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天刀耀世,侠义长存 > 第463章商路谋机风云暗涌

天刀耀世,侠义长存 第463章商路谋机风云暗涌

簡繁轉換
作者:风在吹的地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11-10 16:40:54 来源:源1

第463章商路谋机风云暗涌(第1/2页)

而蛮荒的商队一进城门,总能掀起一阵骚动。他们的马队裹着草原的风尘,领头的汉子腰间挂着兽骨佩刀,马鞍两侧的皮囊鼓鼓囊囊,里面的风干肉香能飘出半条街。交易时,蛮人会把羊毛毡铺开在地上,毡子上的狼图腾绣得张牙舞爪,旁边堆着的羊皮堆得像小山,毛穗在风里轻轻晃。魔月的掌柜们则搬出锦缎、瓷瓶和镶银的马鞍,指尖敲着算盘,声音噼里啪啦地算着账:“三张狼皮换一匹云锦,再加两个银酒壶——少啰嗦,上次你们的马奶酒酸了,还没找你们赔呢!”蛮人便咧着嘴笑,露出两排白牙,从怀里掏出块晶莹的蜜蜡,塞给掌柜当添头,蜜蜡里还裹着只完整的小虫子,是草原上特有的“时光琥珀”。

可朱雀大街的青石板上,至今还留着几处深色的印记,老人们说那是百年前的血渍。那年蛮人的马队没带羊皮,而是举着刀冲进城,火把把“锦绣阁”的牌匾烧得只剩个“锦”字的半边;魔月的铁骑追去草原时,箭簇穿透的不仅是帐篷,还有刚学会走路的孩童手里的拨浪鼓。这些事,像城砖缝里的青苔,平时瞧不见,一场雨过,就绿得扎眼。

如今,魔月的城门楼子上,新换的战旗正猎猎作响。旗上的“魔月”二字绣得比往年更大,金线在阳光下闪得人睁不开眼。守城的士兵铠甲上的铜钉擦得锃亮,手按在刀柄上,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他们看着远方的地平线,那里的尘土越来越近——不是商队的马队,是蛮荒的骑兵,他们的马蹄扬起的黄烟里,混着刀鞘碰撞的冷响。

城里的绣娘收起了绷架,银匠把银簪锁进了铁盒,只有老掌柜还在翻着旧账册,指尖划过“蛮荒”二字时,指甲缝里还嵌着当年算错账时蹭的墨渍。这场风雨,怕是要把朱雀大街的青石板,再洗一遍了。

蛮荒王庭的议事帐外,新栽的白桦树已亭亭如盖,树身上刻着的“狼啸纪年”正被晨露浸润。蛮王摩挲着树皮上最深的一道刻痕——那是三百年前那场大战的标记,凹痕里还嵌着些许暗红的粉末,老巫祝说,是当年将士的血渗进了树心。帐内的兽皮地图旁,堆着几本线装书,封面上的“蛮荒史记”四个字用的是苍古隶书,纸页间夹着的风干狼毫,是历任史官批注时用的笔。

“陛下,魔月的商队三个月没来了。”白发老臣捧着青铜酒樽,酒液晃出细碎的涟漪,“边境的哨所说,他们的驿站在往南搬,像是在清场。”蛮王抬头时,帐外的风正好掀起帘子,卷进几片带着血腥味的枯叶——那是北境的风向,往年这时该飘来魔月商队的驼铃声。他指尖叩了叩案上的《战策》,书页里夹着的羊皮信沙沙作响,是潜伏在魔月的探子传来的,墨迹里混着沙砾,字里行间全是“调兵”“筑垒”的字眼。

此时的望海国港口,正泊着艘如巨鲸般的货船。船身漆成靛蓝色,帆上绣着寻州大陆特有的珊瑚纹,桅杆顶端的银制海鸥风向标,在阳光下闪得像颗坠落的星。致悦商人托马斯正站在甲板上,摸着刚换的丝绸马褂,袖口绣着的云纹还带着浆洗的硬挺。几个精挑细选的保镖守在舱门,腰间的弯刀鞘上镶着寻州玛瑙,刀柄被手心的汗浸得发亮——那是用他变卖庄园的钱换来的好手,每人的酬劳够寻常人家吃十年。

“把那箱翡翠拿出来,”托马斯对着舱里喊,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就摆在最显眼的地方,让苍古的贵妇们瞧瞧,什么叫‘海之泪’。”

舱门打开的刹那,连港口的鸥鸟都惊得飞散。十二只描金木箱依次抬出,开箱的瞬间,绿光漫过整个码头——那是寻州的“凝水翡翠”,雕成的凤凰嘴里衔着珍珠,尾羽舒展处,每片翎羽都薄如蝉翼,阳光透过时,地上能映出细碎的光斑。最末一箱里,装着些巴掌大的陶罐,里面的种子裹着防潮的油纸,标签上的寻州文字弯弯曲曲,像极了珊瑚的枝桠。

“这翡翠……怕是能换座城吧?”码头上的脚夫喃喃自语,手里的扁担“哐当”掉在地上。托马斯听见了,笑得眼角堆起褶子——他没说,为了这些宝贝,他连祖传的城堡都抵押了,船底的压舱石里,还藏着最后一箱救命钱。

三日后,托马斯的货摊前挤满了人。苍古的贵妇人戴着面纱,指尖捏着翡翠耳环,声音软得像棉花:“这凤凰的眼珠,用的是南海珠吧?”他刚点头,就有刀盟的武士拍着柜台:“那罐‘火焰草’种子我要了,听说能在冰天雪地里发芽?”最让他意外的是,蛮荒的牧人竟也来了,用三匹雪狼马换了对翡翠狼头佩,粗糙的手指抚过狼眼的玛瑙,突然咧嘴笑:“我们王庭的帐子,正缺个压角的宝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63章商路谋机风云暗涌(第2/2页)

银锭很快堆满了临时租来的库房,托马斯数钱时,指节都在发颤。他望着港口的方向,心里盘算着更大的买卖——寻州的贵族们早就腻了牛羊肉干,要是能把蛮荒的活羊活牛运回去,每头的价钱能翻十倍,连国王的宴会都得求着他供货。他当即拍板,让保镖去买三艘新船,船板要加厚的,栏板要钉上寻州特有的防滑铜钉,“再雇些懂牧养的蛮人,告诉他们,到了寻州,天天有麦饼吃。”

夕阳把货船的影子拉得很长,托马斯站在码头上,看着工人们往新船上装草料。海风卷着寻州的咸腥和中州的土香,在他耳边织成段奇异的调子。他摸出块最小的翡翠,对着太阳举起,光斑落在他的手背上,像条正在游动的小蛇——这光里,有他卖掉的庄园,有即将装满船舱的牛羊,还有寻州港口那些等着他衣锦还乡的眼神。

而此时的蛮荒王庭,蛮王正对着地图上的“望海国”三个字出神。帐外的白桦树又被风刮得哗哗响,像是在提醒他,有些远方的来客,带来的不只是翡翠和种子,或许还有能撬动战局的筹码。

辛庄的老家在豫东平原深处,那里的田埂被老黄牛的蹄子踩出浅坑,春播时,木犁破开冻土的“吱呀”声,混着赶牛人的吆喝,是村里最踏实的晨曲。在那儿,牛是比家底还金贵的存在——官府立在村口老槐树下的石碑,“禁杀耕牛,违者杖八十,徒三年”的字迹被雨水泡得发乌,却比庙里的神像更让人敬畏。去年邻村王二愣子偷偷宰了头病牛,肉还没下锅,官差的铁链子就锁了他的脖子,至今还在牢里哼哧着磨豆浆,那石磨转动的“咯吱”声,成了村里吓唬孩子的由头:“再闹,就让你去陪王二愣子磨豆子!”

如今,辛庄攥着从蛮荒捎来的信,指节把信纸捏出三道深痕。信上“漫山牛羊,马群过处,蹄声震得草叶发颤”几个字,像烧红的烙铁烫在他眼里。他猛地灌了口粗瓷碗里的凉茶,茶沫溅在胡茬上也没察觉——老家的牛栏里,全村凑钱买的三头黄牛瘦得能数出肋条,春耕时得轮流歇着才撑得住,而蛮荒那边,“牛羊多到踩坏了草场”?

这念头让他后颈的汗都冒了出来。若是能把那些牛羊运回豫东,别说村里的荒地能全开出来,他这“协管粮税”的小差事,怕是能换成顶戴花翎。到时候县太爷见了他得作揖,巡抚大人说不定都要拍他的肩膀:“辛壮士,为我朝立大功了!”他甚至能想象出自己骑着高头大马回乡的模样,村口的石碑下,孩子们围着他喊“辛大人”,那滋味,比喝了蜜还甜。

可眼下,他正蹲在苍古帝国望海国的码头,望着风之国的方向犯愁。风之国的地图摊在膝盖上,上面用朱砂标着“镜湖”——那片湖泊看着像撒了一地碎镜子,底下却藏着成片的暗礁,去年有艘运盐的大船在那儿撞得稀碎,木板漂了半个月才到望海国,上面沾的盐粒白花花的,像结了层霜。他那艘装货的大船,吃水深,真要闯镜湖,怕是得变成一堆劈柴。

走陆路?他嗤笑一声,指尖划过地图上蜿蜒的红线——那是风之国到蛮荒的商道,标注着“匪患频仍,劫案月发三起”。上个月,苍古帝国的绸缎商就栽在那儿,据说连马夫带货物被抢得精光,光着身子跑回望海国时,脚上还扎着荆棘,血珠子滴在石子路上,像串红玛瑙。

雨敲着码头的帆布棚,辛庄忽然拍了下大腿。三日后,风之国最大的“聚义商会”换了新招牌,黑漆底上烫着金字“辛记”。辛庄站在门廊下,看着镖师们在校场练拳,为首的“铁臂张”耍着流星锤,铁链甩得呼呼响,锤头砸在石桩上,碎末溅起来像下了场雨。“张镖头,”辛庄扔过去袋银子,沉甸甸的,“蛮荒的货,活物,要喘气的。路上掉了根毛,我扣你三成镖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