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河守望 > 第十五章 北邙的财宝与我无关

大河守望 第十五章 北邙的财宝与我无关

簡繁轉換
作者:关源岭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19 01:18:4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邙山在黄河的南岸和黄河是邻居,属于崤山的一支山脉。虽然山头不高但浑厚苍茫,石少土厚树木繁茂郁郁葱葱,野生动物和各种鸟类自古很多。据地方志记载,个头儿最大最凶猛的金钱豹和米黄黑花儿的旱蟒就产自邙山里边,尾巴最艳丽最长的野鸡也产自邙山。中国传统戏剧演员帽冠上装饰的柔软飘洒的野鸡翎,采用的大多是邙山生长的野鸡身上的。

邙山的鸟兽动物得益于邙山草木的繁茂,又紧邻黄河动物们的饮水不成问题。邙山的珍禽异兽、奇花异草并没使邙山声名远播,滑稽的是邙山的阴曹地府、鬼魂世界使邙山出了大名儿,声名远播四方江湖。

邙山深处埋葬了不少朝代的皇帝和皇亲国戚达官显贵,已至千百年来吸引了不少江湖上四面八方的盗墓贼,盗墓者对邙山的古墓向来都是垂涎三尺。说邙山是一个埋葬死人的风水宝地和盗墓贼的发财梦园,一点儿也不为过。据当地民间传说,在清朝末年一伙儿盗墓贼正在盗挖邙山里的一个古代大墓,忽然从大墓的地宫里窜出一条大蟒,吞吃了一个盗墓贼吓跑了一群盗墓贼。虽然民间传说难得弄清真假,但邙山从古到今一直有盗墓贼的身影。铤而走险的盗墓贼信奉“人不得外财不富,马不吃夜草不肥”的理念,就掘坟挖墓发起了死人的“外财”。可想而知,一定有一些盗墓贼因此发了不小的外财。可人们直到如今也难得知晓发财暴富的盗墓贼姓啥名谁,也难得知道发财暴富的盗墓贼的后代是何人,只听传说某某朝代某某人的陵墓被盗了,只听传说某某的陵墓里被盗走了许多金银财宝,但谁也不知道被盗的金银财宝到哪里去了。不过,要是人们大胆而合理地猜想一番,可能会得出这样并非荒谬的结论:也许世界上有些带有中国血统的大富豪、大资本家,甚至莫名其妙的大慈善家、玩弄基金的幕后操控人,说不定他们的先辈就是深藏不露的盗墓贼。为何?因为这些金钱像天文数字一样的富豪,他们的财富的来源神秘莫测、很少公开,如若财富来源光明正大,何必遮遮掩掩不敢公开?

由于九朝古都的洛阳紧靠北邙(邙山在洛阳的北边),九个朝代的皇帝以及皇亲国戚王公贵族,虽然权倾天下锦衣玉食,但再大的权力再美妙的生活总有死的那一天。死了埋葬在啥地方,就得寻找一个风水宝地,以便还能在地下宫殿享受地上宫殿那样的豪华生活。于是这些贪得无厌的统治者就看上了北邙,认为北邙土厚无石、土质坚硬、地下干燥,最适合保存尸骨和陪葬的金银玉器,更重要的是北邙靠近黄河,黄河是一条华夏龙脉,自然北邙就沾上了龙气儿,且北邙的老百姓憨厚老实、向来恐惧朝廷害怕官儿,虽然帝王国亲官官儿们死了,但皇位官衔职务并未撤销,北邙的老百姓必然如同敬畏活着的他们一样,绝无掘土盗墓之忧,所以北邙就成了埋葬这些显赫人物的墓地。不过这些看似高明的帝王将相、高官权贵,可能没有想到外地的胆大之人是不敬畏他们的,特别是吃盗墓这碗饭的专业盗墓者,把盗挖北邙的古墓当做了一项乐此不疲发家致富的门道。

当地有几句流传下来的民谣:

活着宫殿在洛阳,死了宫殿在北邙;

江湖盗贼好大胆,长杆铁铲探宝藏。

有意思的是,盗墓贼发明的长杆儿洛阳铲竟成了考古专家探墓、考古不可替代的独特得劲儿工具。

甚至直到如今还有人传播着误入歧途犯法的话:“要想富,去盗墓。”

先贤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无论如何说盗挖死人的墓、发死人的财,总是不符合天道和人道的。

邙山这支黄土山脉,伸展到黄河中游与下游分界的地方就陡然停止了,在黄河岸边留下一个昂起的山头儿,就像一条巨蟒昂首僵死在那里。山头下边就是中国唯一的南北大动脉,清朝末期贷款修建的京汉铁路(民国时叫平汉铁路)的黄河大桥。黄河流过邙山头儿,一路向东北方向、向着渤海一泻千里坦坦荡荡,再无山脉阻挡了。

平时天气晴朗无风无雾的时候,在古寨葫芦庄的寨墙上能够隐隐约约看到邙山头儿的轮廓,甚至邙山里升起的袅袅炊烟也几乎能够看得到。

站在寨墙上的村民向邙山头儿犹犹豫豫遥望了片刻,忽然邙山那边忽闪了几下电光,接着沉闷的雷声传来。但古寨这边仍然天气晴朗艳阳高照,天上连一片儿云彩都没有。

这时村民们七嘴八舌兴奋地吵叫起来:

“看来邙山那边在下暴雨啦!”

“下暴雨邙山就会发山洪,又要像往年一样冲下一些树木。”

“咱们赶快到黄河边儿捞河财去吧!不捞白不捞。”

“去河边儿碰碰运气……说不定会捞棵大树木,做盖房的大梁。”

但村民谁也不会吵叫邙山的山洪会冲来金银财宝。只有邙山的古墓里有金银财宝,可古墓都在邙山深处,邙山深处是不会暴发山洪的。古代帝王及显赫人物修建陵墓是经过顶级风水先生和专业人士勘探过的,对陵墓不利的各种因素一定是考虑很周到的,即便是暴雨形成的山洪也难得冲开坚固的陵墓,唯一能打开陵墓的是盗墓贼。这并非修建陵墓者考虑不周或失误,是因为自然的定律在这摆着:有盾就会有矛。

村民凭着多年的老经验,感到黄河上游邙山那边下起了暴雨,暴雨常常会在邙山形成山洪,由于邙山下边就是黄河,山洪会把邙山上的树木冲到黄河里。冲到黄河里的树木,要不了很长时间就会顺水漂到古寨南边的黄河里。古寨的村民几乎每年夏天都要在黄河里捞一两回树木,村民习惯地称为“捞河财”。

“捞河财”对于古寨的村民来说,就像赶集赶会一样,捞着捞不着东西看看热闹也不赖。

这下村民们闲不着了,都纷纷争相跑下寨墙,到家里拿上打捞树木的工具和捆绑树木的绳索,有的对打捞树木有经验充满信心的村民,甚至赶起了牛车,准备把捞到的东西运回家来。有的村民怀里还揣着蒸馍烙饼什么的,以备捞河财时间长了饿肚子好有吃的。

村民们都不会忘记带上凫水的大葫芦,没有大葫芦再胆大的人儿、再会凫水的人儿,也不敢下黄河捞东西。村民们都想到河边儿碰碰运气,说不定会捞些盖房的木料。也有不带葫芦的村民,不带葫芦的村民都是没有凫水技能,没打算下河捞东西,纯粹是来河边儿凑凑热闹,或帮帮熟人拉扯拉扯东西。

人们生活在这平原地带,没有山林木材奇缺,村民建房盖屋都离不开木材,木材对村民来说和粮食一样重要。所以他们才冒着被河浪卷走的危险,来寻求漂来的收获。如果运气好些,捞到一棵大树木,比一季辛辛苦苦伺候一亩田地还有价值。

邙山那边果真下起了暴雨,一场暴雨过后,黄河像往年这个时候一样疯狂了起来,浪涛更加凶猛,河水更加浑浊。黄河“哗哗哗”响亮的流水声音,此时变成了“呼呼呼”像老牛拉车累了沉闷的喘息声。黄河里的黄色浪涛,携带着浓重的泥沙,像犁耙翻耕过的一沟沟黄土地,一沟儿填平一沟儿又起。男性村民们像往年这个时候一样,都纷纷来到黄河边儿,面向滚滚的黄河,期望黄河送给他们一些漂来的财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