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隆庆中兴 > 第1377章 斑斑青史如何论(五)

隆庆中兴 第1377章 斑斑青史如何论(五)

簡繁轉換
作者:休息的云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19 01:18:27 来源:源1

申时行这当然是在和稀泥,但是申时行的这个态度朱载坖还是很喜欢的,申时行的这个办法其实是一个思路,对于朱载坖来说,建文年号是绝不可能承认的,这关系到成祖的法统,甚至是会影响到朱载坖的正统性,这是不现实的,但是建文毕竟是存在四年的,强行革除其年号并且以洪武纪年是显然不现实的。

所以申时行的这个方案还是不错,因为申时行是明白了朱载坖的意图,就是通过编撰国史,将将朱允炆一系排除在大明皇家正统序列之外,编撰国史的政治目的是为了再次明确成祖、世宗两位皇帝的法统,所以建文年号绝不可复,睿宗也必须要编撰本纪的原因就在这里。

而对于景泰,其实朱载坖反而没有那么大敌意,因为景泰并不影响成祖和世宗的法统,对于朱载坖来说就没有那么大的影响,而且宪宗一继位,恢复了朱祁钰的帝号并赠谥,承认了其历史功绩,只是没有为其上庙号入祀太庙而已。

景泰帝其实是很难影响宪宗及之后皇帝的法统的,因为景泰本身无子,按伦序来说,也应该是宪宗即位,所以宪宗对于恢复景泰的帝号没有什么包袱,只是没有上庙号,因为一旦景泰帝称宗入庙之后会对英宗的正统地位形成冲击,从而影响到自身的合法性。

但是现在时过境迁,朱载坖没有这个包袱,朱载坖认为是可以给朱祁钰上庙号的,但是这个条件是要拿来交换有关睿宗的事情了。

朱载坖先将申时行的奏疏下内阁及部议,朱载坖在申时行的奏疏中特意钩出了两句,第一就是成祖子继父业,这点很重要,成祖的法统来自于哪里,来自于太祖,懿文太子去世之后,洪武三十一年太祖驾崩时,成祖是太祖活着的儿子里面的长子,伦序当立,成祖是子继父业,这点在成祖的法统构建之中是很重要的。

其次就是那句靖难之兵有名,成祖之心益白,这点其实是朱载坖这次编撰国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正法统,明世系,说白了就是靖难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说明,所以朱载坖要最大程度的在朝野之中达成共识。

朱载坖将申时行的奏疏下内阁之后,首辅李春芳随后呈上题本,认为申时行的奏疏很合适,具备操作的可能性,同时李春芳还建议朱载坖对下诏狱的官员和举子们从轻处理,毕竟他们只是言语冒犯,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行为。

朱载坖收到李春芳的题本之后,当即召见了李春芳,朱载坖笑着说道:“李师傅还是关爱后辈的嘛!”

李春芳当然知道朱载坖说的是什么,李春芳很清楚,朱载坖现在掌握着厂卫,知道邹元标和李春芳的特殊关系是很正常的,李春芳说道:“陛下,老臣以为这些人都是有才之人,陛下何妨给他们一个机会呢?”

朱载坖说道:“朕当然知道他们都是有才之人,但是就怕他们不能为朕所用,有才反而是祸患。”

朱载坖当然这些人都是些有本事的人物,要是没有本事,之后也不会搅动天下风云,但是朱载坖一直以来小心提防的就是臣下结党,一旦形成党争,对于大明朝廷来说就是要命的事情了,所以朱载坖一直对于此事严厉防范,不仅多次下诏告诫诸臣,不准结党,以前宋朋党之争为鉴。

更是采取了多种办法抑制朋党,现在李三才等人在朱载坖的眼皮子底下搞这些,朱载坖当然不能够容忍了,这次朱载坖准备好好收拾一下这些人。

李春芳说道:“陛下,其实他们这些人,留在朝堂之上远比在将其贬黜好。”

朱载坖连忙请李春芳解释一下,李春芳认为,为什么会形成朋党,所谓朋党,就是官员们自聚或纽结成朋党,依靠群体力量来夺取或巩固权位,从而使官僚之间形成互相制约与利用的力量,朋党的结成主要是依靠三个东西,一是乡党,这也是最普遍的朋党形式。

之前无论是严嵩还是徐阶,都是大量依靠他们的乡党,因为江西、南直隶、浙江这三省在大明科举中所占的比例最中,这三个地方的出身的官员本来就在大明朝廷中占很大的比例,这就导致严嵩,徐阶等人可以利用自己的乡党来培植党羽。

而现在朱载坖实行三途并进,大量的举人和吏员也得以进入官场,改变了官员的出身结构,尤其是大量北方的举人进入官场,平衡了现在官场的势力,同时朱载坖在解额上也更加倾向于北方,使得官员的家乡结构得以平衡。所以李春芳认为,现在单纯依靠自己的乡党,已经是不现实了,有这个能力和号召力的人,都在朱载坖严密的监视之下。

其次的讲学,徐阶的势力中就有很大的一部分是心学门生,李春芳的基本盘也是心学门生,对于之前的阁部大员们来说,通过讲学吸引志同道合的人确实是一个办法,还有东南兴盛的书院,也为之前他们广收门体提供了条件,但是现在这个路径显然也被朝廷堵死了,朝廷明文规定,各级学校都由朝廷官办,严禁私人讲学,将各种书院都收归学政的管理之下,有朝廷派遣训、教谕等官加以管理,再想通过讲学聚集门徒,显然是不可能了。

最后一个就是结社,大明的文人,一直有结社的传统,这是非常值得警惕的,李春芳说道:“陛下,,讲学者聚徒,朋党分而门户立;吟诗者结社,声气盛而文章衰。”

而李三才等人就是通过结社来培植党羽,呼朋引伴的,这点朱载坖也是承认的。

朱载坖说道:“彼辈门户构争之见,莫甚于讲学结社,讲学者聚党分朋,往往祸延宗社。操觚之士,笔舌相攻,则乱及国事者。盖讲学者必辨是非,辨是非必及时政,其事与权势相连,故其患大。朕不能容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