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重生2004:独行文坛 > 第七十章 你懂什么大先生?

重生2004:独行文坛 第七十章 你懂什么大先生?

簡繁轉換
作者:长夜风过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5-24 13:41:3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7月初,鲁院中青年作家高研班迎来了第一次文学沙龙,主题是“鲁迅作品的现代性”。

鲁院既然以大先生的名字命名,那么每一届高研班,都会有一个相关的专题活动,有时候是专家讲座,有时候是研讨会,而这次选择的形式是文学沙龙。

文学沙龙相对来说比较轻松,大家把教室里的桌椅排成了相围而坐的形式,桌上摆了果盘和茶水,还真有点畅所欲言的氛围。

不过形式虽然轻松,也是要有人主持大局的,这次沙龙主持人是鲁院的张院长,同时安排了人记录发言。

这次高研班将在7月底进行一次考核,选拔可以进入燕师大“作家研究生班”的人选。所以每次集中研讨、文学沙龙都会成为记录在案,成为考核的一部分。

2004年毕竟不同于1988年。这届高研班的大多数学员都有本科文凭,一部分已经有了硕士文凭,像张洪杰甚至已经是历史学博士了,所以普遍对硕士学位的需求并不像当年那些前辈那样强烈。

而且读硕士需要脱产两年,学员们基本都已经有家有室,也是单位的骨干,无论家庭还是事业都不允许他们有两年的空窗期。因此最后选择读硕士的恐怕不会很多。

在主持人张院长的简短发言以后,学院就开始热烈讨论起来。

首先是对于“现代性”的定义上,学员们还是比较快地达成了一致,认为这里的“现代性”主要还是指文艺或文学领域的现代性,即审美现代性——

解构宏大叙事,意味着将文学作品的平面化、琐细化和去深度化,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和后现代主义都可包含在现代性当中……

但是对于大先生作品中的现代性,大家则有着比较大的分歧。

许多学员认为大先生的一部分作品,如《故事新编》里的《眉间尺》(又叫《铸剑》)、《起死》,以及《呐喊》里的《白光》,具有一定的现代性,但是整体而言,大先生作品的框架仍然较为传统,有些讽刺与隐喻的使用过于直白。与同时代的小说家施蛰存能娴熟应用精神分析、心理分析相比,显然过于保守了。

甚至有学员进一步批评道,大先生的作品与思想都已经落伍了,当代作家有更好的学习对象,甚至应该彻底摒弃。

这样的言论引得不少人赞同。虽然也有一部分同学持反对意见,但是声量比较小。

其实出现“坐在鲁院里反对大先生”这样的情况也不奇怪。20世纪80年代末到21世纪初这十几年,是中国社会思想的嬗变期,从各个角度质疑、反对甚至要打倒大先生算是其中的一种思潮。

于华后来在一次演讲中说过,36岁以前,大先生是他唯一讨厌的作家。后来为了一项改编工作,他重新看了一遍大先生的小说,才发现大先生的伟大——《狂人日记》里一句“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了我一眼”就将一个精神失常者的内心世界塑造得惟妙惟肖。

演讲结束以后,一個挪威的作家过来与于华握手,说他当年对大先生的讨厌,与自己对易卜生的讨厌一模一样。

张潮一开始发言并不积极,直到讨论的风向越来越偏颇,才用他清亮的声音打破了教室里那一片低沉的氛围,说道:

“大先生的作品,不仅深具‘现代性’特征,更对今天的文学创作很有启示。首先,我认为现代性的主要特征是“祛魅”,人代替了神,成为精神世界的中心——原本由宗教统治的世界观被科学领域、道德价值领域与美学领域的不同的理性观念所替代……

大先生的作品,恰恰就是帮助国人完成一场迟到了300年的祛魅。

《祝福》《故乡》是对封建制度下,表面上温情脉脉的宗族关系的祛魅;《肥皂》《白光》是对传统道学理想的祛魅;《奔月》《伤逝》《幸福的家庭》是对传统婚姻与爱情关系的祛魅;《在酒楼上》甚至对自己前半生从事的事业进行了祛魅。

……

大先生曾多次言道,希望自己的文章速朽。但正因其具有强大的‘现代性’,所以不但未能速朽,甚至还因此近于不朽。”

一番话说完,整个教室都安静下来。张潮的发言,也许没有说服他们,但是无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考角度。

但不一会儿,就有一个刺耳的声音从人群中传来:

“屁大的孩子,你懂什么鲁迅!笑话!”

一时间众人哗然,张潮甚至都没看清是谁说的话,正想要发言驳斥,忽然一个温和和坚定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他不懂,那我呢,我算懂,还是不懂?”

众人往门口望去,只见一个脑袋圆圆、头发白白、眉毛粗粗的老头,站在那里,笑咪咪地看着大家。

鲁院的张院长首先反应过来,连忙起身,把老头迎到了主持席上,口中道:“钱教授,你来了怎么不说一声。”

来的正是燕大的钱立群教授,国内现当代文学的顶尖学者,同时也是研究大先生时绕不过去的一个名字。

钱立群教授坐下以后先和大家道歉:“今天这场文学沙龙,张院长本来让我来主持的。但是学校临时有事,我只能迟到了。不过迟到也有迟到的好处,站在门口,听到这么精彩的一场讨论,不虚此行啊。今天要是我来主持,说不定效果就没有这么好呢!”

接着话题一转,道:“刚刚双方的观点,我都听了。我认为,大先生不是不能批评,但是批评他,不能只站在今人的角度去看。

我们今天的思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我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生人,历经了几个时代,看到这种变迁。张潮这个‘屁大的孩子’讲的内容,我认为恰恰切中了要点……”

钱立群侃侃而谈了十分钟,然后拿出一叠打印稿,让工作人员分给了在座的学员。

大家拿到手里一看,发现是一篇极短的文章,还不够A4纸一面,标题是《为失败者的鲁迅》。再仔细一看标题下面的作者姓名——“张潮”。

教室里顿时议论纷纷。

钱立群道:“这是今年一个高三的考生——也就是我们高研班的学员,张潮,写的高考作文,是满分,登在报纸上了。虽然才800多个字,却对我有所启发。过去人们讲大先生,强调的是作为‘战士’的他;他死后,叶公超写出了一个‘非战士’的他;接着是竹内提出的‘回心’的他……

而这篇高考作文,虽然短小,却也提供了一个比较新颖的,看待大先生的视角。想不到年轻人中,还有这样读大先生的——吾道不孤,吾道不孤啊!”

看到众人都沉默了,钱立群又追加了一句:“大家都是写作的老手了。但1个小时内,800个字篇幅,又有谁能把大先生‘解剖’如此精微的地步呢?

所以他虽然是个‘屁大的孩子’,却也懂大先生啊!张院长让我在沙龙结束以后,进行一个总结发言。我本来准备了一份稿子,但是看到这篇作文,却让我改了主意了。今天,我要讲一个以前没有讲过的内容,主题就是——《失败的大先生和大先生的失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