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秦人的悠闲生活 > 第二十九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

秦人的悠闲生活 第二十九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

簡繁轉換
作者:张九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20 13:30:24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二十九章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1/2页)

张苍站在边上,看着公子与王贲的笑容也跟着笑了。

等王贲带着他家仆从离开,张苍这才拿出一卷书,道:“这是臣近来编写的一卷书。”

扶苏接过书卷,好奇道:“少见老师编书。”

将绑在竹简上的绳子打开,扶苏入眼便是荀子的言语。

张苍解释道:“这是老师当年教导我们时留下的话语,臣写了些许下来,也许对公子有用。”

见公子正看着这卷书,张苍站在一侧,望着远处的田野。

“老师。”

“臣在。”

扶苏想了片刻,问道:“这卷书有名字吗?”

张苍道:“臣还未想好。”

言罢,公子又不再提问了,张苍就站在后方。

今年关中,比之去年热闹了许多,只要沿着洛水走一段路,就会发现在田地里的人,比之去年更多。

章邯一手拿着一把木锄头,颇为威风地站在田地边,号令公子的家仆们开垦田地。

现如今,各县的人们铆足了劲种地,种粮食生人口。

见是公子与张苍来了,章邯忙后退一步,躬身行礼。

扶苏道:“老师,种田不容易,教民更不容易,荀子所言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性,太难了。”

张苍对眼前这位公子,眼神中充满了希望,道:“公子是想做,所以会觉得很难,若公子不想做,则会像他们一样,只觉得荀子所言乃治国之道。”

张苍远远见到了一群坐在田地里念书的孩子,这些孩子跟随着叔孙通念着诗书,叔孙通还会给他们讲故事。

一想到教民,何止是难,扶苏更觉得头皮发麻,“章邯将军!”

“末将在。”

章邯一如既往地中气十足。

扶苏询问道:“章邯将军觉得种田难吗?”

章邯低着头陷入了犹豫,似乎不知该怎么回答,索性言道:“末将让孩子们在山下种了三百株桑树苗,都已抽出了新芽。”

扶苏颔首,心说章邯将军,忠臣典范。

离开商颜山的时候,扶苏还在看着一群群在夕阳下回家的人们。

他们往往一家人走在一起,家中的壮年男子走在前头,后方是女人与老人,在后方就是不急不慢跟着的孩子们。

这个时代的人们都是充满理想与志向的,这些人包括李斯,叔孙通,或者是甪里先生。

甪里先生是一个悲悯的人,他悲悯到希望大秦能够珍惜天下人,八百多年的春秋,也不知世间人是怎么走过来的,现在秦一统了天下,有些不敢相信。

眼前,这些正在回家的普通人,他们大概也是心怀理想的。

夜里,商颜山下依旧很热闹,劳作了一天的人们都休息了,唯独孩子们,还在释放着他们旺盛的活力,有的孩子正在与一群小狗打架,还有几个孩子正在一边跑一边嚎叫着。

这些孩子恐怖的活力,令人咋舌不已。

李由正在给一间屋子的屋顶添着干草,而屋顶下的屋内,章邯就坐在这里。

此刻,章邯喝着一碗酒水,吃着羊肉。

他的下巴还有浓厚的胡子,盘腿而坐,放下了酒碗,双手放在膝盖上。

即便,李由与丞相不对付,可他们毕竟是父子,所以李由能够,无忧无虑地学他想学。

但章邯觉得自己不一样,自小破家,寄人篱下。

而自己,需要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才能一步步进取,让这个家重新好起来。

章邯见到了李由从屋顶跳下来,随后李由跟着几个孩子去玩闹了。

见状,章邯失落地低下头,自己与李由是不能相比的。

章邯迫切想要成家,他现在需要一个好妻子,一个能与他从一间小屋慢慢养成一个大家族的妻子。

本来,是有希望的。

章邯其实有一个婚约,那是以前与董府的一个婚约,可现在对方却反悔了。

章邯平时不饮酒,只有换防下值之后,才能饮一两口。

按照以往,张苍要不就不住在村子里,他要是在这个村子里,那么他就要赶在天亮前到咸阳。

叔孙通平日里与张苍相处得并不好,两人的主张不同,也坐不到一桌去,见章邯正在饮酒便走入屋内,叔孙通行礼道:“章邯将军。”

“嗯。”章邯沉声应道。

“章邯将军似乎有心事?”

章邯给叔孙通也倒了一碗酒,言道:“请。”

叔孙通却之不恭,接过酒碗痛快地饮下一口,“不知老夫能否听将军的心事。”

章邯道:“都是一些旧事,我有一桩婚约。”

叔孙通微微颔首,听着章邯讲述着与董府的一桩婚事,笑呵呵道:“即是婚约,怎能反悔,再者说你现在为公子扶苏建设河渠,他们岂敢轻视你。”

章邯低着头道:“家中……呵呵,已不如当年。”

叔孙通打量着章邯,又道:“此事老夫可以帮助将军。”

“当真?”

叔孙通神色轻松一笑,道:“老夫在咸阳有的是朋友。”

章邯起身行礼道:“有劳了。”

翌日,叔孙通坐着驴车来到了咸阳城,来到了董府。

如以往在咸阳拜访一样,被对方的门子十分热情请入府内。

叔孙通没有见到董府的主人,倒是见到了董府的一个青年,此人名叫董翳,在军中任职校令。

董翳见到叔孙通先是说了一番恭维的话语。

叔孙通道:“老夫听闻你们家有一桩婚事,事关章邯将军。”

董翳明白了对方的来意,感慨道:“大军回来之后,许多军中将领都被加了爵,可是章邯他……”

叔孙通接着道:“就因为章邯没有随着大军去征讨楚国,你们才悔了婚事?”

董翳忙解释道:“老先生,舍妹年幼的时候就对章邯将军有意,可家父不愿舍妹嫁给一个家道中落的章邯。”

“唉。”叔孙通叹息一声,“如今章邯在为公子扶苏督建河渠,如今看似不起眼,但以后章邯将军之成就,定能让你们家另眼相看,如今你们不守约,将来难免落人口舌,如若你们守约。”

言至此处,叔孙通话锋一转,语气低下来,低声道:“你们董府如今不因章邯落魄下嫁女儿,将来章邯有所成就,也能装点你们董府门楣,反之……”

“就当老夫没来这一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二十九章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2/2页)

叔孙通又是摇头一叹。

董翳不敢怠慢叔孙通,又行礼道:“晚辈会告知家父。”

直到叔孙通回到了村子里,章邯也没有得到董府的回话。

三天后,正在锄地种田的章邯得到了消息,董翳亲自带来了家书,两家于秋后举行婚事。

直到夜里,心中高兴的章邯在田地里拉着犁。

商颜山,山脚下,李由啃着一只杏子,手里还拿着一筐,见到张苍也分给他两只,“洛阳送来的。”

张苍接过杏,拿着也没吃,目光依旧看着前方。

李由看天色都要入夜了,西边的天色都只剩下一点点余光了,勉强能够看到天上的白云。

就这个时辰了,章邯还扛着犁,在田里干活。

李由问道:“张御史,我们是没牛了吗?”

张苍道:“有牛的,牛都休息了。”

李由深吸一口气,眯眼瞅着远处那朦胧的身影,“章邯将军还不休息吗?”

张苍双手背负,平静道:“他心里高兴,就让他多犁两亩地吧。”

李由又啃了一口杏子,使劲嚼着,看着还在犁地的章邯失语良久。

谷雨之后,关中的气温回升得尤其快,到了五月,午时就热得人满头大汗。

上林苑内,这里摆放着一个模型,这是西渭桥的模型。

嬴政穿着宽松的外衣,目光看着眼前的模型,沉声道:“需要征伐多少民夫,多久能够建成?”

站在一旁的冯去疾回道:“已准备了六十位工匠,五百人民夫。”

嬴政看着这座桥的模型,桥的侧面写着三个字,这三个字叫做咸阳桥。

扶苏觉得这是身为都水长唯一能做的事,就是为这座桥取个名字。

父皇与右相正在谈着建设事宜。

扶苏手中摇着蒲扇,懒散坐在新做的竹椅上不想动弹。

“兄!”

听到一声满是稚气的呼唤,扶苏侧目看去,见到比自己还小七岁的弟弟高。

公子高如今九岁,穿着还有些显宽大的衣裳,一旁有两个内侍候着。

“兄,吃甜瓜。”高双手捧着半个甜瓜。

扶苏拿过甜瓜,吃下一口,点头道:“很甜。”

见状,公子高傻里傻气地笑着,坐在一旁很是高兴,“高听闻兄喜读书,高也想读书。”

注意到这个弟弟颇为崇拜的目光,大概他以为他的兄长是个很厉害的人。

扶苏嘴里嚼着甜瓜,咽下之后,道:“你去商颜山,寻叔孙通。”

“好!”

因今天很热,高的脸颊被嗮得通红,还有些干燥。

扶苏饮下一口凉水,吩咐道:“往后还有弟弟妹妹要读书,你都一并带去商颜山,拜师叔孙通老先生。”

闻言,公子高学着大人模样行礼,话语声还很稚嫩的回道:“高领命,父皇与兄治理天下,高会照看好弟弟妹妹。”

扶苏满意地笑了,这个弟弟很懂事。

父皇正听着冯去疾讲述,时而点头。

随后,扶苏见到冯去疾将监禄引荐,之后由监禄给父皇讲述水利相关的要点。

这一切都是在意料之中的。

扶苏又看向那个模型,监禄设计的桥梁还是很科学的,设计舟形分水墩,减轻水流冲击。

高捧着甜瓜一边吃着,抬首问道:“兄,父皇为何要修这座桥呀。”

扶苏道:“为了抵御匈奴人。”

高继续吃着点头。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咸阳桥连接渭河东西两岸,可以通行兵马也可以运送粮草,同时还能加强通商,商旅经过咸阳桥直抵咸阳,也会繁荣咸阳。

如果在这里设卡,还能起到防卫咸阳的作用。

建设这座桥的眼光,确实是高瞻远瞩。

如今的人们对地理,兵法,商业的运用以及扩张,丝毫不比后世的人差。

听监禄的话语,按照他所言,关中已到了枯水期,并且这个枯水期会持续到六月。

“扶苏,你要好好协助冯相。”

“扶苏领命。”

送别父皇离开了之后,扶苏继续发挥着自己这个都水长的作用,参与到桥梁地建设中。

翌日,随着民夫与工匠们的到达,咸阳桥的建设开始了。

这是扶苏第一次主动地参与到国家的建设中,一座横跨西渭河两岸的桥梁,就要在自己的参与中诞生,影响后世两千多年的咸阳桥就要出现了。

这如何不让扶苏觉得振奋?

后世的杜甫在咸阳桥写下了战争苦难的诗篇,后世的王维在咸阳桥写下了离别,温庭筠在这里写下了关中烟雨。

关中的夏季很炎热且漫长,穿着麻布衣裳的民夫们赤着脚踩着泥泞的河床。

扶苏每一次见到劳动群众的力量,心中都感到尤为的热血。

河床边,传来了人们颇有力量的大喝声,“一!二!拉!”

随着一声高喝,一根根绳子捆绑着那根巨大的柱子,它从泥泞地河床陡然拔地而起。

人虽弱小,但愚公能移山,这片大地的人们拥有着最有力量的双手。

刚到六月的时候,下起了一场雨,建桥的工程暂时停下了。

贤明的公子扶苏提着一盆刚出炉的饼,将饼分给正在草棚下躲雨的人们。

人们拿了饼纷纷行礼,还有的要行跪拜大礼,扶苏忙将人扶住。

在河边还有御史府的官吏,他们站在河边记录着公子扶苏的言行,而这些言行很快就会在御史府的御史们之间流传。

扶苏吃着饼,看着这座建设到关键阶段的大桥,已有两月没有见到了丞相李斯,最近也没有回咸阳,一心留在了西渭河边。

好在这场雨并不大,第二天就停了。

扶苏坐在一间刚搭建的小屋内,田安站在屋外,蹙眉看着刚恢复晴朗的天空。

屋内,扶苏先是看了看章邯让人送来的急报,都是如今商山的近况,除了多了一个公子高,没有别的变化。

扶苏沉下心,继续看着监禄的工程规划,低声与一旁的临时工室令兼御史的老师张苍商量。

工事规划好之后,需要让人交给右相批复。

待午时,酷暑的阳光再一次照在大地上,河床上的淤泥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发白,开始凝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