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天刀耀世,侠义长存 > 第464章辛庄商途草原结缘

天刀耀世,侠义长存 第464章辛庄商途草原结缘

簡繁轉換
作者:风在吹的地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11-10 16:40:54 来源:源1

第464章辛庄商途草原结缘(第1/2页)

铁臂张接住银子掂了掂,咧嘴笑出两排白牙:“辛老板放心,咱‘猛虎镖’走南闯北,运过活大象,还怕几只牛羊?”

辛庄没接话,只是望着西南方——秋双国的边境线上,据说有群专门偷运牲畜的贩子,手里有本“暗河水路图”,能避开风之国的暗礁。他得先去那儿,用银子把图换过来。毕竟,那些牛羊不仅是银子,是官帽,更是老家田埂上,老黄牛永远不够用的木犁旁,能长出的新希望。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商会的门槛上,像道跨向远方的桥。

秋双国与蛮荒交界的“两界镇”,是被两国夹在中间的一块飞地。镇口的界碑一半刻着秋双的云纹,一半雕着蛮荒的狼头,被往来的马蹄磨得发亮。每日天不亮,镇东的集市就已人声鼎沸——穿秋双锦缎的商人正用象牙秤称着蛮荒的鹿茸,秤杆上的金星映在他油亮的指甲盖儿上;裹着兽皮的蛮人则蹲在地上,用苍古的铜钱清点换来的盐巴,指间的老茧蹭过铜钱边缘,发出“沙沙”的轻响。

镇子的税吏房里,算盘声从早响到晚。秋双国派来的税官拨着算珠,每颗珠子都裹着层包浆,那是常年累月与金银摩擦的痕迹。“昨日收了三百两关税,”他对着账本呵气,用袖口擦去上面的墨渍,“光是蛮人换的那批绸缎,就够咱们县太爷添件新官袍了。”旁边的小吏赶紧点头,笔尖在“牲畜交易”一栏画了道粗线——那是镇上最赚钱的买卖,每头牛羊过税,都能让税银的数字跳上一大截。因此,只要边境安稳,税官们总会在镇口挂起红灯笼,灯笼上的“通商”二字被风刮得鼓鼓的,像在招手:来买,来卖,来把银子留下。

辛庄抵达两界镇时,正赶上一场秋雨。他披着件油布雨衣,靴底沾着的泥里混着草屑——那是从秋双国边境一路跋涉来的,两个多月的路程,磨破了三双布鞋,连雇来的镖师都瘦了圈。可当他钻进镇口的酒肆,听见邻桌蛮人用生硬的秋双话讨价还价,看见墙上贴着的“收购牛羊,价高者得”的告示时,眼里的疲惫突然被点亮,像蒙尘的铜器遇了擦布。

他在酒肆后巷租了间小院,院里的老槐树刚落完叶,枝桠间还挂着去年的红灯笼骨架。每日清晨,他都揣着个桦树皮本子去集市转悠:看蛮人如何用马奶酒招待主顾,记下药铺老板说的“肥牛要挑四蹄带霜的”,甚至跟着赶羊的牧人走了趟蛮荒的草场,学认那些能让羊膘肥体壮的“星星草”。半个月下来,本子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字,页边还画着简笔的牛羊,有的标着“秋双最爱”,有的写着“耐长途”,全是他琢磨出的门道。

这天清晨,两界镇的人发现,镇西头突然挂起了块新招牌。黑底金字的“辛记贸易行”五个字,是请秋双国最有名的写家题的,笔锋里带着股子利落劲儿。门廊下堆着刚卸车的木栏,是用来圈牲畜的,木料上还留着新鲜的锯痕。辛庄站在门口,看着镖师们把“收购马匹牛羊”的木牌立在路边,牌上的价钱用红漆写就,比镇上其他铺子高出一成。

第一个上门的是个蛮荒牧人,赶着五匹雪狼马。他摸着马脖子上的鬃毛,狐疑地打量着辛庄:“你给的价,真能比秋双的盐商高?”辛庄没说话,直接让账房搬出一锭雪花银,银锭在晨光里闪得人睁不开眼。牧人突然笑了,露出两排白牙,猛地拍了拍马屁股:“这些,归你了!明天我再赶二十头黄牛来!”

那天的夕阳格外红,把辛记贸易行的影子拉得老长,正好罩住隔壁铺子的门槛。辛庄站在院里,听着新买来的马匹在栏里打响鼻,鼻尖萦绕着马粪混着草料的气息——这味道,比家乡的稻花香更让他心安。他知道,从今天起,两界镇的算盘声里,该多一个属于他的数字了。

辛庄踏入那座青灰色的城时,城门洞的阴影正斜斜切过青石板路,带着雨后的湿冷。他找了家临着护城河的客栈住下,二楼的窗棂雕着缠枝莲,推开就能看见河面上漂着的鸭群。每日天不亮,他就揣着块干饼子出门,在市集的牛马行、杂货铺间穿梭,靴底沾着的泥渍从浅灰变成深褐,像是在默默记录他的寻觅。

第十六个清晨,薄雾还没散,他在城东的牲口市拐角撞见了那支蛮荒商队。领头的驼队扬起的尘烟里,混着皮革与牲畜的腥气,几十顶毡帐像蘑菇般扎在空地上,帐前拴着的牛羊甩着尾巴,蹄子把地面踏得咚咚响。辛庄的心跳突然漏了一拍,像在沙堆里扒出块亮闪闪的金锭——那些牛羊膘肥体壮,马群里甚至有几匹神骏的雪狼马,鬃毛在风里飘得如同绸缎。

他攥着袖中的算盘,指尖都在发烫,好不容易在主帐外拦住了商队会长。那是个络腮胡壮汉,羊皮袍上绣着狼图腾,听明来意,咧开的嘴里露出两排黄牙:“想要?跟我回草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64章辛庄商途草原结缘(第2/2页)

辛庄望着帐外啃着草料的牲口,喉结滚了滚。他确实不懂——哪些牛爱顶人,哪些马怕惊雷,哪些羊冬天得垫厚草,这些他全不知道,就像握着把没开刃的刀,空有蛮力却用不上。会长看出他的犹豫,拍了拍他的肩,力道重得让他踉跄了下:“草原上的活物,得见了真章才懂。”

那两天等待像熬汤,辛庄守在商队旁,看他们卖皮毛、卸药材,听赶马人用蛮荒话吆喝着清点数目。夕阳把商队的影子拉得老长,他数着那些即将被卖掉的货物,心里像揣着只蹦跳的兔子——去,前路茫茫;不去,眼前的财富就像指间沙。

第三天破晓,会长的毡帐收起时,辛庄咬了咬牙,把客栈的账结了。跟着商队出发的那一刻,晨露打湿了他的裤脚,远处的山峦在雾里若隐若现。翻第一座山时,他看见商队的人给马腿裹麻布防擦伤;过峡谷时,他们让最壮的公牛走在最前探路。辛庄跟在后面,看着那些牲口在人的吆喝声里迈着沉稳的步子,突然觉得这趟路,走得值。

草原的晨雾还没散尽时,辛庄已跟着老牧人额尔敦钻进了牛栏。露水珠从芨芨草叶尖滚落,打湿他的粗布裤脚,凉丝丝的。额尔敦的羊皮袄上沾着草屑,他蹲下身,粗糙的手掌抚过牛犊的脊背,指腹摩挲着一处浅疤:“这崽儿生下来被狼叼过,怕黑,夜里得在栏里点盏油灯。”辛庄赶紧摸出炭笔,在桦树皮本子上画了头带疤的小牛,旁边注上“需点灯”,炭灰簌簌落在沾满露水的纸页上,洇出小小的黑晕。

正午的日头晒得草场发烫,牧马人巴根正对着马群吆喝。他的皮靴后跟磨得发亮,一甩缰绳,最烈的那匹枣红马便乖乖屈膝,他踩着马镫翻身而上,在草地上疾驰出一道烟尘,回头冲辛庄喊:“马怕骤雨,听见雷声就得往回赶!”辛庄站在原地,看枣红马的鬃毛在风中炸开,忽然明白这些牲畜哪是什么货物,全是有性子的活物,得顺着脾性来。

收牧人的那天,草原上飘着马奶酒的醇香。额尔敦接过辛庄递来的银锭,往怀里一揣,转身从毡帐里抱出个牛角号:“这玩意儿能唤回迷路的羊,你拿着。”巴根则把自己用了十年的马鞭塞给他,鞭梢缠着红绸:“抽马时别太狠,它们记仇。”这些汉子喝酒时能把银碗碰得叮当响,酒液顺着胡茬流进领口也不在意,可说起牲畜的习性,眼睛亮得像星子——哪家的羊爱啃栅栏根,哪头牛下崽前要啃三天艾草,都门儿清。辛庄望着他们围坐在篝火旁,用腰刀分烤羊的手法和给马铡草时一样利落,忽然觉得心里的空落被填满了:有这些人在,哪怕隔着千山万水,那些牛羊也能被照料得妥帖。

商队会长那日正用弯刀削着烤羊腿,油汁滴在火里“滋滋”作响。听闻辛庄想定长期买卖,他把骨头往地上一扔,油手往羊皮袍上蹭了蹭,拍着胸脯道:“每月十五,我让额尔敦带三百头牛、五百只羊去两界镇,少一根毛,你就卸我这条胳膊!”他指着辛庄账本上“牛羊需带半月草料”的字样,忽然笑了:“你们汉人就是细,这点子咱记下了,保准牲口到了你手里,个个油光水滑。”

草原的三个月,辛庄的指甲缝里总嵌着草绿,晒黑的脸上添了道被马绳蹭出的浅疤。离开时,额尔敦赶着头批要运走的牛羊,蹄子踏在草地上“咚咚”响,巴根的枣红马驮着他的行囊,红绸鞭梢在风里飘。他回头望,会长正站在敖包前挥手,阳光把他的影子拉成条长线,像根系着两头的绳,一头拴着草原的炊烟,一头拴着海丰郡的码头。

秋双国的两界镇已落了场秋雨,贸易行的屋檐下挂着风干的红辣椒。辛庄把桦树皮本子摊在案上,给这里的会长指点着:“海丰郡的码头得清出三丈地,用木栏围三层,牛羊到了先喂麦麸,别直接给鲜草,容易拉稀。”会长边听边用朱砂在地图上圈出海丰郡,笔尖蘸着的墨汁混着秋雨的潮气,在“每月交货”四个字上洇出深色的边,像块印章,把这条商道盖得牢牢的。

窗外的雁群排着队往南飞,叫声里带着秋意。辛庄摸出额尔敦给的牛角号,号口还沾着点羊油。他忽然想起草原的星空,亮得能看清银河里的星子,那时巴根指着最亮的那颗说:“那是牧人的星,照着咱们赶牲口的路。”此刻,他觉得那颗星仿佛也跟着来了,正悬在海丰郡的方向,等着那些牛羊顺着商道,一步步走进他铺好的蓝图里。

船坞的木栈道被海水浸得发亮,辛庄踩着潮湿的木板走到货舱口,掀开厚重的帆布——底下码着的商品在夕阳下泛着细碎的光:草原鞣制的鹿皮靴,靴筒绣着银线狼纹,鞋尖镶着磨得温润的牛角;还有牧民手工锻打的铜壶,壶身上錾刻着游牧民族的迁徙图腾,壶嘴弯成羚羊角的弧度,轻轻一叩,能听见浑厚的回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