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秦人的悠闲生活 > 第三十五章 局促之人

秦人的悠闲生活 第三十五章 局促之人

簡繁轉換
作者:张九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20 13:30:24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三十五章局促之人(第1/2页)

其实毛亨平日里挺不服叔孙通的,平日里他也一直以公子宾客自居。

当叔孙通正在给孩子们讲读所谓敬业爱岗之类的话语,毛亨听出其中意思。

章邯没有过问他要去何处,只是给了他一些干粮。

现在张苍在朝中帮着丞相李斯办事,而公子近来没有来此地走动。

翌日,自觉得没趣的毛亨就此离开了商颜山。

章邯又回头看了看,正在给孩子们讲课的叔孙通。

一个小小的商颜山,章邯也能感觉到其中的暗斗,而且是眼看这条河渠的建设进程已过了一半的关口。

注意到章邯的目光,叔孙通上前询问道:“章邯将军是有心事?”

章邯依旧是以前那样,一副严肃的表情,回道:“为什么要让毛亨离开。”

叔孙通低声道:“他与丞相李斯,御史张苍都是荀子的弟子。”

“那又如何?”

“敢问将军一旦河渠修成,毛亨是否会抢功?”

看章邯的神色还有些不悦,叔孙通耐心道:“昨夜看了公子的书信,所谓岗位是要将每个人放在一个既定的位置上,而这个位置不能轻易动摇,还要为此担责,敢问将军若是以后让毛亨一直留在这里他会愿意吗?”

经过这一年来的相处,章邯知道毛亨的为人。

叔孙通又道:“一个擅诗篇的人,是不会在一个地方久留了,即是成全了他毛亨,也是为了章邯将军。”

见章邯要快步离开,叔孙通又道:“将军忠心无二,可万事不能不为自己着想。”

闻言,章邯脚步又停下了。

见能劝动,叔孙通这才道:“公子如今任职少府丞,主持水利建设,将来呢?”

章邯回身忽然瞪着叔孙通,沉声道:“你胆敢揣度公子?”

“岂敢,只是为将军解惑。”

见章邯气得快步离开,叔孙通摇头轻叹。

如今这商颜山的主事人只有章邯将军与自己,叔孙通为了能化解嫌隙,只能又写了一封书信让人送去章台宫。

过了三天,高泉宫才送来了公子的回信。

当叔孙通将回信放下,章邯并没有看书信中的内容,反问道:“你胆敢因此事惊扰公子?”

叔孙通沉声道:“此事是为了商颜山的稳固,这片地界只有一个主事的人,这个人不能是毛亨,只能是你章邯将军,如果毛亨要当这个主事人,你觉得公子会不会在丞相与张苍,还有将军之间两难。”

章邯内心挣扎了一番,拿起书信仔细看着。

叔孙通解释道:“老夫向公子进谏商颜山治理之策,公子有言以后老夫负责与商颜山的文书往来,以及与周边各县往来,而章邯将军领此地所有兵马家仆,督建河渠。”

大致意思就是两人管着这片地,一文一武互相弥补。

叔孙通又道:“公子还说往后这等事尽管自荐,能如此纳谏,公子贤明。”

章邯看罢了书信中的内容,沉默良久,心中已动摇。

又觉得文人的可怕,章邯颔首道:“将来若是末将没用了,你也会向公子进谏,把末将赶走吗?”

叔孙通道:“将军多虑了。”

有些事章邯不知道,可咸阳宫近来发生的事,他叔孙通还是能听到一些风声的。

现在的公子是少府丞,将来也会成为少府令,而后位列九卿,再之后会是第二个皇帝?

至少现在看起来是这样的。

叔孙通低声道:“我们的这位公子为人踏实且好学,为公子效力不是一件坏事,张苍要为丞相办事,公子亦不会一直留心此地,公子还有叮嘱,让臣与将军同心协力。”

重新审视叔孙通,章邯深吸一口气,道:“末将自当听从公子安排。”

之后的几天,叔孙通不仅仅继续给村子里的孩子教书,甚至还要主持村中事宜。

这天,章邯扛着一块石碑来到河渠的上游,这块石碑上写着五个字,爱岗敬业渠。

这个名字是公子扶苏所赐,从此就是这条渠的名字。

章邯觉得这既是告诫自己,也在告诉世人,要爱岗敬业。

尽管叔孙通在主持事宜方面不如张苍那般厉害,倒还勉强能应付,给商颜山的人们分了岗位,这些岗位都是为了建设河渠而分配的。

这让人们隐约觉得这片地界真的要不一样了。

其实,于家仆们而言,他们的生活比之以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拥有很多存粮,现在也不用担心挨饿。

咸阳宫内,扶苏最近一直忙着主持少府内的事宜,自己这个少府丞能够直接接触的职能,也就仅限于水利与工匠。

而其余的职权依旧在右相冯去疾手中。

扶苏倒是在这些天的廷议中结识了冯劫。

当初李斯还是廷尉,而现在李斯成了丞相,廷尉的位置就交到了冯劫手中。

又因如今的丞相是当初的廷尉,这又让朝野对现在的廷尉一职多了几分瞻仰。

冯劫坐在廷尉的位置上,不得不多想,是不是李斯刻意为之。

冯劫陪着公子扶苏走出章台宫,眼下廷议刚刚结束,在众人眼中的公子,与李斯一系的官吏真是越来越近。

以至于,最近那淳于越,每每在廷议结束之后,都是黑着脸离开章台宫的。

人们都在猜想公子扶苏的意图,难不成是公子是想将来借着李斯一系的人支持,而后成为下一个皇帝,继续推行法家?

不止如此,这公子扶苏说不定还会推崇荀子学说。

冯劫一边走下章台宫的石阶一边道:“昨日,陛下与丞相去咸阳桥看过,公子主持建造的咸阳桥令丞相称奇,就连陛下也颇有赞叹。”

这个冯劫看起来与李斯年纪相仿,长得黑了些。

听他言语中多有吹捧之意,扶苏道:“只是希望将桥修好,也没见得修得多好。”

冯劫追问道:“听闻公子在商颜山施行岗位,臣身为廷尉掌刑狱,不知能否去看看?”

扶苏道:“无妨,廷尉尽管去就好”

“多谢公子。”

扶苏道:“廷尉也可放心,商颜山一应安排都是依照秦律,不会有半分逾制。”

冯劫再一次行礼,道:“臣告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三十五章局促之人(第2/2页)

入秋之后,往来御史府的文书越来越多,扶苏走入府内与平常一样,坐在这里查阅着。

在秦一统六国之后,人口一度锐减,战争几乎打空了各地的人口,齐国旧地有许多田地荒芜,无人耕种。

在李斯的几次迁民之下,多数人口进入了关中,还有一部分人口去了边关。

现在中原各地的多数情况并不是没有田地种,而是田地荒芜太多,无人耕种。

战争,几乎打空了一代人,扶苏想起了在函谷关看到的那些老秦军。

这天下想要再恢复元气,需要再等十年,二十年?

人口凋零之下,生产力急剧下降,粮食产量甚至还恢复不到列国争霸时期的一半。

就在这种窘境之下,还要派出兵马去抵御匈奴人,考虑到生产力短缺的当下,既要保证兵马戍边,又要保证后方粮草的供给。

丞相李斯才会作出迁民戍边的决策,将大量的人口迁徙到边关,抵御匈奴人,一边耕种,一边给养戍边大军。

扶苏看着这些往来文书,各郡各县都在上报各自的情况。

当初的秦国在变强的路上十分艰难,而现在的大秦其实也挺难的吧。

深秋时节,每到早晨,白霜遍地。

今天,冯劫没有廷议,而是早早地来到了爱岗敬业渠。

这个渠是公子扶苏让人开挖的,渠的名字很好,也很长。

“爱岗敬业?”

冯劫疑惑地读了一遍就走入了村子里。

早晨的阳光刚照入这个村子,就看到一群孩子手拿着棍子,正在做着挥打的动作。

冯劫在冷风打了一个摆子,走到近前。

正要说话,就有一个军中士卒上前问道:“你是何人?”

冯劫从袖子里拿出自己的铜符。

士卒看到铜符,意识到眼前的人正是如今九卿之一的廷尉,他连忙行礼。

冯劫笑呵呵道:“这些都是公子的家仆?”

“正是。”

冯劫又是点头,道:“这些孩子长得真壮实。”

士卒回道:“此地连年丰收,孩子们自然吃得壮实。”

冯劫走向村子里,一边道:“你带着孩子们继续练,老夫走走看看,也别去惊扰章邯将军。”

整个村子建设得尤为整齐,这里的地面铺着一些细碎的石头,走在路上还会发出一些石头挤压的声音。

直到阳光完全出来的时候,家家户户的人们都出来了,冯劫又看到了一大群孩子飞奔着去各自家里吃饭,吃完又飞奔着去听课。

冯劫自然是认识叔孙通的,只是远远看着没有惊扰。

直到章邯注意到了自己,冯劫这才面带局促地笑了笑,又行礼道:“老夫来看看这里,公子应允的。”

章邯颔首道:“廷尉不必多礼。”

“那爱岗敬业渠颇受议论,老夫身为廷尉亲自来此地查问,叨扰了。”

“不叨扰。”

温暖的阳光照下来,当四周的霜都化开之后,整个村子又恢复了生机,人们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当整个村子都开始围绕河渠劳作,除了孩子与自己这个廷尉,所有人都有要做的事情。

其中包括正在织衣的老妇,正在准备饭食的妇人。

冯劫在这个村子留了一天,也看了一天。

翌日,丞相府内,李斯正在看着,各地送来的回报。

而坐在边上的正是御史张苍,也在整理着各地文书。

这些文书都是书同文的诏命下达之后,各地送回来的呈报。

当初丞相在章台宫说过,书同文车同轨乃是现在的头等大事,皇帝的诏命又给了各地郡县极大地压力。

丞相府前的竹简一摞摞地堆着,都快堆成一座一人高的小山了,并且还在不断堆放着。

正是丞相府最忙的时候,冯劫快步走入府内,他双手捧着一卷竹简,走入丞相府内,行礼道:“丞相,有要事禀报。”

“哗啦……”李斯打开一卷竹简,目光依旧看着竹简上的内容,听到话语只是稍稍蹙眉。

一旁的小吏注意到丞相的神色,拿过廷尉冯劫递上的奏报,就放在了丞相桌边。

而后这个小吏还站在边上,等候着吩咐。

时间一息又一息地过去,往来丞相府的官吏不少,而丞相不断翻看着各地的文书。

更不要说坐在这里的张苍了,其人就坐在那里,手中的笔正不断书写着,每每写完一卷,就让人拿走写好的竹简,一副新的竹简立即铺好,他接着执笔书写。

李斯终于抬头看了看冯劫,问道:“你还有事?”

“奏报……”

李斯瞧了一眼放在边上没有打开的奏报,道:“老夫自会看的,你且回去吧。”

又看到一箱箱的竹简被抬进丞相府,冯劫作揖行礼,想要再说什么,看着忙碌的府内三缄其口,又将话语咽了回去,再一次行礼才离开。

此刻,高泉宫内,扶苏听着田安的诉说,冯劫去过商颜山,并且写了奏报。

“公子,现在丞相正忙着看各地的文书,没有闲暇理会冯劫。”

“商颜山的一切都没有逾制,不用担心。”

田安低声且有些着急地道:“那些齐鲁博士,胆敢议论公子奴役家仆。”

扶苏坐在一张胡凳上,正杀着一条鱼。

田安继续道:“说公子为了挖河渠,竟让家仆劳作一整天,直到天黑,被征发的徭役也不过如此。”

言至此处,田安也不敢说了,说多了也怕公子不高兴,心中暗想要让丞相收拾这些齐鲁博士。

扶苏将手中的鱼收拾好,道:“丞相知道了吗?”

田安又道:“已派人告知丞相了。”

扶苏提着杀好的鱼放在边上,而后将一块羊油放入陶锅,放入葱姜煎着,再将处理好的鱼放入。

待煎好,倒入清水,盖上锅盖。

将鱼汤煮着,扶苏终于有了些许空闲,坐在炉子边,喝着热水道:“河渠也好,开垦田地也好。”

“荒地成了良田,良田种出了粮食,这都是他们通过劳动所得,劳动可以得到粮食,粮食就是财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