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天刀耀世,侠义长存 > 第482章诸国筹谋军备通商

天刀耀世,侠义长存 第482章诸国筹谋军备通商

簡繁轉換
作者:风在吹的地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11-10 16:40:54 来源:源1

第482章诸国筹谋军备通商(第1/2页)

荀尚书跟着拿出块玉佩,玉质不算顶尖,却透着温润:“我的人认玉不认人,这块是母玉,子玉在他们身上,一靠近就能显出微光。”他把玉佩放在令牌旁,两样东西在烛光下静静躺着,像两颗心照不宣的棋子。

慕容副盟主看着这一幕,眼角的皱纹舒展了些:“如此最好。三日后卯时,让他们在后门的老槐树下等,我亲自去接。”他拿起桌上的茶壶,给每人续了茶,水汽氤氲中,他的声音又沉了沉,“记住,在这里说的每一个字,都不能带出这扇门——否则,咱们都得摔进万丈深渊。”

窗外的风卷着落叶打在窗纸上,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有无数双耳朵在偷听。众人都没说话,只是端起茶盏,茶沫在水面轻轻晃着,映出每个人眼底的凝重——这盘棋,他们必须赢。

慕容副盟主往椅背上一靠,玄色披风在身后铺开,如雄鹰敛翅。他指节在腰间的玉佩上轻轻一叩,那玉上的刀纹被摩挲得发亮:“天刀盟的态度,便是苍古的态度。”烛火在他眼底跳动,映出几分久经沙场的锐利,“盟主三天前放飞的信鸽,此刻该已落在天古城的箭楼上。调过来的二十位老匠,都是能闭眼摸出铁料成色的主儿——当年给武王铸佩剑的‘铁手张’,这次也在其中。”

他忽然笑了,笑声里带着点自豪:“诸位或许不知,天古城的锻造总堂,那炉子是用火山岩砌的,烧的是深海的‘油薪’,能把铁水炼得比镜面还亮。这十年间,他们往中州的十七个帝国开了分堂,从东域的玄铁坊到西域的弯刀铺,半数都挂着‘天刀’的字号。上个月还有西极国的使者来求购‘裂风弩’的图纸,被咱们老堂主用炉钩子赶了出去。”

说到此处,他往前倾了倾身,烛火将他的影子投在墙上,像尊铁塔:“风执事说的是面上的数,底下的底气,全在这些分堂里。现在,就请诸位把所需的家伙什列出来——小到士兵的护心镜,大到战船上的铁锚,只要写得清楚,我们就敢接。”

话音未落,秋双国的荀羽尚书已抬手示意。他身边的随从立刻上前,步履轻得像猫,怀里抱着个紫檀木盒。盒盖打开时,露出里面泛黄的纸页,墨迹带着淡淡的松烟香——那是秋双国的装备清单,字里行间透着严谨,连箭羽的长度都标得一清二楚。

“慕容副盟主过目。”荀羽的声音温和,指尖却在案几上轻轻点着,“这些装备,需在霜降前赶制出来,好让士兵们过冬时能用得上。”

慕容副盟主身边的随从同样不含糊,一袭青衣,接过木盒时手指并拢如刀,指尖在盒沿轻轻一磕,确认无误后才转身呈上。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没有半句多余的话,只有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像风吹过竹林,清越又利落。

慕容副盟主拿起清单,目光扫过“三千副皮甲、五千支破甲箭”的字样,忽然在“百炼精铁枪”那行停住,抬头看向荀羽:“尚书要的这枪,枪尖得淬三遍水吧?”

荀羽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笑道:“副盟主果然内行。秋双国多山地,枪尖不淬硬些,扎不进岩石缝里的埋伏。”

“好说。”慕容副盟主将清单折好,塞进怀里,铁制的怀链发出轻响,“霜降前,保准让秋双国的士兵握着新枪,能捅穿三层铁甲。”

窗外的月光不知何时爬了上来,透过窗纸的缝隙,在清单的残页上投下银辉,像给这场无声的承诺,镀上了层冰冷又坚实的光。

慕容副盟主接过清单时,指尖触到纸页边缘的毛边,粗糙得像未经打磨的铁。他抬手将油灯拨亮些,昏黄的光立刻把密密麻麻的字迹照得清晰——那些宋体小字排得整整齐齐,像列阵的士兵,连标点都透着不容错漏的严谨。

“长弓一万把……”他低声念着,指腹划过“一万”这个数字,仿佛摸到了弓弦绷紧的弧度。每一把弓的木料、拉力、射程都标注得清清楚楚,连箭羽要用雁翎还是鹰羽都分了类,字里行间仿佛能听见万箭齐发时撕裂空气的锐响。

“箭矢五万壶,连弩两千把……”清单上的墨迹微微发蓝,想来是用了上好的松烟墨。慕容副盟主的目光在“二十万支箭矢”上停了停,眼前浮现出箭壶在阳光下泛着的金属冷光,仿佛能看见它们从连弩中喷薄而出,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死亡之网。长刀的规格写得更细,刃长、柄长、重量精确到两,他仿佛能想象出十万柄刀同时出鞘,寒光映得天地发白的模样。

看到“长枪一万支”时,他不自觉挺直了背。清单注明枪杆需用三年生的枣木,枪尖要淬三遍火,这是秋双国山地作战的老规矩。他指尖在“牢不可破的防线”几个字旁敲了敲,像是在掂量枪杆的硬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82章诸国筹谋军备通商(第2/2页)

密密麻麻的字迹一直延续到最后一页,连马鞍的尺寸、马镫的弧度都没放过。慕容副盟主翻过最后一页,指节因用力而泛白。窗外的风卷着沙尘打在窗纸上,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极了远处集结的马蹄声。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脚步声,是其他王国的使者到了。“慕容兄,我们带来了铁匠和木料,”西境使者的声音隔着门板传来,“人手已在城外集结,随时能开工。”

慕容副盟主放下清单,胸口的重压忽然轻了些。他拉开门,见月光下站着好几个熟悉的身影,每个人手里都握着自家的工匠名册。灯光从屋里漏出去,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道道坚实的城墙。

荀尚书指尖摩挲着案上的羊皮地图,闻言抬眼时,眸子里映着烛火的光,笑道:“我们秋双国已跟蛮荒人搭通了商路,那片草原可是天然的马厩,遍地都是良驹,性子烈得像草原上的风。”他指尖在地图上蛮荒地界重重一点,“回去我就扎进驿馆,把通商文书磨得锃亮,让那些牧马人把最好的儿马、骒马都挑出来,马蹄子都得是带金星的!”

话音刚落,月尚书已往前半步,袍角扫过案边的铜鹤香炉,带起一缕青烟:“我们风之国要五万匹!”他说这话时,拳头不自觉攥紧,指节发白,仿佛眼前已铺开千里草原,五万匹骏马正扬鬃嘶鸣,铁蹄踏得大地咚咚作响,连空气都震得发颤。

荀尚书眼皮都没眨,手掌往案上一拍,木案发出“咚”的一声闷响,像战鼓敲在人心上:“准!”

这头话音还没落地,轩和国的辛尚书已急得站起,官帽上的珠串都晃出细碎的响:“我们要三万匹!要那种能驮着甲士冲阵的,四蹄生风的那种!”

荀尚书仰头笑出声,笑声撞在梁上又弹回来,带着股豪爽气:“就这么定了!”那声“好”字像从丹田炸出来的,裹着劲道,仿佛已看见自己的亲卫正牵着马缰,在蛮荒的晨光里清点马匹,每一匹都油光水滑,马鬃上还沾着草原的露水呢。

烛火在此时“噼啪”爆了个灯花,把众人的影子在墙上扯得老长,像极了即将奔赴战场的骑兵队列。

“我们广安国要一万匹!”苑琼丹的声音裹着股爽利劲儿,红裙一角扫过凳腿,带起些微尘烟。她刚报完数,望海国的金维达已抚掌道:“那我们也凑个整,一万匹!”

几人话音叠在一处,像串炸响的鞭炮。慕容副盟主默默在心里算账,指尖在案上虚点——五万加三万,再加上四个一万,拢共十二万匹。他喉结轻轻滚动,目光落在案角那枚银锭上,那是今早刚从国库取来的样品,足有十两重。一匹马二十两,十二万匹就是二百四十万两,堆起来能把这议事厅塞满,压得梁木都得咯吱作响。

“蛮荒的马,确是好东西。”辛尚书忽然叹道,指尖捻着胡须,“去年我随武王北巡,见过蛮荒的‘踏雪’,那马通人性,骑手在它耳边说句‘绕左’,它能贴着箭雨拐出个弯来。咱们苍古的马,跑三里地就得喘,真比起来,可不是凤凰与土鸡么?”

这话戳中了众人的心事。荀尚书放下茶盏,水汽在他鬓角凝成细珠:“蛮荒人是在马背上长大的。他们的孩子刚会走路,就被绑在马背上,饿了喝奶酒,困了枕马鞍。马病了,他们能跪在地上给马喂草药;马瘦了,他们宁愿自己啃干肉,也要把精粮省给马。那份亲厚,不是咱们圈养能比的。”他见过蛮荒牧人的帐篷,地上铺的是马毛毡,墙上挂的是马骨雕,连歌谣里唱的都是“马是翅膀,鞍是家”。

话题转到装备时,慕容副盟主抓起那份清单,纸页边缘已被他捏出褶皱。长弓、箭矢、连弩、长刀……密密麻麻的字像潮水般漫过来,几乎要从纸页里溢出来。他忽然想起天古城锻造堂的铁砧,最大的那口也才容得下三人同时抡锤,要赶制这么多家伙,怕是得把半个城池的铁炉都搬来才够。

“原材料是个坎。”金维达的声音沉了沉,他指节敲着地图上的铁矿标记,“望海国的赤铁矿上个月刚采空了三成,要凑齐十二万匹马的马铠铁料,至少得再开三座矿。”

苑琼丹跟着皱眉:“广安国的木炭窑倒是够,可烧炭的山柴快见底了,总不能把护城林砍了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