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重生2004:独行文坛 > 第241章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两章合

重生2004:独行文坛 第241章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两章合

簡繁轉換
作者:长夜风过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5-24 13:41:3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241章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两章合一)(第1/2页)

“怎么才这么点钱?”王仲军看着手下递过来的报告,皱起了眉头。

华宜海外事业部的总经理刘韬已经满头大汗,解释道:“主要是《夜宴》和日本新出的一个动画片撞档了……”

王仲军警觉地放下手中的报告,直勾勾地盯着刘韬,问道:“日本动画?什么动画?”

刘韬道:“就是……就是张潮改编的那个《你的名字》。它是今年日本出口电影里势头最猛的一部,好多片商看了样片以后,第一时间就付定金了。”

王仲军难以置信,问道:“一部动画片而已,怎么能影响《夜宴》?电影性质完全不同好不好。”

刘韬道:“主要是日本的制作公司,这次把价格压得很低。现在盗版太厉害了,所以大家都想在首映后尽快上线,档期也拉不开。各个地区同一时间的市场容量是有限的,片商的资金也是有限的,所以我们也只能跟着压价。

像台湾的龙翔,买了《你的名字》以后,就不想买《夜宴》了,最后只肯出600万新台币……”

王仲军怒道:“600万新台币?打发要饭的吗?”600万新台币就是不到150万人民币。这还是和大陆没有语言障碍的台湾市场,才卖了这么点钱,其他地方可想而知。

《夜宴》的投资总额在1.2亿人民币左右,按照市场分成,加上各种补贴和长尾收益,至少要卖到3亿票房才能回本。

而在影厅数量和银幕块数没有爆发式增长的2006年,国内票房最乐观的估计也就是3亿左右,并且以往只有《泰坦尼克号》达到了,此外就是《英雄》的2.5亿。

再给华宜和冯晓刚一个胆子,他们也不敢把票房预估做到3亿。

所以《夜宴》的海外市场销售就是回本的关键。华宜的策略就是通过“薄利多销”的方式,在海外先卖个5000万-8000万,这样国内票房的压力就很小了。

最乐观的估计就是,海外销售额能把1.2亿的制作成本全部收回,那国内票房分成就是纯赚了。

以《夜宴》的影片素质,其实做到这点并不难。谁知道杀出来个《你的名字》,偏偏在分同一时间段和《夜宴》分蛋糕,又是文化输出非常强势的日本,这对于华宜来说算“天灾”了。

不过这还真和张潮没关系,因为《你的名字》的全球发行还是角川书店方面负责的。而且《你的名字》的制作和发行,也不可能因为张潮和华宜上个月出现的矛盾,就加速进行。

王仲军还没有幼稚到把这也归罪给张潮,只能叹了口气道:“恐怕真的是‘纯属巧合’了!刘韬,你再加把劲,现在拿着这不到3000万的金额,我们没法向董事会交差啊!”这已经是他这段时间不知第几次叹气了。

刘韬连连点头,但还是小心翼翼地问道:“那……那我们的价格再降降?”

王仲军眼里露出狠戾之色,沉声道:“降!只要对方给钱,我们就卖。不要在台湾、香港、马来西亚这些有华人的市场死磕了,去小国家试试。

东欧的、南美的、加勒比的,还有非洲,非洲国家愿意买我们也卖。2万美元、1万美元,5000美元都行!”

刘韬很久没有在这个老板夜里看到这么决绝的神色了,不敢多说,只能连连点头。

刘韬离开办公室以后,王仲军又沉思了一会儿,觉得这样被动防守是不行,俗话说:“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

既然《你的名字》已经确认要引进,而且大概率要上国庆档,和自己公司的《Baby计划》是直接的竞争对手,那么按照行业惯例,大家打打嘴仗,互相抬升一下热度,也不算过分吧?

也正好试探一下张潮的反应。只是不能做得太明显了——想到这里,王仲军拿起手机,拨通了一个影评人的电话……

张潮看着眼前潮水一样涌入影院的观众,心里知道《你的名字》票房肯定差不了。

他现在是在日本,《你的名字》的首映式。这么短时间就又来一趟,不仅是为了逃一下剪辑“三晋风流”专题片的苦差,也是因为首映场的最后,有一个特别的仪式。

新海城目前还是个“准新人监督”,所以首映式并没有弄得特别盛大,就是在新宿国际影城外面弄了一个不大的展台,然后电影的制作团队在上面亮亮相。

张潮作为原著作者和投资人之一,排在新海城和角川历彦后面,第三个上台。而他的出现,也给首映式带来了第一个**。

因为不少来买票的观影者,都是原著的书迷,对于张潮这个“异域风情”的作者,自然充满了好奇心。

张潮这两年篮球打得少了,身上放了点肉,但是配合他那1米8的身高和宽大的骨架,把之前在美国公款报销的定制西装撑得满满当当,颇有点英武逼人的压迫感。

日本书迷哪见过这么一号不戴眼镜、不驼背、体型正常,走路虎虎生风,表情顾盼自若,毫无本国卑谦姿态的作家,顿时眼睛都直了。

特别是女书迷,当场就又尖叫起来,用假名发音喊着“张潮”,希望他能注意到自己。只恨手上没有应援的荧光棒,不然一定砸几支上去。

张潮倒不是不想礼貌性地看看自己的热情书迷,但一个回眸就看到了一群O型粗腿的矮萝卜,大张着长满“八重歯”的嘴巴,朝自己大喊大叫,顿时吓得一激灵,不敢再细看第二眼。

心想日本的审美还真奇葩——“八重歯”主要因为日本喂养小孩的食物太精细绵软,导致许多人的下颌和牙床发育不良,牙齿挤到一块去形成的多重牙。

这本来是一种生理畸形,应该通过加大宣传、改变观念来改善,但是日本人的选择是,把“八重歯”美化成一种可爱的象征。以至于有女艺人为了显得“卡哇伊”,特地去整形医院把牙齿整成“八重歯”。

就连日本的大作家谷崎润一郎也曾在自己的随笔中写过:“不自觉中渐渐的对自己并不怎么整洁的八重齿产生了怜爱之心。”

这种全民自下而上式的自我催眠,也算是民族特征之一了吧!

张潮一边想着,一边配合着工作人员走流程,在台上亮相、挥手、合影,然后与所有主创一同进入了影城的主影厅,坐到了第一排的位置。

不到10分钟,能容纳300个观众的影厅就座无虚席了。灯光暗下,银幕亮起,《你的名字》正式开启了放映之旅。

很快,新海城特有的画面美学风格就让现场开始响起了惊呼声。在这个时代,日本绝大部分观众对动画电影的审美都停留在两极——

一种是以日本动画赖以成就辉煌的赛璐珞技术,以及在此基础形成的独有的画面风格。宫崎骏那种坚持纯手绘的动画理念,更像是制作艺术品而不是商品,其实很小众,因为太贵了。

张潮心目中赛璐珞动画电影的巅峰之作是《吸血鬼猎人D》。上美厂的《宝莲灯》也是用赛璐珞技术完成的。

第二种就是从1995年的《玩具总动员》开始的3D动画,除了早期设计阶段,几乎不需要画师,完全在电脑上完成动画的制作过程。

近年来多次创下票房奇迹的《怪物史瑞克》《冰河世纪》都是其中的代表作。3D动画似乎特别适合用来表现好莱坞对动画的审美:夸张、疯狂,极致的变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41章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两章合一)(第2/2页)

而新海城这个“新人监督”似乎走出了第三条路。

《你的名字》中的人物还是走传统的手绘风,但是背景却精美绝伦、细节拉满,简直像是将现实世界用电脑渲染了一下就放进了动画里。

但妙就妙在新海城并没有简单地复刻现实场景,而是在照片的基础上进行了重绘,尤其是重制了所有材料的质感和光影,让画面不仅真实、细腻,却又干净、纯粹,产生了一种近乎梦幻的视觉享受。

两种截然不同的动画制作方法,在他的操作下,近乎完美地融合到了一起。

尤其是他特别使用“天空”来加强画面的深度。在《你的名字》观影过程中,那清澈悠远的天空、明亮温和的光线、灿烂多变的太阳,让现场的惊呼声就没有断过。

因为这样的场景表现,最能勾起人们对故乡、对家、对少年时代的美好回忆。

而《你的名字》的故事风格又完全契合了新海城的叙事偏好,所以虽然这时候的他还没有《秒速五厘米》等作品的积淀,但是呈现出来的效果却与张潮印象里几乎一致。

看到一半,张潮忍不住用英语对身边的新海城说了一句:“你完成了一件了不起的艺术品!”

受宠若惊的新海城连忙低声致谢。

张潮笑着问道:“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来中国参加中国版的首映?”

新海城惊喜地道:“我可以吗?什么时间?”

张潮道:“《你的名字》已经确定引进了,你是导演,能来最好。时间大概在1个月后,我让同事联系你。”

新海城兴奋地点点头,同意了。

两人不再说话,继续观影。

100分钟的电影在大家充满惊喜、悬念和温暖的观影体验中,不知不觉播放完了。当片尾字幕缓缓升起时,所有观众都还沉浸在影片结尾主人公在长长的台阶上,交错回身,说出“你的名是……?”的感动中。

短暂的沉默后,影厅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整整持续1分多钟才停歇。这对于含蓄的日本人来说,已经算是难得的致敬了。

就在大家以为灯光要亮起,主创们要上台接受采访的时候,刚刚走完字幕的银幕却没有暗下来,而是闪现出一个倒计时——

10、9、8、7……

等到倒计时结束,银幕中出现了观众们刚刚看过、还很熟悉的新海城风格的天空和白云;

然后镜头慢慢往下,一座十分陌生的高塔出现在眼前,紧接着是看起来和日本相似,却又完全不同的摩天大楼……

等到主人公“龙”说出中文的那一刻,现成的观众才恍然大悟——

原来《你的名字》还套拍了一个“中国版”,这是预告片!大家的好奇心又被调动了起来,画面中的异国场景同样吸引了他们的目光。

“哇,好美。原来中国也有这么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古代建筑!”

“不愧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呢!”

“中国也这么发达吗?这些高楼大厦都是在中国取景的吗?”

“《你的名字》本来就是中国作者写的中国故事啊,你们都忘了吗?”

“其实这部才是‘原版’,我们刚刚看的是特供日本的版本吧?”

“好美啊!这里是哪里?好想去!”

……

影厅里到处是影迷们热情的讨论,几乎所有人都对这部“原版”《你的名字》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预告片时长不过2分钟,等“中国首映时间9月30日”的字样出现时,观众席上还响起了意犹未尽的“诶”声。

这时候影厅的灯光才全部亮起来,主创人员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向后转身挥手,再次享受了一次观众们的热情掌声。

工作人员趁此间隙,在台上摆了5张单人沙发和1个小桌子,然后邀请包括张潮在内的几个主创人员上台接受记者和影迷的提问。

现场当然给张潮配了一个翻译,但是并没有翻译新海城他们的问答内容,所以在前面一段时间,张潮完全是“鸭母听雷公,轰隆隆不知道说什么”(家乡俚谚),差点睡着。

等了十几分钟,终于有记者提问他了,张潮才赶紧打起精神——

“请问张潮桑,作为原作者,为什么会把自己的作品交给新海城监督这样的新人?对于目前的动画版,你是否感到满意?

还有,我认为,今天日本版已经很优秀了,为什么还要制作一个中国版呢?是出于市场和票房的考量吗?”

张潮从容地回答道:“首先还是新海城导演的真诚打动了我,他对于得到《你的名字》的制作权十分执着,既打动了角川历彦先生,也打动了我。

恰好我看过新海城导演的早期作品,虽然没有一部是长片,但是独特的风格和先进的制作方式,完全符合我对《你的名字》动画版的期望。

而成品,大家也都看到了,已经不仅仅是优秀了。甚至可以说开创了一种新颖的动画风格,我认为新海城导演未来是能在动画发展历史上留下一笔的人物。”

张潮对作品如此高的赞誉,是现场所有人包括新海城本人都没有想到的,让这个30岁出头的年轻监督顿时就要热泪盈眶——“在动画发展历史上留下一笔”!

这是何等评价?岂不是说自己将来有望与手冢治虫、宫崎骏这样的大师看齐;至不济,也是大友克洋吧?

要不是现场不合适,新海城立马就想站起来给张潮鞠个躬!

张潮顿了一顿,才郑重其事地回答第三个问题:“我是一个中国作家,《你的名字》是一部中国。无论这部动画的制作主力是哪一国的人,我都坚持它要讲中国的故事。

所以在我心目中中国版《你的名字》,才是原汁原味。我相信,中国的观众,也更愿意看到一部内核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优秀动画电影。

至于技术层面,我们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次与新海城导演,不仅是一次合作,也是一次学习。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也能用中国自己的人才、自己的技术,讲好中国人自己的故事。”

第二天,《你的名字》中国版要上映的消息,以及预告片,就铺天盖地地占满了报纸和电视的娱乐板块。

连带张潮的采访也纷纷被转载,尤其是他“讲好中国人自己的故事”的观点,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极大的反响和讨论。

王仲军自然在第一时间就看到了相关报道,人都麻了,连忙打电话给那个影评人,告诉他马上把自己要他写的那篇影评给撤下来。

但是人家告诉他“已经晚了,这一期的《大众电影》已经印好了,马上就要发到读者手上……”

王仲军绝望地扔下了电话,终于感受到什么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为那篇影评的名字就叫做:

《中国电影“外国化”,究竟是好还是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