门,领着两个丫鬟进来。

元春对着一个挽着双鬟髻的丫鬟吩咐道:“金钏,你伺候大爷更衣梳洗。”

又对另一个也挽着双鬟髻的丫鬟吩咐道:“玉钏,你来我这里。”

香菱、抱琴、喜鹊三个丫鬟,昨夜都熬夜熬狠了,此时在补觉。

姜念愣了一下,对元春问道:“这两个丫鬟唤作什么名儿?”

元春微微一顿,暗忖:“大爷怎的对我这些丫鬟这般上心?”

不待元春回应,正伺候姜念更衣的丫鬟,主动笑吟吟道:“回大爷话,我叫金钏。”又指了指伺候元春的丫鬟,“她叫玉钏,是我嫡亲的妹子。”

声如黄莺出谷,脆生生的。

姜念闻言心想:“原来抱琴、晴雯、金钏、玉钏都随着元春陪嫁过来了。”

贾母大气啊!

正说话间,忽听门外孟氏轻咳,只见她站在门槛边踌躇,见姜念望来,竟有些赧然:“大爷……全福妇人来查验元帕了……”

按礼数,新妇的元帕,翌日清晨由婆婆或全福妇人查验,交予家族女性长辈收存。

全福妇人指的是公婆健在、夫妻和睦、儿女双全的妇人,常参与婚仪。

姜念家中并无全福妇人,孟氏、封氏及董良老婆都不算,董良老婆的公婆都不在了。此番大婚,是从外头请的全福妇人。

元春登时羞红了脸,金钏忙低头,唯有玉钏懵懂,眨着大眼睛左看右看。

姜念见元春羞得快要钻到地缝里去,笑着解围:“不必查验了,我已验看过了,由夫人自己收着罢。”

这话一出,元春恨不得把脸埋进妆奁里。

孟氏会意,“哎”地应了声,眼角堆出笑纹来。

正是:

“画眉笔底藏春色,元帕巾上染胭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