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隆庆中兴 > 第1347章 爵禄酬功君臣论

隆庆中兴 第1347章 爵禄酬功君臣论

簡繁轉換
作者:休息的云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19 01:18:27 来源:源1

这次官军的斩获之多,是数十年来所未有的,而且是官军主动出塞迎敌,对于朝廷来说是大振国威的事情,自然是要予以赏赐的。

朱载坖一向重视军功封赏,而且对于封爵也毫不吝惜,这点阁部大臣是很清楚的,所以内阁在召集阁部重臣商量的时候就提出了这个问题,征虏主帅要厚赏,虽然内阁没有明确说明应该怎么厚赏,但是暗示封爵的话内阁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其实内阁的意思就是给戚继光封爵,一来是从功劳来说,戚继光南征北讨,从倭寇到北虏,皆有非常亮眼的成绩,无论是积小功还是一大功,戚继光都算是有封爵的资格,更遑论戚继光是朱载坖的心腹爱将,这次有立下大功,朱载坖肯定也会对戚继光大加封赏的。

而且文官集团普遍对戚继光还是比较友善的,因为戚继光一向以儒将而为人所称道,不像李成梁等人,豪奢张扬,戚继光对于文官也比较尊重,是文官们很欣赏的那类武将。

所以内阁与兵部、礼部、吏部商量之后,上奏朱载坖,戚继光封伯,马芳、李成梁、李庭竹等,各赏赐有差,对于这个结果,朱载坖当然是极为不满的,御批道:所奏岂不令功臣寒心?将奏疏打回去要求礼部等重新拟定。

朱载坖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就是嫌封赏过薄,要求重赏,但是大臣们显然不这么看,礼部尚书赵贞吉当即上奏,认为朱载坖即位以来,厚待武将,滥施爵禄,非朝廷驭将之道,赵贞吉请求朱载坖重名节、惜名器,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保全这些武将,压抑其功,不让他们骄纵。

对于赵贞吉的上疏,朱载坖御批了很长一段话,朱载坖御批道:“朝廷爵以赏功,职以任能,诸将既为国立功,朕自当不吝爵禄之赏,至于其若张扬跋扈,朕自有法度,何言保全?朝廷既制律令,即当遵行,立功以赏,触律即罚,此朕所以驭将也,卿等勿奏也!”

朱载坖于是亲自拟定了此番各大将的赏功办法,征虏大将军戚继光,封蓬莱侯,予世券,子孙世袭之。征虏副将军萝川侯马芳,晋爵代国公,予世券,征虏前将军哈密伯李成梁,晋爵玄菟侯,予世券,征虏后将军临淮侯李庭竹,复曹国公旧爵,予世券。

朱载坖的上谕立即引起了群臣的反对,对于朱载坖要封爵的事情,其实群臣早就有所准备,但是没有想到朱载坖玩的如此之大,不仅直接给戚继光封侯,还要晋封两位国公,这是大明多少年没有的事情了。

内阁首辅高拱等人也纷纷上疏,请求朱载坖收回成命,珍惜朝廷名器,他们还拿王阳明来举例子,当然王阳明勘定宁王之乱,不过封伯,现在戚继光等人不仅封侯,马芳、李庭竹还是晋封国公,这显然不合适。

对于这种言论,朱载坖当即御批道:“若尔辈能阵斩北虏,献馘万级,朕亦不吝侯伯之赏!”

其实文官们最反对的就是朱载坖晋封两位国公了,因为上一位晋封的国公是翊国公郭勋,这位以大礼议起家,深得嘉靖的信任,权倾一时,最后虽然被夏言设计除掉,但是给官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官员们不愿再增加国公这样的顶级勋臣了。

他们纷纷上疏,认为国公乃朝廷至重之爵,不可轻授,现存的国公,都是在开国和靖难中立下不世之功的勋臣,马芳他们此次虽然也是立下大功,但是怎么能够和中山王他们相提并论呢?既然功劳不能相比,那就不应该晋封国公。

然后又点名拷打李庭竹,曹国公的爵位为什么被废?是因为当初李景隆在家中接受家人跪拜,如君臣之礼,大逆不道。李增枝多立庄田,蓄养数百奴仆,意怀叵测。被人揭发之后被成祖削去了爵位的,陛下复其曹国公之爵,岂不是尽反成祖之政也?

然后对李庭竹进行了全方位的批判,认为李庭竹素无功绩,在世宗朝也不过就是担任提督操江、南京守备等职务,朱载坖即位之后,对他信任有加,令他总督京营,但是也没有立下军功,这次出征,李庭竹仅仅是负责后勤粮秣的转运,就可因功升国公,这令天下何以服气?

言官们在奏疏中直言不讳的说道:“庭竹无尺寸之功,历年以来,无非碌碌行事。征虏大事,其转运粮秣,虽称称职,而无一矢之功,遽晋国公,何以服众?是天下知陛下为亲戚而屈国法也!量功而分禄,此国之常法也,陛下何得以一己之私爱,而妨国朝之巨典也!”

这帮人太能喷,朱载坖确实不是对手,不仅如此,连李皇后也出来劝说朱载坖不要给李庭竹晋爵,因为此事,言官们虽然没有明说,但是话里话外可都是带上了李皇后的,在阴阳怪气这方面,大明言官一向是颇有功力的,言下之意无非是要不是李庭竹是李皇后的亲戚,朱载坖怎么会给李庭竹晋爵呢?

李皇后劝道:“陛下,妾家富贵已极,国公之赏,实在是无福消受。”

朱载坖本就为此事极为头疼,不由得说道:“岂为汝家事也!”

李皇后不由哭诉道:“陛下,现在满朝纷纷,皆指此事与妾有关,妾不能自安也!伏祈陛下将妾贬斥,以安臣僚之心。”

朱载坖只能温言安慰李皇后,朱载坖说道:“此事朕自有安排,皇后不必管外间之纷扰。”

朱载坖很清楚,现在反对的声浪太大,朱载坖必须要找几个能帮自己说话的人,就是嘉靖当年搞大礼议,不也有张璁、顾鼎臣等人帮忙吗?现在内阁是指望不上的,他们对于这事是不发表任何态度,既不帮朱载坖压制百官,也不站在百官的立场上和朱载坖硬刚。

这个时候朱载坖无比怀念严阁老,要是严阁老还在,这种事情根本不用朱载坖头疼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