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重生2004:独行文坛 > 第340章 《原乡》争夺战正式打响!

重生2004:独行文坛 第340章 《原乡》争夺战正式打响!

簡繁轉換
作者:长夜风过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5-24 13:41:3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340章《原乡》争夺战正式打响!(第1/2页)

“还真是他的风格啊。”村上春树摇摇头,但是他并不想再和日本文坛的谁起什么冲突,也没有再多说什么话。

佐藤健一内心有些失望,虽然是村上的好友,但身为记者的本能还是隐隐希望村上能说出点什么驳斥的言论。

“好了,关于张潮君的作品就聊到这里吧。感觉轻松多了呢!”村上春树收起披在椅背上的外套,起身就要离开。

“啊,还有最后一个问题……”佐藤健一忽然想起了什么,连忙说道。

村上春树道:“哦?你说吧。”

佐藤健一深吸一口气,道:“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村上春树听到这几个字就挠了挠头,然后打断道:“又是这个问题啊……我说过了,我对得奖并不感兴趣。对一个家来说,奖项的评价基准并不存在客观的佐证,更重要的不是自己创造出有意义作品的感触和读者的正当评价吗?”

说罢,他和面露失望的佐藤健一告别,返回了自己的公寓。

诺贝尔文学奖通常在每年10月的第二个周四公布,距离现在也就一个多月时间,作为文学记者和专栏作家的佐藤健一自然会关心此事。

虽说此前村上已经传闻多次获得提名,但终究没有得奖。

而近两年村上春树被视为诺贝尔文学奖的最有力竞争者,已经连续获得了弗兰茨卡夫卡奖、弗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奖、世界奇幻奖,还获得了第1届早稻田大学坪内逍遥文学奖。

对于村上是否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日本文坛的态度是颇为暧昧的。

一方面村上作为“不够日本”的日本作家代表,一旦获奖就相当于得到了一张具有批评豁免权的牌照,会让许多人感到痛苦。

另一方面,在1994年大江健三郎获奖以后,村上春树几乎是日本文坛唯一从年龄到作品水准,再到国际影响力综合考虑,具备诺奖竞争力的作家。

像多和田叶子等几人虽然也不错,但显然还未进入到成熟的获奖周期。

这些都源于日本文学界对诺贝尔奖文学的复杂心理。获得诺奖,意味着日本文化被西方的评价体系承认,这对于文坛来说,具有相当的振奋效果,甚至可以带动一波文学书籍的销售。

但日本文学特有的“物哀美学”与诺奖偏好的“普世叙事”又存在某种相互排斥,例如三岛由纪夫曾公开质疑诺奖标准,认为其本质是“欧洲中心主义的文化收编”。

二战后的日本文学还始终存在“赎罪叙事”与“民族叙事”之间的角力。大江健三郎1994年获奖,其作品《个人的体验》被西方书评人解读为“战后反思”。

日本国内就有不少人批评其刻意迎合了诺奖偏爱的“受害者视角”,这种价值撕裂左右了日本文坛几十年。

这种复杂性本质上源于日本作为非西方的文化体的特殊处境:既想借助诺奖实现文化输出,又需警惕被西方话语体系消解主体性。

不过村上并不关心这些,获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他来说并不重要。对于早已经累积了数十亿日元的资产、又有国际声誉的他而言,诺奖还是给那些“穷”作家好了。

这时候他忽然明白老友向自己推荐张潮的另一层原因,而自己又确实对张潮另眼相看的原因——年少成名,又早早地实现了财富自由,可以只为自己的兴趣写作……

远在中国的张潮,尚未感受到从日本吹来的这股大风,他刚刚完成了《原乡》这部,并且开始寻找合适的出版社。

通常来说张潮已经不需要找“出版社”,而是出版社找他。

而且对于他的新作的首印与版税,在业内也有了比较公允的成例——

张潮的纯文学长篇,首印通常不低于50万册,版税不低于15%,并且实行阶梯版税,最高可以递增到20%。

张潮的通俗文学长篇,首印通常不低于80万册,版税不低于18%,阶梯递增后最高可达到22%。

至于说改编版权之类,就别想了,人家有自己的文学经纪公司,想要的话就去找「潮汐文化」去谈。

但反正无论多少,都是一笔稳赚不赔的生意,出版社自然趋之若鹜。

对于《原乡》就有些不同了——这是一部披着科幻外衣的纯文学作品,并且写的还是国内读者不太熟悉的移民题材,所以能卖多少张潮也没有底。

他也不想捂着让出版社开盲盒。

所以在9月初,马悦然还没有来到中国访问前,张潮组织了一场小小的内部试读会,让有兴趣的出版社都派编辑来参加。

他把短信发给几家合作较多的出版社以后,立马引起了轰动。

除了因为这是张潮的新作试读会之外,更重要的是马悦然来中国访问指定要见张潮这事已经传开了。

以张潮20多岁的年纪,别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了,就算是提名也没可能,但是马悦然的这一“指名”,还是带给了人们无穷的想象空间。

20多岁的时候不可能,那30多岁、40多岁呢?

中国自古就有文学家之间“薪火相传”的佳话。“出人头地”这个成语就来自于欧阳修《与梅圣俞书》中语“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这里的“他”,就是苏轼,苏东坡。

马悦然喜欢提携中国作家不是秘闻,但这么年轻却还是第一次。

如果能拿到张潮的新书,加上张潮见马悦然相关新闻的炒作,在新书腰封上加一句:“诺奖终身评委倾力推荐”,说不得又要多卖它几十万本。

这么一个机会,怎么不让人兴奋。

所以这个试读会的名额,在各大出版社都快被抢破头了。

远在广州的花城出版社,一直负责和张潮联系的朱妍玲差点都被挤掉名额,要不是她据理力争,就真的花落别家了。

“社长,你给我个底气呗!”朱妍玲看着眼前的萧建国,不客气地道,“《少年·流星》卖的怎么样,都不用咱们多说吧。”

萧建国自然清楚,少年冒险版的《少年·流星》从2月份出版以来,半年内已经卖出了120万册,不仅是花城社近年来卖得最好的文学类图书,还顺势和「潮汐文化」展开合作,推出了漫画版,也卖到脱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40章《原乡》争夺战正式打响!(第2/2页)

所以对于张潮的新书,他也是势在必得。

思量再三,他对朱妍玲道:“首印提高到100万册,再多了其实也没有什么意义,就是个数字,张潮也不差这一点。但是版税可以提高……”

咬了咬牙,接着道:“起步版税20%,最高给到25%。这个条件不错吧?”

朱妍玲眼睛一亮,旋即又黯淡下来,问道:“如果,如果别家也是这个条件呢?”

萧建国一愣,不可置信地道:“比25%还高,他们不赚钱了?”

朱妍玲道:“我们这些国营出版社包袱重,人家私营出版社、图书公司可不管这些。我听说陆金波给韩寒的版税都已经到了20%。”

萧建国道:“这么高吗?”

朱妍玲点点头,道:“今年他的《光荣日》首印就是60万,版税据说到了20%,陆金波一次性就给了他200万……”

萧建国皱着眉头想了半天,然后道:“这样吧,版税肯定不能再提高了,再提高就要上集团的会了,这样周期就很长,时机就错过了……

这样吧,把首印提高到150万册!这样张潮的首印版税就超过500万元了!不相信他不心动。”

朱妍玲这才高兴地应了一声:“嗯,那我去定机票了!”

看着朱妍玲的背影消失在办公室的门口,萧建国这才心疼地直嘬牙花子——一口气掏出去500万,要不是有“张潮”这个名号顶着,他哪敢张这个嘴。

不过张潮的书,即使是纯文学,卖长线的话也从来不会低于150万这个销量,所以还是赚钱的买卖,只是周期不知长短了。

对张潮这部新作志在必得的也不止花城社这一家出版社,陆金波就是其中之一。

自从2004年为张潮出版了《暗流集》这本张潮唯一的杂文集之后,陆金波就和张潮“断了联系”。明面上的理由当然是张潮不愿意掺合陆金波组织的“青春文学联盟”,并且与他旗下的韩涵关系恶劣。

但最根本的原因其实两者都心知肚明,陆金波喜欢包装旗下作家,这就涉及到了对作家的形象运营,需要一定的“操控”。

张潮则完全不屑于陆金波的娱乐化包装。事实证明,他对自身媒体形象的把控力远远超过市面上的任何书商。

陆金波之所以在3年后还想重新搭上张潮这条线,根本原因在于他发现自己渐渐开始失去对韩涵这棵“摇钱树”的掌控了。

从2005年开始,韩涵几乎把自己的所有作品都交给了陆金波的果迈文化运营,双方合作可谓十分愉快。但是从今年下半年开始,陆金波发现韩涵开始接触其他出版社了。

首先是把一本杂文集交给了一家叫汉图出版的出版社,随后又与「盛大文学」密切接触,似乎要达成某种合作。

「盛大文学」近年来不仅收购了「起点中文网」等网络文学网站,而且还积极开拓实体书市场。对互联网起家的盛大来说,实体出版那点蝇头小利其实是看不上的,他们看重的明星作家、作品的IP运营、版权改编。

这对于传统出版商来说是降维打击。即使对陆金波这样思维超前的出版人来说也十分难受。

所以他就把主意打到了张潮身上——只要能签下张潮的新书,果迈文化的军心就能稳住,那么自己和其他作家的谈判也能更顺利一些。

更不要说「潮汐文化」旗下还有那么多令他垂涎欲滴的签约作家……

不过这一次,他不会再以“收小弟”的心态去看待张潮了,而是寻找“盟友”,甚至寻找“靠山”。

张潮没有邀请他不要紧,他可以主动问啊——这不,张潮的回复短信也很简单扼要:

「欢迎,来吧。」

于是在2007年的9月10日,教师节当天,来自全国各地、天南海北的十多家出版社,一共20多个编辑齐聚燕京,在一个四合院里见到了张潮,也见到了他的新——

“《原乡》?好奇怪的名字。”朱妍玲轻声道。她手上的是一份A4纸打印稿,一迭大概50多页,还带着刚从打印机里出来的温热。

“嗯。这是一部科幻,我第一次写这种,有些拿不准,所以请你们过来看看。”张潮坐在院子的老石榴树下,啜饮了一口茶水后道。

这是一处三进的大四合院,占地面积大概400来个平米,是「潮汐文化」未来的办公地点,算是圆了黄杰夫的梦想。

美国那边的次贷危机已经到了如火如荼的时候,但在张潮的要求下,黄杰夫和他的同学及时结束了战斗,盈利超过400%。

张潮也兑现了自己的承诺,让黄杰夫从邢思媛他老爹那里买了一处四合院作为「潮汐文化」的集中办公区,从此不用在潘家园小区里“各自为战”。

邢有天自然乐意至极,自从邢思媛被张潮带进「潮汐文化」以后,不仅连着出了两本畅销书,而且还多次以“杰出青年作家”的身份出席各种活动,给他赚足了面子。

现在他在山西的煤老板圈子里腰杆都要比别人硬一点——别的煤老板的儿女都只会花天酒地地花家里的钱、到处造孽,然后让家里给擦屁股。

他的宝贝女儿呢,现在不仅花家里的钱少了,甚至都能给家里拿钱添置东西了!虽然那两三百万的版税对邢有天来说不算个事,但在煤二代里是头一份。

更关键的是,藉由作家这个身份,邢思媛彻底远离了这个是非地,开始形成新的社交圈子,都是燕京的年轻作家、文化人、大学讲师……

他最担心的事,已经不太可能发生了。

所以这一座四合院,他本来是要坚持送给张潮当谢礼的——但张潮坚决不要,还是付了款,走了正常的过户手续。

如今张潮惬意地坐在院子里,看着初秋的阳光漫过青灰砖墙,将四合院门楣上褪色的牡丹雕花染成蜜色。东南角的广亮大门虚掩着,门环叩响时惊起檐角一只白鸽;

院中那株老石榴树,玛瑙般的果实已压弯枝头,裂开的红籽像嵌着的朱砂……

多么美好的景致啊,就是院子里这些出版社的编辑,明明都是文化人,怎么一个个剑拔弩张、摩拳擦掌,像要打仗的样子呢?

煞风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