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重生2004:独行文坛 > 第358章 我为石原知事代言!

重生2004:独行文坛 第358章 我为石原知事代言!

簡繁轉換
作者:长夜风过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5-24 13:41:3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358章我为石原知事代言!(第1/2页)

八王子医院的门口史无前例的热闹,简直比菜市场还热闹。

不仅有近百名记者守在这里,长枪短炮地等待张潮出现,还有两支队伍扯着横幅隔空对喊。

一支队伍几乎全是六十岁往上的老头,他们的口号是:“驱逐张潮!”可惜年纪大了,喊了两嗓子就得停下来歇一歇,看着身体不老好的样子。

另一支队伍则复杂得多,有男有女,年龄最小的看起来只有20出头,最大的则有五十多岁,横幅写什么都有:“支持都市正义!”“石原下台!”“歌舞伎町牛郎张潮应援总会!”“张潮”……

比较特别的是,这支队伍的领头人里就有李小牧,瘦高的身材格外引人注目。

医院的头都大了,几次劝导都没能把人群劝散,反而有更多好奇的人围拢了过来。

无奈之下,医院只能派出人手,同时报警,与警察们一起将记者和示威队伍用活动护栏隔离开,避免影响其他人。

下午三点整,众人期盼的身影终于出现在初秋和煦的阳光下——

只见他一身深色的休闲装,蹬着运动鞋,拎着一个大大的果篮,孤身一人踏着落叶走了过来。

记者们和示威队伍连忙向张潮涌去,几乎要把医院、警察组成的防线挤垮。

“张潮桑,你是来向石原知事表示歉意的吗?”

“你给石原知事的信件是继续向他邀战吗?”

“你最想对石原知事说的话是什么?”

“你会收回石原知事是「政治牛郎」的比喻吗?”

“石原知事的家属声明不见客,你今天是来作秀的吗?”

……

由于有“前车之鉴”,所以各大报社这次派出的记者英语口语都比较好,免得到时候鸡同鸭讲。

反而是那些示威队伍,嘴里叽里呱啦喊的都是日语,虽然两边都很大声,但张潮一点也没听懂。

这时候李小牧灵机一动,和自己带来的人马交代了一句什么,然后带头大声喊道:“支持张潮,反对‘净化’!”

他身后的队伍也用口音声音的中文喊起来:“支持张潮,反对‘净化’!”

这下就连张潮的注意力都被他们吸引了,转过头看了李小牧一眼——而顺着他的目光,许多记者的镜头也对准了李小牧和他的队伍。

李小牧见状更加兴奋了,喊的也更加歇斯底里:“支持张潮,反对‘净化’!”

他之所以会喊这个口号,是因为石原慎太郎在担任东京都知事的时候,曾经提出「环境净化作战」,主要针对的就是歌舞伎町,警察三天两头去扫荡。

这让李小牧这样的从业人员受到了极大影响。

石原如果真能被张潮气死,恐怕歌舞伎町要来个「八折大酬宾」庆贺!

张潮不知道“净化”是什么意思,但对李小牧的印象又深了几分。这家伙的嗅觉还真敏锐,上一世就知道他后来跑去选东京地区的议员,这一世恐怕这个时间会提前。

毕竟对一个没有任何政治背景的人物来说,今天这样的亮相已经高规格待遇了。

张潮一路走到八王子医院的门口,忽然转身对所有人道:“今天,我是抱着沉重的心情来看望石原知事的,也有很多话想对石原知事说,还请大家原谅,我不能接受采访。

接受采访,今天这次探访的性质就变了。感谢大家的关注!”

说罢,鞠了个躬。

众人:“……”你这一早上的又是医院前台留言、又是东京都厅留信的,当大家都是傻子吗?

这句话当然不会让记者们退散,不过也让众人都安静了一些。

张潮又转过身,想继续往医院里面去,只见感应门一开,从里面走出来两个人,一个身穿白大褂、面容严肃,满头白发,看起来在医院地不低;

另一个则身穿西装,神色愤怒,大概50岁左右,眼神不善地盯着张潮。

白大褂上前一步拦住了张潮,用英语说道:“张潮先生,我是八王子医院神经内科的主任植田慎司,也是石原先生的主治医生。

石原先生今天不方便接受探视,还请你回去吧。”

西装男则用日语挑衅地喊了一句。

张潮没理那个西装男,而是对植田慎司道:“植田医生,石原知事不是已经清醒了吗?昨天我还看到新闻说自民党的总裁都来医院看望过他了。”

植田慎司神情依旧严肃,声音也丝毫没有情感波动:“石原知事虽然已经醒了,但是非常虚弱。昨天的探望已经让他精疲力尽,所以最近都会闭门谢客。

此外,您并非石原知事的亲属,探视他需要得到亲属的同意。”

说着,略略向西装男侧了侧身子,继续道:“这位是石原先生的儿子石原伸晃,他也不同意你今天探视他的父亲。”

西装男又用日语吼了一句,植田慎司听完后对张潮道:“石原伸晃先生让你赶紧离开。所以很抱歉,今天只能让你白来一趟了。”

张潮点点头,有些遗憾地道:“那看来只能这样了,这篮水果,你可以帮我转交给石原知事吗?”

植田慎司为难地看了一眼石原伸晃,石原伸晃又吼了一声,植田慎司只能转头道:“石原知事的身体状况吃不了水果,还请你带回去吧。”

张潮闻言立刻转过身来,对身后翘首以盼的记者道:“大家看到了,我本来有许多话想对石原知事说的,既然他的儿子不允许我探望他,那我只好把这些话和大家说。

希望石原知事能通过电视、报纸,或者亲朋好友的转告,知道我的真心诚意!”

记者们一阵哄笑。

植田慎司、石原伸晃:“……”合着我俩只是你PLAY的一环是吧?

但是该说的话还是要说的,植田慎司又对张潮道:“这里是医院,你在这里会给大家带来很大的困扰……”

话还没有说完,张潮就道:“所以贵医院应该有会议室,或者媒体采访中心吧?这样堵在门口确实不是办法。”

植田慎司:“……”

10分钟后,张潮坐在八王子医院最大会议上的上首,记者们则把会议室挤得满满当当。

张潮这才满意。

如果没有示威队伍,他还真想就堵着八王子医院的门口把采访做了。

他早就打听过了,在日本,像八王子医院这样的大医院是没有门诊的,只接受下级医院的转诊,急诊也不在这边,所以相当于一个超大的住院部。

坐定以后,一个记者就迫不及待地问道:“张潮先生,你刚刚说有很多话想对石原知事说,请问是什么话?”

其他记者也连忙问道:“是想向石原知事道歉吗?”

“石原知事中风你觉得自己要负多少责任?”

……

张潮抓了一把话筒在手里,等记者们安静下来了才说道:“我确实想道歉……”

记者们一阵惊呼,来之前他们都有做过功课,知道张潮在中国、在美国都是天不怕地不怕的角色,别说道歉了,让人社死都算轻的。

石原慎太郎要做第一个让张潮道歉的男人?那他这风中的不冤哪!

大家屏气凝神,拉长耳朵,不敢放过张潮说的任何一个字。

张潮顿了一顿,继续道:“既然石原知事身体有恙,那就由我代表他,向文学、向东京市民,乃至向全日本国民——道歉!”

“纳尼?”上百位记者异口同声,满眼不解地看着张潮。

知道你张潮会整活儿,但也不是这么整的——且不说你一个中国作家,凭什么替一个日本人道歉;就说石原可是被你活活气中风的,你又有什么资格说这种话。

现场不乏有来自右翼媒体,属于支持石原那一派的记者,立刻就质问道:“石原知事被你刺激到中风住院,你一点愧疚之心都没有,竟然还口出狂言,实在……”

张潮面不改色心不跳,打断对方发言道:“石原知事被我刺激到中风,你有证据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58章我为石原知事代言!(第2/2页)

记者大怒道:“你形容他是「政治牛郎」,难道不是这种侮辱让石原知事气急攻心才中风的吗?”

张潮奇怪地道:“石原知事是在我演讲完了以后才进入场地的,我的发言他可能只听到了最后一句,你怎么知道是因为「政治牛郎」这个比喻让他中风的?

我觉得他中风另有原因!”

那位记者不依不饶,追问道:“狡辩!彻头彻尾的狡辩!”

张潮平静地道:“石原知事一生的文学创作都充满了性和暴力,他又是那么热衷于用带有性象征的词汇来形容他人,这你不会不知道吧?”

记者一时语塞。石原口无遮拦是全日本都知道的事实,“情妇”“阉掉的狗”只不过是他近来出名的言论,50年的文坛、政坛生涯里,他的粗俗发言集合起来可以出本书。

张潮轻笑道:“我为什么说自己能代表石原知事?你们不觉得「政治牛郎」这个比喻特别有他的风采吗。某种意义上,虽然立场完全不同,但我才是石原知事的知己啊——

这也许那句老话所说——「敌人才是最了解你的人」。”

所有人都无语,不过细品一下,形容对手是「牛郎」或者「男公关」,还真是石原能干的出来的事。

记者并不甘心,继续问道:“我看过你在中国、在美国、在香港的所有采访记录,几乎从来不用这种词汇。

所以你是故意的!”

张潮轻轻“啊”了一声,疑惑道:“真的吗?我自己都没有注意过。”

记者很肯定地点点头道:“确实是这样。”

张潮恍然大悟地一拍额头,道:“中国有句老话叫「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大概的意思就是同样都是橘子,长在不同的地方,味道也变得截然不同,一个又香又甜,一个又苦又涩。

来到石原知事执政的城市,我的风格也变得‘石原’起来。原来如此啊……”

记者:“……”

张潮道:“所以石原知事怎么会被一个小小的比喻修辞打倒?他病倒另有原因。他知道了那天我的演讲内容以后,心存愧疚。”

记者们愣住了:“愧疚?石原这个人会有愧疚?”

张潮没有理会众人的疑惑,而是继续道:“是的,愧疚。还记得我演讲的主题吗?「世界文学正在失去东京」。

身为文学家和东京都知事的石原先生,应该对此深有感触吧!否则他又怎么会临时决定上台?想必他也对我的讲话感同身受。”

所以他是怀着对文学、对东京市民、对日本国民的愧疚,想要上台道歉。

只是没想到,因为歉疚之意太过于浓烈,导致心脑血管难以承担,所以在道歉的话语出口前就破裂了。这才是石原知事病倒最合理的解释啊!

他不是为了个人的恩怨而倒下,而是为了他的政治事业、为了他的城市、为了他的国家而倒下的!

石原知事的身体虽然倒下了,但是他勇于承认错误、敢于承担责任的精神,站起来了!”

记者们:“……”好好好,好话赖话你全说了。

张潮这番话说得明明全是歪理,但偏偏又都在站在“夸”石原慎太郎的角度上,即使知道他是在阴阳怪气,但却很难找到反驳的角度。

即使是右翼媒体的记者也哑口无言,更不敢再胡乱发话了,生怕再被张潮绕进去。

这时一个《朝日新闻》的记者怯生生地问道:“那……那你说说具体要替石原知事道歉什么?”

张潮义正词严地道:“作为最了解石原知事的代言人,我想,首先要替石原知事向被他侮辱的文学道歉。

石原知事和我一样,都是以文学家的面目出道,但是在24岁那年,他用《太阳的季节》拿到芥川奖之后,就走上了一条与文学精神背道而驰的道路——

文学是什么?文学可以伟大、可以鄙琐,可以神圣、可以卑污,可以宏大、可以细碎,可以崇高、可以渺小,可以是一代人的凝望与回声,也可以是一个人的绝望与彷徨……

但无论如何,它都必须真诚!

24岁的石原在他的里刻画了「太阳族」的迷惘、失落、痛苦、无助,虽然充斥着暴力与性,但也算给日本的文学史留下经典的形象。

可很快,石原知事就发现了藏在文字之中的魔鬼——它可以操弄人心,可以攫取权力,可以实现野心……

然后他就这么去做了。结果大家也看到了——「世界文学正在失去东京」。

想想看吧,当年这些信仰他的年轻人们长大了,却发现自己在石原知事的宏大叙事里是‘不能生育的罪人’,是‘啃食老人的废物’,是‘被阉割的狗’。

石原知事当然觉得有资格这么说——他不仅有四个孩子,甚至还和一位东京银座的高级陪酒女郎生下了一个孩子;

他不仅没有‘啃食老人’,反过来让自己的儿子从政,让他年轻轻轻就当上了议员,想必今后也会参选东京都知事吧;

他确实没有‘被阉割’,早早地侧身政坛,甚至成为政客里的财阀,用那些过激的政见来表演勃起。

可他治理下的东京,却不断削减属于年轻人、属于未来一代的福利,把他们抛到网吧的隔间、胶囊旅馆和50年代的団地公寓里。

而他呢?正和那些他曾经在作品里痛恨、批判的‘大人物们’,坐在法国餐厅里,一起喝着像血一样红的葡萄酒,吃着血淋淋的三分熟牛排。

把《斯巴达教育》当成男性成长指南的日本年轻人,根本不知道这才是阉割整个民族的宣言书;

那些被《日本可以说不》激发的虚假热血,不过是政客在美国驻军阴影下的意淫**。这种把民族创伤变成政治春药的写作,让每个字符都散发着神社香火钱的铜臭。

这种对读者的戏弄、背叛,就是石原知事对文学犯下的第一宗罪。”

张潮严肃地环视了一遍记者,他身材本来就高大,又坐在象征领导权威的上首位,所以目光的压迫感十足,记者们大气都不敢喘息,只能听他用严肃的语调继续道:

“他对文学犯下罪的还不止这一宗——文学,是历史某个瞬间的缩影;而历史,则是映照一切现实的镜子。

你可以正视它,也可以回避它,甚至可以试图砸碎它,但你永远无法摆脱它。历史叙事是所有文学叙事中最庄严的一种,因为它的参照物太丰富,也太厚重了。

但石原知事却一直以轻佻、傲慢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历史叙事——他支持的电影《吾为君亡》里将神风队描绘成樱花殉道的诗人,他在《挑战》中将大屠杀美化成‘必要的惩戒’……

我知道,石原知事的青少年时代,接受过旧日本的军国主义教育——那样的教育,到底给日本、给亚洲、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历史就在那里,无需我重复言说。

无法正视并反思自己青少年时代接受的错误教育,并且试图将这些破损的精神烙印加诸在新一代的脑子里,是一种深层次的软弱。

他就像一个得了传染病的病人,不仅不接受治疗,还要走到街上对着每一个路人大喷口水。

文学,成了他传播‘思想瘟疫’的媒介,他的所作所为让侵华生化部队的**实验报告都显得像田园牧歌。

这种对历史叙事的亵渎和利用文学污染精神的行为,是他犯下的第二宗罪。”

张潮的声音不大,却像冰块一样冰冷:“所以,我必须代替石原知事向文学的未来道歉。

当他在东京都厅用教育预算豢养历史修正主义团伙,当他把教科书里的三十万冤魂删改成‘未经核实的传说’,这种用权力篡改记忆的暴行,让奥斯维辛的焚尸炉都显得过于直白。

石原先生证明了文字不仅能杀人,还能把屠夫的围裙绣成和服。”

张潮的每一句话,都像刀锋一样,划开了听者的心脏。

张潮望着一片沉默的日本记者,露出一个人畜无害的笑容:“对文学的道歉,你们都记好了吗?别急,后面还有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