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重生2004:独行文坛 > 第403章 知人知面不知心!

重生2004:独行文坛 第403章 知人知面不知心!

簡繁轉換
作者:长夜风过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5-24 13:41:3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403章知人知面不知心!(第1/2页)

“最近有‘可疑’的稿件,一律转到我的邮箱里来!”王占军郑重地对编辑们交代道。

作为《十月》杂志的主编,要说对最近的《收获》和《当代》不眼红,那是违心话。毕竟在纯文学没落的今天,一期杂志能卖上六七十万册,顶得上一年的销量,可以帮社里解决不少问题。

比如杂志里的广告。

这几年愿意在文学期刊上打广告的产品和商家越来越少了,剩下的都是一些老关系户,一年也花不了人家几个钱,就都先放着。

以往还能碰到一些愿意在杂志里面夹印彩页的,现在也基本没有了。

毕竟一期杂志就那么几万份销量,还不如一个市级电视台的观众多,还肯在上面投放广告,真是情怀大于宣传了。

但是有了张潮投稿带来的流量就不同了!

《收获》和《当代》在刊发张潮的前都提前联系了广告主,当期杂志都夹了彩页,赚大发了。

杂志社有钱了就能从容地干很多事情,比如组织作家采风、办个新奖项、增发几期副刊……这些都能让杂志社以后约稿变得容易一些。

更关键的是张潮的能帮助杂志赢得年轻的读者。

文学固然是信仰,但是主编不仅要给杂志的质量把关,还要想办法提高杂志的销量,这样工作才算合格。

眼下张潮的两篇稿子已经分别投给了《收获》和《当代》,“纯文学四大名旦”里只剩下《花城》与《十月》没有收到他的投稿了,这确实让人有些挠头。

要知道《花城》和张潮之间颇有情分……

“那什么样的稿件算是‘可疑’的?”年轻的编辑徐畅畅问道。

王占军耐心地答道:“像是张潮的的,都是‘可疑’的。”

接着他进一步解释道:“很明显,张潮这一系列都是对短篇名作的戏仿,借用篇名来写自己的故事,而且这些故事都和他对未来的设想有关。

《最后一课》《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看来他比较倾向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个时间段的作品,所以要格外注意。

大家都说说看,他后面会戏仿哪一篇?”

徐畅畅第一个发言道:“会不会是《羊脂球》?这段时间出现的短篇,就数这篇最有名。”

不过她的说法立刻就被别的编辑否定了:“《最后一课》的都德和《羊脂球》的莫泊桑都是法国人,他可能会回避。”

徐畅畅不服气地道:“短篇回避莫泊桑?那不等于少了一大堆名篇——《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菲菲小姐》《米隆老爹》……”

王占军听得头疼,连忙摆手阻止道:“别念了,又不是报菜名。张潮性格跳脱,谁也拿不准他会模仿哪一篇,大家多注意就是了。

好了,都散了去忙吧。——小徐,你留一下。”

等众人都离开了会议室,王占军用期待的眼光看着徐畅畅,道:“听说《当代》收到张潮稿件的编辑,就是和你一样的毕业生……

还有之前从张潮那里拿到《少年如你》的朱妍玲,也是年轻编辑。”

徐畅畅这下脸有点红了,有些扭捏地道:“那哪有一定呢?他现在是大作家了……”

王占军鼓励道:“张潮喜欢和年轻人打交道是公认的,我觉得你大有希望。这样,你试着给他发一封约稿信,说不定人家就答应了呢?”

徐畅畅眼睛顿时亮了起来,问道:“真的可以吗?”要知道,能代表杂志社向作家约稿,一般只有资深编辑才可以——因为约稿通常意味一定能刊发。

对于《十月》这样的双月刊来说,一年才6期,每一版都很宝贵,寸土寸金的,不可能什么阿猫阿狗的稿件都发,如果质量不佳,那就砸了招牌了。

所以像她这样刚过了实习期的新人至少要再熬上五年、十年,甚至更久,才能跻身向作家约稿的编辑行列。

王占军道:“大胆去做就是——对了,有他的私人邮箱吗?没有的话我抄给你。”

徐畅畅小鸡啄米一样连连点头,她确实没有张潮的私人邮箱——原先公开的「潮汐文化」的工作邮箱,听说早就没有回复过任何邮件了。

王占军拿出笔,唰唰唰在便笺上写下张潮的邮箱地址,撕下来递给徐畅畅,语重心长地道:“年轻人,勇敢点!张潮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已经把各个社的编辑们耍得……关系处得很好了!”

徐畅畅已经被惊喜冲昏了头,没听清主编后面说的是什么,只“嗯”了一声,就兴冲冲地拿着便笺走了。

王占军刚刚那句话说得其实很有问题——什么叫“张潮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徐畅畅是华师大中文系研究生毕业,今年已经26了,张潮都还没到她这么大呢!

不过这个细节恐怕谁也不会注意到,因为现在几乎没有人文学杂志社的编辑会拿他当24岁的年轻人看,待遇基本等同于顶尖的大作家。

王占军看着徐畅畅的背影,内心就念叨着一句话:“死马当作活马医吧!”

他不是没有尝试过给张潮打电话、发邮件,但是张潮不仅没接他的电话,邮件也石沉大海。他心里倒没有什么不平衡,因为他知道其他人的待遇和他一样。

甚至就连与张潮交情匪浅的《收获》朱妍玲、《青年文学》李世栋也没能得到张潮的允诺。

张潮这次似乎打定主意要来一波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游击战,谁也不知道他的下一篇会投向哪里——更何况他自己还有《青春派》嗷嗷待哺呢。

他的稿件总不能都放到外面去吧?

所以让徐畅畅的尝试,他并没有抱什么希望,主要也是想锻炼锻炼新人。

……

徐畅畅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把张潮的私人邮箱地址看了又看,内心在构思这封约稿信应该怎么写。

她打开自己的邮箱,输入张潮的邮箱地址,然后选择了一个她觉得颇为正式的“信纸”样式,敲下了第一行字:

【尊敬的张潮先生:

展信佳!

我是《十月》杂志社的编辑徐畅畅,欣闻您近期佳作频出……】

写到这里,徐畅畅停住了敲打键盘的手指,心里浮现出张潮的模样来——一米八的高个子,利落的短发,颇有棱角的轮廓,总是带着一丝笑意的表情……

徐畅畅的脸红了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03章知人知面不知心!(第2/2页)

她从来没有和任何人说的是,她当初决定考研,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张潮——作为死忠书迷,她的梦想就是有一天能审到张潮的稿子,然后在见面时说一句:

“你知道吗,我等你的这篇稿子已经X年了!”这个“X”是随意数字,不过越小越好。

不过真进了杂志社,她就知道这个目标有多么遥不可及了。著名作家们都有自己的编辑朋友,轻易不会向其他人供稿;年轻一代则有自己的玩法,只偶尔向传统文学杂志投稿。

等到她能审到张潮的稿子,不知猴年马月了。

但没有想到现在这个机会就来了……不过她很怀疑自己这封暮气沉沉、格调老旧的约稿信,张潮估计看了收件箱显示的内容概要,直接就把自己拉进黑名单了。

不行不行!

徐畅畅想了半天,又敲下一行文字:

【张潮:

你好哇!这是一封约稿信哦!我是徐畅畅,《十月》杂志的编辑。不过听说我们老大都约不来你的稿,我这个小卒子就更不可能啦。

但别急着关掉页面,咱们没有约稿的缘分,总有聊一聊文学的缘分吧?我想谈谈我自己对你最近两篇的看法……】

徐畅畅写下这个开头的时候还十分紧张,她不知道这种“不稳重”的风格是不是真的会引起张潮的注意,更不知道自己写的作品观感张潮有没有耐心看。

要知道现在各种研究张潮作品的文章、论文可以说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中文系的毕业生尤其喜欢用张潮的写当代文学课小论文和毕业论文。

不过随着自己思绪的展开,徐畅畅敲击键盘的速度越来越稳定,表达也越来越连贯——

【你笔下的县城教师张潮,像极了我们身边许多被时代推搡的中年人。我想起老家中学的数学老师——去年他辞去编制,开了一家牛肉面馆,还挺受学生欢迎。

但里的张潮没有这样的退路,他南下深圳后卷入的教育乱象,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划开了我们习以为常的“内卷”表皮。】

【您用《最后一课》这个经典标题,却讲了一个完全反向的故事。都德笔下的韩麦尔先生用最后一课守护民族尊严,而您的张潮老师却在最后一课上失去了尊严——这种荒诞感让我脊背发凉。更刺痛的是,这种荒诞正在逐渐成为现实……】

【不过,我也有小小的困惑。后半段关于教培行业的描写,比如家长逼迫孩子吃“天才药”、教师带学生去风月场所,这些极端化的情节虽然冲击力十足,却让我担心普通读者会将其视为猎奇故事。

或许在现实与荒诞的平衡上,你走得太快,把部分读者落在了隐喻的迷雾里。】

【你用茨威格的经典篇名包裹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这种反差本身就像小杨为了见母亲而专门打扮自己、购买鲜花和礼物:粗看是主角对世俗规则拙劣的模仿,细品却是精妙的解构。

当中的“陌生女人”从痴情的女子变成“逼子”的母亲,当情意绵绵有的书信体变成张牙舞爪的红色疤痕,你真的把文学史的幽灵召唤到了城中村的握手楼里。】

【不过这篇最后的反转——小杨最终发现母亲是因为要向他索要肾脏才给他写信,而他又早把自己肾脏卖掉了——那种戏剧化的反转虽然令人震惊,却也有些脱离现实生活的逻辑。

因为现实中的悲剧往往更沉默——我采访过的留守儿童,他们大多不会遭遇如此极端的生活,而是在日复一日的忽视中慢慢枯萎。

或许下次,您可以试试用更克制的笔触,去写那些没有爆点的疼痛。】

【不过两篇最让我震撼的,是您对“同名异境”的运用。《最后一课》里的张潮老师与您共享名字和家庭背景,就像在文字里埋下一面破碎的镜子。

当读者试图拼凑镜像的完整图景时,会不自觉地代入作者的视角,这种危险的游戏让我想起博尔赫斯。但您比他更狠——博尔赫斯用迷宫困住读者,您却给每个迷路的人发了一把手术刀。】

【如果非要给这封信加个结尾,我想借用您在《原乡》里写过的一句话:“所有寻找故乡的人,最终都会成为故乡本身。”

现在的你,大概正在用文字建造一座新的“故乡”,那里既有卖肾少年的眼泪,也有金牌教师的灰烬。而像我这样的年轻编辑,正偷偷从您故乡的围墙外捡砖头,想着哪天能盖出自己的小房子。

所以无论希望如何微渺,我仍然希望能为《十月》杂志,约到你的新作!】

不知不觉,徐畅畅就写了近3000字——这恐怕是《十月》杂志有史以来最长的约稿信了!

敲下最后一个字符以后,徐畅畅都不敢检查有没有错别字,近乎是闭着眼睛点击了「发送」按钮——她深怕迟上一秒钟,这股勇气就会消失。

等到邮件发送成功的提示音响起,徐畅畅才睁开了眼睛。

十五分钟后,《十月》杂志的编辑办公室里,响起了一声尖锐、高昂的年轻女性的尖叫声——

“啊~~~~”

不仅把同事们都吓了一跳,也把在主编王占军吸引出来了。

他看清尖叫的人以后,有些不满地道:“小徐,不要一惊一乍的,成何体统!”

徐畅畅这时候说都不会话了:“主……主编,快……快来看……”声音带着颤抖,仿佛就要哭出来似的。

王占军心里一动,一个他压根就不敢想的念头挤开心脏的缝隙,顺着动脉,涌入大脑:“不会吧……”

他再也顾不得仪态和其他同事一样的目光,快步走到徐畅畅的办公位前,沉声问道:“怎么了?”

徐畅畅用发抖的指尖对着自己的电脑屏幕,王占军顺着看过去,只见老款17寸CRT显示器发黄的屏幕上只打开了一个邮箱页面,由于是「1024x768」的分辨率,所以字体显得有些粗糙,不过还是能看清上面的每一个字——

上面也只有一个字:

「好」

王占军霍然回头看向徐畅畅,难以置信地问道:“他的?”

徐畅畅点点头。

王占军俯下身,先看清了发件人的地址,果然是一行熟悉的英文字母,两个小时前他还亲笔抄录过。

接着又看到这封邮件有个附件,标题赫然是:

《画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