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河守望 > 第一六九章 这么多元宝哪儿来的?

大河守望 第一六九章 这么多元宝哪儿来的?

簡繁轉換
作者:关源岭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19 01:18:4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二天,老铁匠让儿子带着那块银子赶到原武县城,试着买东西看是不是真银子。

老铁匠的儿子在城里一个很大的皮货商行,用那块银子轻松地买到一件好缎面羊羔皮的漂亮大衣。这一下老铁匠爷俩相信元宝都是真银,要不然那么大的皮货商行,收银的会不认识真银假银?

这样一来,“铁善人”更加睡不好觉了,心里来回琢磨起来:这生铁疙瘩变成了银圆宝,银圆宝又是真银圆宝,真银圆宝是四麻袋啊!足有四百斤重啊!这些元宝的主人却不见了踪影……难道……难道是财神爷可怜俺王铁匠,看着俺王家几辈儿人叮叮当当、呼呼啦啦,靠拎铁锤拉风箱吃饭,财神爷变着法儿送给俺的……是让俺王家大发啊!俺王家几辈儿人虽穷,但没忘记行善积德,神灵也没忘记俺平时行善积德的事儿啊!自古就有善有善报、德有德福,看来一点儿不假。想到这里他心里沉甸甸的冰坨子融化了,暗暗地高兴起来。

这一天老铁匠“铁善人”虔诚地请来一尊武财神关公青铜塑像,敬了酒、上了香、磕了头,在神灵面前祈祷起来:“俺再等货主三个年头儿,要是主家还不来取货,那就是您老人家送给俺的财宝福分,俺就要动用这些银子……一定给您建庙宇塑金身!”

老铁匠真的又等了三年,还是没有见到有人来领取这堆银子,就按照在神灵面前许下的诺言,在古寨西门外重金买下一块好地,建了一座气势恢宏的关帝庙。把神灵的事情做好后,开始了大规模的购买良田,置办产业,成了古寨葫芦庄的首富。

虽然老铁匠“铁善人”父子迷信神灵,但对大雪夜那两个不速之客的脚夫,还是迷雾一团,总感到事情有些蹊跷,心里总是疑惑不解。

一天,老铁匠已经不再拎锤打铁的儿子,带着账房先生到原武城里办事儿路过县衙,看到衙门墙上贴着一张陈旧的布告,因为他以前整日打铁拎大锤,没有读过一天书是个纯粹的文盲。就问账房先生这张纸上写的何事。满肚子墨水儿的账房先生看了一眼告诉他,这是官府以前处斩两个死囚的告示。

“这两个死囚为啥事儿遭到砍头?”老铁匠的儿子问道。

“布告上写的是……是为一大宗银子的事儿。”账房先生轻描淡写地说道。

“一大宗银子……”老铁匠的儿子皱着眉头嘴里小声儿嘟哝道,他这时隐隐约约地回想起那两个消失的奇怪脚夫。

他就让识字的账房先生把布告详细看完,讲给他听。

账房先生戴上老花眼镜,看了好一会儿,摘下眼镜对他说道:“布告上写的大致是这个意思……数年前有两个江洋大盗,是一对亲兄弟,盗取了朝廷银库数百斤银子,后来官府把这两个强盗抓住了,酷刑用尽但盗贼死不交代银子藏在何处,在死囚牢里关押了几年仍然死不交代银子的下落,最后兄弟两人在同一个时辰被砍下了脑袋……直到被官府斩首,这两个兄弟强盗也没说出他们姓甚名谁、何方人士。”账房先生说罢叹道:“这俩兄弟强盗真是硬骨头啊!”

老铁匠的儿子心里震动吃惊不小,心想:这两个强盗一定是那两个脚夫无疑!他心内一阵酸楚。但他表面装得十分平静,心里不免有点纳闷儿,就把账房老先生唤到僻静处说道:“强盗兄弟为啥不向官府供出藏银子的地方?说出来也许会免去一死。”

“免去一死?”老先生不以为然地反问道,“说不定死得更快!盗取朝廷这么大宗的银子,是惊天大案啊!不供出银子是死,供出银子也是死!这俩强盗肯定是知道这个理儿。”

“嗯嗯……”铁匠儿子点头附和道,“您说得有道理。”

老铁匠的儿子从县城里回来,在密室里把这事儿悄悄地告诉了父亲,老铁匠感叹不已,后悔道:“那天雪夜真该问问他们兄弟的姓名和住地。”

儿子不以为然地说道:“这种事儿当时问他们,他们也绝不会说,即便说也是假姓假名假地址。”

老铁匠想了想接着对儿子说道:“事到如今,两兄弟虽然死了,但他们的家人亲戚肯定还活着……这些银圆宝是他们两条命换来的啊!我们不能独享这些财富!”

老铁匠吩咐儿子,要想尽办法弄清这两兄弟姓啥名谁家住何方,以便把他们的家人亲戚接来给予田地房产,同享富贵。

老实的儿子做起难来……去何处找?去何处问啊?天南地北中国这么大,又不好委托别人去打听,连官府已经把人抓在手里,几年来都没弄清楚!这期间两兄弟肯定受过不少大刑,官府肯定用过不少招数,但最后还是不知道这俩人的姓名和籍贯……再说现在若张扬开去,不小心万一走漏风声,窝赃与盗贼同罪!

铁匠父子又失眠了几个晚上,无奈,就用重金悄悄请来了一位民间画匠,把记忆中那两个脚夫的模样告诉画匠,让画匠并列描画在同一卷白绫上。画匠没必要去问画的是谁,叫俺咋画俺就咋画,叫俺画成啥样儿俺就画成啥样儿,画的铁匠满意拿着银子走人得了。

老铁匠“铁善人”把新盖的深宅大院,留出一大间密室,门头请人书写上“感恩堂”三字,把画像悬挂在密室正墙的上方供奉起来,并让账房先生书一对联,上联是:恩人不知名和姓,下联是:感恩何须姓和名。字儿是账房老先生写的,但瘦鼻梁上挂着老花眼镜的账房先生,到死也不知道他的东家感恩的是啥人,感恩的是啥事儿。画像下条几上摆着果盘杯盏、蜡烛香炉,早上三炷香,晚上三杯酒,每日如此。

“铁善人”给儿子发话说:“把其中一麻袋元宝深埋在感恩堂密室地下,绝对不能随便动用,无论何时访到脚夫两兄弟的亲人,要产业给产业,若不要产业,就把埋在地下的银子取出,送给两兄弟的亲人。”并让儿子把这话作为秘传家法,一代一代密传下去。

古寨葫芦庄的人们看到王老铁匠“铁善人”突然暴发起来,有些人感到莫名其妙,但更多的人认为是“铁善人”几辈儿铁匠,一点一滴积德行善的结果,人们并不嫉妒眼红。古寨里不少人家多年来,都或多或少得到过“铁善人”的好处和救急,善人自有善报,必定是王老铁匠乐善好施的德行感动了老天爷,老天爷派武财神给“铁善人”送来了财宝;要不然王铁匠咋会修建那么好的武财神关帝庙?

过了几十年以后,**透顶的清朝垮台了,垮得一塌糊涂。随后兴起了民国,民国初年又兴起了军阀混战,打得一塌糊涂。王家暴发的秘密逐渐被人们知晓,但已经改朝换代,旧朝代的事情新朝代也无人问津了。别说清朝官府的银子,就连清朝管金银官库的官官儿,也卷起金银财宝溜得无影无踪了。此时的国家混乱得像一团乱麻,谁还会来找王家兴师问罪?

老铁匠“铁善人”去世前立下家规,凡是租出去的土地,租种者无论寨内寨外,无论姓氏,无论贫富,一年两季只收一季的微薄租子。这个家规和家传感恩的传统,到了“铁善人”和他的儿子都陆续老死以后,到了他的孙子辈儿,不但坏了这些规矩,还心安理得起来。并把“感恩堂”密室地下埋藏的那麻袋银子挖了出来,用这麻袋银子在原武县城开了个高利贷银庄。

“铁善人”的孙子王大财主,和他的祖辈大不一样,平时虽然无什么恶迹,但并不亲近穷人,做起生意来斤斤计较,虽然良田千亩,一亩也没白送给穷人,租给农民的土地,无论收成如何,一年秋麦两季租子一斤也不能少。每年年底催租,对租种的农户毫不客气,人送外号“王老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