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257章划拨土地(第1/2页)
忽然,有围观百姓遥遥指着远处喊道。
“快看,那就是朝廷天使官的队伍吧。”
果然官道上行来了一支队伍,左右有骑兵护卫,旗幡飘扬。
督帅郭子雄,连忙望了过去,发现队伍中有北宁侯的仪仗。
不由得感叹道。
“居然是老侯爷亲自给青原伯行授土授民之礼。”
“这真是莫大的殊荣。”
“快,奏乐,迎接朝廷天使官。”
随着鼓乐之声。
队伍来到了青原县城的大门。
县令余长庚与督帅郭子雄连忙上前见礼。
将老侯爷与李秉孝,以及紫衣太监迎入了县城。
此时,在青原县城的县衙前,工匠们早已用木料搭建好了授封台。
而青原县城的百姓,很多也已听说了今日将给青原伯举办授土授民之礼。
所以城中百姓扶老携幼,纷纷赶到授封台前观礼。
这授封之礼大梁可是很久没有办过了。
不过此时,在县衙内却是出了些许小意外。
在县衙正厅,北宁侯赵明远,与李秉孝,紫衣太监等人都围在桌前。
翻动着一堆账册舆图,议论着什么。
“余县令,你说什么?”
“这个村子的乡民,逃散的已经不足五十户了?”
“还有这里,整个村子都没了?”
此时的北宁侯,面色不虞,神情有些温怒。
县令余长庚则是满脸苦涩。
“禀告侯爷,青原县匪患不绝,北蛮时常寇边。”
“这些村落有的十几年前,便被屠村了。”
“如今也未恢复过来。”
听闻此言,北宁侯的眉目皱起。
朝廷册封青原伯的食邑,是从户部存档的青原县舆图和户籍册中划拨的。
但这些舆图与户册已经几十年都未更新过了。
户籍册中的村落人丁与舆图中的土地,很多都已经对不上了。
北宁侯用自己带来的户籍册与青原县的征税账册一对。
发现原定划拨给青原伯的五百户食邑。
现在看来,不要说五百户,恐怕三百户都不足。
老侯爷与左侍郎对望了一眼,都是面色古怪。
这种事情,他们之前确实是没想到的。
不过也不能怪他们,毕竟大梁已经很多年没有实封过勋贵了。
这户部的土地账册和舆图也是许久没有校对。
不过如此一来,如果按照户部的账册去册封青原伯的食邑,显然李原就要吃大亏。
从五百户平白少了两百户。
这时,李秉孝将北宁侯拉到一旁小声说道。
“青原县伯,对北疆安危关系重大。”
“不要说三百户,即便是五百户我都觉得少。”
北宁侯也是微微点头。
“左侍郎说的不错,我也是这个意思。”
“我们不如重新按照青原县人丁账册划拨,先把这户部的账册抛开。”
李秉孝想了一下,摇了摇头说道。
“如果只是我们两个,倒还好办。”
然后他又努了努嘴,示意北宁侯看向站在不远处的紫衣太监。
此时这位太监很是悠闲的望着窗外。
似乎对食邑之事,毫不上心。
李秉孝在老侯爷耳边低声说道
“那这位皇城来的公公该怎么办,我们三个可是有互相监督之责。”
北宁侯略一沉吟,小声对李秉孝说道。
“此事不难,那太监就是一心求财。”
“让李原自己去处置就好。”
北宁侯对着李原一招手。
李原便马上走了过来。
老侯爷对着他一番耳语,李原眸子一亮,然后微微点头。
“侯爷放心,此事交给我办就好。”
那名身材微胖的紫衣太监,是皇城的副总管刘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57章划拨土地(第2/2页)
也是御前总管吴德安的干儿子。
这次跟随北宁侯来青原县为青原伯册封食邑。
在这些太监看来,其实是个苦差事。
北川道向来穷苦,人又穷横穷横的,不但捞不到什么油水,还得车马劳顿颇为辛苦。
他本是不想来的,然而干爹把差事派了下来,他又不敢拒绝。
虽然心中不情愿但也跟来了。
不过他看着李原就是一肚子怨气。
心中对这位青原县伯,并没有什么好感。
他正思考着,怎么敲打一番李原。
却见李原向自己走了过来,对着他一拱手说道。
“刘公公,听说您是一位笔墨大家。”
“在下偶得一幅前朝墨宝,想请您品鉴一番。”
“不知可行否。”
刘福心中这个气啊,我还笔墨大家,自己斗大的字也就认识一箩筐。
能上位还不是靠着自己善于巴结总管吗。
他刚要出言讽刺,却见李原的手缩进了衣袖。
刘福的眼睛一瞬间睁大,因为他看的清楚,李原的手指上夹了一张银票。
如果没看错的话,那张银票的数额绝不会低于一千两。
刘福的脑子可不慢,他马上就明白了李原的用意。
刚才还冰冷的面容,瞬间如冰雪般融化,露出了笑容。
“原来青原伯也是风雅之人啊。”
“甚好,甚好。”
“正好咱家,对前朝墨宝也颇有兴趣。”
“走,咱们一同去鉴赏一番。”
说完很是热情的一拉李原的手,便向门外走去。
一边走,口中还一边说道。
“北宁侯大人,左侍郎大人。”
“咱家只会伺候人,也不懂这授封食邑的事情。”
“您二位多多费心。”
“青原伯为国效力,绝不可薄待啊。”
北宁侯赵明远与左侍郎李秉孝对视了一眼,都是面色无奈的微微摇头。
出了正厅,李原直接给刘福奉上了一张一千两的所谓“墨宝”。
刘福拿到了银子,脸上马上就笑开了花。
他拉着李原的手,好一顿温言抚慰。
那表情,仿佛李原就是他异父异的亲兄弟一般。
李原虽然对这个死太监心中很反感,但也只能与其虚与委蛇。
俩人聊了好一阵,李原这才寻到机会,返回了县衙正厅。
此时,没了紫衣太监刘福的监督。
北宁侯赵明远与左侍郎李秉孝,正围着一堆青原户籍册和舆图研究。
看这青原县中哪一片土地划拨给李原合适。
北宁侯抿了一口茶说道。
“授土授民乃是国之大事。”
“青原伯为国立有大功。”
“还要编练新军,镇守北川道。”
“这人丁土地少了可不行。”
“我看这一片就不错。”
北宁侯指的是青原县西侧,靠近北邙山附近的一片区域。
这里有村七座,因为靠近山口地广人稀。
而且土地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
李秉孝也是微微点头,说道。
“我看不错,不过我却觉得略嫌不足。”
“青原伯要编练新军必然所费颇大。”
“不妨将北邙山的东麓这片区域,也划拨给青原伯。”
“多少也能增加些收益。”
北宁侯赵明远与左侍郎李秉孝,两人都没有什么私心。
他们所求的,不过是北疆的安危。
所以尽可能多的给李原争取一些土地人丁,让青原县伯能多编练些新军。
这兵多了,北川道也就多了一份保障。
李原深知,北邙山的东麓面积颇大物产丰富。
如果自己好好的经营,这里的价值不会比这五百户食邑少。
二人的好意,让他的心中满是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