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重生2004:独行文坛 > 第324章 绝唱!

重生2004:独行文坛 第324章 绝唱!

簡繁轉換
作者:长夜风过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5-24 13:41:3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324章绝唱!(第1/2页)

“想什么呢?马上到咱们了,赶紧热身。”上海大众666车队的叶经理从身后拍了一下韩涵的肩膀,催促道。

这是上海国际赛车场,2007年度全国汽车场地锦标赛的比赛场地,这是今年1600cc组的第一场比赛,至关重要。

此刻场地里已经热闹非凡,盛夏烈日下的沥青赛道蒸腾着扭曲的热浪,远处维修区传来金属扳手坠地的脆响。韩涵眯眼望向主看台,那里悬着巨幅“雅力士”新车广告,红白相间的横幅在东南风里猎猎作响。

比赛通道飘来混着机油的焦糊味,隔壁车队的外国技师正用英语吼着扭矩参数。

而韩涵,就像是一片云海里唯一清晰显露出来的山峰,静静伫立喧嚣的人群当中,显得有些游离。

直到叶经理的声音传来,他才回过神来,说了一声:“哦?好,马上……刚刚接了个电话。”说着把手机递给了旁边的工作人员。

然后转身前往车手的准备区。

叶经理看韩涵有些恍惚,心下不安,快走两步赶到他的身边,关切地问道:“怎么,出事了?”

韩涵一改往日的轻松幽默,勉强挤出一个笑容,敷衍道:“没有。你放心!”

叶经理哪里放心得下,要知道赛车是一项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运动项目,车手对车辆的控制需要极其精确,极限过弯时车身与护栏之间的距离甚至要用厘米衡量。

今年是韩涵玩赛车的第四年,车队从云南红河变成了上海大众666,同时自己也从自带干粮(自备赛车)的“玩票的冤大头”,成为可以争夺冠军的“明星车手”。

一个从小没开过卡丁车启蒙,甚至连方向盘都很少摸的半路出家的爱好者,能成长为职业赛车的主力车手,韩涵在这项运动中的天赋是罕见的——叶经理不想他因为分心,而出现什么意外。

看到叶经理一直跟着自己,一脸的欲说还休,韩涵终于先忍不住了,主动安慰道:“放心,就是文学圈那边的一些小事,不会影响我开车。”

叶经理对文学一窍不通,自然不知道最近「茅盾文学新人奖」的风风雨雨,不过韩涵的书好卖他还是了解一些——没有那大几百万版税的支撑,韩涵走不到今天。

看台上的观众也看到韩涵出现了,人群立刻出现了骚动,不少少女开始呼喊“韩涵!我爱你!加油!”的口号,这已经是韩涵所在车队的一景了,习惯了倒也没什么。

叶经理想了想,对韩涵道:“你水平已经到了,在队里和王睿也分不出个一二来,所以尽力跑就好。比赛有6站呢,不怕!”

韩涵闻言眼睛眯了起来,不服输的性格被叶经理的这句宽慰之词给激发了出来。去年、前年,他都拿到了多次分站赛冠军,也帮助车队夺得过年度季军——今年的目标很明确,自己要拿下年度车手总冠军,车队也要夺冠!

现在听叶经理这话,仿佛笃定自己这一站表现一定不好似的。

他没有说话,而是戴上了赛车头盔,将面容隐藏在黑色的面罩后面,顺便也隐藏了他带有杀气的眼神。

直到坐上赛车,他脑子里都回荡着那个人对他说的一句话:“车开得再快,也甩不掉执念——真正的叛逆,不是应该和大部分人的期待对着干吗?”

想到这里,他无意识地咬住护齿,橡胶特有的淡淡苦味在口腔漫开,让他的精神为之一振,随即就集中到眼前的赛道上来。

这时候赛场上空传来提示音,比赛就要开始了……

同样在沪上,小四坐在宽大得可以埋进他整个人的大班椅里,长长的睫毛下,戴着美瞳的眼睛显得格外深邃,大得过分地瞳仁、细白的皮肤、金色的碎发,看起来像个卡通人物。

得不得「茅盾文学新人奖」对他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要如何表态。

今天的小四,虽然还买不起汪精卫四姨太的公馆,但是在作家当中,财富方面绝对是第一梯队的存在。

2006年的作家富豪排行榜,他以850万的版税位列第六名,在新生代作家当中仅次于韩涵的950万,和张潮的……4300万。

而且这只统计了个人著作的版税,像他还拥有《最》系列、《岛》系列等杂志、图书,每期的销量都超过30万册;同时旗下的青春文学作家虽然跑了一部分到张潮那里,但七瑾年、洛洛等人,在销量上也很能打。

所以在他心里,自己在拥有的物质方面,只比不上怪物一样的张潮,其他人包括韩涵,都不在他的眼里。

对于向作协靠拢,他没有任何一点心理负担,毕竟身上没有韩涵那种“愤世嫉俗”的叛逆标签——但如果张潮也站在对面,他就有点犹豫了。

小四不清楚如果自己用柔软的姿态表示对入围初选很高兴,会不会被人当做向张潮认输。

这时候办公室的大门被敲响了,一头淑女长发的洛洛走了进来,对他道:“笛安来了,你现在要见她吗?”

小四闻言连忙放下支在下颌的手,说道:“赶紧让她进来吧!”

笛安是他一直想签的作家,不仅文字风格与自己的杂志非常搭,关键是长得也非常青春靓丽,特别适合包装成美少女作家,卖卖周边。

自从《青春派》之后,几乎所有的青春文学杂志都着力打造偶像作家的招牌,各种玩偶、贴纸卖得不亦乐乎。

最收敛的反而是始作俑的《青春派》。22岁强制“下线”的机制,让他们退出的偶像作家的“保质期”都只有3到5年。

过了22岁这个“大限”,都要尝试转型去《青春派·大观》或者其他文学杂志做“成年人作家”,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

转型失败,或者不愿意转型的,基本都会被《最》系列,或者《花火》等杂志疯抢。

但奇怪的是,这些被“抢过来”的“前《青春派》偶像作家”们,都无法再延续之前的辉煌,几乎没有读者愿意跟着他们转成《最》系列或者《花火》的读者的。

张潮当初提出的“作家要与读者一起成长”的理念,似乎真的改变了年轻读者的阅读习惯。

所以这一两年,大家都在尝试推出自己的偶像作家,打破这种青春作家“红不过三五年”的怪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24章绝唱!(第2/2页)

笛安去年才从英国留学归国,今年1月份就在《钟山》上发表了中篇《莉莉》,《最》系列杂志很快得到授权进行了转载,建立良好的合作基础。

这才促成了笛安的来访。

不过笛安进门寒暄完后的第一句话,就让小四有些崩溃:“恭喜你啊,入围了「茅盾文学新人奖」的初选!”

小四死死盯着笛安的眼睛看了几秒,才确认她不是在讽刺,而确实是在真诚地祝福,不禁有些迷惘:“你不觉得……我入围这个奖,有点……有点荒谬吗?”

笛安错愕地道:“荒谬?为什么是荒谬。这是个荣耀啊!说明我们的青春并没有被认为是一场瞎胡闹啊!无论是你,还是韩涵,又或者是其他人,甚至是我,都是这场‘青春狂欢’的组成部分。”

随即她又知道了小四的心结所在,宽慰道:“你的顾虑……是他?”

小四没有说话。

笛安道:“其实他的「潮汐文化」之前也找过我。”

小四闻言一下紧张起来,望向笛安的目光都锐利了一些,当初去东北抢签双学涛的场景再次浮现在脑海当中,声音忍不住再次变得有些颤抖:“你答应了?”

笛安摇摇头:“没有。如果答应他们,我怎么会来你这里?”

小四的心略微放下了,不过疑惑地问道:“为什么不答应?「潮汐文化」不都是第一选择吗?”说到这里,小四的语气有些苦涩。

笛安笑了起来,有些骄傲,她说道:“凭什么‘长大了’,就不能写「青春文学」了?他说的话就是圣旨不成?我不服气。

青春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他不想写,只能说明他的心已经早早地老去了!他还想按着别人的手不让写,太霸道了——其实他也言不由衷,今年还出了一部「儿童文学」呢!

他又不是孩子,怎么写「儿童文学」去了呢?”

小四闻言心里一振,仔细打量了一下眼前的年轻女子,她眼里的光芒远比自己更加耀眼,也更加有活力。

小四心里想到了刚刚电话里那个人的一句话:“你真的怕了?”顿时有了答案。

然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对笛安道:“我们来谈谈你今后的发展吧……”

除了韩涵、小四,其实他们最关注的那个人也悄悄来到了上海,并且就在距离他们不远的《新芽》杂志社的办公室里,和一众编辑开会。

一年一度的「新理念作文大赛」又到了要举行复赛的时候了。

如果不是赵常田的一个电话,他几乎都要忘了这件事了。这件事情是由他开头的,去年他还信誓旦旦地和记者说今年他要给复赛出一个特别“便宜”的题目……

所以不可能就这么甩手不干了。

赵常田其实去年已经从《新芽》杂志的主编位置上退休了,不过因为在赛事组织和审阅稿件方面的丰富经验,现在是大赛的特别顾问。

2007年的「新理念作文大赛」终于彻底摆脱了低迷,重新回到了巅峰——在初赛截稿日前,一共收到了33万份来自全国各地的稿件。

经过漫长的交叉审阅,确保每份稿件至少得到了2名初赛评委的打分之后,最终筛选出了342名复赛选手,比去年多了近百位。

复赛选手人数的增加,不仅意味着比赛规模扩大,同时还把一道难题摆在了所有人面前:奖项怎么评?

是按原有数量,还是按比例扩大?——这在之前并不是问题,但是张潮参与以后,大家一定要征询他的意见才能确定。

张潮听说以后,却很惊讶:“怎么才342名?”

众编辑:“……?”这句话说得实在有些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张潮接着问道:“名单还没有公布吧?”

胡伟时道:“还没有,现在还在内部讨论当中。有些稿件我们还不能确定符不符合入围标准。但数字上不会相差太多,大概就是300多人的样子。”

张潮皱起了眉头,问道:“今年的初赛稿件有多少?”

胡伟时道:“33万多……比去年多了20多万。不过一稿多投的现象也多了,最多的一个学生投了快20篇稿子……不过普遍都在2到3篇之间。

所以参加初赛的选手数量大概是7万多人。”

张潮点点头,问道:“去年4万多初赛稿件,2万多选手,我们筛选出了200多人。今年7万多,我们只筛出了300多人——滥竽充数的这么多吗?”

编辑们互相对视了一眼,陷入沉默当中。最后还是赵常田解释道:“参赛人数多了,平均水平肯定有所下降——但是写得好的也多了不少。

激烈竞争之下,很多达到了去年入围复赛水平的选手,今年就只能遗憾出局了。这是比赛发展的自然规律。”

张潮放下名单和稿件,陷入了沉思当中,过了好一会儿,才抬头对编辑办公室里的众人道:“各位老师,我们举办这么一个比赛的初衷是什么?”

一个年轻的编辑下意识地回答道:“为了「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

张潮并不满意,继续追问道:“这是比赛口号,不是初衷!”

李启刚算是一路跟着大赛走过来的老人了,他回忆了一下1999年第一届大赛举办的时候,他们几个编辑挤在《新芽》杂志社简陋、狭窄的办公室里,一边抽烟,一边苦苦思索杂志出路的日子。

然后开口道:“最开始的时候,我们的初衷就是想通过大赛发掘一批青少年作者,打破沉闷的局面——至少,能给咱们杂志找点新鲜血液。

那时候的《新芽》杂志,好多作者年龄都四十往上了,哪是‘新芽’,都是‘老菜帮子’。”

一番话说的现场众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张潮笑过以后问道:“现在呢,青年作者这么多,你们每个月的新人投稿都审不过来了吧——那「新理念作文大赛」的目标是什么呢?”

大家听完以后,顿时都陷入了迷茫当中——当大学保送的光环不再,年轻作家也几乎不需要通过这个比赛来激励、发掘的时候,「新理念作文大赛」的意义在哪里。

张潮走到会议室的白板前,用马克笔写下了两个字:绝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