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风起宁古塔 > 第八百六十一章 太埋汰人了

风起宁古塔 第八百六十一章 太埋汰人了

簡繁轉換
作者:浪子边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03 16:33:12 来源:源1

这个世界上又没有真的神仙。

如果真有,有些事情也根本不必去争取和冒险,因为完全没有必要了。

贾平安敢这样做计划,自然有他的想法。只是在事情没成之前,他没必要向外去说罢了。

君不密,则失臣。

汐元连夜而返,等回到北统军大营的时候,距离她离开,前后不到两天时间而已。

一个人在几十万大军中,消失这么短时间,除非有人一直盯着,不然的话,别人是不知晓的。

见到了圣女之后,汐元便把见到了贾平安的全过程,事无巨细的......

春雪未尽,山道上还覆着薄霜。周昭踏着晨光走向学宫后山的观星台,脚印一行行留在石阶两侧,像是大地睁开的眼睛。她如今已不再需要铜铃引路,归墟印在额间温润如玉,每走一步,便与地脉轻应一声共鸣。三月来,宁古塔昼夜温差渐缓,冻土解封的速度远超往年,连深埋地底的古井都重新涌出清泉。

观星台上,裴九正俯身调整一座青铜浑仪。那原是前朝遗物,残损多年,如今却被他用魂力牵引、以断刃为轴,硬生生修复了七成。听见脚步声,他头也不回地道:“你来了。昨夜北方天际又现赤芒,不是残阵余波,而是……某种召唤。”

“我知道。”周昭站到他身旁,望向远处起伏的七峰,“昨晚我梦见母亲站在一片花海里,手里拿着一本没有字的书。她说:‘该翻开新的一页了。’”

裴九沉默片刻,指尖拂过浑仪上一道裂痕:“这仪器能测天地气运流转。近十日来,它显示宁古塔的地脉不再是单一脉络,而像一棵树分出了无数细根,延伸至千里之外??有人在承接你的力量,却不自知。”

“那是‘群识回廊’的扩散效应。”周昭轻声道,“当记忆被讲述,灵魂便不再孤单。我们以为是我们在唤醒他们,其实也是他们在支撑我们。”

话音刚落,浑仪中央的璇玑盘忽然自行转动,发出低沉嗡鸣。一道银光自盘心射出,投映在空中,竟勾勒出一幅流动的地图??北至极寒冰原,南抵江南水乡,东达东海渔村,西接西域荒漠,无数光点如星火闪烁,皆与宁古塔遥相呼应。

“这是……?”裴九瞳孔微缩。

“是那些听过故事的人。”周昭伸出手,一缕金光从她掌心升起,与空中地图相连,“每一个相信‘归墟存在’的人,每一个曾在梦中见过红裙女子的人,每一个因铃声停下脚步说‘我在’的人……他们的意识正在形成一张网。这不是术法,也不是符咒,而是一种新的‘共感’。”

裴九缓缓点头:“就像当年明心堂以静心珏维系天下文脉,如今你正在重建一种更广大的连接。但这也意味着,敌人会更快察觉。”

仿佛应验他的话,东南方天际骤然阴云密布,一道黑影掠空而过,形似巨鸟,却拖着铁链般的尾迹。紧接着,地面传来轻微震颤,学宫门前的无字碑表面浮现出一行血色文字:

>“逆者当诛,乱序者死。”

周昭凝视那字,嘴角反扬起一笑:“终于来了。”

裴九皱眉:“神机营不会这么快抵达,这气息……更像是‘守旧阁’的人。”

“当然。”她转身走向台阶,“他们才是真正的幕后之手。朝廷不过是棋子,而守旧阁,才是百年来封锁归墟真相的执棋人。”

下山途中,风渐紧。路过村塾时,几个孩童正围坐诵读《宁古塔志》,稚嫩声音清脆如铃:

>“昔有母守门,子继其志。

>非以力胜,惟信不息。

>故知人心可通幽冥,一念既起,万障皆辟。”

周昭驻足片刻,轻轻将一枚刻有金莲的木牌放入窗台,才继续前行。

回到学宫主殿,陈阿娥已在等候。她鬓发已白大半,手中仍捧着那本祖传的《宁古塔风俗录》,封面烫金已斑驳,内页却添了许多新注。

“昨夜祠堂烛火自燃,”她低声说,“我看见七个穿铠甲的老兵跪在祖宗牌位前,齐声道:‘愿护新生。’然后就消失了。这不是幻觉,周姑娘,他们是真回来了。”

周昭点头:“他们是自愿留下的守陵人,曾被历史抹去姓名。现在,他们选择重新现身。”

“可外面的世界呢?”陈阿娥叹息,“我侄儿从京城捎信来说,太庙血书三日后自动消失,皇帝震怒,已下令彻查所有与宁古塔有关的典籍。司天监监正被贬为庶民,临走前留下一句话:‘灯若不灭,终将照进宫墙。’”

“那就让光再亮些。”周昭走到殿中央的沙盘前,双手虚按。沙粒自行流动,勾勒出宁古塔全貌,七峰环绕,湖居中央,而从湖底延伸出十七条光脉,分别指向不同方向。

“这是我根据群识回廊反馈绘制的‘共感网络’。每一条线,都代表着一个潜在的共鸣节点。只要我们在这些地方点燃记忆之火,就能让更多人觉醒。”

“你要主动出击?”裴九走进来,神色凝重。

“不是出击,是播种。”她抬头看他,“守旧阁怕的不是武力,而是‘知晓’。只要还有人不知道归墟的真相,他们就能用恐惧统治人心。但如果真相成了常识,他们的权柄就会崩塌。”

三人商议至深夜。最终决定派出十二支“传灯队”,由学宫学生、老匠人、退伍老兵组成,携带特制的金莲铃铛与《宁古塔志》手抄本,前往各地传播故事。每到一处,便举行“听魂夜”仪式??众人围坐,讲述所知的宁古塔传说,点燃烛火,摇响铜铃。

第一支队伍出发当日,天降细雨。孩子们站在村口挥手,喊着“早点回来”。一位盲眼老人拄杖而出,将一只亲手编织的草铃挂在领队少年腰间:“这是我娘教我的手艺,她说,铃声能引路。”

三个月后,消息陆续传来。

江南某镇,一名书生在梦中写下整部《地脉图志》残篇,醒来后发现笔迹非己所熟,却字字精准。他将内容刊印流传,题名为《归墟真解》。

西北边关,戍卒夜间巡逻时见沙丘浮现古城轮廓,城门上悬匾“明心旧址”。有人拾得半块砚台,背面刻着“宁为真死,不作妄生”。

最令人震动的是,在京畿附近一座废弃驿站,竟有人挖掘出一口青铜鼎,鼎内藏有一卷竹简,记载着百年前守旧阁如何篡改史书、伪造灾异、构陷周家满门。竹简末尾署名:“裴渊绝笔”。

此物现世,朝野哗然。原本主张武力镇压的兵部尚书连夜辞官,传闻其子曾在幼年误触归墟边缘,被一道红影救回性命,自此每逢风雨夜必焚香默念“谢恩”。

而在这片动荡之中,宁古塔却愈发安宁。

学宫每日清晨钟鸣九响,学生不分贵贱,皆需修习“三课”:一是地脉感知,二是魂语基础,三是生死伦理。周昭虽年仅十四,授课时却自有威仪。她不讲经义,只讲故事??关于母亲如何在暴雪夜独守湖心三年,关于裴渊如何割舍肉身只为留住一线生机,关于那些无名战魂为何甘愿沉眠百年。

她说:“真正的教育,不是让人学会顺从,而是教会他们在黑暗中依然敢睁眼。”

这一日,她正讲至“静心珏的真正用途”,忽感归墟印微热。她闭目感应,只见识海之中,那朵金莲缓缓旋转,释放出一丝极细的光丝,直通远方。

她当即起身,召集裴九与陈阿娥。

“有一个人,正在靠近静心珏的最后一块碎片。”

“在哪?”

“陇西,破云岭。”

三人即刻启程。七日后,抵达目的地。破云岭曾是古战场,千年前一场大战令整座山脉塌陷,形成巨大裂谷,谷底常年雾锁,传说中有“失落之心”沉眠其中。

深入谷底时,周昭察觉空气异常沉重,仿佛每一口呼吸都被拉长。忽然,前方岩壁闪出一点绿光,随即化作人形??竟是周念!

他面容憔悴,左臂蛇纹炽烈如焰,怀中紧抱着一块晶莹玉珏,正是缺失已久的“静心珏”核心。

“你们……终于来了。”他声音沙哑,“我找了它三十年,不是为了复活谁,而是为了完成一个承诺。”

“什么承诺?”周昭上前扶住他。

周念抬眼,泪水滑落:“母亲临终前说,若有一天静心珏重聚,便将它交给那个‘听得见亡者说话的女孩’。她说,那孩子会明白,真正的和平,不是消灭死亡,而是让生者与死者彼此理解。”

周昭接过玉珏,刹那间,脑海中涌入无数画面??

她看见年少的裴渊与周婉儿并肩立于归墟门前,共同刻下第一道封印符;

看见母亲在暴雪中产下她,用血契将婴儿魂魄锚定于人间;

看见自己五岁那年闭眼赴死,却被七道英魂联手托起,送回阳世;

更看见,在遥远未来,一座座城市屋檐下挂满金莲铃铛,人们不再惧怕夜晚,因为知道总有声音在回应。

玉珏融入归墟印的瞬间,天地变色。

宁古塔七峰同时喷涌暖光,如同火山苏醒,却不带丝毫毁灭之意。光芒升腾交织,在高空凝聚成一座虚幻城池的轮廓??飞檐斗拱,书声琅琅,灯火通明,正是理想中的“学问之城”。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凡是悬挂金莲铃铛之处,铃声齐响。无论身处何地,凡曾参与“听魂夜”的人,皆在同一时刻听见一句低语:

>“谢谢你们,还记得我们。”

守旧阁总部,位于终南山深处的一座隐秘洞府。阁主身披玄袍,面覆青铜面具,正怒拍案几:“立刻调动‘斩忆使’,清除所有传播归墟真相者!我要让这段历史再次沉睡!”

话音未落,洞府内所有烛火骤然转蓝。墙上影子扭曲变形,竟浮现出周婉儿的身影,温柔而坚定地说:

>“你们封得住书,烧得了碑,却封不住母亲对孩子说的话。

>这一次,轮到我们讲故事了。”

翌日清晨,终南山脚下村庄的孩子们发现,自家院中多了一串铜铃。风吹过,铃声清越,像是有人在轻轻哼唱摇篮曲。

数日后,京城街头出现奇异景象:一群乞丐围坐分享食物,每人颈间挂着一枚金莲铃。有人问其来历,为首老者笑道:“昨夜梦见一位红衣女子,请我们吃糖葫芦。醒来就有了这个。”

恐慌开始蔓延,不是因为怪事频发,而是因为百姓不再害怕。

皇帝终于坐不住了。他召集群臣议事,质问为何“妖言”愈演愈烈。礼部侍郎出列,朗声道:“陛下,若万人同梦,岂能皆幻?若童叟皆闻铃声,难道全是妄语?臣以为,宁古塔之事,不在镇压,而在倾听。”

话音落下,殿外忽有钟声响起??竟是太庙方向!众人奔出查看,只见历代先帝牌位再度浮现文字,此次更为清晰:

>“吾等也曾迷途,幸有后人拨雾。

>宁古塔之光,非叛逆之兆,乃仁政之始。

>若君不能容此光,便是自绝于天命。”

皇帝怔立良久,终是长叹一声,命人取来朱笔,亲自写下一道诏书:

>“罢征宁古塔,赦过往罪籍,准民间自由传述归墟之事。另设‘通幽院’,专研魂理地脉之学,由宁古塔学宫协理。”

消息传至,宁古塔万人空巷。百姓自发聚集湖畔,点燃篝火,奏起古老乐曲。孩子们手拉手绕圈跳舞,口中唱着新编的童谣:

>“铃儿响,风儿轻,

>妈妈回来种花藤。

>不怕黑,不怕冷,

>因为有人在听。”

周昭站在高处,望着这片温暖人间,眼中含泪。

裴九走到她身边:“接下来呢?”

她微笑:“接下来,我们要把‘宁古塔模式’带到更多地方。不只是守护一方,而是让每一座城,都能学会与自己的过去对话。”

“你会走很远。”他说。

“但我总会回来。”她望向湖心,“这里是我的起点,也是我的心锚。”

夜深人静时,她独自来到当初母亲现身的青石旁。取出一枚新铸的铜铃,轻轻一摇。

叮??咚??

远处,一声回应悄然传来。

她笑了。

原来,有些约定,跨越生死,依旧有效。

风又起,铃声不绝。

这一次,是整个天下,在说:“我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