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河守望 > 第十四章 芦根的牛车窝棚

大河守望 第十四章 芦根的牛车窝棚

簡繁轉換
作者:关源岭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19 01:18:4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在离黄河的流水仅有一百多步远的岸边,在弥漫着鱼腥味儿的河滩地上,停放着一辆破旧不堪的老牛车。破旧的牛车两边捆绑着几只大葫芦,牛车两个风裂的黑槐木轮子,深深地凹陷在黄胶泥里。木轮子上一个个固定铁箍儿的铆钉,已经锈蚀得像晒干的胶泥土的颜色,手若摸上去就会掉落一层锈渣儿。牛车破烂得几乎散架儿的车厢,被凑合着改造成能爬进一个人儿睡觉的窝铺。牛车前后两个粗糙的木头三角支架,稳稳地固定支撑着像看瓜人搭的草庵儿一样的牛车窝棚。

这个能避雨难挡凤、仅容下一人的简陋牛车窝棚里,孤独的住守着古寨葫芦庄一个姓赵名叫“芦根”的少年。他没日没夜地守望着黄河,白天伴着滔滔的流水和水鸟的鸣叫,晚上伴着满天星斗和恐怖的涛声,在倔强地守望打捞被浪涛吞没生死不明的父亲,牵动着不少古寨村民的心。

芦根在黄河岸边安营扎寨很长时间了,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了。

将近四年的时间里,他在黄河岸边守望打捞父亲栖身的茅草庵儿,被毁了四次又重新搭建了四次。这个在无奈中勉强搭建的牛车窝棚,是在天灾**中,他和母亲第五次的心血和辛劳的成果。这个牛车窝棚比起以前的茅草庵儿,似乎要令芦根的母亲放心一些。因为芦根母子吸取了以往的教训,就想尽办法做了一个可以移动的牛车窝棚,要是黄河发大水还可以漂浮起来,不至于把夜里睡在里边的儿子芦根淹死。要是村庄与村庄打斗争夺滩地,可以把牛车窝棚推拉到没有争斗的安全地方。

四年前芦根依依不舍、很不情愿地离开了读书的学堂,就再也没有踏进使他有许多愉快回忆的校门。

才十七八岁可看上去却像中年人,四年前的一头乌黑的秀发不见了,取代的是满头杂乱的灰白色头发。无忧无虑爱说爱笑的少年童真,消失得无影无踪,取代的是愁苦、麻木和茫然。原本白胖白胖的他,变得越来越黑瘦起来。

他从白天到夜晚、从夜晚到白天,从不离手的是她的母亲请人特意做的一根捞竿儿,在捞竿儿长长的竹竿儿头上,紧紧地捆绑着用铁棍儿弯成的钩子。晚上在不太瞌睡,或者有月亮的时候,他也习惯性机械般地紧握着。

这根特别的捞竿儿,就像战士的武器一样,与他形影不离。

他和他的母亲都寄予这根捞竿儿永恒的希望,这个像做梦一样虚幻朦胧的希望,一直支撑着他们母子坚韧地活到现在。

几年来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他都是一样的麻木身姿守望在黄河岸边,手里举着这根似乎能招来神灵的捞竿儿,两眼直愣愣地盯着满河流淌的黄水,不放过任何有生命和失去生命或根本没有生命的漂流物,以至于他黑亮的瞳孔被黄河水熏染得浑黄起来。

几年来他也捞出过一些东西,像死猪死羊和淹死的牲口,也捞出过使他感到恐惧的死人,但都不是他的父亲,既没增加他守望打捞父亲的兴趣,也没减少他守望打捞父亲的信心和希望。

芦根是父母唯一的儿子,父母是村寨里有名的恩爱夫妻,母亲美丽贤惠,父亲健壮能干,爷爷奶奶早在旱灾年饿死了。他是几代单传的一根独苗儿,平时这三口之家的生活,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在无天灾**的好年景儿里,在古寨村里也算是衣食无忧的殷实人家了。

四年前的一个夏天,老天爷猛然间,陡然改变了这个温馨祥和的家庭命运和生活轨迹。

那一年的夏天与往年的夏天没有什么不同,天还是那个天地还是那个地,夏天的天气依然变化无常,好好的艳阳天瞬间就阴云密布雷雨大作,甚至隔着一条路,路那边下着大雨,路这边烈日高照,好像是两个世界一样。

村民的麦子收了,干净的麦粒儿囤在了家里,田地种上了庄稼,秋田锄过了两遍,正是农活儿稍微空闲的时候。农民在这个时候可以歇歇疲惫的身体了,可以三五聚堆儿在一起聊聊庄稼地里的事情了。

这时候的庄稼汉们似乎轻松了许多,喉咙里又恢复了语言功能,就像从与黄土鏖战胜利归来的战士,脸上洋溢着满意的喜悦、散发着黄土的芳香,争相拉呱着黄土地里成长的庄稼。

庄稼汉们的语言范围总离不开土地和庄稼。土地和庄稼是他们存身立命、养家糊口的的根本所在。所以他们一张口就是庄稼地里的那些事儿,除了这些关乎他们死活的事情,他们就再没别的要拉呱的了。他们没有兴趣儿拉呱国家和朝代变迁的所谓大事儿,那些的事情与他们似乎无关。田地里的收成就是他们的天大事情,没有粮食吃他们就得饿死,就得断子绝孙。

这时一些庄稼汉就三五成群地聚集在街边路旁,有的嘴里噙着旱烟袋显得悠闲自得,互相随意拉呱着他们土里刨食的老本行。

一个村民说道:“俺那块地种的绿豆玉米,沙土地有点儿贫瘠,不如老邻居家地里的庄稼长得旺。”

“你明年就该换换样式啦!沙土地种绿豆玉米不中!收不了多少粮食……沙土地适合栽红薯。”

又一个村民说道:“李满仓家的高粱咋长得像粗竹竿一样,真是喜欢人!他难道种高粱有啥高招儿?”

“人家李满仓地里上的啥肥料?人家高粱地里上的猪粪呀!猪粪那么壮咋会不长好庄稼?!你的地里上的是啥粪?”

“俺的地里上的是牛粪。”

“牛粪咋能与猪粪比!”

一个噙着旱烟袋的村民说道:“俺种了几分地的早熟西瓜,本打算卖了西瓜想买头叫驴,俺那头老草驴腿瘸了拉套不中了。可卖了西瓜一只羊也买不了……没赔也没赚。俺种的西瓜种子与王大财主家种的一样,可人家的西瓜长得又大又圆,俺种的西瓜像生了锈的油锤,又小又难看。”

另一个人吸着旱烟的老农笑着说道:“你的西瓜地上的啥粪?”

“上的驴粪和烧地锅的草木灰。”

“你咋着也难比得王大财主家!人家西瓜地里是掏银子买的鸡粪上的,还上了不少豆饼呢!人家是赔着银子种的那一大片西瓜。”

“赔着银子?”种西瓜的老农不解道,“王大财主那么精明不会犯傻吧?”

“人家才不傻哩!人家有的是银子!人家种西瓜与你种西瓜的意思不一样。”

种西瓜的老农更加不解道:“意思不一样?种西瓜咋还有不一样的意思?”

“当然有不一样的意思!你种西瓜是为了卖钱,人家种西瓜是为了向城里衙门内的官官儿和有生意关系的人送礼。这你明白了吧?!”

“我尻他娘!”种西瓜的老农吐出一口烟雾习惯性地骂了一句,“有银子就是好!连西瓜长得都不一样。”

这时有些村民就攀登串游在高高的寨墙跑道上,欣喜地望着寨墙外边秋田里绿油油的庄稼,预测着秋季的收成,满怀希望地期冀着丰收能过上吃饱肚子的日子。他们不敢有太多的奢望,吃饱肚子不挨饿、老婆孩子得到温饱,就是他们人生最大的满足了。其实,这些老实巴结的农民的满足,与牲口的满足没什么区别,都是生命的最低需求。他们干的活儿也与牲口没什么区别,无非是农民驱赶着牲口没日没夜地在田地里耕作,农民与牲口唯一的区别是两条腿与四条腿。有的农民没有牲口,耕作时两只胳膊也变成了两条腿,像牲口一样要拉犁拉耙,只是牲口用草充饥、农民用粮食充饥。遇到灾荒年农民又变成了牲口,甚至连好年景儿的牲口都不如,要用树皮草根、观音土充饥。

忽然这些难得空闲满怀希望的农民,在寨墙上遥望到西南边的天际雾蒙蒙的,西南边隔着黄河离古寨十几华里的邙山头儿被云雾遮住了,邙山头儿连一点儿影子也不见了,邙山的方向雾蒙蒙一片,轻飘飘的雾气像灰白的纱布一样被无形的手向四处扯拉扩展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