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重生2004:独行文坛 > 第259章 都是张潮惹的祸(月底求票!)

重生2004:独行文坛 第259章 都是张潮惹的祸(月底求票!)

簡繁轉換
作者:长夜风过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5-24 13:41:3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259章都是张潮惹的祸(月底求票!)(第1/2页)

“你说这张亿谋是怎么了,拍这么个片子害臊不害臊。”一家人在县电影院看完《满城尽带黄金甲》后,张潮母亲有些不满地低声抱怨着。

这部电影是上个月上映的,现在已经快下映了。根据最近的新闻,这部电影的票房已经接近了3亿,稳稳锁定了年度票房冠军。

原本有希望挑战它的《夜宴》,则在张潮的连番打击下黯然收场,票房没有超过1.5亿。

三人吃过晚饭以后,闲逛到影剧院小广场,看到外面大大的海报,就买票进来看了。

没想到差点被满银幕奶白的雪子给晃瞎了眼。而且脱胎于《雷雨》的剧情,那也是也相当不适合家庭观影……

要不是张潮已经22岁了,母亲都恨不得捂他的眼睛。

张卫国道:“还是你之前的那部动画片好看。”说罢,眉头、眼角都颤动起来,说不尽的得意。

“你爸啊,差不多把所有亲戚、朋友都请去看了一遍,花了好几千呢。”母亲嘟囔了一句。

张潮恍然大悟,又知道一向节俭惯的母亲肯定心疼了,连忙道:“妈,你想想看,其实这几千块钱,有一部分还是回到我口袋里嘛,爸相当于买了打折票……”

虽然知道儿子是哄自己,但是母亲还是笑了出来。随后父亲和张潮也笑了起来,一家人其乐融融,好不惬意。

张潮回家已经快一个星期了,每天吃妈妈做的家常菜,又很少出门,终于胖了一圈、白了一层,变回了一点“好大儿”的模样。

为了不让人打扰这天伦之乐,父母更是严格封锁了消息,除了最近的几个亲戚以外,没有人知道张潮回长福了,不然他们家的门槛都要给踏破了。

影剧院后面就是登云路,张潮道:“要不然去‘故居’看看?之前回家那儿都人山人海的,不敢去。今天是工作日,又是晚上,应该没什么人吧?”

张卫国犹豫了一下道:“行。都是街坊,应该没事——你不怕被认出来?”

张潮道:“知道了就知道了,还能天天做贼似的藏着?”

既然儿子这么说,那做爹妈的自然没有意见,一起沿着熟悉的巷道,回到了熟悉的登云路。

这时候是晚上9点多了,登云路的住户们已经都要上床休息了,所以大小巷子里都没有什么人。但是肉眼可见的道路修整过了,还加装了路灯和氛围灯。

巷子口还立了指示牌,老建筑的门边都钉了刻着介绍的铜牌。以往常年散发臭味的水沟,也被加上了水泥盖子。已经很有点旅游区的样子了。

尤其是张潮他们家的老房子,外墙重新刷了一遍,还请人画了《你的名字》的经典场景在上面。屋檐下也悬了里描述过的红灯笼,现在还亮着,暗夜里就像灯塔。

母亲道:“我让他们不要搞、不要搞,但是他们偏要搞。这墙花里胡哨的,哪里还像一个家?”话虽这么说,嘴角的弧线却怎么压也压不住。

张潮绕着房子走了一圈,没有说话,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父亲问道:“要进去看看吗?”

张潮摇摇头道:“算了,房子太久没有人住,怕全是灰尘和霉菌。何况进去就得开灯,会打扰街坊们。”

父亲点点头道:“也是。里面家具都盖了塑料布,也没什么好看的。”

张潮笑着问道:“前几年你们不是还想把这里拆掉,重新盖一个吗?”

此刻张潮想到的是这座老房子在上一世的命运——他上大学没多久,老房子就被拆掉了,然后在原地又盖了一栋五层的楼房,钢筋做骨、水泥为肉,再不复白墙乌瓦的模样了。

随着经济的改善,周围的邻居也陆续拆掉了传统的小院,盖起了小楼。等到县政府想起来要保护的时候,这里的面貌与如今相比,已经大不相同了。

而现在随着他的重生,登云路被重视的时间提前了10年,还被赋予了全新的价值。这也算是自己重生以后,给这个世界带来的改变之一吧。

父亲道:“现在哪里能拆?拆了县里不得找我们拼命?”

母亲也道:“不仅我们拆不了,周围的邻居也拆不了。一说要拆房再盖,县里就派人上门做工作。渐渐的,也就没什么人拆了。”

张潮问道:“那人家怎么愿意?”

母亲道:“一开始是不愿意,说的话也难听……我就不说了。后来游客多起来了,赚到钱了,就没什么人想拆了。”

“没有拆的,都是修修补补,把院子收拾得干净点。”父亲补充道。

张潮好奇地道:“邻居们现在能赚到多少钱?”

母亲道:“他们就在自己院里卖绿豆汤、茶叶蛋、奶茶……还有海报、卡片什么的,平时一天几十块吧。周末多的时候两三百。

一个月下来怎么都有个一两千块。自己不做的,把院子租出去,每个月也能收个几百块。”

张潮惊道:“那可真不少,顶的上一个人上班了。我还以为这里就能热一阵呢。”

父亲道:“现在你是上一次新闻,这里旅游就热一阵。你一直上,就一直热。国庆那阵动画片看的人多,咱们家这里人一下多得要排队。

你堂哥他们家光绿豆汤就熬了5锅,卖不过来了都。”

母亲瘪了瘪嘴道:“我也想在我们的院子里摆个小摊,卖卖海报卡片。你爸死活不让。”

父亲忙道:“何苦和邻居抢这个生意?而且在这里卖吃的喝的,贵了、便宜了都不合适。要是有人吃了以后拉肚子,就更麻烦了。

现在年轻人都用那个网络,有点不高兴就往网上发……”

张潮自然认可父亲的做法,也知道母亲并不是真想赚这个钱,而是闲不下来的个性让她总想找点事情做。

现在父亲还在学校上课,母亲去年就退休了,在家里闲得难受。

张潮想了想道:“要不然这样,我在长福给你注册个小公司,专门代理批发我的作品周边吧?范围就在咱们县。”

母亲听完,连连点头,脸上乐开了花。

长福离省城太近,大家进货直接去省城就好了,在长福多设一个代理纯属脱裤子放屁。但是为了哄老妈开心,该脱也得脱。

三人说说笑笑,不一会儿就把登云路逛完了,心满意足地回家休息。

第二天,张潮回到长福县的消息,就传到了许多有心人的耳朵里,他们家的门槛果然差点被踏破了。

第一个来的是县文体局的一个年轻的副局长,也是名牌大学毕业的,来县里挂职锻炼。他代表长福县的文化界,邀请张潮参加今年的县文联、作协的年终茶话会。

第二个来的是长福三中的新校长,邀请他给三中的同学开一场讲座。老校长吴兴雨已经高升成教育局副局长了,听说未来还会更上层楼。

当然,新校长也不是陌生人,就是原来的办公室周主任。张潮看到他就想起来在小会议室里那一次次与各路编辑的亲切会晤……

第三个来的是也是熟人——福海作协的小孙,孙振海。作为福海作协里少有的和张潮接触较多的成员,他理所应当地代表福海作协邀请张潮参加年终茶话会。

虽然那三天的经历对他打击甚重,但是也让他明确了发展方向——如今,孙振海已经是福海有名的“张潮文学思想研究专家”,2年来发表了不下20篇解读张潮作品的文章。

第四个来的是福海企业家联合会的代表,希望张潮给福海的企业家们开一场关于企业文化建设和媒体公关的讲座,并且诚意十足地带来了5万元的预付讲课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59章都是张潮惹的祸(月底求票!)(第2/2页)

第五个……

第六个……

不到一天时间,张潮就收到了10多个正式的活动邀请,其他诸如饭局、剪彩、合影、采访……根本统计不过来。

作为福海文化界近20年来声名最隆的文化明星,几乎所有和他攀得上关系的人,都通过各种渠道表达了邀请他干点啥的愿望。

如果张潮都答应下来,那他到过年也别干别的事了,还得把人劈成四瓣才够用。所以张潮拒绝了几乎所有的邀请——

唯独答应了给三中的学生们开讲座。

历经了2个多月近乎于自我放逐的隐居生活,张潮不仅获得了身心层面的彻底松弛,写出了一个意料之外的故事,也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他一部分的价值观。

不过让张潮不满意的是周主……校长和他商量的讲座主题——「写作改变人生·青春自当奋发」。

根据周校长的介绍,自从张潮的名气越来越大,长福三中的校园文化也为之一变。之前三中还算文理平衡,但是现在很多学生因为崇拜张潮和受学校引导的缘故,读文科班的越来越多。

去年三中挂了一块「小作家摇篮学校」的牌子,组织了一大批学生经过专门辅导,集体“冲击”第八届“新理念作文大赛”——只不过一个入围复赛的都没有。

周校长说到这里的时候,张潮似乎记起来了,马伯慵去年在审稿的时候,吐槽过有一批来自福海的稿件,每篇都像张潮的模范秀,不是在被校园霸凌,就是无所事事的县城青年历险记……毫无个性可言。

张潮当时很忙,随口说了一句:“这种太露骨的模仿秀就全毙了!”所以,三中的稿子全军覆没是因为自己?

不过张潮毫无愧疚之情,听完周校长的介绍,更觉得自己的决定很英明——显然,有了一个贴的这么近的榜样以后,整个学校的领导班子,开始借势搞政绩工程了。

周校长离开前,殷切地对张潮说道:“你的讲座一定能启发同学们在文学道路上攀登高峰。我们希望三中还能出现像你一样优秀的学生作家!”

送走周校长,又应付后面几波来家里拜访的客人,张潮就找了个间隙躲出去了,找了间位置偏僻、生意冷清的奶茶店清静一下——他得好好想想给三中学子的讲座该说些什么。

学校目前的路显然已经走偏了!

当年西南联大的中文系主任、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罗常培先生都说过这么一句话:“中文系不培养作家!”后来燕大中文系系主任杨晦、复大中文系主任朱东润都说过类似的话。

且不论这句话说的是不是偏激了,至少也说明培养作家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不是一所县城的普通中学该考虑的事。

这么下去,三中的学生其实是很危险的。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因此怀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企望复制张潮的奇迹!

这和看到别人买彩票中了头奖,自己就倾家荡产也去买有什么区别?

自己要是按照周校长给的主题上台大讲一通自己怎么写、怎么得奖、拿了多少版税……那不是火上浇油,然后把学弟学妹们往里面推吗?

想到这里,张潮再也坐不住了,他掏出手机,犹豫了一下,拨通了一个号码……

没多久,一道倩影出现在奶茶店门口,顾盼一下就看到了张潮,连忙挥手示意。张潮也看到她了,赶忙站起来,把对方迎了进来:

“张老师,好久不见!您还是这么漂亮!”

来的人正是张潮的语文老师张婷。两年多不见,“婷美”老师依然风韵不减当年,只是眼角眉梢比以往更多了几分成熟。

两人寒暄过后,张潮先试探地问道:“我看周主任都当校长了——学校里人事变化挺大啊。”

张婷点头道:“是啊,教研组的顾组长现在也已经是教务处主任了。”

张潮笑道:“那您有没有高升?现在当教研组组长了?”

张婷摇摇头,平静地说:“我还是普通老师,每天就是备课、上课,组长什么的……”话并没有说完,似乎是找不到合适的表达,于是就吸了一口奶茶。

张潮惊讶道:“不会吧……”随即又笑道:“看来是我这个学生不够给力啊。”

张婷叹了口气,良久才悠悠地道:“恰恰是因为你‘太给力’了,我才选择继续做一名普通的语文老师。”

张潮接着问道:“能详细说说看吗?”

张婷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实话实说:“现在的三中,和你在的时候很不一样。你刚成名的时候,大家都把你当成一个偶然,类似于学校摸到奖了。

但是第二年开始,随着你的名气越来越大,参加的社会活动越来越多,而且产生的基本都是正面影响,领导的想法和学校的风气就越来越不一样。

不仅你原来用过的电脑进了校史馆。你之前在教室里的座位、在宿舍的床位,都被学校‘原地封存’起来了。县、市教育部门、文化部门领导也时不时来考察,更助长了这种风气。

去年挂了‘小作家摇篮学校’的牌子以后,还专门搞了一个‘写作特色班’,让我们这些语文老师培养他们做第二个你。

领导想让我做这个班主任,我说‘张潮不是我培养出来的,我也不会培养作家’——然后就……”

说到这里,张婷苦涩又释然地笑了一下,接着道:“反正我现在就是个普通的语文老师,也只能教普通的学生。至于学校领导怎么想、怎么做,我干预不了。”

张潮没想到情况比他预想的还要严重。不过仔细想想看也正常——其他学校不是没有出过作家,但是要么就是成名在毕业以后,与普通学生的距离较远;要么就是有一些负面影响,不便于大肆宣传。

像他这样求学期间就声名鹊起,除了偏科以外就没有别的大瑕疵的“优质偶像”,实在太少了。也难怪领导们要上头。

不过张潮还有一个疑问——“搞写作特色班也是要出成绩的吧,作家又不是谁想当就当,得有作品发表啊。”

张婷道:“省里有几家报纸都有‘作文园地’‘花地新苗’这样的栏目,本来就需要稿子。领导和他们打好了关系,不少同学写得很一般的作文都能发在上面。

这种发表就是闹着玩的,但是哄家长、哄学生就够了。”

张潮恍然,又问道:“这两年高考成绩怎么样?”这是一条硬杠杆,没有领导会拿这来开玩笑。

张婷道:“自从你以后,学生的生源变好了一些,不少偏文科又喜欢文学的同学,成绩够得上一中,却会主动报考我们。这不看你名气进来的同学们今年6月份才高考呢!”

张潮问道:“你看好他们吗?”

张婷没有说话,但默默地摇了摇头。

张潮使劲儿一啜吸管,把剩下的奶茶喝掉,对张婷道:“张老师,谢谢你把真实的情况告诉我。我大概知道过两天的讲座要说什么了。”

张婷看着他,欲言又止,最后轻声道:“其实爱文学、爱写作没什么不好。但是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没有其他的爱好和特长了……”

张潮郑重地点点头,向张婷承诺道:“张老师,既然‘祸’是我惹出来的,那就让我来解决!您放心!”

(两章合一,求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