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红楼]明初种田指南 > 299、态度

[红楼]明初种田指南 299、态度

簡繁轉換
作者:则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18 02:55:28 来源:源1

林婉儿回到办公室后,刚泡了一杯茶,手机便震动起来。是张教授。

“小林啊,联合国那边来信了,他们对青松村的培训基地非常重视,希望我们能尽快提交一份详细的课程体系和师资名单。”张教授语气中带着几分急迫,“还有,日内瓦方面有意邀请你参加明年的‘全球乡村发展论坛’第二期会议,作为中方代表继续发言。”

林婉儿心头一震,连忙拿起笔记录:“好的,我这边马上着手准备。不过课程体系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尤其是技术类内容,得请刘强老师牵头整理。”

“没问题,我已经跟他打过招呼了。”张教授顿了顿,又道,“还有一件事,可能对你来说是个挑战??联合国建议你们考虑设立一个‘国际乡村青年奖学金’,鼓励更多年轻人参与乡村建设,并为他们提供赴海外交流学习的机会。”

林婉儿沉吟片刻,点头道:“这个提议很好,但我们得先评估资金来源和项目可行性。我会跟李晓燕、赵建国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争取省里的支持。”

挂断电话后,她站在窗边,望着村委会楼前那块刚刚立起的“青松村国际乡村发展交流中心”牌子,心中思绪翻涌。从最初的一纸任命书,到如今要承担如此重大的国际责任,她仿佛走过了漫长的旅程。

下午,村干部们再次齐聚会议室。

林婉儿开门见山地说道:“大家都知道,我们村被正式批准为‘全球乡村可持续发展培训基地’。接下来的工作重点有两个:一是建立完整的培训课程体系,二是组建一支专业化的讲师队伍。”

赵建国率先表态:“我这边已经整理好了生态农业和村庄治理的基础教材,但要想系统化,还得细化分类,比如分为政策解读、产业运营、生态保护等模块。”

王秀兰也插话:“文化广场那边可以作为实地教学点之一,我们还可以组织村民分享自己的故事,增强互动性。”

“语言问题还是个大难题。”李晓燕皱眉,“虽然有高校志愿者协助翻译,但长期来看,我们需要培养本地的双语讲解员。”

林婉儿点头:“我有个想法,我们可以从加工厂和小学里挑选一些年轻人,进行系统的英语培训和讲解技巧训练。同时,也可以邀请外国访问团中的专家来村里开展短期讲座,让我们的团队更国际化。”

会议一直持续到傍晚,众人分工明确:赵建国负责课程体系搭建,王秀兰统筹文化展示与村民互动环节,李晓燕联系高校资源并协调翻译工作,而林婉儿则亲自撰写向联合国提交的报告材料,并与省外办沟通资金申请事宜。

第二天清晨,林婉儿早早来到村委会,打开电脑开始撰写培训课程大纲。她将课程分为五大模块:乡村治理与政策解读、绿色能源与环保技术、生态农业与合作社模式、教育扶贫与人才培育、文化交流与国际合作。

每一部分都附上了具体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指南,还特别加入了青松村的发展历程作为主讲内容。

写完初稿后,她又联系了刘强,请他帮忙补充光伏电站的技术讲解部分;又找到加工厂负责人陈志远,请他提供关于合作社运营的具体数据和经验总结。

几天后,李晓燕带来了一个好消息:“省外办同意为我们拨款一笔专项经费,用于培训基地建设和讲师团队培养。另外,他们还推荐了几位资深外事专家,可以协助我们设计接待流程和课程安排。”

林婉儿听后精神一振:“太好了!我们得尽快启动讲师选拔计划,优先从村干部、技术人员、教师中挑选合适人选,再结合高校资源进行系统培训。”

与此同时,村里也开始忙碌起来。加工厂腾出一间大教室作为培训教室,墙上贴满了各国代表团来访的照片和感谢信;光伏电站设立了实训基地,供学员实地观摩太阳能发电系统;文化广场新增了多语种标识牌,并设置了“乡村故事角”,由村民轮流讲述自己的变化经历。

一个月后,第一期“青松村国际乡村发展培训班”正式启动。来自东南亚、非洲、拉丁美洲等十多个国家的政府官员、非政府组织代表、乡村带头人陆续抵达。

林婉儿亲自担任开班仪式的主持人,她用流利的英文致辞:“欢迎各位来到中国河北省青松村。这里曾经是一个贫困落后的山村,但在全体村民的努力下,我们实现了绿色转型、产业升级和教育振兴。今天,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把我们的经验和教训分享给大家,也希望你们在这里有所收获。”

随后,赵建国、王秀兰、刘强等人分别围绕各自领域进行了专题授课。村民们也被动员起来,纷纷走上讲台,讲述自己如何从靠天吃饭到自力更生的故事。

一位来自非洲某国的代表团团长激动地说:“我们国家也有类似的村庄,但一直找不到出路。青松村的经验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尤其是清洁能源的使用和合作社模式,非常值得借鉴。”

培训期间,林婉儿还组织了一场“世界乡村对话”活动,邀请各国代表与村民面对面交流。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孩子们用英语向外国客人介绍家乡的变化,老人们讲述了过去艰苦的日子,以及现在的幸福生活。

培训结束后,许多代表纷纷表示愿意与青松村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甚至有人提出希望将青松村的经验带回本国推广。

临别之际,一位来自南亚的年轻女官员紧紧握住林婉儿的手:“林主任,谢谢您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回去后,我要把您的故事讲给我的村民听,让他们也知道,改变命运并非遥不可及。”

送走最后一支代表团后,林婉儿独自一人走在村道上。夕阳洒在田野上,空气中弥漫着稻谷的清香。她望着远处的山峦和光伏电站的蓝色屋顶,心中满是感慨。

她知道,这只是个开始。

当晚,村委会召开总结会议,大家都兴奋不已。

“这次培训班反响很好,说明我们的经验确实有价值。”赵建国笑着说,“不过,我们也发现了几个问题,比如课程时间安排有些紧张,个别内容还不够深入。”

“还有就是,翻译人员不够稳定。”李晓燕补充道,“有些课程因为临时换人,影响了效果。”

林婉儿认真听着,点头道:“这些问题我们都要认真总结,不断完善。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第一,优化课程设置,确保内容实用、系统;第二,加强讲师培训,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第三,完善接待流程,提高服务质量。”

王秀兰笑道:“我觉得还可以增设一个‘村民代言人’机制,让一些口才好、表达能力强的村民参与到讲解中来,这样更有亲切感。”

林婉儿眼前一亮:“这个主意不错!我们可以从各年龄段中挑选代表,定期培训,让他们成为青松村对外宣传的重要力量。”

会议结束时,窗外已是繁星点点。林婉儿走出村委会,抬头望向夜空,心中升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坚定。

她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她不再孤单。因为她身后站着整个青松村,还有无数渴望改变命运的村庄。

她拿出笔记本,在封面上写下一句话:

“让世界看见中国乡村的力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