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我父刘玄德 > 第540章 西南侵蚀

我父刘玄德 第540章 西南侵蚀

簡繁轉換
作者:网文老大爷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25 01:31:41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540章西南侵蚀(第1/2页)

一见面,两人就知道了刘封召见他们的目的。

建城。

刘馥固然满心欣喜,而孙权则有些郁闷了。

刘馥年纪大,此时已经四十多岁了,学识、经验、能力都是巅峰期,该学的东西早就学到了,建城的知识自然也不例外。

可孙权不同,如今的孙权才刚过二十,能力虽然不错,可学识真拍马也比不上刘馥,建城这门知识,他更是完全没有碰过。

了解了具体情况之后,刘封当即做出决定。

以刘馥为主,孙权为辅,负责兴修武昌、汉阳两城。

武昌城位于长江南岸,依托蛇山而建,而汉阳城则是位于长江以北,依托鲁山而建。

武昌为港口城,汉阳则为要塞山城。

刘馥很是高兴,这是自他投入刘封麾下之后,第一次得到重用,而他身边的孙权则有些信心不足,好在刘封也给他安排了个主要负责人,他在心里暗自琢磨着该如何应对。

很快,孙权就感受到了刘馥的亢奋,仅仅只是七八天的时间,刘馥就拿出了两份草图,以及大致的预算规模,拉着孙权来跟刘封汇报。

看着草图上构建出的两座城市,汉阳乃是一座山城险塞,完全建立在山上,规模不大,却很是易守难攻,不比之前的夏口城来的差。

与之相比,武昌城却和历史上的不一样,它虽然依托蛇山,却并没有建立在蛇山上,而是建在了山下的平原上。

整个城市分为港口和城区两个部分,港口建立在长江江畔,而城区则建立在平原上,并利用长江和蛇山的地形巧妙的构成了地理防护,因此,武昌虽然是平城,却依旧拥有不小的防御能力。

刘封对此相当满意,尤其是看了预算之后,就更满意了。

刘馥并没有图大图快,设计的城市大小很符合刘封的预期,而且还留有充足的扩建空间,可见是用了很大的心思。

刘封没有吝啬言辞,好好的夸奖了刘馥一番,并将这件事情彻底交给了对方。同时,在言语间作了一番暗示,告诉对方有许多物资会走他这里继续西去,让他不要误解。

很快,刘封要在武昌建新城的消息开始扩散了出去,各方势力都收到了这一消息,并加以研究,随即发现了武昌的重要性。也正是如此,武昌新城的建设,很好的掩盖了刘封的真实目的,使得物资的调度变得更加迅速和隐秘。

时间慢慢推移,就在司马懿启程准备经弘农入关中,然后过长安走褒斜道赶赴汉中的时候,河北也有了新的动作。

袁绍派人来议和了。

袁绍不仅仅派了心腹谋士辛评出使徐州,尝试同刘备议和,结束青州战事,更派出郭图前往雒阳,光明正大的请求朝廷和天子调和青州冲突。

袁绍这一手大大出乎了众人的意料。

实话说青州战事打到现在这个地步,其实对于双方都是一种纠结了。

袁绍固然不想打,刘备其实也想要停手了。

利县大败之后,除非刘备加注,而且还得是大规模加注,否则绝无可能有大的斩获了。即便能击败袁谭,沮授那两万人可就在临淄待着呢,刘备军根本没有机会扩大战果。可若是想要创造机会,那就得增兵,最少三五万人,得有压倒性的优势,才能将沮授所部也一并考虑进去。

这就得刘备压下自己手里绝大部分的筹码了,不但风险太大,而且收益也严重不足。

增兵又不是刘备一个人的能力,袁绍也一样可以继续增兵。河北光是拣选出来的冀州军就有十五万众,这还没算十几万各州郡兵,以及被裁汰的近十万孱弱老兵。

真要比拼后劲的话,只要刘封不下场,袁绍还当真不虚刘备。

袁绍这次可谓是双管齐下,也不怕曹操在中间作梗,或者说他其实还希望曹操能出手阻止。这样一来,刘备这个老实人就能看清楚曹操的真实嘴脸,也就不会再同自己纠缠了。

只是曹操也不会那么傻,而刘备也不会真那么老实。

因此,不但朝廷当真下诏调停,刘备也礼遇了袁绍的特使辛评,并答应了双方和睦的请求。

随即,前线开始脱离接触,双方各自撤军,以巨昧水为界。

刘备这次出征,好歹拿回了北海国的郡治剧县,并周围十几个县邑。这些县邑虽然大部分属于北海国,可之前实际控制人一直都是袁谭麾下的豪强势力。

袁刘达成和睦,曹操还派使前来表达感激。正是刘家出兵青州,才有效的迟滞了袁绍对河内的行动,使得其至今为止都没有能动手,曹操只要不是傻了,于情于理都得派人来感谢这一下。

当巨昧水两岸的军队撤离之后,整个中原大地竟然彻底安宁了下来,再没有一处大型战火。

上至公卿,中至士豪,下至百姓,都在享受这难得的和平。

不过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不过是大战之间的间隙,是下一次战争的准备期。

此刻珍贵的和平,不过是为了下一次更大规模战事的蓄力。

**

时间过的很快,春耕之后开始夏收,夏收之后又要抓紧夏播,紧跟着又是秋收。

一年最好的季节,不但意味着丰收,也意味着一年的辛勤终于迎来了休息。

大汉十三州,除了交州外,其余绝大部分地区的冬日都是休息的好时间,而且因为御寒衣物的昂贵,大部分家庭都只会选择猫冬。而且就算是猫冬,也会有缺乏燃料而导致全家冻毙的危险。

不过总体而言,百姓们还是期盼着秋收的。

与北方相比,交州的百姓冬日要好过的多,虽然体感也会感觉阴冷,但至少没有冻死的风险。而且相比起夏日的酷热和多虫,冬日反而要干净许多。

因此,蒯越给刘封送来的计划中,预定的正是秋收之后动兵。

其实说是秋收之后开始动兵,可暗中的侵蚀行动早就已经展开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40章西南侵蚀(第2/2页)

蒯越以吕岱、陆逊、吕蒙、廖化、文聘五将为核心,各自领精兵两千,并辅助以四千青壮民夫,配给海量各类物资,沿着五条线展开侵袭。

第一条线乃是自交趾出发,以廖化为主将,沿红河一路北上,以财帛珍玩收买沿途土司、酋长、豪强,并许给盐铁茶贸的好处,唯一的要求就是让这些人帮助汉军稳定后勤线,不得阻挠往来船运。

第二条线乃是自郁林郡出发,走温水一路入益州牂牁郡,至后世贞丰县处,兵分两路,一路以陆逊为主,继续走温水,绕至益州郡,收买沿途土司、豪强。

另外一路,则是以吕岱为主,转入牂牁江,一路北上,直入犍为郡属国,为主力大军打前哨。

第四条路线,则是自荆州武陵郡出发,沿延江水一路向西,至牂牁郡中兵分两路,一路继续沿着沿江向西,进入犍为郡属国北部,另一路则是转入汉水(后世三岔河),直抵犍为郡属国汉阳县(即后世六盘水)。

这两路分别由吕蒙和文聘负责。

至于孙策、黄忠和魏延,则各领两千精兵作为预备队,哪一路前进受阻,无法用常规手段解决问题,迫不得已必须开战剿灭,则出动他们三部进行增援,期望以他们这三员悍将的优异战力,尽快解决掉出现的问题。

自去岁交州计划成型之后,蒯越就已经开始了蚕食计划,并为下一阶段的计划做铺垫准备。

经过整整一年多的蚕食、侵蚀、拉拢,进展的十分顺利。

这并不仅仅是蒯越等前线将领们的功劳,后方的刘封其实才是真正的首功之人。

原因很简单,因为雪盐、霜糖、香油、茶叶、铁质器具实在是太过抢手,供不应求。沿途的土司、豪强、酋长几乎无一不被这些东西给征服了。

即便是最为顽固倔强的老蛮夷,也在得到保证不侵犯当地的风俗习惯以及土地财产后,也愿意担保为汉军保障后路。

前提便是需要给足他们蛮夷的贸易份额,这个份额具体是多少,自然需要双方洽谈。

不过一般而言,这些土司、豪强、酋长们虽然胃口极大,但却拿不出什么好东西来。而且汉军的强大,以及合纵连横,也使得这些人即便想要耍横,也得考虑考虑是否能挡得住汉军。

西南这些蛮族和少民的装备,可是连荆蛮、山越都远远不如。

这些地方的人太过穷苦,经常衣不蔽体,生活条件比起山越来还要恶劣许多。

山越虽然也生活在大山中,但他们四周就是平原,一旦下山,就能接触到汉人。不论是劫掠,还是交易,总也能获得一些生活物资。

可这里的蛮夷可就难受多了,到处都是大山,下了山后举目四望,四面八方依旧都是大山。而且这里的汉民很少,就算有,许多汉民过的甚至还不如蛮夷,甚至本身也已经蛮夷化了,哪里还有布匹、工具这些东西和蛮夷们做交易。

因此,大部分的土司、豪强、酋长们对于汉军的到来居然是持欢迎态度的,毕竟土司、豪强和酋长们也要穿衣吃饭,也得给自己的女人好看的汉衣,给孩子们甘甜的霜糖。如果能够再给自己和部落里的勇士购置几把锋利的宝刀利剑,那可就再美满不过了。

偶尔有一两个不开眼的,都没来得及动用孙策、黄忠和魏延,就直接被前线的将领联合周围的土司、豪强、酋长们给围剿了。

子女土地牲畜平分,粮食则归了汉军。

至于据点,主要看位置,若是位于沿江,而且附近能兴修小型,甚至是微型港口的,那汉军就拿下,充作预备的前进基地,用来囤积粮食军械等物资。

如果是远离沿江地带的,那汉军就直接放弃,让周围的土司豪强们自己分配,汉军不掺和。

靠着雪盐、霜糖、香油、布匹等拳头产品,蒯越的交州军势如破竹,一年的时间已经深入益州南部上千公里,各条战线皆是捷报频传。

汉军在益州南部的所向披靡,别说远在雒阳的朝廷、天子和曹操不知道了,就是成都的刘璋也是全然不知,甚至连永昌的雍闿、越嶲的高定都没得到消息。只有牂牁的朱褒听到了些许风声,但他也只被汉军商人的伪装所蒙蔽了,没有重视起来。

如今,蒯越奏请刘封发动,正是因为各条战线的条件俱是已经成熟。

交趾的红河线已经进入了益州郡,郁林的温水线,也已经打通到了毋单县,距离味县已经只剩下了两三百里地。其他几条支线,也都进展顺利,成功的掩护遮蔽了主线的侧翼。

此时发动,秋高气爽,可一举拿下益州郡,并以此为前进基地,然后等到明年开春,向着成都平原发起冲刺。

刘封并没有第一时间回信给蒯越,而是先下令让蒯越做好准备工作,然后亲自前往江陵视察战备。

路过夏口的时候,顺便还检查了一下武昌城的进度。

和武昌比起来,汉阳(鲁山)城作为军事中心,目前的地位是比不过前者的,因此刘馥、孙权的工作重心一直都放在武昌上,汉阳的进度有些严重拖后。

但随时而来的是武昌城进展十分顺利,进度还提前了不少,尤其是港口,已经修建完毕,随时可以投入使用。

到了江陵之后,刘封的心情就更好了。

诸葛亮在江陵积极调度,囤积了大量的粮食、军械、以及各种物资。其中尤其是粮食部分,诸葛亮更是尽了最大的努力进行调度,其供应能力已经远远超过了长江这一路兵马的所需。

简单来说,就是交州军断粮了,只要能和荆州军会师,光靠江陵的存粮就能单独供应两军所耗五个月以上。有了这五个月的缓冲时间,刘封自然能紧急调度,从徐州、豫州、扬州征调粮食过来援救。

由这点可以看出,诸葛亮依旧是那个谨慎敏行,思虑周道的性格。

“孔明,以你之见,蒯异度之奏请,是时候应允了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