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重生2004:独行文坛 > 第266章 你们这代孩子不是我们的对手

重生2004:独行文坛 第266章 你们这代孩子不是我们的对手

簡繁轉換
作者:长夜风过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5-24 13:41:3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266章你们这代孩子不是我们的对手(第1/2页)

腊月二十六,就在张潮一家人揣着60万,在福海市区看房的时候,孙云霄的专访也登上了《新燕京报》的专栏,标题是《“应试教育”的流毒,正通过血缘传播?》

【问:“孙教授,您认为张潮背叛了素质教育,是源自其家庭的影响,是什么促使你得出这样的结论呢?”】

【答:“这里我要更正一下说法,说张潮背叛了素质教育并不准确。从他父亲最近要出的这本作文辅导书,还有他一直以来的言行,可以证明张潮接受的就是应试教育,认可的也是应试教育。

他的父亲,把对应试教育的崇拜刻进了他的骨子里,所以他才会说出‘坚决站在应试教育这一边’这种话。但是他又凭借写作才能获得了顶级学府的破格录取,走的恰恰是素质教育之路。

所以更准确地讲,张潮自己就是一个‘素质教育的投机者’,吃完饭就砸锅。他有什么资格斥责别人是投机者呢?”】

【问:“所以您觉得对青少年来说,张潮并不是一个优秀的榜样是吗?”】

【答:“当然不是。张潮是一个用‘素质教育’的外皮包装起来的‘应试教育’信徒,不能代表中国青少年儿童今后的发展方向。

他父亲出那本作文辅导书,虽然还没有发售,没有看过具体内容。但是大体不会脱离市面上作文辅导书的套路,就是教孩子们怎么应试,怎么用一些套路去博取阅卷者的欢心。

张潮成为了作家,他父亲却还在教其他孩子应试。我不好说这种行为算不算‘虚伪’,但肯定不够真诚。】

【问:“哦?看来您不建议家长和学生购买这本《我教儿子写作文》?”】

【答:“我当然不会这么建议,这要交给市场来决定。但我觉得家长和孩子都要想清楚一点,看作家的父亲介绍的教育经验,是不会让自己成为作家的。

最大的可能就是,又学了一套僵化的写作套路在脑子里,对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写作素质,一点作用都没有。”】

……

【问:最后一个问题,您那篇发表于1993年的报告文学《夏令营里的较量》,在刊发的时候有一个让人侧目的按语——‘日本人公开说,你们这代孩子不是我们的对手’。请问这是您的观点吗?如果是的话,您现在是这个观点吗?】

【答:首先我要澄清一点,这句按语不是我的观点,也不是《夏令营里的较量》要表达的观点。我主要想通过这篇报告文学传达对中国孩子素质的担忧。

想不到10多年时间过去了,我们依然在追捧鼓吹‘应试教育’的所谓青年偶像。这让我对中国的未来感到担忧。】

……

整篇专访有关张潮父子的内容其实占比不多,却是最引人关注的一部分,甚至被提炼成了标题。

虽然专访不在「深度报道」专栏里,但是「深度报道部」的李烈还是知道了此事,并且向报社领导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即使之前和张潮闹过不愉快,可没必要这么往死里得罪。

不过领导给出的答案是冷冰冰的几个字:“做好你自己份内的事就好了。”

李烈也只能无奈地收声。

张潮接到从燕京打来的提醒电话的时候,已经陪着父母看了三套房了。这个时代大家买房还没有那么多理论指导,父母是看到哪套都觉得挺好。

要知道,2007年就连“学区房”的概念都才刚刚开始成型。

虽然1986年的《义务教育法》就规定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但是那时候商品房都还不成熟,人口和工作的流动性也没有那么大,所以不太谈得上“学区房”规划。

到了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进一步强调了“就近入学”的原则,加上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家才赫然发现原来房子与孩子的教育关系竟然这么紧密。

也就从去年开始,“学区房”才成为买房的焦点因素,但也只是在中大型城市才这样。

长福县是个小县,县城拢共也就3个中学,初中阶段教学质量差异不大,高中又是凭考试成绩入学,所以普遍没有“学区房”概念。

张潮作为“过来人”,既然怂恿父母买房,自然要把这事办得妥当一点。所以拉着二老多看了几套房子。

最后确定在一个叫做“鼓楼庭苑”的新盘买房。这个楼盘再过2个月就要开盘了,现在正处于预售阶段。全盘都是10层以下的小高层,户型从80平到140平不等,单价平均在5500元左右。

就是不太安静,旁边就是鼓楼大街商圈,车流量、人流量都大。在售楼处里,都能听到外面的人声、车声。对于常年居住在小县城的张潮父母来说,有些吵闹了。

他们不太理解张潮怎么这么中意这里的房子。

张潮耐心地拿着地图,以小区为中心,画了一个圆圈,告诉父母这个小区周边集中了鼓楼小学、省机关幼儿园、福海一中等多所省内有名的学校,顺利的话,孩子可以住在这里一路读到高中,甚至都不用住校。

所以张潮找人了解了这个小区将来的学区划片以后,就拍板要这里的房了,然后和父母强调道:“以后你们自己出来买房,重要的事情就三件——location!location!location!就是位置!位置!位置!

首先考察学区,附近划片的中小学是哪些;其次看交通,去市里主要的单位、公司聚集区方不方便;第三看周边有没有大型的超市、商场这些。”

见父母还是有些不理解,张潮进一步解释道:“不能用‘自己住’的想法来买。要‘自己住’,当然选环境好、周边安静的地方,最好出门就能到江滨公园散步。因为我这情况,你们也不需要考虑孙子的学校问题了。

所以必须用‘租客住’的心理去买。租客里面最稳定的就是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特别是家庭租客。就希望孩子能上个好学校,自己上班近点,日常生活方便点……”

说了半天,张潮父母才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他们俩倒也不是笨,而是这种思维和他们过往的生活经验相差太远,同时现在的绝大部分人都没有想到,自己正处于怎样一个房地产狂飙突进、野蛮生长、长达15年的超级周期里。

房地产广告甚至成了逐渐没落的纸媒,最大的广告收入来源。

原来还在旁边殷勤介绍的售楼小姐,完全被张潮喧宾夺主了,她也不知道眼前这个家庭怎么这么奇怪,做主的竟然是看起来还“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儿子。

好不容易等张潮说完,她连忙道:“目前我们在售的户型有89平米的三口之家宜居房,有102平米的三代同堂房,还有118平米的尊享房,138平米的……”

还没有说完,张潮就打断了,问道:“要是我们一口气买两套,有没有折扣?”

话说完,就连他父母都惊了,连忙把张潮拉到一边,悄悄地道:“怎么又买两套了?我们手头这60万也不够啊。”

张潮道:“出租的话,89平的三室一厅小户型最容易租出去,这里位置这么好,干脆买两套好了。他们现在是预售,又不收全款。等过2个月正式开盘,老爸的第二笔版税也差不多到账了。

加上之前给你们的20万,是不是还没有怎么花?不够的话拿出来凑一下,肯定就够了!”

这么一说,张潮父母才放下心来。

张潮又把他们拉回了售楼小姐面前,道:“两套89平的三口之家宜居户型,全款,可以先付定金,剩下等交房那天再付。你这里能申请到多少优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66章你们这代孩子不是我们的对手(第2/2页)

售楼小姐看着斩钉截铁的张潮,才明白这个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家庭,原来经济实力这么深不可测,而且最有底气、最能做主的,正是眼前这个年纪和自己差不多的小伙子,顿时眼神都有点迷醉了……

等到签完约,交了钱,张潮一家三口才离开“鼓楼庭苑”的售楼处。

张卫国拍拍装着合同和附赠的好几张购物卡的公文包,仍然有些不真实的感觉,问道:“这,这几十万就这么花出去了?”

张潮点点头道:“教育出版社小气了点。老爸这本书肯定大卖,他们直接预付100万版税都不吃亏。要是刚刚有100万,那就可以直接买4套了。”

母亲拍了一下他的胳膊,嗔道:“4套房?吓死人了!买那么多房子干嘛?到时候装修也一大笔。”

张潮道:“装修你们就别多管,简约、朴素、大方,水电、五金装好点,省得整天修。到时候租金按市场价便宜个200、300,很好租的。

最重要的是稳定,不折腾……”

三人絮絮叨叨说了一会儿,终于过来一辆出租车,张潮伸手拦了下来。三人钻进车里,司机师傅问道:“老板,去哪里?”

张卫国下意识道:“去长福……”没说完就被儿子拦住了。

张潮道:“师傅,聚春园。”

父母都是一愣,母亲问道:“去那儿干嘛?”

张潮道:“现在回去12点了,做也来不及,还不如找个饭店。咱们就去聚春园尝尝鲜。——师傅,聚春园,走吧。”

的士司机比了个“OK”的手势,红色的小车就开往福海最有名的老酒楼、传说中“佛跳墙”的发源地聚春园而去。

父母也沉默下来,似乎忽然明白了儿子最近带着他们买房子、吃酒楼的心意。

随着张潮踏上了文学道路,名气越来越大,回家的时间也越来越少。过去两年,张潮只有趁过年的时候,才能在家呆个几天,然后又匆匆离去。

燕京、上海、香港、西安……国内的城市跑不够,他还要去日本、去美国。很多时候,作为父母,也都是从电视里、报纸上才知道儿子的行踪。

这固然有对儿子成就的骄傲、欣慰,但何尝没有失落和担忧呢?

别人家的孩子,19、20来岁,还在读大学,至少每年寒暑假还能回家陪陪父母。就算工作了,由于福海经济不算差,所以大部分也是回来找工作、结婚生子。

想见父母、或者父母想见的时候,随时都能见上。

但是张潮不一样,从2004年高考后,匆匆踏上去往燕京的飞机以后,他的生活轨迹就和家里渐行渐远。

这一次张潮从贵州直接回了长福家里,一呆就是一个月,是2年多来一家人最悠长的团聚时光。张潮似乎也在用自己的行动,极力地弥补过往2年陪伴的缺失。

无论是卖力地给父亲卖书,还是带着父母买房,又或者像现在这样一家人一起去吃大酒楼……张潮嘴上不说,但心意都在行动里了。

不一会儿,车就到了聚春园。2007年的聚春园还没有翻修过,对比其他“中华老字号”,显得有些陈旧落伍了。但是门口“聚多冠盖,春满壶觞”的对联,还是向络绎不绝的食客亮出其辉煌的历史。

临近春节,正是这里最热闹的时候,包厢肯定是没有了,张潮一行三人只好在大厅找了个位置。

来这里,必点的自然是佛跳墙,其他几个热菜则是爆炒双脆、煎糟鳗鱼、荔枝肉……张潮还想再点,却被母亲打断了:“这几个就吃不下了,别点了。”

张潮这才把菜单递还给服务员。张卫国看着儿子,欲言又止,最后还是没有说话,只是拍拍张潮的手。

吃饭中途,张潮出去接了个电话,回来以后脸色不是特别好看。张卫国有些担心,问道:“出什么事了?”

张潮摇摇头道:“小事。”剩下就没有多说,张卫国也没有追问。

张潮其实是接到了省台记者肖亚娟的电话,问他有没有看到最新的《新燕京报》,上面有与他相关的专访。

张潮大半天都忙着陪父母买房子,自然没有看到,于是肖亚娟就把大概内容转述了一下。张潮一听到对方把话题牵扯到自己的父亲,本来挺云淡风轻的情绪,一下子就被塞了管火药。

所以等回到座位上的时候,张潮的脸色才有些不好看。但是现在最要紧的是陪好父母,其他的事都要往后放。所以很快又谈笑风生起来。

这期间,在大厅的张潮还被同样来就餐的忠实读者发现了,和对方合了影、签了名,但是坚决拒绝了对方为自己买单的做法。

1个小时后,一家人酒足饭饱,心满意足地离开了聚春园饭店。

张卫国感叹道:“不愧是‘佛跳墙’发源地,这一盅的味道真是绝了。”

母亲还是一样节俭,嘟囔道:“不是和咱们县的‘坛烧八味’差不多么?就是加了鲍鱼、海参、鱼翅这些东西。”

张潮忽然笑道:“要不然它怎么老在美食电影当‘反派’呢?”

父母不明所以,张潮大概解释了一下道:“就是因为佛跳墙太豪华、太美味了,所以好多美食主题的影视剧,在最后的决斗阶段,大反派都想通过做佛跳墙来取得胜利。

最后呢,往往被主角一道特别简单、特别家常的菜打败,然后每个人都露出不可思议的神色,表示这怎么可能。但尝过主角的这道家常菜以后,又觉得是合情合理的。

像周星驰的《食神》就是这样。佛跳墙比不过一碗加了叉烧和煎蛋的‘黯然**饭’。”

父母都很奇怪张潮为什么突然说这么多。

张潮忽然笑着问父亲道:“老爸,你觉得我是佛跳墙,还是家常菜?”

张卫国一愣,思索了片刻,回答道:“佛跳墙也罢,家常菜也好,关键是有人愿意吃,觉得好。至于价值的高低……你还记得鲁迅的《拿来主义》吗?”

张潮点点头。

张卫国继续道:“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

所以别说是家常菜了,就算是鸦片,只要用对了地方,那也是一味好药材。”

张潮“嗯”了一声。这时候,出租车来了,张潮把父母送上了车,自己却没有上车,而是说:“我去省台一趟,你们先回去。我办完事就回,大概今天晚上;也有可能是明天。”

父母知道张潮肯定遇到事了,没有多说,只是嘱咐他早点回家。

一直到吃晚饭,他们也没有等到张潮回家——但是却在电视里看到了张潮的身影。

只见他一身休闲装,坐在记者面前,侃侃而谈道:“……关于这个问题,我首先提醒一下广大的家长和同学——即将上市的这本《我教儿子写作文》,已经被‘素质教育’专家孙云霄亲口认证为很能应对语文考试作文的一本书,学了里面的技巧,相信作文拿个高分,不成问题!”

张卫国都呆了,这是咋回事?

只听儿子继续道:“至于第二个问题。我想用那句话还给孙云霄——‘日本80后这代的孩子,不是我们的对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