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重生2004:独行文坛 > 第六章 可悲的厚障壁

重生2004:独行文坛 第六章 可悲的厚障壁

簡繁轉換
作者:长夜风过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5-24 13:41:3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周日一早,张潮就揣着身份证出门了,他要去开个银行账号,好收稿费。

时代让一些事情变得没有仪式感,比如稿费就是如此。张潮记得初中的时候发表了作文,稿费会以汇款单的形式寄到学校里,然后语文老师或者班主任会拿着单子到班上大声喊:

“张潮,你的稿费到了。”

虽然稿费只有5块钱、10块钱,但那种在众目睽睽之下上讲台“领奖”的感觉难以忘怀。

如今倒不是不能选择收稿费单,然后再去邮局兑换现金,但是那就必须把自己的身份信息写清楚。张潮不想在“午夜潮汐”这个ID的名气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前暴露身份。

就在张潮忙着开户这些事的时候,兰婷已经顶着一夜没睡的黑眼圈,瘫软在床上。

昨晚她拿着张潮这首《我是使爸妈衰老的诸多事件之一》在网络上反复搜索,甚至勉强翻译成了英文,在古哥网上也搜了一通——都没有找到任何相似的诗句。

她又翻出家里订阅的近年来的《星星》诗刊等文学杂志,同样没有任何收获。

“难道,难道真的是他自己写的?”所有的不可能排除以后,那么剩下的选项再不可能,也是那个答案。

兰婷把张潮当做对手,是因为张潮作文写得再好,那也只是作文,是学生所作。

而看到张潮写下“我是流水中较大的那块石头,将泪水分成两份”时,兰婷知道张潮写的已经不是学生作品,而是一个真正的诗人,在写一首真正的诗。

《我是使爸妈衰老的诸多事件之一》没有一个华丽的词藻,没有一句造作的抒情,没有一字刻意的押韵,只用最平凡、最琐碎的生活日常相组合,就构建出一个儿子对父母最深沉的感念和忏悔。

再看看自己写的那篇得意之作,顿时恨不得马上撕掉。

身为一个颇有家学渊源的文学爱好者,她知道写作上的有些门槛,有些人一辈子跨不过去,有些人努力一番可以跨过去——而有些人,则生来就在门槛里面。

比如朦胧诗派(虽然几乎谁都不承认自己是这派的)的代表诗人顾城,在他8岁的时候,就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杨树

我失去了一只臂膀,

就睁开了一只眼睛。

看过杨树修枝的一定懂得其中妙处:杨树枝条被砍下以后,树干上的疤就像眼睛。

顾城可以说天生就在门槛里,那张潮呢?兰婷认为他是经过努力跨过了那个门槛。

她觉得自己知道张潮为什么上了高中就不参加作文比赛还有征文——初三那场比赛,就已经证明了他的写作水平已经超过了普通高中生的天花板。要想突破,就不能在原先的框架里打转。

不参加比赛,那就是在“闭关修炼”,就像武侠小说里那些高手,要想突破境界,就必须与世隔绝,专心致志。

学生作文对张潮来说太幼稚了,甚至只会妨碍他探求文学大道。可笑自己还在其中摸爬滚打了三年。想到这些,再看看卧室书柜里陈列的各种奖杯,兰婷顿时觉得自己是个笑话。

自己和张潮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想到这里,兰婷又翻身下床,到客厅抄起电话,拨出了一个号码:

“喂……舅妈,我是婷婷,舅舅在家吗?……太好了,我现在过去。”

另一边,张潮也办好了银行卡,回家前顺道拐去一家电脑店,花10元买了一张3.5寸软盘,方便把文章从广播室电脑复制到微机室的电脑上。广播室的电脑并没有联网。

虽然2004年,U盘已经出现了,但是学校那批旧电脑只支持软盘。一张3.5寸盘,容量只有,连一部长点的小说都存不了。

回家以后,他就把写作的事告诉给了父母,当然不是全部。一来这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二来博客中华或者以后什么报社、出版社有电话打到家里,也不会被当做诈骗。

张父张母听完没有太诧异。儿子会写作他们一向知道,只是没有想到水平竟然到能给大报纸投稿的程度。不过也特地交代,不能因为沉迷写作而耽误了学习。

张潮心想这不是要瞌睡就来枕头了吗,一模考砸有借口了!

这方面倒是张父更懂,毕竟是老厦大生了,就询问道:“你写的都是什么文章?有没有底稿,给我看看。”

张潮回答道:“没留底稿。不过都是批评,批评‘新理念作文大赛’。可能人家觉得这个有噱头吧?”他知道父亲比较崇尚冲淡平和的文章风格,自己那三篇近于危言耸听,攻击性太强,看了父子间恐怕又是一番口舌。

发表以后他们就算看到了,自己也不在家里,吵不起来。

张父道:“你之前不是很喜欢这个比赛吗?书都买了十几本。”

“人是会改变的嘛。这几年他们的比赛越来越功利,文字也越来越模式化。我就忍不住批评了。”

“你怎么突然又对写作感兴趣了?上高中以后,你就没问过我作文,也没再往家里拿作文比赛奖杯了。”

张潮沉默了,没有回答。

“你不想说就算了。能重写拾起笔就好。”张父也不追问,而是宽慰道。

张潮心想,我倒是想说,可我真忘了……时间能磨灭很多记忆。二十年过去了,当初自己为啥中二地不愿意参加比赛,实在是记不太清。

这时候,家里的电话响了,张母去接了电话,不一会儿,出来对张潮道:“一个叫东方兴的找‘午夜潮汐’,说是文章发表的事。”语气欣喜,估计是想不到儿子说的竟然这么快就被证明了。

张潮去客厅接了电话:“喂……东方兴先生,我就是‘午夜潮汐’,初次通话,十分荣幸。报社那边有反馈了?”

电话那头的东方兴一愣,张潮的声音出乎意料的年轻,还带着男性刚渡过变声期之后那种特有的清亮。对方才20出头?不过他很快调整好,继续说道:

“您听起来真是年轻,冒昧的问一句,您还是大学生?”

“年龄不影响发表吧?”

“倒是不影响……英雄出少年啊。我帮您问过了,《南国周末》愿意独家登载你的稿件。”

“稿费标准呢?”

“《南国周末》的稿酬标准一向是每千字80-120元,这次独家用你的稿件,他们愿意出按120元给。三篇都要,差不多一万字整,大概就是1200。稿件登出以后的次月支付。”

张潮没有意外,2004年左右报纸杂志的稿酬差不多就是这样。这年头平均稿酬最高的其实是《故事汇》,有千字300左右,谁让它销量高呢。

当然这都是没什么大名气的作者,如果是名家,由杂志邀稿,那又是另外一个价格了。曾经有个女性杂志邀请燕京的“痞子作家”王硕写专栏,王硕就开价一个字5元把人吓跑了。这还是2001年左右的事情。

张潮现在还没有什么名气,自然没有什么特别待遇,于是爽快的答应了。

不过东方兴还有别的事谈:“昨天怎么没有看到你更新?”

张潮答到:“周末嘛,总得休息一下。下周一应该能恢复更新。以后准备一周写2-3篇。毕竟想‘新理念’大赛这样能从多个角度切入评价的社会公共事件不是天天都有的。”

“你打算专门走社会批评路线吗?”

“当然不是。文艺批评,小说,散文,诗……都会写。哪能全写批评,我可当不了迅翁。”

“哈哈……你不想当,有的是人想当呢。‘当代迅翁’,不知道多少人在抢这个帽子。”

“这顶帽子谁爱戴谁戴,反正我不戴。您有事就直说吧。”

“你是爽快人,我就不客气了。《南国周末》的编辑想让我转告你,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可以成为他们的特约作者,以后有稿子可以优先投他们。他们很看好你。”

“……”张潮不置可否。东方兴是博客中华的掌舵人,怎么可能为他人做嫁衣。

东方兴听张潮没有反应,只能继续说:“其实我也很看好你。所以这次特地把你的两篇文章做了首页推荐。《南国周末》也是在我们博客中华的首页上看到你的文章的。”

戏肉来了。张潮先给东方兴再次表示感谢,再问道:“您是不是担心我以后稿件都投给《南国周末》,不在博客上放了?”

“《南国周末》影响力虽然大,但毕竟是传统媒体,受众始终有限。但我们博客中华就不一样了,互联网的传播是无远弗届的,任何一个网民,只需要轻轻一点,就可以看到你的文章。你知道现在中国有多少网民吗?一个亿!……”

东方兴在滔滔不绝给张潮画自己和面的互联网大饼,殊不知张潮来自20年后,早就免疫了,只静静听东方兴装Boy。

东方兴画了十分钟的饼,发现张潮始终回应得不咸不淡,忍不住问道:“你是怎么想的?”

张潮斟酌了一下,回答道:“我当然愿意在博客中华继续发,但是发博客毕竟没有直接的收入……”

东方兴说道:“你的文章,只要质量没问题,我们可以重点推荐。而且透过我们的平台,你的文章也可以让更多传统媒体看到,他们转载了,也会给你稿费。不过……”

“不过什么?”

“我希望传统媒体转载你的文章的时候,可以带上博客中华,比如署名,可以是‘博客中华·午夜潮汐’。”

张潮考虑了一下,说道:“那为什么不能是‘午夜潮汐(博客中华)’呢?”

“……”东方兴一时无语。

“署名关系着版权,即使笔名也是一样。虽然我相信您的信誉,但我希望能更正式一些。目前这三篇,我可以口头答应您,《南国周末》刊载的时候,可以在引语或者结尾部分加上‘博客中华’字样。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我也可以把文章转载的代理权,委托给您。至于如何联合署名,我需要一些法律层面上的保证。”

东方兴没想到这个声音稚嫩的小伙子,维权意识竟然这么强。在互联网发展的早期,版权意识是很弱的,甚至有人认为分享精神就等于可以任意盗用别人的作品。很多有才华的作者随手写随手发,别人随便转随便偷,都不以为意。

“怎么,我提的要求很过分吗?”

“不过分,不过分。你有这个意识很超前啊!我会请律师起草一个协议,把我们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讲清楚。不过我需要知道您的真实姓名和收件地址,否则这协议可不会自己飞到你那里。”

张潮这才把自己姓名告诉了东方兴;地址则犹豫一下,决定还是告诉他学校地址——毕竟自己每周只有不到一天时间呆在家里——当然没说自己是哪个班的学生。此外顺便把新开的卡号告诉给了东方兴。双方都确认各种信息无误以后,才结束了通话。

挂掉电话的张潮一转身,就看到父母站在身后,恐怕已经全程旁听了,所以二位的表情有些目瞪口呆,可能是没想到儿子竟然能这么从容地与人交涉,维护自己的权利。

“你都是从那儿学的这些?”张母疑惑地问道。

“……说来你们可能不信,我上个星期被陈欢传球砸了下脑袋,然后就会了。”

“……你猜我们信不信”

“……”

而远在燕京的东方兴看着写着张潮姓名、地址和卡号的小本子,心想原来是个年轻老师,想必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有空写文章,难怪都是半夜发博客,ID叫做“午夜潮汐”。

不知不觉,就到了周日下午,张潮吃过午饭,就提前回了学校,和陈欢打球。

陈欢看到张潮的新造型,眼睛都直了,还想上手去摸张潮的头,被他一把把手打开了。

陈欢啧声道:“你这都快赶上我帅了,去哪儿理的?我知道了,你这是抓住青春的尾巴,要泡妞啊!说说,看上哪家姑娘了?”

张潮一个跨步绕过陈欢,把球投进,然后才道:“不谈恋爱就不用打理个人形象了?我青春长得很,不着急这一时半会儿。——这火车头的新球太硬了,便宜没好货。”

陈欢不依不饶,继续猜道:“是兰婷?个子矮了点,但是长得挺漂亮,关键是……”说着说着,陈欢双手在空中各画了一个半圆,“啧啧,你小子有追求啊!”

“傻大个,你说谁个子矮?”兰婷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在球场边,怒气十足地瞪着陈欢,还用手也比划了一下陈欢刚刚的手势,“说说看,这又是什么意思?”

陈欢吓了一跳,他嘴上是花,可是只敢在男生群体里花,对女生是万万不敢的,何况是兰婷这样老师宠得很的学霸。

张潮替陈欢解了围,对兰婷解释道:“他没有别的意思,就是开个玩笑。你怎么这么早就来了?”

兰婷狠狠盯了陈欢一眼,没有继续追究,回答道:“我要整理这次征文投稿。”

“哦。那我那篇你找到‘原版’了吗?”

“……”兰婷心想你真实哪壶不开提哪壶,不过她的性格不会回避自己的错误,索性大方的承认,“确实没有找到,是我小看你了。”

张潮微笑着说:“那我今天可以去广播室用电脑了吗?”

兰婷道:“可以是可以……不过,你要告诉我,你是怎么变得这么利害的?是什么书启发了你,还是……有哪位高人指点?”

张潮一愣,怎么你也这么问,于是再次答到:“说来你也不信,我上个星期被同宿舍的刘旭阳打了一拳,突然就觉得大脑一片清明,然后就会写了。”

接着指了下陈欢:“不行你问他,是不是真事。”

陈欢当然猛点头,道:“我作证,这小子就是被刘旭阳一拳打开窍的!”

兰婷怒道:“你把我当傻子吗?你不愿意说算了。”然后就气呼呼地离开了球场。

张潮把球一丢,跟在兰婷后面,追着问道:“你可不许耍赖啊,都说好的。我现在就想写东西,你现在就给我去开门……”

“不开不开就不开,你自己说下周开始。”

“诶,反正都要用,提前一天怎么了……”

“让你把我当傻子!”

“我说的都是真的……”

年轻的声音响彻空旷的校园,消融在蓝得有些出奇的天空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