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天刀耀世,侠义长存 > 第489章云逸临责王都日常

天刀耀世,侠义长存 第489章云逸临责王都日常

簡繁轉換
作者:风在吹的地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11-21 16:54:27 来源:源1

第489章云逸临责王都日常(第1/2页)

烛火渐渐弱下去,把众人的影子缩成一团。殿外的风卷着雪沫子打在窗上,呜呜咽咽的,像谁在暗处哭。谁都知道,这大殿里的每句话,都可能像埋在土里的种子,今夜埋下去,指不定哪日就破土而出,长出谁也料不到的模样。

暮色像化不开的浓墨,把议事大厅的飞檐染成剪影。烛火在铜鹤灯里不安地跳动,将慕容副盟主的影子钉在雕花梁柱上——他僵在原地,手指还保持着攥紧袖角的姿势,锦袍上绣的银线在光线下泛着冷光,仿佛瞬间被抽走了所有力气。

“这……这……”他喉结滚动,目光扫过面前几张看似恭敬却藏着试探的脸。他们的朝珠还在衣襟下轻轻晃,茶盏里的热气早已散尽,唯有檀香在空气中浮沉,把这突如其来的提议烘得愈发烫手。他比谁都清楚:这“秘密加入”的说法,看似给了台阶,实则是把武林盟架在火上烤——答应了,便是越权;不答应,又怕寒了众人的脸,让本就微妙的局势彻底散了架。

急促的脚步声从长廊尽头传来时,地砖上的青苔都仿佛颤了颤。云逸的玄色劲装还沾着夜露,腰间的佩剑未及解下,剑穗上的玉坠随着他的喘息轻轻撞着铠甲。他刚在演武场练完剑法,指节还凝着薄汗,听到通报时心里咯噔一下:难不成武王的担忧成了真?

跨进大厅的瞬间,他敏锐地捕捉到空气里的僵持。月尚书的朝服袖口沾着点墨痕,想必是刚才在纸上反复涂改过说辞;嘉宝国尚书的茶盖斜斜搁在碗边,显见得心思根本不在品茶上;而慕容副盟主那欲言又止的模样,像极了被难题困住的学童。

“云盟主。”月尚书率先起身,袍角扫过案几,带起一阵风。他脸上堆着笑,眼底却藏着掂量,“我们几个合计着,眼下这局面,总需要个人挑头稳住盘子。您看……”

云逸的目光缓缓扫过众人。烛火在他瞳孔里明明灭灭,映得那道剑眉愈发锋利。他自然明白这“暂时担任”背后的重量——是信任,也是枷锁。可当视线落在慕容副盟主那松了半口气的神情上,落在窗外沉沉的夜色里(那夜色里藏着多少双等待方向的眼睛),他忽然握紧了腰间的剑柄。

“诸位的心意,云某领了。”他的声音像淬过冰的钢,在寂静的大厅里撞出回音,“但盟主之位,从不是私相授受的物件。”他顿了顿,目光变得沉静,“不过眼下国难当头,既然大家信得过,云某愿以副盟主之名暂代协调之责。至于将来……”他看向众人,眼神清亮如星,“自有公论。”

话音落时,檀香恰好燃尽了一段,灰烬轻轻落在香炉里,像落下了一颗定心丸。

云逸指尖在案几上轻轻叩了两下,目光扫过几位尚书脸上那转瞬即逝的狡黠,竟恍若未觉。他颔首应下时,玄色袍角被穿堂风掀起一角,露出腰间悬挂的玉佩——那是云溪郡的暖玉,被体温焐得温润。“既如此,我暂代几日便是。”话音刚落,便转身往殿外走,靴底碾过地砖缝隙里的尘灰,留下两道浅痕。他心里正盘算着午后的事,压根没留意到身后几人交换的眼神,像一群偷啄了谷粒的麻雀,眼底闪着秘而不宣的光。

自回王都这半月,云逸脚不沾地。晨光刚漫过天云山庄的飞檐,他就得披着朝露去兵部核军备清单,指尖划过密密麻麻的军械名称,连弓弩的弦长都要亲自量过;午后转去户部对账,算盘打得噼啪响,额角的汗珠滴在账本上,晕开一小片墨渍也顾不上擦;直到暮色浸蓝了窗棂,还得在灯下修改州府送来的赈灾文书,笔尖在纸上沙沙游走,时不时停下来揉一揉发酸的后颈。

此刻他终于松了口气,步子也轻快起来。路过街角的糖画摊时,还特意买了只衔着灵芝的小鹿,用油纸包好揣进袖袋——那是司徒兰上次提过想看的样式。想起她前日托人送来的桂花糕,此刻大概正摆在天云山庄的食盒里,糯米香混着桂花香,得趁热吃才最好。

天云山庄的朱漆大门虚掩着,推门时铜环撞出清脆的响。院角的石榴树挂着几个红灯笼似的果子,云逸摘下一个抛给廊下的风尚武,后者稳稳接住,果皮被阳光晒得发亮,能映出两人的影子。“去备车,”云逸扬声喊道,袖袋里的糖画被体温烘得微微发软,“先去听音坊转一圈,再去西市买两串糖葫芦——江鹤不是念叨着那家老字号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89章云逸临责王都日常(第2/2页)

他踏过青石阶时,忽然想起云溪郡的祖宅。此刻母亲该正坐在葡萄架下择菜,竹篮里的豆角鲜灵得能掐出水,父亲则在晒谷场翻晒新收的谷子,木耙划过谷粒的声音,隔着千里也仿佛能听见。那里的门槛被几代人踩得光滑,墙角的青苔年复一年绿得厚实,不像王都的地砖,再精致也透着疏离。但转念一想,司徒兰正站在正厅的雕花木窗前,手里捏着他写的便条,嘴角弯起的弧度,比院外的秋阳还要暖。

“磨蹭什么?”云逸回头笑骂,见风尚武还在摆弄那只石榴,“再晚些,听音坊的新曲该开场了。”军械的冰冷、账目的琐碎,在此刻都化作了袖间的糖香,混着秋风里的桂花香,酿出几分难得的松弛。

云逸接来的云家小辈们,此刻正簇拥着走在大街上。十六七个半大的少年郎,身着统一的青布劲装,腰间别着制式相同的短刀,步伐齐整如刀切。最前头的几个已经长开了身量,眉眼间带着云家特有的英挺,偶尔低声说笑时,露出的虎牙又泄了几分少年气;稍小些的跟在后面,背着半旧的书箧,时不时踮脚往前看,眼里闪着对王都街景的好奇。

这一行人刚拐过街角,就像一丛骤然挺立于繁花中的青竹,瞬间攫住了整条街的目光。往来行人不自觉放慢脚步,连挑着货担的商贩都顿了顿——这些少年身上没有寻常年轻人的跳脱,也不见初入王都的局促,脊背挺得笔直,袖口挽得齐整,走在喧嚣里,竟透着股静气。那是在云家老宅的晨露里练过剑,在祠堂的家训前站过桩,才养出的沉稳,混着未脱的青涩,反倒成了最打眼的风景。

街边的茶楼上,有人指着他们笑:“看,定是云家的小子们,这气派,跟他们家那位宗主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风之国王都的这条主街,此刻正被潮水般的年轻人填满。他们或背着书箧,或揣着卷轴,脸上带着赶考般的急切,往街尾的书院区涌去。王都的书院当真多如繁星——街东头的“明志学宫”飞檐上雕着衔珠的瑞兽,门楣上“格物致知”四个大字被晨露洗得发亮;街西的“崇文书院”则爬满了青藤,门口的老槐树下,总坐着几位捋须讲学的先生,引得围听的少年频频点头。

江鹤当年就读的“聚贤书院”就藏在巷弄深处,此刻正有穿月白长衫的学子抱着书册出来,与云家小辈们擦肩而过时,还彼此拱手行礼。江鹤的妻子文氏,此刻正站在自家绸缎庄的二楼窗前,看着这热闹景象,指尖无意识摩挲着窗棂上的雕花。她娘家文家的产业,确实如枝繁叶茂的古槐——从街头的胭脂铺,到巷尾的粮行,甚至码头的货栈,都能看到文家的名号。当年她在聚贤书院与江鹤同窗,一个精于商策,一个善算账目,先生总笑他们:“你二人合璧,将来定能盘活半个王都的生意。”如今想来,倒真应了这话。

文氏望着云家小辈们远去的背影,忽然想起昨日江鹤还念叨:“该请云逸家的小子们来铺子里坐坐,让他们瞧瞧账本上的学问,可比死记硬背有意思多了。”她忍不住弯了弯唇,转身叫丫鬟:“去备些新出的桂花糕,等下送到云家别院去——就说,欢迎新来的弟弟们尝尝王都的味道。”

文氏家族的茶铺开在临水河街,乌木招牌上“文记茶行”四个字被常年的茶气熏得发亮,推门便是满室兰雪茶香。后院的晾茶架上,新采的碧螺春正舒展着蜷曲的嫩芽,阳光透过竹帘筛下斑驳的光,照得茶叶上的白毫像撒了层碎银。文氏的布庄则藏在巷尾,雕花木门后,几匹蜀锦在晨光里流淌着水纹般的光泽,掌柜的正用象牙尺量着一匹苏绣,丝线在布面上绣出的牡丹,花瓣边缘泛着自然的晕染,像是刚从枝头折下般鲜活——这是文家独到的“活水染法”,用晨露调和染料,染出的布匹总带着几分湿润的灵气,在北地的绸缎行里独树一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