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重生2004:独行文坛 > 第278章 巧妙的构陷

重生2004:独行文坛 第278章 巧妙的构陷

簡繁轉換
作者:长夜风过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5-24 13:41:3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278章巧妙的构陷(第1/2页)

“你知道我这次带你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吗?”饭塚荣教授坐在自己独立办公室的椅子上,用中文对面前的王震旭严肃地问道。

其他两个研究生,大谷川彰也和石黑纯子也陪着站在王震旭旁边。

王震旭脸色苍白,眼神里有不甘也有恐惧,过了一会儿给自己的老师深深鞠了一个躬,却用日语道歉道:“十分抱歉,让您费心了!”

饭塚荣教授仍然用中文道:“我再给你说一次吧——首先你要做好他们两位的翻译;其次你要和这里的大学生交朋友,多了解中国当下年轻人的想法。

最好的就是,你能和中国的年轻作家们多做接触,像在鹭岛就有好几个——须一瓜、龚婉莹、蔡伟璇……我希望两国用文学搭建起来的友谊,你也能延续下去。

但是你来了以后都做了什么呢?不是追求中国的女孩子,就是耀武扬威,大肆宣扬日本文学先进论。我今天听到同学和老师反映你的作为,十分吃惊!”

王震旭依然低着头,大声地道:“嗨!”

他知道自己的老师用中文训话还是给自己留了面子,不想让另外两个同学具体听到自己为什么挨训。

饭塚荣教授仔细上下打量了一下自己的这个学生,叹了口气道:“你知道当初选择你做我的研究生时,其他教授怎么评价的吗?”

王震旭没有说话。

饭塚荣教授顿了顿,道:“他们说我收了一个性格乖戾的‘无根者’。”

王震旭闻言,肩膀微微颤抖,不知道是愤怒,还是痛苦,又或者是恐惧。

饭塚荣教授接着说道:“你的天赋很高,拥有在30岁以前就成为职业作家或者研究者的资质和机会,但是这也让你的性格变得过于骄傲了啊。

同时汲取中国、日本两国文化的营养,却又因为家庭和性格的缘故,情感上疏离于两国,有成为‘世界公民’的野心。

这是一把双刃剑,既能让你的作品呈现出异常克制、冷静的迷人特征,但同时也让你的内心难以安定下来。所以你要用高傲来保护自己脆弱的内核。

我也是因为你的这种特质,才让你成为我的研究生。但如果你只想用自己的高傲,去伤害其他人,我想已经违背了我的理念了。”

听到这里,王震旭再也忍不住的,狠狠地……在饭塚荣教授面前来了个标准的“土下座”,近乎于声泪俱下地道:“老师,我知道错了,我很抱歉!”

日本的「研究生」相当于预科,要跟着导师做一段时间的研究以后,再参加考试,考上以后才能修读「修士」(相当于中国的硕士研究生)学位。在读期间则是「大学院生」。

王震旭之所以着力要跟随饭塚荣,主要原因就是希望能借助饭塚教授在日本文学界的声望,给自己的创作道路增添人脉。

日本文艺界每年都要出版一本分量很重的专著《文艺年鉴》,除了收录本国文艺作品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栏目就是「中国文学的现况和翻译研究」,专门介绍中国文学的动向。

另外日本还有一本由中国研究所编纂的《中国年鉴》,它是对中国进行全方位介绍的权威性年鉴,其中也设有介绍中国文化、艺术、文学的专栏。

能主持任意一本「年鉴」不同板块编辑工作的,都是业内备受推崇的学者。而饭塚荣在2000年以后,陆续担任过这两本年鉴的关于中国文学的介绍,可见其地位。

王震旭那本推理能得奖,一方面确实有一定的水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评委不敢轻忽这位大学者的弟子的缘故。

现在听到饭塚荣教授隐隐有把自己驱逐出门墙的意思,王震旭怎能不怕?

饭塚荣教授终究是心软之人,看到王震旭跪在那里抖成了筛子,终究不忍,让另外两个学生把他拉了起来,然后道:“不要让中国的老师、同学看到你这样!”

王震旭连连点头,知道自己过关了,连连感激地点头。

饭塚荣看他情绪稳定了,又问道:“听说,前天晚上你和中国的青年作家张潮见面了?还探讨了一些文学问题?”这句话又用回日语说的。

王震旭懂得老师这是进入正常的教学交流了,所以要让另外两位同学也听懂,于是连忙道:“是,见到了。主要和他讨论了轻……中日两国年轻作家的话题。”

饭塚荣教授点点头,没有细问讨论细节,而是转问道:“你对张潮这个人的看法怎么样?”

王震旭深吸一口气,知道这既是关注张潮,也是想看看自己的表现,所以用尽量客观的语气道:“我和他意见有冲突,不过可以看出他是非常特殊的作家。”

“哦?说说看。”饭塚荣教授感兴趣起来:“2006年的「年鉴」最近要开始编写了,张潮是这两年中国很重要的年轻一代作家,该用什么样的篇幅和笔触去介绍他,我需要一些提前的了解。”

王震旭克制住自己贬低张潮的冲动,对饭塚荣道:“他的言辞非常犀利,具有异乎强大的辩才,但是并没有和我在文学观念上进行探讨,而是用一种轻巧的方式击溃了我。”

饭塚荣教授闻言,皱起了眉头。王震旭这一句句像是在夸张潮,甚至不惜说出了自己被“击溃”这种话,对于异常高傲的王震旭来说,是很罕见的认输举动。

饭塚荣教授追问道:“张潮没有表达自己的文学观点吗?”

王震旭道:“他先是说和角川社、小学馆的文学部编辑交流时,没有听说过我的名字和作品;然后表示我使用‘东衫彰良’这个笔名,是讨日本出版社编辑的欢心;……”

饭塚荣教授眉头紧锁,王震旭的答案显然出乎他的意料,张潮竟然是如此刻薄之人吗?不禁问道:“你说的都是真的?”

王震旭重重地点头:“我绝不敢在老师面前撒谎!”

饭塚荣教授不置可否,说道:“你接着说,后来呢?”

王震旭道:“我和张潮发生分歧,主要是因为我觉得他不应该为了商业利益去写「轻」《你的名字》。张潮则说,则说……”

饭塚荣教授看他吞吞吐吐,催促道:“他说什么了?”

王震旭这才说道:“他说《你的名字》这部,是为了哄一个女同学开心写的,不能用文学标准去衡量。他说完这些以后,我感到无法抵挡他的辞锋,更无法交流对文学的看法,只能先离开了。

至于在我离开以后,他和同学们又交流了什么,那我就无从得知了。”

饭塚荣教授听完王震旭的描述,先是认真盯着他的眼睛看了一会儿,看这个学生确实不像在撒谎,于是沉吟起来。

王震旭的话听起来不像添油加醋的样子,甚至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很狼狈、很卑微的手下败将的位置来讲述,那看来张潮确实很“特殊”。

一个作家,不在文学作品的领域里与人交流,而“仗势欺人”——先用“名气”来贬低,再利用敏感的民族/国籍议题挑动对立,最后用近乎羞辱的方式回避了堂堂正正的作品讨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78章巧妙的构陷(第2/2页)

刻薄、阴险、轻浮,虽然在一个年纪轻轻就暴得大名的作家身上,倒不是什么特别罕见的特质,但是仍然大大出乎饭塚荣教授的意料。

见教授久久不说话,王震旭补充了一句道:“老师可以找在场的中国学生来问,就知道是不是我说的这样了。”

饭塚荣教授当然不会搞出找人对质这么LOW的事,只是摆摆手,让几个学生先回去。

三个学生见状齐齐给他鞠了个躬道别之后才离开了办公室,只留下饭塚荣教授一人在办公室里久久地沉思。

就在饭塚荣教授和他的学生在办公室交流的时候,张潮也在厦大中文系一位老师的陪同下,在厦大的教务处办好了“报到”手续,然后来到中文系主任李无为的办公室。

李无为是个语言学家,主攻音韵、训诂、诗词格律等,对现当代文学不甚了解,也不太关心。邀请张潮是几个现当代文学教授的意见,他也是顺水推舟。

因此张潮和他的交流也十分匆忙,大抵都是一些套话。厦大一年不知道要接待多少访问的学者、作家,从这个角度来说,张潮并不特殊,毕竟他没有任何官方的职务。

李无为关心了一下张潮的住宿安排,得知张潮已经自行解决之后,也就点到为止。

张潮也不愿意多呆,知趣地说想要了解一下系里学生的情况,就起身离开了办公室。接待他的老师又带他去了中文系的大办公室。

恰好是周一,有课却还没有到时间的教授、副教授都在,其中有几个就是这次邀请张潮来的“主力”,专门在这里等他,大多年纪较轻。

前晚在教室里见过的林丹娅教授就在其中。由于已经提前见过面,林丹娅自然担负起了向张潮介绍其他几位老师的任务——

“这位是肖曼寒教授,教戏剧文学。”

“这位是杜绍辉教授,教现代文学史的。”

“这位是程启华教授,教古典文学的。”

……

张潮与诸人一一握手、问候,然后才坐到一起,大概聊了聊今后两周的工作安排。

根据之前的邮件沟通,和张潮自己做的准备,未来两周他将会在「个人创作实践」和「青年作家文学生态观察」这两大主题上,与厦大的同学进行深入交流。

将由2场面对全校的公开讲座,4场中文系内部的教学大课组成,此外还有若干场小型的交流活动,以及1次到文学社进行的创作指导。

总体来说安排得还是十分饱满的,几乎每天都有事情做,当然费用也是不菲的——对大学的公职教师来说。

张潮做的准备也比较充分,立刻拿出了几个小专题给几位老师参考,包括:

「写作技巧与风格发展」「社交媒体在作品推广中的作用」「创作过程中的压力管理」「文学市场与青年作家的生存状态」「文学奖项背后的权力结构与文学价值观」「青年作家在国际文学交流中的角色」「文学创作的商业化与艺术性平衡」等等。

林丹娅翻着张潮已经列好纲要的这迭纸,惊讶地道:“这些专题都很好,不过跨度很大,你备课的时间够吗?”

张潮打了个“OK”的手势,让大家放心,自己绝不会掉链子。

张潮问道:“我第一场讲座放在什么时候?讲哪个主题比较好?”

林丹娅几人商量了一下,最后敲定第一场讲座放在周三的晚上,是公开讲座,地点就在图书馆二楼的大报告厅,大概能容纳700名学生参加。

主题则是「在创作中寻找自我,在自我中完善创作」。名字挺高大上,但内容其实就是张潮走上文学道路以后的心路历程,比较鸡汤化,毕竟面对的听众可能大部分是非中文系学生。

林丹娅教授见张潮聊起这些工作来有条不紊,态度平和,情绪稳定,和前晚见到的与王震旭针锋相对、咄咄逼人的风格简直判若两人,内心也是困惑不已——这是一个人吗?

不过困惑归困惑,该有的礼貌还是要有的。聊完了工作,又请张潮在学校的小餐厅吃了个便饭,众人这才散去。

很快,张潮讲座的信息,就上了厦大的官网和宣传栏,报名方式主要是通过学校内网,用学生证线上预约,先到先得。

然后,厦大的官网就瘫痪了……

2007年各个大学的网络主打一个草台班子,加上全校计算机只要是装了windows系统的,都刚刚被“熊猫烧香”病毒蹂躏过一遍,更是脆弱不堪。

张潮讲座的消息一出,热情的报名者形成的信息洪流就冲垮了服务器,内网页面怎么刷都是“404”。

把学校的网管都搞懵了,以往不是没有著名学者、教授、作家……来学校举行过公开讲座,从没有这么夸张的。

但张潮与之前来的所有人都不一样——他不仅有名气、有实力,关键是大家的同龄人,这点共鸣,是其他演讲者无法媲美的。

何况,他还在演讲前,爆出了那样大的一个“瓜”!

年轻人的好奇心一旦被激发起来,那力量是无穷无尽的。700个座位的讲座,极短时间内吸引了近万名学生报名,服务器不垮才怪。

没有报上名的学生开始聒噪了,纷纷在校内论坛上抱怨为什么讲座不能放在建南大礼堂举行,那里有4000个座位。

学校也有学校的难处,毕竟建南大礼堂一般只开放给大领导、大学者,或者学校的重大活动使用。张潮虽然名气够大,但是毕竟年纪太轻,也没有学术方面的成就,让他在大礼堂开讲,总归有些不得体。

不过学生们的呼声,还是得到了学校的响应——张潮讲座的“主会场”仍然在图书馆的大报告厅,但是同时开放其他的小报告厅进行“实况转播”,没有报上名的同学,可以去小报告厅听,聊胜于无。

就这样又增添了大概1500人的位置,勉强堵住了学生们的悠悠之口。

周三,晚上6点半,厦大图书馆史无前例的热闹,大批大批的同学步履匆匆地涌向这里,等待7点张潮的报告开始。

而张潮,早就在后台等待开场了。

就在这时,饭塚荣教授领着自己的三个学生进入了后台,王震旭跟在身边,略带挑衅地看着张潮。

他很确信自己在饭塚教授心目中给张潮画的“画像”很有作用——他一句谎都没有撒,但有句话怎么说来着?部分的事实,真的就是事实吗?

张潮见到饭塚荣,连忙起身。饭塚荣一见到张潮,露出了诧异的神色,先他一步开口道:“你就是张潮?你就是上次我课上睡觉的那个学生?你让我找得好辛苦啊!”

张潮笑着回应道:“饭塚教授,我的老师于华,让我替他向您问个好!”

王震旭:情况好像有点不对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