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我父刘玄德 > 第474章 襄阳诡局

我父刘玄德 第474章 襄阳诡局

簡繁轉換
作者:网文老大爷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25 01:31:41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474章襄阳诡局(第1/2页)

然而,刘封却仿若那巍峨屹立的磐石,不为求情者的言辞所动。他面色沉稳,双眸中透着坚定与冷静,不紧不慢地抛出了一个令人难以辩驳、极具信服力的理由。

“扬州军自东向西,一路而来,所经之处,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自蕲春以来,直至江陵,扬州军纪律严明,可谓是秋毫无犯,百姓皆是有目共睹。而各地的世家大族、豪强巨商,封亦是保持了应有的尊重,此皆众人有目共睹。可如今竟陵、鄀国等地方,悍然举兵对抗天兵,若是不予以惩处,那日后其他城市纷纷效仿,又该如何是好?况且,对于这些胆敢负隅顽抗的地方,若是不能给予严厉惩罚,那又该如何向州陵、鄂城、邾城等顺应天命、弃暗投明的县邑交代?”

刘封一番话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如同一把把锐利的剑,直击求情者们的内心。求情者们听后,顿时哑口无言,他们心里清楚,刘封心意已决,就如同那既定的山川走势,难以更改半分。

扬州军自成功攻克鄀国城后,便迅速将此地作为了至关重要的前进据点。一时间,城中一片忙碌景象,士兵们有条不紊地囤积着粮草、被服、药材、军械、财帛等各种物资,每一件物品都摆放得整整齐齐,只为了能够从容应对即将到来的大战。

不过,相较于后勤线的顺畅无阻,前线的战事进展却犹如蜗牛爬行一般,肉眼可见地放缓了下来。

刘封的坚决态度并没有如他所预期的那样,使得襄南地区迅速崩溃。相反,钟祥、邔国、宜城、上洪、汉南等地的抵抗愈发激烈。

细细探究其中缘由,其实并不复杂。一来,这里毕竟紧邻襄阳,乃是刘表花费多年心血、精心经营的核心地盘。此地的百姓对刘表的认同感和忠诚度极高,民意基础十分深厚,这远非蕲春、鄂城、邾城这些距离较远,且由黄祖这种藩属治理的地区所能比拟的。

二来,恰恰是刘封坚定不移的惩治态度,起到了反作用。

曹操习惯以屠城威吓守军,可依然有不少城市坚守,究其内因,不过是厌恶曹操,以及忠诚主君几个原因罢了。

如今刘封的态度并非仅仅只是针对襄南诸城,而是为整个刘封军做一个系统性的纲领。

襄南这些城市距离襄阳不足百里,本就是刘表的核心地盘。刘表单骑入荆州也快十年了,而且他的政治能力也是颇有手腕,自然也就绝不缺少对其忠心耿耿的士人豪强的。

对于这些人,刘封的敕令不但起不到劝降的作用,反而激起了他们更为坚决的抵抗意志。这些地方的百姓和守军,抱着必死的决心,誓要与扬州军抗争到底。不过对于南郡和江夏郡的剩余县邑来说,就又不一样了。

尽管襄南的这些城邑抵抗意志无比坚定,可双方之间的实力差距却犹如天堑一般巨大。若不是刘封爱惜士兵的性命,舍不得让他们承受过多的伤亡,这些县邑恐怕也难以抵抗如此之久。更何况,虽说进展缓慢,但各处都在稳步推进,各地偏师的主官们个个信心满满,纷纷立下军令状,信誓旦旦地表示大致都能在十天半月内拿下各自的目标。

然而,刘封却一点都不着急,他仿若那沉稳的老猎手,静静地等待着最佳时机。他不但没有催促下面的将领们加快进攻节奏,反而压住了众将急切请缨的热情。

在刘封看来,这可是千载难逢的练兵实战好机会。这些城市中的守军,大多是地方豪强的私兵以及临时招募的青壮,他们的战斗力并不强,但是有坚固的城墙可以依托。对于扬州军来说,这样的对手实在是再合适不过的“沙包”。

况且,在这一轮的扩军之中,贾逵、赵云所部都补充了不少新兵。尤其是贾逵所部,新兵的比例竟然高达一半以上。

虽说这些新兵中有很多人曾经都在袁术、黄巾、孙策、王朗等人手下当过兵,是所谓的老卒,但扬州军的训练方法冠绝天下,他们曾经接受过的训练,与扬州军的严格训练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而且,新兵与老兵之间的融合,也急需一场实战来完成磨合。

这样一来,这些战力不强、战斗意志却合格,又不会轻易崩溃,且有城墙依托的对手,简直是完美的练兵对象。

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后勤物资还在紧张地转运之中。即便扬州军在短时间内攻到襄阳城下,面对襄阳城那坚固无比的防御工事,也只能是无可奈何。

毕竟,襄阳城可不是这些小城能够相提并论的。严格来讲,襄阳城地跨汉水两岸,与汉水北方的樊城紧密联为一体。不算城中的驻军,仅仅凭借襄阳城内的庞大人口,就能随时动员出一支两三万人的军队。

这样的军队,若是在野外作战,自然不是扬州军的对手,但若是用来守城,那可是绰绰有余。如果再能同时有两三万人的精锐部队作为核心力量,其战力更是能翻上一番。

最后一个原因,则是刘封不想把刘表逼得太急。

他心里明白,一旦把刘表逼到绝境,刘表很有可能直接向北边的曹操屈膝投降。平心而论,刘备父子和刘表之间的关系,要远比刘表和曹操之间的关系深厚得多。毕竟,双方在过去的合作中,都给对方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刘备父子靠着荆州的粮食销售,不仅在徐州境内顺利完成了屯田大业,还成功稳住了扬州的江北两郡。使得庐江、九江并没有因为大旱而陷入崩溃,保住了难能可贵的元气,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刘表同样也没有吃亏。从刘封这里,他源源不断地拿到大量的霜糖、雪盐以及各种先进的铁制农具,尤其是那曲辕犁,更是让他收获颇丰。这些物资不仅让他大发了一笔横财,同时也大幅度地提升了荆州的粮食年产量。

仅仅靠着曲辕犁这一件东西,荆州这两年的年产量最少也提升了三成。霜糖、雪盐等珍贵物资,也给刘表带来了海量的财货,这使得他有足够的财力和底气开始扩编嫡系的刘家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74章襄阳诡局(第2/2页)

在荆州的十四万军队中,刘表嫡系的兵力如今可是占了整整五分之二还多。要知道,原来可是连五分之一都不到的,这几乎相当于扩充了一倍。可也正是因为这种贸易带来的双赢格局,才让经历了收容刘勋之后的两藩,继续维持着表面上的和谐。

然而,刘封这次的“背刺”之举,属实还是挺伤人品的。但谁让这次的机会实在是太好了,简直是千年一遇。而且一旦错过,往后再等二十年,也再也不会有如此绝佳的机会了。

即便是孙十万背刺关二爷,与刘封这次的行动相比,也远远无法相提并论。毕竟孙十万付出的名誉和人品代价,要比刘封这会儿大上数倍乃至十倍,而他所获得的收益,不过是区区四分之一个荆州,而且还是被战火打得千疮百孔、破败不堪的荆州。

由此可见,眼下机遇之难能可贵。

襄南的战局依旧在刘封的掌控之中,一切都按部就班地继续推进着。

而在南面,周瑜已经马不停蹄地赶到了江陵城中。他一到,便立刻雷厉风行地接手了南郡的所有事务。同时,刘封也对他加以江陵都督的加衔,郑重地委任其负责江陵战区的诸军事。周瑜深知责任重大,他日夜操劳,精心部署着各项防御和作战计划,力求将江陵打造成为坚不可摧的堡垒。

其间,还不时传来贺齐、高顺在南方的进展消息。两人携手合作,精心设局,在夏收之时成功引山越主力下山。随后,他们与山越军队展开了激烈的交锋,三战三捷,斩杀和俘虏的敌人过万。如今,会稽郡中的几大山越首领已经吓得抱成一团,龟缩起来抵抗。

他们被贺齐、高顺联手揍得毫无还手之力,心气尽丧,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入冬之后。他们天真地以为,到了那时,汉军会因为天气寒冷等原因而自动退兵。

总体来说,局势还是一片大好,一切都朝着刘封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不过,当刘封见到郗虑的时候,他的好心情终于戛然而止。

八月上旬,郗虑顺着丹水一路南下,历经五日的舟车劳顿,终于抵达襄阳。

对于郗虑的出访荆州,整个荆州有两个人最为不满。

一个自然是刘封,而另外一个,正是刘表。

刘表当初不过是出于无奈,答应向曹操低头,企图借曹操的援军来制衡并击退刘封的扬州军,可这绝不意味着他真心愿意投降曹操。

毕竟,刘表在荆州经营多年,自有一番雄心与抱负,怎会轻易臣服他人?

然而,事情却一步步发展到如今这般难以挽回的境地。其中最关键的原因,便是刘表的基本盘遭受了重创。

他的嫡系军队眼下可谓是损失惨重,张允在汉川畏缩不前,麻痹大意,竟一晚上送掉了三万人马,让刘表这几年卖粮换来的心血付诸东流。

紧接着传来荆南刘虎在巴丘又折损了一万,更是雪上加霜。

如今襄阳城中剩余的部队也被蔡瑁牢牢掌控。

偌大的襄阳城中,刘表能够随心所欲指挥的士兵,恐怕不足千人。

其实到了这个节骨眼上,就连那些平日里忠心耿耿的刘表亲卫们,看着如今的局势,在内心深处也难免产生了动摇。

刘表失去了嫡系部队的支持,自己的身体也因为这一系列悲惨的战报,被气得卧床不起,难以起身。

此时,荆州的士族们见风使舵,纷纷暗中勾结串通起来,试图在这混乱的局势中谋取自身的最大利益。而在这个关乎荆州命运的关键时刻,有一个人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最终的走向。

此人正是蔡瑁。

蔡家身为南阳的大族名门,在襄阳更是如同地头蛇一般的存在,根基深厚,势力庞大。

蔡瑁不仅是刘表的姻亲,还是如今襄阳城中剩余部队的主帅。他手中掌握着关键的军权,一举一动都被各方密切关注,成为了左右局势的关键人物。

这一系列复杂的因素相互交织,让荆州的局势变得愈发扑朔迷离,一场更大的风暴似乎正在黑暗中悄然酝酿,随时可能爆发。

郗虑抵达襄阳的第三日,夜色如墨,万籁俱寂。

蔡瑁趁着夜色,身着一袭黑色斗篷,悄悄的从后门进入了州府之中。

刘表的夫人乃是蔡瑁的二姐,蔡瑁对州府的布局自然是了如指掌,毫不陌生。进了后院,蔡瑁迎面看见自家二姐。

昏暗的灯光下,二姐的眼神中透露出复杂的情绪,她并没有和蔡瑁说话,只是给了对方一个意味深长的见机行事的眼色,便转身匆匆离开。

蔡瑁也没有去追,他心里明白,二姐能出现在这里,就已经是个好兆头,至少自己不用担心自身的安全问题了。

很快,蔡瑁在侍从的轻声引领下,来到了刘表的卧房,房间中灯火通明,自扬州采购而来的灯油被毫不吝啬地点燃,几十盏油灯齐放光芒,将整个房间照得如同白昼一般。

“府君。”

蔡瑁进屋后,绕过华丽的屏风,一眼就看见了榻上虚弱的刘表,赶忙快步上前,脸上带着关切的神情问候道:“您身体可见大好?”

声音中满是敬重与担忧。

听到蔡瑁的声音,刘表缓缓睁开了眼睛。此时的刘表,老态尽显,面色苍白如纸,皱纹如沟壑般刻在脸上。要不是局势已经到了如此危急的时刻,他实在不想以这副狼狈的模样召见蔡瑁。

“德珪来了,且宽坐。”

刘表吃力地抬起手,微微摆了摆,那动作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一旁的侍从见状,立刻心领神会,为蔡瑁端来了胡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