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重生2004:独行文坛 > 第329章 中国文学的「独立宣言」

重生2004:独行文坛 第329章 中国文学的「独立宣言」

簡繁轉換
作者:长夜风过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5-24 13:41:3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329章中国文学的「独立宣言」(第1/2页)

(昨天写到后面昏昏沉沉,以至于出现了一些明显的错笔,后来改了一些,感谢大家的指正!)

「新文化运动先驱们或许未曾料到,这场自我革新的阵痛将绵延百年——中国文学始终在两道深渊间走钢丝:一面是西方现代性的话语霸权,一面是古典传统的幽灵回响。」

「站在新文化运动百年门槛回望,中国文学始终在进行着艰难的双向突围:既要从《百年孤独》《尤利西斯》的庞然阴影中夺回阐释权,又要避免在《全唐诗》《红楼梦》的辉煌遗产里画地为牢。这种突围不是非此即彼的文化站队,而是要建立起基于中国社会当代经验的叙事学。」

「中国文学的现代性不在对西方理论苦心孤诣地模仿,而在对本土经验的原生性转化。向前,抵抗住将《诗经》简化为文化符号的复古诱惑;向外,则要警惕把卡夫卡异化理论当作万能钥匙的学术投机。」

「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说:“中国文学最富生命力的部分,永远生长在文化光谱的混合地带。”《明朝那些事儿》用当代口语激活正史档案;《三体》在科幻框架中重构东方宇宙观;《风起陇西》的历史叙事既非《三国演义》式的英雄史诗,也不是新历史主义的解构狂欢……」

「这种“非东非西”的创作姿态昭示着更深刻的变革,我们看到的不只是文化混血,更是新文学传统的孕育。中国文学的真正现代性,或许就藏在这些未被理论命名的灰色地带。」

「很多年后,尘埃落定之时,我们可能会发现所有关于东西方文学分歧的争论都是伪命题——中国文学其实不需要在自由女神像与紫禁城之间抉择——

它的未来在拥挤着无数普通人的清晨地铁上,在县城网吧杂乱无章的键盘敲击声里,在那些尚未被文学史收割的野生故事当中。这或许就是文学最动人的绝唱:

在众声喧哗的时代,保持沉默的勇气;在文化焦虑的洪流里,坚守创造的尊严。」

“这……是张潮的‘参赛作文’?”一个记者看完以后,喃喃自语。

此刻是第二天的下午,正是颁奖的时候。站在展馆大厅里的,不只是评委和工作人员,还有400多名参赛的学生和20多名记者。

听说张潮也写了一篇「参赛作文」以后,所有人都很兴奋,不过普遍以为会是一篇“范文”,旨在鼓励参赛者。

没想到竟然是一篇近乎于檄文的「文学宣言」,全文回顾自新文化运动以来近百年中国文学的探索之路,既有“擦去黑板”的决绝,也有“书写新章”的勇气;但也不乏“路径迷失”的怅惘……

如果关注过近期厦大出版的《鹭岛潮声——张潮厦大访学纪实》,就明白张潮在文学的学术领域始终关注的是“中国文学现代性”的问题,他甚至不认为目前的中国有普遍的、文学史意义上的“现代文学”。

而这篇「文学宣言」则把他的“野心”暴露得更加彻底——张潮心目中的“中国文学现代性”,是要超越现有理论叙事的框架,找出那根从中国当代社会内部生长出来的文学筋脉。

这是将这种“野心”在这么一个定位“学生作文比赛”的场合展现出来,是否太过于草率了?

现场的学生们则都陷入了沉默当中。

他们中的很多人在知道张潮在黑板上写文章的事情后,都懊悔不已——自己明明想到了,却为什么不敢去做?

几年前张潮也还是一名高三学生的时候,面对“茅盾文学奖得主”阿莱的现场考核,敢于直接上黑板写下一首诗歌的事迹,早就在文艺青年群体里传遍了。

大部分都在羡慕他抓住了一个机会,展现了自己的才华,成为阿莱的忘年交,同时奠定了在文坛的人脉基础。

可轮到自己,怎么就不敢站到黑板前去呢?

如果昨天比赛的时候,能够在黑板前风采飞扬一番,然后拍拍身上的粉笔灰,说一声:“我写完了!”然后是洒然离去……

那么即使成不了张潮第二,想必也能给自己铺一条“金光大道”吧?

记者忍不住了,开始采访王安亿,第一个问题就问道:“张潮的这篇文章,真的是临时起意写的吗?”

王安亿温和一笑,答道:“文章也许酝酿已久,但是契机确实是昨天没有任何一个同学在黑板上写作。不过也不能怪大家,张潮同学的思路一直是天马行空的。

我也在复赛快开始的时候,才知道他要这么出题的。”

这话落在不少同学耳朵里,就像前几年一部很火的电视剧里的一句台词——“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

记者又接着追问道:“这篇文章好像是在控诉什么,又好像是在希冀什么——但无论哪种,都与中国文学的过去与现状密切相关。

作为本届大赛的评委会主任和上海作协主席,您能说说看你的理解吗?”

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纷纷竖起了耳朵认真听。

王安亿的笑容依旧温和,她从容地对记者道:“张潮在文学上一直有股非常执着的信念,他坚信中国的作家可以破开种种成见、偏见和执念,找到一条独立的创作道路,为这个世界贡献全新的文学审美体验。

他是这么信的,也是这么做的。你认为他在‘控诉’或者‘希冀’,其实都是一种误读。他明白这条路太艰难、太曲折,没有前面这么多作家的铺垫,他自己也够不到那条标准。

同时他还很年轻,他不是对同龄的、同时代的作家们说‘我觉得你们有一天一定能做到。’——而是对自己,也对所有人说‘我就能做到!’

他不是在‘希望’,他就是‘希望’本身。”

记者听到最后,小本子上飞速移动的笔触都慢了下来,不可置信地望向面前面容和蔼的女人,有些艰难地问道:“这……这会不会太……太不谦虚了?”

王安亿笑道:“他什么时候谦虚过呢?”

这位记者哑然。

另外一位记者马上问道:“所以这道复赛题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29章中国文学的「独立宣言」(第2/2页)

王安亿接着道:“其实张潮并没有限制大家要写什么,它本身的开放性足够强。只是对于张潮自己来说,他擦去的不是规则,是落在我们肩上的三千年文字积雪。

有人怕踩脏雪地,有人怕脚印太浅,却忘了最干净的雪原上,才能留下自己的影子。”

记者又问道:“他在文章里提到了很多最近今年出名的作家和作品,也提到了白话文运动里的大师,但好像没有提到您这一代作家……”

王安亿看了一眼这个记者,笑容依旧,声音也仍然温和:“他在文章里提到的‘双重深渊’和‘双向突围’,其实何尝不是困扰我们这一代作家的‘双重焦虑’呢?

这种焦虑在80年代达到了高峰,所以才有那么多现在看来都有些‘惊世骇俗’的诗歌、。有的人捧着惠特曼诗集冲击思想的高墙,有的人扛着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大旗重新阐释中华民族文化……

当然这些都过去了。我们这一代作家虽然还在写作,但几乎可以看到自己创作生涯的终点了。我们从时代里汲取了什么,我们又给时代留下了什么,可能要再过很多年才会有个大概的结论。

张潮在文章里刻意回避了我们,既是一种尊重,也是一种仁慈。但无论是我,还是其他在昨晚就看过这篇文章的评委,都很欣慰。”

这时候终于有记者问出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据说……这一届「新理念作文大赛」将会是‘绝唱’,也就是最后一届,这个消息属实吗?”

问题一出,现场立刻陷入了一片短暂的混乱。

有些记者完全没有收到风声,听到这个消息以后人都麻了,开始问身边的其他记者什么情况;

学生们的脑子则普遍陷入宕机状态,无法处理这条信息——「新理念作文大赛」要停办了?自己这些人将成为最后一届获奖者?

要知道3年前大赛陷入低谷,只收到几千份投稿的时候,《新芽》杂志都还咬着牙继续办。去年开始,大赛不仅起死回生,今年的投稿更是直接“爆筒(邮筒)”,就这么停办也太儿戏了吧。

王安亿和赵常田等人倒是没有太意外——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张潮要把这一届比赛办成“绝唱”的想法不止在一个地方讲过了,听说的人包括《新芽》的编辑和本届大赛的评委,哪个私下里给熟悉的记者泄露秘密都有可能。

所以他们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王安亿道:“这个消息属实,但也不属实。”

记者耐心等待着,知道王安亿肯定还有后文。

没想到王安亿道:“属实是指‘绝唱’这个想法确实有人提出来过,而且还是张潮提出来的。他对大赛的影响力,我们都不能否认。

‘不属实’则是他的观点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甚至就连他自己都说‘大赛是不是绝唱,取决于每一个参与者’——我想,应该也包括了在座的诸位媒体记者。

至于大赛是不是真的要‘绝唱’了,作为评委会主任,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我只能就我自己的工作发表意见。大家想知道确切的答案,需要问张潮。”

记者们纷纷骚动起来,‘取决于每一个参与者’——这算什么答案?

“张潮?对啊,张潮呢?他没有来吗?”这时候大家才察觉,张潮竟然没有在现场。

赵常田接话回答道:“他昨晚写完文章就回酒店了。今天早上给我们发了信息,说有事先走了。”

深谙传播之道的记者敏锐察觉到,这好像又是张潮的惯用伎俩……在掀起舆论浪潮以后,他永远不急于第一时间回应,而是伺机而动。

据说张潮自己喜欢管这个叫“让子弹飞一会儿……”就是不知道典出何处。

于是又有记者逮着赵常田问道:“赵主编,明年大赛……”

赵常田板着一张脸,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直接打断道:“我去年就从《新芽》杂志退休了,现在只是大赛的顾问。

好了,时间不早了,我们的同学都等急了。”

同学们内心:“我们其实也没那么着急……”虽然大家参加比赛多少有点功利心,想知道自己第几名,但现在情况不同,他们意识到自己置身于某个可能载入文学史的大事件的前奏部门,内心多少是有些激动和八卦的。

不过无论是评委会主任王安亿,还是虽然退休、但仍然能代表《新芽》意见的赵常田,都不再回应记者的相关提问,而是迅速安排工作人员维持了场地的秩序,进入今天的正题——

颁奖典礼。

这一届「新理念作文大赛」,一共诞生了68个一等奖得主,155个二等奖得主,以及212优秀奖得主。

其中最受关注的一等奖得主是来自香港的梁书恒,评委当中早有消息传出他是这一届比赛最有潜力成为职业作家的选手。

只是当他站在台上时,大家才惊讶地发现这个有着细腻的文字触感的少年,竟然是一个块头颇为雄壮的“黑旋风”……

颁奖仪式过后,王安亿对这届比赛进行了最后的致辞:“今天站在这里,看着你们年轻的面庞,我忽然想起三十年前第一次参加文学座谈会的场景。那时的我和你们一样,攥着写满笔记的本子,既期待被认可,又怕自己的文字不够‘正确’。今天我不想谈才华,也不谈技巧,只想和你们聊聊写作这件事最朴素的本质……

今天的奖项,是鼓励,更是邀请。邀请你们继续用文字做三件事:第一,诚实地面对自己,哪怕写下的是困惑与脆弱;第二,温柔地观察世界,菜市场的争吵声里或许藏着未被书写的史诗;第三,勇敢地留下空白,有些话不需要说尽,像中国画里的留白,信任读者的心灵会自己补全……”

就在王安亿深情讲述的时候,身在燕京的张潮面前站着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用兴奋、雀跃的语气道:“这是划时代的产品,将会改变文学的形态,你一定要试试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