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秦人的悠闲生活 > 第二百五十三章 渭北渭南

秦人的悠闲生活 第二百五十三章 渭北渭南

簡繁轉換
作者:张九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22 04:24:46 来源:源1

白渠的水源主要是从泾河而来,在渠首建设了石?堰口用来分洪排沙,增设干渠与斗门,这与都江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关中之民对粮食的追求是竭泽而渔的。

但人们在面对吃饱还是挨饿的选择时,人们往往都...

天光未明,咸阳宫外已车马粼粼。百官陆续入宫,脚步声在青石阶上回响,如同鼓点敲在人心之上。阳玉立于宫门前,身披玄色深衣,腰佩玉带,冠缨垂落肩侧,神情沉静如古井无波。张苍紧随其后,手中捧着昨夜重新誊录的残卷??那是从内史府灰烬中抢救出的零星账目,虽不完整,却足以作为今日廷议之证。

扶苏已在宫门等候多时,见阳玉到来,低声问道:“可有对策?”

阳玉微微颔首:“只待章邯现身。”

话音刚落,远处一队铁甲骑兵列阵而来,马蹄踏地,声震廊庑。当先一人身着银鳞战袍,头戴?冠,正是章邯。他翻身下马,步伐稳健,目光扫过阳玉时略作停留,嘴角微扬,似有敬意,又似试探。

“公子早。”章邯拱手行礼,语气恭敬,却不卑不亢。

“章邯将军一路风尘,辛苦了。”阳玉还礼,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昨夜军报称西境安宁,匈奴远遁,实乃社稷之福。”

“此皆陛下洪福,将士用命。”章邯答得滴水不漏。

二人并肩入宫,群臣侧目。有人低语:“章邯归来不过一日,便与丞相并行,权势可见一斑。”也有人说:“听说内史府失火,莫非与此人有关?”言语如风,悄然弥漫。

大殿之上,始皇帝端坐龙座,须发已显斑白,但双目仍炯炯有神。他轻咳两声,挥袖道:“今日廷议,先由丞相奏事。”

阳玉出列,躬身道:“臣启陛下,昨夜内史府突发火灾,关中三十六郡赋税底册尽毁,仅余残简若干。此事关系国本,不得不察。”

殿中顿时哗然。御史大夫冯去疾惊问:“内史府守卫森严,怎会失火?且火因何起?”

阳玉目光直视章邯:“据查,昨夜有人持丞相印信调离守库令史,趁机纵火。而那印信……并非朝廷正式颁出,乃系伪造。”

“哗??”满朝震惊。

章邯神色不变,上前一步:“陛下,此事重大,若真有人伪造相印,罪当诛族!臣愿领廷尉彻查,务求水落石出。”

阳玉冷笑:“将军果然忠心可嘉。只是臣有一事不明??昨夜持印者,乃老仆章敬,系将军族叔。此人平日居于将军府邸,饮食起居皆由将军供给。不知将军可曾察觉其行为异常?”

章邯眉头微皱,旋即坦然道:“章敬年逾六旬,素来老实本分,为我府中炊事多年。若其真涉此案,臣愿一力承担监管之责。”

“好一个‘监管之责’!”阳玉步步紧逼,“可问题是,他如何能仿得丞相印信如此逼真?此印乃朝廷重器,形制、篆法、铜质均有定规,非经年研习不得其髓。一个烧火做饭的老仆,竟能伪造相印?除非……背后有人授意!”

殿中鸦雀无声。

蒙恬忽而起身:“阳玉公子所言极是。若无内应,断难成事。然证据何在?仅凭一名老仆身份牵连章邯将军,恐难服众。”

阳玉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片:“这是从火场残骸中寻得的一角账册,上有‘陇西减赋三成,以充军资’八字。而据臣所知,陇西并未上报灾情,更无减赋之令。此乃虚报灾荒、私挪赋税之举。而审批此条者,赫然是??章邯将军亲笔签押!”

众人倒吸一口冷气。

章邯面色终于微变:“这……不可能!我从未签署此类文书!”

“哦?”阳玉冷笑,“那请将军看看这笔迹是否熟悉。”他将竹片高举,呈于众臣眼前,“此为章邯将军惯用的‘秦隶右斜体’,起笔顿挫有力,收尾锐利如刀。全朝上下,唯将军一人如此书写。”

李斯出列审视片刻,点头道:“确与章邯将军平日公文笔迹相符。”

章邯咬牙:“有人仿我笔迹!”

“仿笔迹?”阳玉冷笑,“那你可敢当庭提笔,写‘关中赋税’四字,以验真伪?”

章邯沉默片刻,终于提笔,在帛书上写下四字。群臣细看,竟与账册残文几乎一致。

冯去疾怒喝:“章邯!你还有何话说!”

章邯猛然抬头,眼中怒火翻涌:“我说了,有人陷害我!这账册既已焚毁,残片又能从何而来?为何偏偏此时出现?分明是有人设局,欲夺我兵权!”

阳玉不慌不忙,再取一物:“将军莫急。臣还有一证??这是今晨从章敬住处搜出的密函草稿,尚未寄出。上面写着:‘事成之后,关中财税归将军掌管,扶苏继位,必倚重于您’……落款虽无名姓,但这笔迹,却是将军幕僚王贲之子亲手所书!”

王贲当场跪倒:“陛下!小人绝无此意!”

始皇终于开口,声音低沉却如雷霆:“章邯,你还有什么可辩?”

章邯双膝跪地,额头触地,声音却坚定如铁:“陛下,臣一心为国,从未有过二心!若有人借臣之名行事,那是奸人所为!但臣不敢推卸责任,愿交出兵符,请陛下另择贤能镇守关中!”

阳玉心中一凛。他知道,章邯这一招叫“以退为进”。若皇帝准其所请,反倒显得朝廷疑功臣;若不准,则等于默认他清白,反而洗脱嫌疑。

果然,始皇沉吟良久,叹道:“章邯,你劳苦功高,朕岂能因一纸残文便夺你兵权?此事暂且搁置,交由廷尉详查。但在真相未明之前,你不得擅自调动一兵一卒。”

“臣遵旨。”章邯叩首,退至班列,神情平静,仿佛从未发生争执。

阳玉知道,这场较量才刚刚开始。

退朝之后,阳玉召扶苏、张苍密议于偏殿。

“章邯太沉得住气了。”扶苏忧心忡忡,“他明知自己陷入圈套,竟还能全身而退。”

“因为他本就准备好了退路。”阳玉冷冷道,“他根本不在乎那一纸账册真假,他在等的是人心动摇。今日朝堂之上,已有数位大臣对他表示同情,说他是被构陷。再过几日,流言四起,人们只会记得‘丞相诬陷功臣’,而忘了是谁烧了赋税册。”

张苍颤声道:“那……我们下一步该如何?”

阳玉闭目片刻,忽然睁开:“传令李由,按原计划行事。”

张苍惊问:“可是……万一打草惊蛇?”

“已经晚了。”阳玉站起身,望向窗外,“章邯不会坐以待毙。他今日虽退兵,但必有后手。我必须抢在他之前,揭开他的真正目的。”

三日后,河西急报送至:李由已率轻骑突袭陇西某私设粮仓,查获囤积粟米二十万石,仓中簿册明确记载“转运咸阳,供章邯将军军需”,且盖有关中都尉印信。

与此同时,北地郡守密报:近来有多批兵器未经报备流入民间,经查,源头指向章邯部将私自贩卖军械。

阳玉将两份情报并列于案,对扶苏道:“你看,他不是要夺财权,而是要养私兵。烧账册,是为了掩盖资金流向;请辞兵权,是为了避嫌蓄力。他真正的目标,是在皇帝驾崩前后,掌控整个关中,成为第二个穰侯!”

扶苏脸色发白:“那我们……必须立刻禀报父皇!”

“不可。”阳玉摇头,“皇帝年迈多疑,若此时告发章邯,他会以为我们在争权夺利。一旦他因此疏远我,章邯便可乘虚而入。我们要等??等他自己露出獠牙。”

“还要等?”扶苏难以置信。

“是。”阳玉目光如炬,“等他动手。”

五日后,宫廷夜宴。

始皇设宴于甘泉宫,召宗室、重臣共饮。席间歌舞升平,看似祥和。阳玉留意观察,发现章邯饮酒甚少,眼神始终游移于宫门之外。

果然,酒过三巡,忽有侍卫慌张来报:“陛下!宫外有乱军逼近,打着‘清君侧’旗号,声称要诛杀奸相阳玉!”

殿中大乱。

始皇怒拍案几:“谁敢造反!”

章邯立即起身,单膝跪地:“陛下勿忧!臣虽被疑,但忠心未改!愿率亲兵出宫平乱,护驾周全!”

阳玉却抢先一步挡在他面前:“将军且慢。如今宫外形势未明,贸然出兵,恐中贼人调虎离山之计。不如紧闭宫门,待禁军集结,再行应对。”

章邯目光一闪:“公子不信我?”

“非不信,乃不得不慎。”阳玉淡淡道,“毕竟,那些乱军打出的口号,可是冲着我来的。若将军此刻带兵离宫,回头却发现叛军竟是你的旧部,那该当如何解释?”

章邯脸色骤变。

就在此时,殿外传来整齐脚步声。一队甲士列阵而入,为首之人正是李由!

“臣李由奉命护驾!”李由大声禀报,“宫外所谓‘乱军’,实为章邯部将假扮,意图趁夜闯宫,挟持陛下!现已尽数擒获,缴获伪诏一道,上面赫然写着‘奉章邯令,废扶苏,立公子高’!”

满殿死寂。

始皇颤抖着接过伪诏,看清内容后,双眼赤红,怒吼一声:“来人!将章邯拿下!”

武士蜂拥而上,章邯拔剑反抗,却被李由一箭射中肩胛,当场跪倒。

“章邯!”阳玉俯视着他,“你可知罪?”

章邯仰天大笑:“我有何罪?我只是想保住秦国不亡于庸主之手!蒙恬受赏,你专权朝政,扶苏软弱,天下将乱!我若不挺身而出,秦社稷危矣!”

“所以你就烧账册、养私兵、伪造圣旨、图谋政变?”阳玉冷声道,“你说你要救秦,可你做的每一件事,都在加速它的灭亡!”

章邯嘶吼:“你不配谈治国!你只会躲在书房里算账!真正的危机在外敌环伺、豪强割据!而你们还在争权夺利!”

阳玉沉默片刻,终是叹息:“或许你说得对。但我选择的方式,是守住法度,而不是踏着鲜血登上高位。”

次日清晨,章邯被押赴市曹斩首,三族流放。消息传出,关中震动。许多将领惶恐不安,生怕牵连。

然而阳玉并未株连他人。他亲自起草诏令,宣布:“章邯一人谋逆,余者不问。凡曾受其节制者,只要忠诚朝廷,一律赦免,并加俸一月。”

同时,他启用陈平为内史,主持重建赋税体系;命张苍修订律令,增设“伪造官印、冒领军资”两项重罪;又奏请始皇派遣监察御史巡视各郡,杜绝虚报灾情、贪墨赋税之弊。

一个月后,新的赋税账册完成。阳玉站在内史府门前,看着阳光洒在崭新的木架上,那些整齐排列的竹简仿佛一片森林。

扶苏走来,轻声道:“你觉得……他会瞑目吗?”

阳玉望着北方边疆的方向,久久不语。

良久,他才说:“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只要权力仍在,这样的故事就不会结束。章邯死了,可下一个‘章邯’,已经在路上了。”

风吹过庭院,卷起几片落叶。檐下铜铃再度轻响,仿佛在回应某种永恒的轮回。

阳玉转身走入府中,背影沉稳如山。他知道,自己的悠闲生活早已结束。但从今往后,他不再是那个只懂算账的公子,而是必须握紧权柄、在风暴中心行走的丞相。

而秦的命运,正系于他指尖翻动的每一卷竹简之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