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风起宁古塔 > 第八百六十八章 死

风起宁古塔 第八百六十八章 死

簡繁轉換
作者:浪子边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03 16:33:12 来源:源1

个人实力连小宗师境都不是的马洪云,只是靠着气势接了两招,脖颈上便鲜血飞溅而出。

已入大宗师的圣女,实力的确是恐怖。

连杀上百人,也只是气喘而已。

凉世宗一死,前来救援的完颜邪与汪昂然皆是脸色大变。

用脚指头想,都知道,接下来,天下教的目标会是自己了。

“撤,杀下山去,我们都有活路。”汪昂然不愧是当过大司马的人,很清楚怎么样说,可以提升军心士气。

天下教实力的恐怖,实是让人胆寒。倘若继续发起冲锋的话,明......

风沙还未散尽,宁古塔的清晨却已喧腾。自周昭携父归来,三日之间,四方使节络绎登岛,书院门前堆满贺礼与请愿书。有人赞她寻回忠魂、光耀史册;也有人暗中递信,恳求她动用静心珏之力,开启自家祖辈被湮灭的记忆封印??一位江南商人甚至愿以万金换一次“归频”机会,只为确认祖父是否真死于冤案。

周昭闭门谢客。

她在父亲暂居的竹庐外守了整整一夜,听他断续低语三十年囚禁生涯:如何靠默背《孝经》保持神志清明,如何在寒冬舔舐石壁凝霜解渴,又如何在梦中一遍遍描摹妻子临终前的模样。“你娘走时,只说‘替我看看昭儿长大’。”老人枯手抚过周昭鬓角,“如今……也算圆满。”

可周昭知道,这“圆满”背后,是无数未曾开启的地穴,是千万仍陷于黑暗的真相。

翌日晨光初透,她召裴萤入室,取出一卷用油布层层包裹的旧图。“这是我在地穴深处发现的。”她声音极轻,“藏于石像腹中,以龟兹古文书写,绘有全国隐秘监牢分布,标注着‘音锁点’??那些能与心源网络共鸣的地理坐标。”

裴萤展开图卷,脸色渐白:“若此图属实,大胤百年来至少有七十二处‘幽锢所’从未见诸史册。其中三十多处仍在运作,最深的一处在西南瘴岭之下,关押者竟达三千余人……而朝廷对此一无所知?”

“不是不知。”周昭冷笑,“是不敢知。这些地方由前朝‘镇狱司’秘密设立,专囚异见之士、贬谪学者、知情流官。启明帝即位后虽裁撤旧制,但许多据点早已脱离中枢管辖,沦为地方权贵私设刑狱的工具。”

她顿了顿,目光如刃:“我要去一趟西南。”

裴萤猛地抬头:“你刚从西域回来!况且父亲才安顿下来,你需要休整??”

“休整?”周昭打断她,“你知道昨夜我梦见什么吗?成千上万双手从地下伸出,抓住我的脚踝,齐声说:‘你也忘了我们?’”她指尖轻触胸口,那里曾贴着静心珏的位置,“它沉在湖底,不再为我发热,可我的心,烧得厉害。”

裴萤沉默良久,终是点头:“那我陪你去。”

三日后,两人乔装成游方医者,携药箱北出宁古塔,绕道辽西,转入滇南。一路上,她们穿行于崇山峻岭之间,沿途所见,令人心惊:村寨废弃,田地荒芜,偶遇幸存村民,皆言“山中有哭声,每到子时便响,说是冤魂索命”。更有孩童夜间惊醒,喃喃背诵从未学过的律令条文,醒来却不记得一字。

“记忆溢出已经失控。”裴萤在驿站烛下记录见闻,“不是显形,是侵染。某些区域的心源场强得异常,像是……有人在人为激发。”

周昭凝视地图上那个被红圈标记的地点??黑水峒。据古图记载,此处原为唐代屯兵要塞,后因一场政变遭朝廷封锁,全峒军民被尽数囚禁地底,入口以玄铁封死,并埋设“断忆石”,阻隔一切外界感知。而今,那块石头,恐怕已裂。

抵达黑水峒那日,正值暴雨倾盆。

山道泥泞难行,两人攀附藤蔓下行至谷底,只见一面峭壁上赫然嵌着一道锈迹斑斑的铁门,门缝间渗出幽蓝微光,空气里浮动着细小的晶体尘埃,如同萤火飘舞。

“忆尘浓度极高。”裴萤取出检测铜管,观察其内液面变化,“几乎接近归频临界值……贸然进入,可能引发集体幻觉。”

周昭却已上前,掌心贴上铁门。刹那间,万千声音涌入脑海:女人的哀嚎、孩子的啼哭、士兵的怒吼、还有整齐划一的诵读声??那是《贞观政要》的片段,却被扭曲成机械般的咒语节奏。

她猛然抽手,面色苍白:“他们在教化囚徒……用记忆反噬的方式。”

就在此时,铁门内部传来震动,一声闷响后,左侧机关缓缓开启一条窄缝。一道身影踉跄跌出,浑身湿冷,披发覆面,口中不断重复:“吾名李承业,大理寺评事……无罪……无罪……”

周昭扶住他,掀开发丝,震惊不已??此人面容竟与三年前自杀于狱中的监察御史李元衡极为相似!

“你是他兄长?”她急问。

那人眼神涣散,却忽然抓住她手腕,嘶声道:“别进去……他们不是囚犯……他们是饵!”

话音未落,他全身剧颤,瞳孔骤缩,嘴角溢出黑色液体,顷刻气绝。

裴萤检查尸体,眉头紧锁:“中毒迹象不明显,更像是……记忆过载致死。他的大脑像是被强行灌入了太多不属于自己的经历。”

周昭望着那扇半开的门,寒意彻骨。她终于明白,这并非单纯的遗忘之地,而是一座****记忆实验场**。有人利用断忆石残余能量与心源网络耦合,将真实历史编织成精神武器,植入囚徒意识深处,再通过他们的口述、行为乃至死亡,向外扩散混乱与恐惧。

目的只有一个:摧毁“铭记即安”的共识,让民众重新陷入对记忆复苏的恐慌。

“必须关闭核心共鸣源。”周昭决然道,“否则不止西南,整个国家都会陷入认知崩塌。”

裴萤咬牙:“可我们不知道里面有多少人被操控,也不知道幕后之人是谁。若是贸然触发归频反制,可能会伤及无辜。”

“那就只能深入查证。”周昭从怀中取出一枚玉符??那是父亲临行前悄悄交给她的,“他说,若遇绝境,可用此物唤醒‘守誓者’。”

“守誓者?”裴萤愕然。

“周氏一族的最后誓言卫士。”周昭低语,“代代单传,隐于民间,只认血脉信物。他们存在的唯一使命,就是在国家失忆时,替天下记住该记的事。”

当夜,周昭割破指尖,将血滴于玉符之上。

月光下,玉符泛起温润青光,远处林中传来脚步声??三个黑衣人自雾中现身,跪地叩首:“守誓者奉召而来,请执铃者示令。”

周昭摇头:“我不是执铃者了。但我请求你们,助我查明黑水峒真相。”

三人齐声应诺。

次日凌晨,五人合力开启铁门,步入地道。

内部结构远比想象复杂:纵横交错的廊道如同迷宫,墙壁布满刻痕,既有历代冤案名录,也有大量伪造史料,甚至夹杂着未来预言式的狂想文字。每隔百步便有一间审讯室,室内设有铜钟与水晶阵列,显然用于强制记忆传输。

深入三百丈后,他们来到一座巨大穹顶大厅。中央矗立着一座由碎忆尘熔铸而成的祭坛,上面盘坐着九具干尸,皆着前朝官服,头戴青铜面具,双手交叠于腹前,仿佛仍在主持某种仪式。

“九幽引魂阵。”守誓者首领低声警告,“这是禁术,借死者执念牵引生者记忆,形成闭环污染。一旦启动,方圆百里内所有敏感者都将沦为傀儡。”

周昭环顾四周,在祭坛背面发现一块石碑,镌刻着一行小字:

>“圣历十七年,奉旨清剿宁古塔余孽,设黑水峒为洗心渊。凡涉周氏、林氏、沈氏旧案关联者,皆入此渊,重塑忠信。功成之日,新史自立。”

落款赫然是当今太后闺名??云蘅。

裴萤倒吸一口冷气:“原来……她是当年镇狱司的实际掌控者!难怪启明帝登基之初,她屡次阻挠修史……”

周昭怔立当场。

母亲死于瘟疫?不,或许根本就是被灭口。而父亲之所以能活,恐怕也是因为云蘅想留一个“活证据”,以便将来必要时拿来翻案操控舆论。

这一切,都是局。

她忽然笑了,笑声凄厉:“我们以为自己在修复历史,其实一直走在别人设计的记忆轨道上。”

就在这时,祭坛骤然发光,九具尸首同时抬头,面具裂开缝隙,传出合成般的声音:“欢迎回家,周昭。你终于来了。”

地面震动,四壁开启暗门,数十名身穿白衣的“净化使”涌入大厅,手中持有改良版静心珏装置,显然是仿制品,却能发出强烈干扰波,令人心神紊乱。

守誓者立即迎战,刀光剑影中,周昭拉着裴萤退至角落。

“不能再让他们传播虚假记忆!”裴萤大喊,“必须毁掉祭坛!”

“可那样会杀死所有还活着的囚徒!”周昭痛苦地闭眼。她看见幻象浮现:无数人在烈火中奔逃,有人高呼正义,有人惨叫蒙冤,历史的车轮碾过一代又一代,鲜血从未干涸。

救一人,还是救万千?

血亲归来,能否割舍私情,持守公义?

龟兹古城的预言,此刻在此地应验。

她睁开眼,做出了决定。

迅速撕下衣襟,蘸血书写一道密令,交予一名突围而出的守誓者:“立刻传信三衡庭,启动全国‘记忆锚定计划’??将所有已验证的真实史料同步注入各地心源节点,用真相压制谎言!同时通告天下:黑水峒之事,非鬼魅作祟,乃人为造祸,请勿恐慌!”

又转向裴萤:“你带其余二人撤离,我去切断主脉。”

“你疯了!没有防护进入核心区,你会被记忆洪流撕碎!”裴萤死死拉住她。

周昭轻轻推开她,微笑:“你说过,让我做一回女儿。现在,轮到我做一回史官之后了。”

她独自走向祭坛,取出贴身珍藏的母亲遗簪??那是一支看似普通却蕴含家族印记的银钗。将其插入祭坛裂缝,低声吟诵周氏代代相传的誓词:

>“不欺天,不蔽世,不惧死,不忘人。

>吾心为笔,吾血为墨,书此人间正道。”

霎时间,银簪爆发出纯净白光,与湖底静心珏遥相呼应。整个黑水峒剧烈震颤,伪造的记忆铭文逐一剥落,取而代之的是无数真实姓名缓缓浮现:李承业、王婉贞、赵元朗、林怀忠……每一个名字背后,都亮起一点微光,连成一片星河。

九具尸首发出尖啸,面具崩碎,体内积压多年的怨念如潮退去。那些被操控的灵魂开始清醒,有的痛哭,有的跪拜,有的喃喃念着亲人名字。

周昭站立不动,任由能量冲刷全身。她的皮肤出现裂痕,渗出血珠,双眼流出泪水,却是金色的。

她看到了母亲最后一刻的画面:在一间密室中,女子将族谱残页塞进墙缝,回头望向窗外飞雪,轻声道:“愿我的女儿,不必再为父母讨公道。”

然后,世界安静了。

三天后,黑水峒入口坍塌封闭,官方宣布发现前朝非法监狱遗址,正在组织清理。三衡庭发布公告,确认近期多地出现的记忆混乱源于人为干预,现已解除威胁。同时,《西陲囚录》正式列入国家记忆遗产名录,首批二十四处“幽锢所”遗址启动保护程序。

周昭未能及时返回。

人们最后一次见到她,是在宁古塔湖畔。她坐在岛心石台上,望着心源树新开的铃花,手中握着一本空白簿册。裴萤走近时,听见她在轻声记录:

“永昌八年,戍卒王五,籍贯不详……据其侄口述,此人原为工部匠人,因参与修建皇宫密道知晓内幕,被迫流放。途中救三幼童脱险,冻毙于风雪。今为其正名,补入忠义祠。”

风起,铃响。

裴萤站在身后,久久未语。直到夕阳西沉,她才开口:“你还好吗?”

周昭合上簿册,微笑:“好多了。我只是……终于学会了该怎么写历史。”

“不是用力量,不是用权力,而是用倾听。”

数月后,一部名为《记事者》的新书问世,署名“无名史官”。书中详述百年来被遮蔽的十三桩大案,每一章结尾皆附一句统一题词:

>“我不曾亲历,但我选择相信那些讲述的人。”

此书风行天下,成为新一代学子必读之作。

而在西北某座小镇学堂里,一位白发老人每日清晨都会拄杖来到院中,教孩子们唱一支新编童谣:

>“叮咚,叮咚,

>骨头敲石也通灵。

>爹娘不在天边外,

>记得我,我就醒。”

每当这时,远在宁古塔的周昭便会抬头望天,仿佛听见那熟悉的节奏,穿越千山万水,轻轻落在她心上。

她依旧住在湖边小屋,不再佩戴任何象征身份的信物。有时孩童们来找她讲故事,她便笑着讲起一个关于铃花、湖水和一群不肯忘记的人的传说。

“后来呢?”孩子们总爱追问。

她望着涟漪荡漾的湖面,轻声道:“后来啊,再也没有所谓的执铃者了。因为每个人,都成了记忆的守护人。”

风吹过,铃花摇曳,如同千万次温柔的应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