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天刀耀世,侠义长存 > 第492章乱世谋策心系苍生

天刀耀世,侠义长存 第492章乱世谋策心系苍生

簡繁轉換
作者:风在吹的地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11-21 16:54:27 来源:源1

第492章乱世谋策心系苍生(第1/2页)

江鹤的喉结滚动了一下,拿起茶杯,却没喝。茶水映出他眼底的复杂,有震惊,有不忍,还有一丝被说动的松动。

“上个月我去乡下收账,”风尚武继续说道,声音放低了些,带着一种亲历者的恳切,“见着个老汉,七十多了,还在地里刨红薯。他说自己租的地,今年收成好,多缴了两成租子,却把攒下的钱给孙子买了本《论语》。你知道他怎么说?他说‘地是国家的,咱好好种,国家就稳,孙子将来才有书读’。”

他顿了顿,指尖轻轻点着桌面:“这就是把地给百姓的好处。他们不是在为地主卖命,是在为自己种日子,为国家扎根。就像一棵树,根扎得深了,再大的风雨也吹不倒。”

江鹤看着纸上那片被他涂得漆黑的区域,那里代表着那些被地主掌控的土地。他忽然拿起炭笔,在上面狠狠地划了几道,将那些黑色划得支离破碎。

“你说得对。”他低声说,声音里带着一种如释重负的清朗,“与其让土地变成吃人的夹子,不如让它长出能挡风遮雨的庄稼。”

窗外的月光不知何时变得明亮起来,透过窗棂,洒在摊开的地图上,照亮了那些纵横交错的线条。江鹤拿起炭笔,在地图的空白处,认真地写下两个字:“民田”。

字迹遒劲有力,仿佛带着一种新生的希望,在暮色中,微微发亮。

暮色像一块浸了墨的绒布,缓缓压过低矮的屋檐。说书人手里的醒木“啪”地拍在案上,烛火猛地跳了跳,映得他眼角的皱纹里都淌着光。

“理想?那理想就像开春时刚抽芽的柳丝,看着青嫩得能掐出水,真要攀着它往云里去,才知枝桠脆得经不住一阵风。”他指尖捻着半块说书用的醒木,指腹磨得发亮,“就说那赈灾的银子吧,从国库搬到粮台,过一道手,封条就松一分;经一个衙役的手,麻袋就瘪一块。去年南边涝了,朝廷拨下的粮船刚到码头,就有官差揣着空麻袋候在岸边,说是‘先替百姓存着’,转头就倒卖给了粮商。那些百姓在泥水里泡着,望着空荡荡的粮船哭,他们倒在酒肆里划拳,说‘这水患来得正好’。”

烛火摇曳间,他忽然提高了声调,醒木再次落下,震得桌上的茶碗都颤了颤:“这些人啊,就像梁柱里的蛀虫,看着不起眼,等发现时,整座屋子都要塌了!你见过粮仓里的老鼠吗?黑夜里眼睛亮得像贼星,咬穿麻袋时专挑最饱满的谷粒下口,拉出来的屎都带着米香。可你纵着它,它能把粮仓啃出个窟窿,最后连装粮的木架都给你嚼成木屑!”

坐在角落的老秀才忽然咳嗽起来,捧着茶杯的手微微发颤。他年轻时做过县丞,亲眼见过赈灾银被层层克扣的景象——本该发给农户的棉衣,到了手里只剩薄薄一层单布,里子塞的不是棉絮,竟是芦花。那时他揣着账本想去揭发,却被上司指着鼻子骂“不识时务”,最后只能看着那些印着“赈灾专用”的箱子,被马车拉进了官老爷的后院。

“可话说回来,”说书人话锋一转,声音里添了些暖意,“这世上总有些骨头硬的。前阵子北边旱得地裂,有个姓秦的县令,把自己的官服当了,换了粮食分给百姓。他光着膀子在田埂上挖渠,晒得脊背脱了三层皮,硬生生引着河水灌了千亩地。百姓们凑了些碎银想给他赎官服,他说‘官服穿不穿不要紧,咱得让地里长出粮食来’。”

烛火映着他眼里的光,像落了星子:“就像老槐树,哪怕树干被虫蛀空了,只要根还扎在土里,开春照样抽出新枝。可若少了那束照路的光——那光不是金銮殿上的龙椅,是心里的那点念想,是‘我是官,就得护着百姓’的实在——再粗的树,也熬不过寒冬。”

窗外的风卷着落叶掠过窗纸,像谁在轻轻叹息。老秀才呷了口茶,茶梗沉在杯底,像那些埋在心底的往事。他想起那位秦县令后来因“擅自动用官粮”被罢了官,却在离县那天,百姓们排了十里地送他,有人捧着新做的布鞋,有人揣着刚摘的瓜果,哭着说“秦大人走了,咱的地可怎么办”。那一刻,他忽然懂了,有些东西,比乌纱帽金贵多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92章乱世谋策心系苍生(第2/2页)

“秋双国那两位国主,”说书人又拿起醒木,却没落下,“当年修河道时,亲自带着工匠在工地上啃干粮,夜里就睡在草棚里。有回暴雨冲垮了堤坝,国主跳进水里带头堵缺口,手下的人谁敢偷懒?那河道修得结实,到如今还护着两岸的庄稼。可后来呢?他们的儿子坐在暖阁里听着小曲,把治水的银子拿去修了行宫,不到十年,好好的河道就堵得像个烂泥塘。”

烛火渐渐暗了下去,说书人拿起火折子吹亮,火星子在昏暗中跳了跳,像极了那些忽明忽暗的希望。“这历史啊,就像个筛子,漏下去的是渣滓,剩下的那些硬骨头,才撑着天呢。”他把醒木往桌上一放,声音朗朗,“今儿就到这儿——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人群渐渐散去,老秀才却坐着没动。他摸出怀里的半块干粮,是早上路过粥棚时,一个老农塞给他的,说“先生识字,多吃点有力气给咱写状子”。干粮带着麦香,嚼在嘴里,竟有些微甜。

暮春的风卷着海棠花瓣,撞在雕花窗棂上簌簌作响。云逸指尖摩挲着青瓷酒杯,杯沿凝着一层细汗,映得他眼底的光愈发沉静。他刚从南方治水工地赶回来,靴底还沾着两寸厚的泥,混着青草的气息,在青砖地上印出浅痕。

“不急。”他抬手将酒杯举到唇边,琥珀色的酒液晃了晃,映出窗外攒动的人影——江鹤腰间的佩剑还在滴着水,显然是刚从护城河边的暗哨撤回来;风尚武的官服袖口磨出了毛边,他今早刚带着粮队穿过三座沦陷的城镇,布衫里还裹着伤药的味道。云逸的目光在两人脸上打了个转,忽然朗声笑道:“难得凑齐,这杯先敬活着。”

“当!”三只酒杯在空中撞出清亮的脆响,酒液溅在袖口上,江鹤下意识地想擦,却被云逸按住手腕。“别擦,”云逸的指尖带着泥温,“这痕迹比官印实在。”他仰头饮尽,喉结滚动间,将酒液里的涩味咽得干干净净。

窗外的风突然紧了,卷起帅帐外的杏黄旗,旗角拍打着竹竿,像谁在远处擂鼓。江鹤按在剑柄上的手紧了紧——今早他在城门洞发现三具流民的尸体,喉咙都被割开了,伤口边缘泛着黑,是北狄骑兵的手法。他刚要开口,却见云逸从怀里掏出张揉得发皱的地图,手指点在标注着“柳河坝”的位置:“知道你们急。”

地图上的墨迹还没干,柳河坝的堤坝被红笔圈了三个圈,旁边批注着“三更溃堤”。“北狄想借水攻,”云逸的指甲在“溃堤”二字上刮了刮,带出些纸屑,“昨晚我在工地见着上游漂下来的死鱼,鳃里全是沙子——他们在坝底埋了炸药。”

风尚武猛地攥紧酒杯,指节泛白:“我就说粮队行至柳河时,水面怎么泛着油花!”他袖口的伤药味混着酒气散开,“那三个镇子的百姓还在坝下游等着粮船,要是溃堤……”

“所以这杯酒,”云逸又给三人续上酒,酒壶底的沉淀物泛起,像极了河底的淤泥,“还要敬敢趟浑水的。”他指尖戳着地图上的柳河坝:“江鹤带三百轻骑,现在就去炸掉北狄的火药库,记住用硝石混桐油,炸得慢些,让他们有时间哭爹喊娘。”江鹤刚要起身,又被他叫住:“把你那柄锈剑换上,我给你备了新淬的毒,见血封喉的那种。”

“风尚武,”云逸转向脸色发白的粮官,“你带船队顺流而下,别靠岸,等听见爆炸声就往坝上卸石头——用船撞,把溃堤口堵成实心的。”他忽然笑了,眼底闪过点促狭:“记得让民夫把家里的铁锅都带上,碎铁片子比石头顶用。”

风卷着雨点子砸在窗上,云逸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杯底露出刻着的“守”字。“我本心不想沾这浑水,”他望着窗外渐密的雨帘,雨珠在他刚印下的泥脚印里砸出小坑,“可柳河坝下游有十二万百姓,他们昨晚托人送来的饼子还在我怀里呢。”他拍了拍胸口,粗布衣衫下鼓起一块,“热乎的,还带着芝麻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