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隆庆中兴 > 第1435章 筹谋算计图四夷(三)

隆庆中兴 第1435章 筹谋算计图四夷(三)

簡繁轉換
作者:休息的云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19 01:18:27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对于朱载坖来说,水利和道路桥梁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不过侧重点不同,现在徐州的利国监重新开始炼铁,相应的水泥等工场也已经开始兴修了,朝廷的南直等处也拥有了大型的重工业基地了,随着新的考成则例颁布,道路的营建,水利的兴修都被列入这些官员的考成中,尤其是朝廷要求营建常平仓和备荒仓的诏书下达之后,各地的官员们都纷纷要求在本地兴修常平仓和备荒仓。

考虑到朝廷的财力和地方的实际情况,朱载坖决定分门别类的采取措施,九边还有陕西、河南、山西、辽东等处的常平仓、备荒仓还有京通仓等,由朝廷拨款修筑,而其他地方的常平仓、备荒仓由地方筹措经费,朝廷予以补助的形式兴工。

水利设施也是如此,在东南富庶地方,朝廷、地方、民间三方共同出资,兴修水利,而在黄河、淮河沿线,河南、北直隶、湖广等省份,由朝廷拨款兴修水利,朱载坖为什么单独将这几个省份列出来由朝廷兴工,直隶、河南是由于本身相对经济较差,地方官府没有足够的钱粮来兴修水利,必须由朝廷拨款来兴修水利。

同时这几个地方都是受水旱灾害影响较大的地方,朝廷必须投入资金,以预防水旱灾害,减少可能出现的流民,而对于湖广的水利投入则是为了未雨绸缪,保证大明的粮食供应,虽然现在大明从暹罗、缅甸等处可以获得大量的廉价粮食,但是朱载坖很清楚,湖广作为大明未来的粮仓,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原本不管是大明还是朝廷,都依赖东南的粮食,即所谓的苏常熟,天下足,但是现在已经发生了变化,江南地区农业经济发生了结构性改变,粮食种植不再占据绝大部分,棉、桑之种植与经营逐渐占据更大的比例,使得该地区的粮食耕种面积亦大大缩水。用于种植棉花之土地增多,也推动了棉纺织业、丝织业之迅猛发展。

但是朱载坖很清楚,粮食的重要性,而肥沃的江汉平原就是大明的新粮仓,湖广地区亦坐拥长江运输之便利,输送无碍,但是朝廷要想使得江汉平原成为大明的粮仓,就必须大兴水利,保障湖广的农业生产,同时排除湖广农业生产中的各种不利因素,所以朱载坖专门向湖广投入巨资,兴修水利。

道路也是一样的,朝廷必须有所轻重,现在对于朝廷来说,重要的道路主要是几条,第一是通往九边各镇的道路,从京师经三屯营、蓟州、遵化到辽东的道路,还有就是从京师经蓟镇到大宁镇的道路,辽东镇到大宁镇的道路,京师到宣府、山西、大同等镇的道路。

还有京师到郑州然后往西安再向三边去的道路,这些都是朝廷立即要办,重点要修筑的道路,除此之外,还有与运河平行的道路,就是从京师经北直隶、山东然后一直到南直隶徐州、淮安、扬州的道路,这也是非常重要的,除了道路之外,重要的就是桥梁的,对于陆路交通而言,桥梁是最关键的节点,所以朱载坖准备大修桥梁,以加强整个大明的道路交通,提高朝廷对于地方掌控能力。

而东南水运更加便利,所以可以暂时不急,把重点放在九边和河南、山东、北直隶以及南直隶的徐州、淮安、扬州三府。

对于户部的预算,朱载坖基本上予以同意,批准了相关的预算,要求相应的工程尽快开工。

而到了开衙之后,朱载坖最关心的事情就是对倭国的用兵了,因为现在倭国的局势瞬息万变,朱载坖担心失去这个机会,所以一开衙,朱载坖就命令理藩院传令朝鲜,在釜山等港口兴建仓库,用以囤积大明官军的辎重粮秣,同时北洋水师也准备和王直的船队配合,夺取对马海峡的制海权,打通从天津经辽东、朝鲜对马海峡到倭国越后的航路。

同时提前侦查一下佐渡岛上的情况,为大明官军的行动侦查情报。而对于吴惟忠、李如松两人的具体名号,朱载坖也和群臣们商量了多次,一开始朱载坖原本准备给征倭大将军印信,但是遭到了重臣的一致反对,一来是大将军乃是重号,一向不轻授,大明有大将军名号的,正常也就是征虏大将军,征倭用大将军显然有些言过其实了,说白了,就是群臣们认为,倭国配不上。

还有其他的原因就是大明只是驻军越后,要是用征倭名号的话,未免有些打草惊蛇了,而且吴惟忠的资历也远远够不上大将军的资格,所以征倭大将军和征倭将军都不可行。

李春芳认为干脆叫镇东将军比较好,四征四镇都是将军重号,而镇更加倾向于防御,可以麻痹倭国,但是朱载坖不想用镇,朱载坖更倾向于用征东将军,明白震慑倭人,所以经过朱载坖和重臣们的一番拉锯之后,朱载坖下诏,任命吴惟忠为右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征东将军、提督备倭水陆军务事,任命李如松为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征东前锋将军、备倭总兵官,认为陈璘为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伏波将军、提督北洋水师兼备倭水师总兵官。

诏书下达之后,朱载坖命令礼部铸给印信,同时升蒋洲为锦衣亲军指挥佥事署征东副将军参赞机务,赞画军机,曹国公世子李言恭升锦衣亲军指挥同知,征东副将军参赞机务、赞画军机,赐征东将军吴惟忠天子剑。

而李春芳则认为照惯例应该派遣文官监军,同时推荐兵部左侍郎提督海关总署徐渭,朱载坖也认为徐渭确实合适,但是徐渭已经五十七岁了,年纪不小,但是没有想到第二天徐渭就主动上疏请求赴倭国。

朱载坖于是下诏,升徐渭为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经略朝鲜倭国等处军务事,持节假节钺赐王命旗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