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我父刘玄德 > 第508章 司马建言

我父刘玄德 第508章 司马建言

簡繁轉換
作者:网文老大爷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25 01:31:41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508章司马建言(第1/2页)

曹昂带着些许骄傲和自豪的神情,慷慨报道:“启禀父亲,去时您吩咐的三件事,孩儿已悉数办妥!”

曹昂这边兴奋不已,可曹操听了却是心神剧震,险些没能维持住脸上的笑容。

“这、这……”

曹操压下心头强烈的疑惑,维持着强笑道:“我儿可速速详细道来。”

“喏!”

曹昂没能看出曹操的假装,只是将自己南下一行如实道来,尤其是和刘封交谈的部分,更是如数家珍的字字复述。

听完之后,曹操脸色也重新恢复了平静,故意带着疑惑道:“左将军所求,仅仅只是这几座城邑?”

“确实如此。”

曹昂郑重的点了点头,同时也说出了自己的看法:“父亲,以孩儿之见,陈留残破,民生凋敝,若能以这几座空城换得左将军精兵来助,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情。”

曹昂口中的空城其实是有些过分了,如今的陈留,经过历任陈留郡守的苦心经营,也恢复了一些元气,陈留城中人口也有了一千六、七百户,近万人之多。整个陈留郡更是达到了七万余口,虽然和巅峰时期相比,可以是十不存一,但好歹也不是空城了。

不过曹昂的话倒是提醒了曹操,若是真要做交易的话,却还可以把这些城中的百姓悉数迁走,反正刘封想要的也只是城池。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曹昂不经意的一句话,却是让曹操的拆迁之魂再度复苏。

“诸君以为如何?”

先前倾听曹昂汇报时,曹操就在思索刘封到底打的什么主意。

这并非是曹操不识好歹,而是这三条建议中,其实只有前两条是他真心提议的,第三条不过是试探手段而已。

如今对方直接把应手给接下来了,这让曹操如何能不疑神疑鬼。

其实此刻堂上不仅仅是曹操多疑,就连荀彧、满宠等人,也是十分疑惑不解,想不出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可哪怕以夏侯惇的谋略,都觉得其中很可能有什么蹊跷,是他们没能看出来的。

曹昂自然也看到了这一点,但这并不妨碍他全盘完成了曹操的任务,至于是否接受,他又没有直接答应下来,自然还是由父亲定夺的。

一时之间,堂上陷入安静之中,众人皆是沉思起来。

“左将军如此忠义,自当是一件好事。”

思索了片刻后,刚刚奉命回到洛阳的曹仁竟然第一个开口道:“主公,其实此番之关键不在河内,而在陈留。”

“哦?”

曹操闻言,顿时来了兴趣:“子孝有何高见,还请教我。”

曹仁感受着堂上众人的目光,挺起身体,拱手道:“臣的意思是,主公如今最需要考虑的是陈留那些城的价值。若是觉得它们高过援兵,那自当谢绝大将军之请。若是觉得它们不如援兵,那就应允大将军之请即可。”

“子孝所言甚好。”

曹操笑了起来,点头赞许道:“可谓是一针见血。”

曹操看似嘉奖了曹仁,可实际上内心却并不如他脸上那般高兴。

曹仁说的这个道理,他自然也是明白的,但在他看问题的高度上,却不能这么简单。以曹操、荀彧、满宠等人的智慧,本能的就会怀疑刘封欲求两沟水之地的深层目的。

且即便是表面上来看,若是应允了刘封,他和兖州可就没法连成一片了。

虽然不会有被切断联系的风险,可依旧让他十分忌惮犹疑。

“主公,臣有一思,不知是否当讲。”

曹操抬眼看去,只见一风仪峻整,有雄杰之表,身长七尺五寸的青年正位列末席。刚才说话之人,正是这位姿貌魁伟,骨相非常的青年。

“不意仲达亦有高见,正当教我!”

曹操认出了对方的身份,乃是他新招募的青年俊彦,河内名门司马氏的嫡系子弟,大将军府中属掾司马朗之弟司马懿。

由于刘封引起的蝴蝶翅膀,使得曹操这边精英人才减少了许多,更重要的是,汝南以及小半个颍川没能如历史上那般落入曹操之手,反而成了刘备、刘封父子的地盘。

如此一来,缺乏人才的曹操只能向关中、河内,河东等地寻找,同时也提升了麾下兖州人的待遇,以此来缓解人才匮乏的困境。其中司马朗、司马懿兄弟俩,就是他这两年里拔擢出最为出色的几人之一。

听见曹操允许自己发言,司马懿依旧恭敬行礼,之后才缓缓开口道:“启禀大将军,以臣下之见,左将军恐有意于河内。”

司马懿的声音不大,却如雷霆炸响在曹操的耳边,让他猛的醒觉过来。

不过曹操神情却是丝毫不变,只是鼓励似的点了点头:“仲达可试言之。”

司马懿露出受到鼓励的激动之色,继续说道:“两沟之地,断我东西之衔,纵观左将军做事,向来周全,此番如此贸然,所图必然不小。以臣下之见,唯有用兵于河内,方才值得如此开口。”

曹操心中一喜,脸上却故作疑惑不解道:“仲达此言,我实不懂。方才子脩也言道,左将军欲以两沟之地,换其出精兵于河内助战,如此清楚,有何所图?”

司马懿却是答道:“大将军,臣下的意思是,左将军欲用重兵于河内,其有此图,故未雨绸缪,想要保障粮道,才会提出这等要求。”

曹操悚然一惊,司马懿说的这番话,他其实也想到了,但唯独没想到刘封要用重兵在河内。

曹操原本想到的是,刘封可能担心那数千精锐部曲的安危,故而想要掌控一条能够随时增援,撤退的通道。他之所以没想到司马懿所说的这一层,并非是智谋不如司马懿,而是双方看问题的视角不同。

曹操是诸侯,又是将军,自然最先考虑的是精锐部曲的安危。而司马懿却是士族子弟,而且还就是河内人,本能的会对河内的诸事更加在意,也会格外的看重河内。

虽然觉得司马懿言之有物,可曹操却依然没有全信对方:“仲达可有证据?”

这种事情,多半都是猜测揣度,哪里会有证据。

可司马懿闻言,却是不慌不忙的答道:“臣有一计,可试真假。”

曹操兴趣更浓,做了个邀请的手势:“仲达请言之。”

司马懿抬手作揖还礼,随后道:“大将军可传信左将军,允其所请,却拒其增兵。”

“允其所请,却拒其增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08章司马建言(第2/2页)

堂上诸人都听呆了,这不是白白便宜了刘封吗?

一时之间,堂上夏侯惇、曹洪等人都以一种看内奸的眼神紧盯着司马懿了。

可曹操、荀彧、满宠等人却是回过味来了,不约而同的深深瞥了司马懿一眼。

只见司马懿宠辱不惊,神情淡然的坐在原地,既没有因为夏侯惇、曹洪等人怀疑的目光而忐忑,也没有因为荀彧、满宠惊异的眼神而感到自矜。

唯有曹操的反应,却是一直被司马懿暗中关注着。

“好一个允其所请,却拒其增兵。”

曹操哈哈大笑起来,显然是看出了这一试验手之妙。

之前反复提到过,曹操领地其实相当尴尬,几乎沿着黄河一线排开,袁绍但凡南下,必定要和曹操大打出手,几乎没有回旋的余地。

后来虽然拿下了关中,可情况并未有转变多少,毕竟关中依旧和曹操的原领地形成了一字长蛇阵,只是变得更长了。

直到刘封攻荆,刘表出奔,这才让曹操捡到了一整个南阳盆地,至此,曹操才总算是有了战略纵深可言。

再加上朝廷、天子俱在洛阳,以及兖州叛乱的前科,因此,洛阳、南阳、关中这个三角领地,已经成了曹操最为重视的核心领地,反倒是兖州,只是成了供应粮食物资,人力兵士的产出地了。

只看曹操如今麾下文武班底,除了程昱、满宠等少数几个兖州人,其他哪里还有兖州人的影子。

故而在关键时刻,如果让曹操选择的话,他必然会选择保留洛阳、南阳和关中。

既然这样,那刘封现在索要陈留的这个请求不但不是挑衅,反而还是正中下怀了。

一旦让出了陈留,两方作为盟友,刘封、刘备父子根本不会阻拦曹操东西领地的互通,反而还会被顶到第一线来承受袁绍的压力和攻击。

事实上,原来时空的官渡之战中,袁绍选取的突破点就是在陈留郡,延津和白马津这两处大战之地,也都是陈留郡境内的重要渡口,需要配以重兵。

最妙的是,刘封所求的仅仅只是两沟水沿线的几个县邑,陈留的大部分土地和太守名分依旧是属于曹操的,日后就是想要回来都师出有名,更别说还能据此试探刘封心中真正的目的了。

司马懿此计,堪称一计多得。

如果刘封没有这些想法,只是司马懿杞人忧天了,那即便损失了些许土地,能把陈留一线让给刘封所部防守,也减轻了自己的压力。

如果刘封当真是要增重兵于河内,那自己可就要好好慎重考虑了。

想通了这些问题后,曹操当即夸赞道:“仲达所言,我深喜之,且容我细思。”

司马懿自然不敢有异议,事情就告一段落。

等到众人离开之后,曹操将荀彧、满宠、夏侯惇、曹仁、曹洪这几个一等一的心腹重臣、爱将留了下来,显然是要开小会。

“汝等以为司马仲达之言,可行否?”

果然,曹操第一句话提的就是司马懿的计策,可见他对此相当重视。

满宠率先点头称赞道:“司马仲达不愧是少年天才,自小聪慧机敏,其所判断,颇为可信,最后一计,宠以为可以一试。”

满宠的表态,让曹操频频点头,但最后却是问道:“刘子升若是当真如司马仲达所言,意在河内,我当如何应之?”

几个心腹齐齐陷入沉默,过了好一会儿,一个清亮的声音响了起来。

“明公可应之。”

说话之人正是荀彧。

只听见荀彧继续说道:“如今天下三分,袁绍最强,刘备父子次之,明公最弱。当下唯有两强相争,明公方能从中渔利,否则,无论明公是助袁,还是助刘,都只会是马前卒,用来消耗对手罢了。”

曹操脸色一正,荀彧这番话可说到他心坎里了,不由得聚精会神了起来。别说是曹操了,就是夏侯惇,曹仁也凝重了起来,迫切的想要听听荀彧对此有什么解决之法。

荀彧接着说道:“虽如今不知其因,可左将军却有与袁绍决一雌雄之心。明公如今不但不该阻挠,反而应该顺水推舟,以厚左将军之意,方是上策。”

曹操恍然,荀彧的意思是,如果刘封有意集重兵于河内,那必然是要同袁绍决战的。

这其实相当好理解,河内距离邺城不过几十里地,就算包括被袁绍侵占的那部分,也不过才一百里地。

这点距离,简直和卧榻旁边没有区别。

只要刘封在河内布置下重兵,就算他不动手,袁绍也得主动过来逼他动手,否则,袁绍以及邺城上下睡觉都睡不安稳了。

曹操缓缓颔首,心里十分赞同荀彧的意见,只要刘封敢调重兵入河内,后面的事可就由不得他了。

到那时候,就算刘封有心罢手,或是控制交战规模也是不可得也。

曹操捏着短须,确认道:“那以文若之见,我当竭力促成此事?”

“不可。”

荀彧却是摇头否决:“以彧之见,明公当欲拒还应。若我等所料无误,左将军自会主动行事。”

“文若之见,尔等以为如何?”

曹操没直接答应下来,而是问了问在场的夏侯惇、曹仁、满宠和曹昂。其他四人仔细想了想,觉得荀彧之见可谓上乘,并无什么不妥之处,先后点头表示认同。

看见儿子和心腹们尽皆赞同,曹操也下定了决心:“既然如此,那就先按文若之意决定,若有其他情况,届时再议。”

“喏!”

众人纷纷行礼应下。

等到众人尽数离开之后,曹操仍然坐在席位上,摸着短须思索着。

他心里一直有一个念头,却没人提及。

那就是河内若是为刘封重兵所驻,陈留又给刘封留了一条补给线路,那万一让刘封顺利站住脚跟后,河内还有他曹操的份吗?

而且一旦河内有失,曹操的西部领地可就同袁绍彻底断绝联系了,眼下看是好事,可若是日后出现了变化,诸如曹刘翻脸了的话,那可就未必是好事情了。

可偏偏在座诸人都没有提到这一点,夏侯惇,曹仁他们看不见可能是真,可你说荀彧、满宠、司马懿这些人也尽数看不到,曹操如何肯信?

曹操目光幽幽,良久之后,方才起身离开了大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