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红楼]明初种田指南 > 296、主意

[红楼]明初种田指南 296、主意

簡繁轉換
作者:则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16 02:52:50 来源:源1

转眼间,省里召开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的日子到了。

林婉儿乘坐专车抵达会场,受到了热情接待。

会议现场座无虚席,来自全省各地的基层干部、专家学者齐聚一堂。

当主持人宣布请青松村党支部书记林婉儿上台发言时,全场响起热烈掌声。

林婉儿缓步走上讲台,目光扫过台下那一张张期待的脸庞。

她深吸一口气,开始讲述青松村的故事。

从最开始如何带领村民摆脱贫困,到后来如何整合资源、发展集体经济,再到最近面对舆论风波时的冷静应对……

每一个细节,她都娓娓道来,既没有刻意渲染,也没有回避问题。

她强调:“农村的发展,不是靠一个人、几个人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政策的支持和制度的保障。”

“青松村的成功,并不是我个人的能力有多强,而是我们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这条路,或许并不完美,但它真实可行。”

台下的听众纷纷点头,许多人拿出笔记本认真记录。

演讲结束后,现场再次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会后,不少干部主动找上门来,希望能去青松村实地考察学习。

林婉儿一一答应,并承诺将提供详细的资料和对接人员。

她深知,只有真正把经验分享出去,才能带动更多乡村共同发展。

回到青松村后,林婉儿立即召集核心村干部开会,布置接待任务。

“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每一位来访者。”她在会上强调,“不能藏着掖着,要把所有流程、数据、经验都展示出来。”

“这样,别人才能真正学到东西。”

众人纷纷响应,开始着手筹备接待事宜。

不久之后,第一批考察团如期而至。

他们参观了加工厂、光伏电站、合作社、文化广场等多个项目,对青松村的治理模式和发展路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临走时,一位来自偏远山区的村支书拉着林婉儿的手感慨道:“林书记,您让我看到了希望。回去以后,我也要试试看,能不能在我们村搞出点名堂。”

林婉儿微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只要你肯干,一定能行。”

送走了考察团,林婉儿回到办公室,疲惫却满足地靠在椅背上。

她知道,这只是个开始。

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走进青松村,也会有越来越多的村庄走上振兴之路。

她望向窗外,阳光洒在稻田上,金灿灿的一片。

那是希望的方向,也是她前行的动力。

---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林婉儿正在村委会办公室整理文件,李晓燕匆匆推门进来:“林姐,省农业厅发来通知,说下周有个全国性的农村发展模式研讨会,想邀请你作为主讲嘉宾。”

林婉儿接过文件,眉头微微皱起:“这么快?”

李晓燕点头:“是啊,听说是因为你在推进会上的发言反响太好了,特别是关于‘阳光工程’的实践案例,被多家媒体转载,引起了中央领导的关注。”

林婉儿沉思片刻,缓缓说道:“那我们就得准备得更充分一些。”

当天下午,林婉儿召集赵建国、王秀兰等几位骨干干部开会。

“这次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规格比上次高得多。”她开门见山地说,“我们必须拿出更有说服力的数据和案例,尤其是阳光工程的实际成效。”

赵建国立刻表态:“没问题,我这就安排人整理财务报表、村民分红记录、就业数据这些材料。”

王秀兰也补充道:“文化广场那边可以做一场专题汇报,让外地代表看到我们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的成果。”

林婉儿满意地点点头:“好,大家分头行动,务必确保万无一失。”

接下来的几天,整个村委会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加班加点整理材料、拍摄宣传片、设计展板。

加工厂的工人们也配合录制了一段生产流程的视频,展示了现代化加工车间和严格的品控体系。

就连镇上的小学,也被临时动员起来,孩子们排练了一场关于“乡村振兴”的情景剧,将在展览期间表演给来访者看。

一切准备就绪后,林婉儿带着团队踏上了前往北京的列车。

---

研讨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现场气氛庄重而热烈。

林婉儿作为唯一一位来自基层的发言人,站在聚光灯下,从容不迫地讲述了青松村从贫困走向富裕的全过程。

她详细介绍了阳光工程的运作机制,包括资金来源、监管方式、收益分配等关键环节。

“我们的做法并不复杂,”她说,“但每一步都必须透明、公正,才能赢得村民的信任。”

她的发言结束后,会场上响起了长时间的掌声。

许多与会代表纷纷提问,有的关心资金安全,有的关注可持续发展,还有的希望了解如何复制青松村的经验。

林婉儿一一作答,言辞恳切,逻辑清晰,赢得了满堂喝彩。

会后,一名来自云南的县委书记找到她:“林书记,我刚看了你们的宣传片,真是令人震撼。我想带一个代表团去青松村实地学习,不知是否方便?”

林婉儿微笑着说:“当然欢迎,我们一直主张资源共享、经验共享。”

---

回到青松村后,林婉儿又迎来了新一轮的忙碌。

全国各地的考察团纷至沓来,有的来自西部边陲,有的来自东北老工业基地,还有来自沿海发达地区的调研组。

每一次接待,她都亲自陪同讲解,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

有时一天要接待三批客人,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

但即便如此,她从未表现出一丝倦意。

她知道,这是青松村的责任,也是她的使命。

某天傍晚,她在村里巡查时,遇到了几个正在田间劳作的村民。

“林主任,您怎么又来了?”一位中年汉子擦了擦汗,笑呵呵地打招呼。

林婉儿笑了笑:“来看看你们干活的情况。”

“放心吧,大家都干劲十足。”另一位年轻小伙子插话,“现在不仅有工资拿,年底还能分红,谁不愿意好好干?”

林婉儿欣慰地看着他们,点了点头:“辛苦你们了。”

夜幕降临,她独自坐在村委会楼顶,望着漫天繁星。

风轻轻吹过,带来田野的清香。

她想起了小时候那个梦想??让更多人吃饱穿暖,有书读,有尊严地活着。

如今,这个梦想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一条新消息。

打开一看,是联合国那位张教授发来的:

**“林主任,好消息!青松村已被列入全球可持续发展示范村候选名单,明年春天我们将组织一次国际交流活动,届时诚邀您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

林婉儿看完,嘴角微微扬起。

她合上手机,抬头望向远方的山峦。

那里,星光璀璨,仿佛无数双眼睛在注视着这片土地。

风吹过稻田,带起一阵阵金色的波浪。

那是希望的方向,也是她前行的动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