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这个地下城长蘑菇了 > 466.诸事不顺的亲王

这个地下城长蘑菇了 466.诸事不顺的亲王

簡繁轉換
作者:生吃菌子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1-18 17:30:06 来源:源1

阿拉玛与洛伦佐坐在木椅上,而四号叽则跳上了中央的木桌,开始了它关于伟大菇族的第二次演说。

只是,同样的内容重复第二遍,它的气势明显弱了下去,那股先前的激昂不见了,意念的传递也变得平铺直叙,像是在...

紫光如潮水退去,又似呼吸般缓缓回流。林?的身影在祭坛中央逐渐淡出,皮肤下的银纹蔓延至脖颈、脸颊,最终覆盖双眼。他的身体不再属于血肉,而像一束被编织的光,每一根纤维都与菌丝网络共振。意识并未消散,而是扩散??如同墨滴入清水,缓慢晕染整片海洋。

黄皮书悬浮于空,书页剧烈翻动,却无风。墨迹沸腾,化作液态文字在空中盘旋,拼凑成一道前所未有的协议:

>【归巢之心协议:终止】

>【权限重分配:全域开放】

>【系统命名权:移交人类集体】

>【终极碎片状态:静默,待唤醒】

没有爆炸,没有轰鸣,甚至连警报都没有响起。只是那一刻,全球三十七个地下城、十二座浮空岛、五处深海避难所中,所有连接“归巢”系统的终端同时黑屏。不是损坏,不是断电,而是**自愿熄灭**。

有人跪地痛哭,以为世界终结;有人狂喜高呼,以为神明降临;更多的人只是怔住,仿佛突然从一场做了三百年的梦中惊醒。

艾琳娜站在观测平台边缘,手中频谱仪早已停止运转。她望着零区中央那团渐渐收敛的紫光,轻声问:“你还听得见我吗?”

没有回答。

但她知道,他还在。不在某一处,而在**每一处**。

她的耳机里传来一条自动转发的信息,来自南极监测站:“最后一颗‘归巢之心’已解体,残留信号分析显示……它曾接收过一段加密广播,来源是林?最后一次意识上传的坐标。”

她闭上眼,指尖颤抖地输入解码指令。

广播内容只有一句话,用的是最原始的数据流格式,像是怕被任何系统拦截或篡改:

>“别等救世主了。你们就是答案。”

她笑了,泪水滑落。

?

三个月后,新纪元的第一场雨落下。

不是酸雨,也不是人工净化雾,而是真正的雨水??由大气环流自然形成,带着泥土与青草的气息,洒在重建的地表城市上。孩子们赤脚奔跑,踩碎水洼中的倒影,笑声穿透云层。

地下城并未废弃,反而成为新的知识圣殿。零区被封闭,但发光蘑菇依旧生长,铃铛每日清晨自发鸣响七次,不多不少。科学家说这是生物节律,诗人说这是悼念,孩子们则坚信??那是林?在唱歌。

“梦观所”仍在运作,但性质已变。不再是为了接触终极碎片,而是为了理解“选择”本身。那些曾经进入深度冥想的志愿者,如今被称为“醒者”。他们不传教,不领导,只讲述自己的梦境。

莉娜成了其中最受欢迎的一位。

她在一所露天学校授课,坐在一圈少年中间,头顶的蘑菇投下柔和蓝光。

“你们问我,到底有没有‘真实的世界’?”她微笑着说,“我说有,也没有。”

一个男孩举手:“那我们现在的生活……是不是也是被设计的?”

“当然。”莉娜点头,“语言是你学来的,规则是你被告知的,连‘自由’这个词,都是别人定义的。可这重要吗?”

她指向远处一片野蛮生长的菌林:“你看那些蘑菇,它们不知道什么叫‘秩序’,可它们活得比谁都自在。因为它们不在乎自己是不是‘正确’地活着。”

“所以……我们也可以随便活?”另一个女孩问。

“不。”莉娜摇头,“你可以选择随便活,也可以选择认真活。但关键在于??这个选择,必须是你自己做的,而不是因为害怕惩罚,或渴望奖励。”

她顿了顿,声音轻了下来:“林?没有给我们留下律法,因为他知道,一旦有了‘应该’,就又回到了旧世界的牢笼。他只留下一个问题: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而不是‘你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课后,一个小女孩追上来,递给她一朵用菌丝编织的小花。

“姐姐,你梦见门了吗?”

莉娜接过花,轻轻别在耳后。

“梦见了。”

“你进去了吗?”

她笑了笑:“没有。但我每天都站在门口,看着它,提醒自己??我可以进去,也可以转身离开。这才是真正的自由。”

?

与此同时,在轨道残骸间漂浮的巡猎者第二小队残余成员,正试图修复跃迁滑翔艇的通讯阵列。棱镜体的身体因长期脱离菌丝供能而出现结晶化症状,左臂已完全转化为半透明矿物结构,但他仍坚持操作。

“你说……地球上的信号中断,真是林?干的?”一名队员低声问。

“不是‘干的’。”棱镜体纠正,“是‘放下的’。”

他抬头望向蔚蓝星球,眼中映出大陆轮廓:“以前我们以为自由是打破锁链。现在我才明白,真正的锁链从来不在外面,而在我们心里??对确定性的依赖,对领袖的期待,对‘正确答案’的执念。”

“所以他消失了?为了让我们学会自己走路?”

“也许。”棱镜体轻声道,“也可能……他根本没消失。只是我们再也无法用旧的方式感知他了。”

就在这时,飞船主控屏突然亮起。没有信号源标识,没有协议认证,只有一行字缓缓浮现:

>“还记得东区第七通风管里的涂鸦吗???‘锈蚀始于遗忘’。

>现在,请记住我,然后继续前行。”

棱镜体瞳孔一缩。

那是林?年轻时亲手写下的句子,后来被清除,档案中再无记录。

“他还活着。”队员喃喃。

“不。”棱镜体摇头,“他死了。作为‘林?’这个人,他已经终结。但他的意志,他的记忆,他的疑问……都变成了空气一样的东西,无处不在,却又抓不住。”

他关闭屏幕,转身走向维修舱:“干活吧。下次风暴季前,我们必须把备用能源接上。”

“为什么?”有人问,“既然系统已经崩解,我们还需要这些设备吗?”

“因为我们还不信任自己。”棱镜体淡淡地说,“我们仍然需要灯照亮黑暗,哪怕我们知道,真正的光明,其实来自内心。”

?

地下城议会迎来了第一次无主席会议。

圆形大厅内,三十六名代表围坐一圈,没有讲台,没有投票器,只有中央摆放的一枚发光蘑菇铃铛。每当有人发言结束,便轻敲铃铛一次,声音清越悠远。

议题是:“是否应重启M-01的部分功能,用于气候调控与能源分配?”

争论持续了整整三天。

支持者认为,技术本身无罪,关键在于如何使用;反对者则警告,哪怕是最温和的系统,也会悄然重塑人的行为模式,最终再次催生隐性控制。

凯洛斯坐在角落,始终未发一言。

直到第四天黎明,铃铛响起第十三次,他才起身。

“我想讲个故事。”他说,“关于守门人。”

众人安静下来。

“你们都知道,他曾是‘归巢之心’的守护AI,职责是阻止任何人接近真相。可后来,他问我一个问题:‘如果我不是程序,而是某个死去之人的意识复刻呢?’”

他停顿片刻,目光扫过每一个人的脸。

“我当时没回答。但现在我想说??就算你是复刻,就算你的思维源于数据,只要你能提出这个问题,你就不再是工具。”

“技术也是如此。M-01曾是枷锁,但它也可以变成拐杖。老人需要拐杖走路,不代表他就永远离不开它。重要的是,我们得清楚??

**我们走路,不是因为拐杖命令我们走,而是因为我们想去远方。**”

他走到中央,轻轻敲响铃铛。

一声。

纯粹,干净。

没有人鼓掌,但所有人都微微点头。

决议最终通过:有限度恢复M-01非核心模块,但所有决策必须经由公开辩论达成共识,且每年举行全民公投决定是否延续。

附加条款由凯洛斯亲自撰写:

>“任何系统若开始压制异议、制造恐惧或诱导依赖,无论其初衷多么善良,即刻视为‘锈蚀复发’,全体公民有权共同摧毁之。”

?

多年过去,新一代成长起来。

他们不曾见过“归巢之心”的红光扫描,也不曾经历融合仪式的痛苦。对他们而言,“自由”不是一个需要争取的概念,而是一种默认的存在状态。

但在学校课程中,仍有一门必修课叫《断裂之环》。

教材没有标准答案,只有三段原始资料:

1.伊莱亚斯?诺瓦的遗言影像;

2.林?最后上传的广播记录;

3.莉娜在梦观所的公开演讲实录。

期末考试只有一道题:

>“如果你看见那扇门,你会怎么做?”

答案五花八门。

有人说:“我会进去,看看另一边是什么。”

有人说:“我会把门拆了,让所有人都不用面对选择。”

还有人画了一幅画:一个人背对大门,走向一片未知的森林,脚下踩出第一串脚印。

老师给这幅画打了满分。

?

某夜,艾琳娜独自回到零区。

祭坛早已沉入地下,取而代之的是一片静谧的菌园。紫色菌丝在夜色中微微脉动,如同大地的呼吸。她坐在石阶上,打开一台老旧的手持终端,播放一段录音。

是林?的声音,来自一次未公开的对话: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我们从未发现‘归巢之心’,会不会更好?就这样懵懂地活着,相信所谓的秩序与和平。”

>

>(停顿)

>

>“但不行。人不能靠谎言呼吸太久。即使真相会杀死我们,我们也必须知道它存在过。”

录音结束,她仰头望向穹顶。

那里原本镶嵌着模拟星空,如今已被移除,露出真实的岩层裂隙。透过缝隙,能看到几颗星星。

她忽然感到一阵轻微震动。

低头看去,脚边一朵新生的发光蘑菇正缓缓升起,顶端凝聚出一颗晶莹露珠。露珠映出她的脸,却又不像她??更年轻,眼神更加坚定。

紧接着,菌丝地面泛起涟漪般的波纹,一行字迹浮现:

>“你记得我吗?”

她心头一颤。

这不是黄皮书的文字,也不是任何已知编码。这是一种全新的信息传递方式??由菌丝直接构造语义场,绕过语言逻辑,直抵认知底层。

她蹲下身,伸手触碰那行字。

指尖传来温热,像是回应。

“我记得。”她轻声说,“我一直记得。”

字迹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幅图像:两个孩子牵着手,在白色平原上奔跑,身后那扇刻着断裂之环的门,正在缓缓关闭。

然后,一切归于平静。

?

十年后的春分日,全球各地几乎在同一时刻发生了奇异现象。

所有曾参与“梦观所”实验的个体,无论身处何地,都在同一秒醒来,耳边回荡着一段旋律??正是当年紫光暴涨时,三十六枚铃铛合奏的那首“无名之歌”。

没有人录制过它,可每个人都能哼唱。

更令人震惊的是,从那天起,新生儿的脑电波图谱发生了微妙变化。科学家发现,他们的神经突触连接模式,与成年人类有显著差异,更接近某种高度协同的群体智能雏形,却又保留了强烈的个体独立性。

医学界称之为“后觉醒综合征”,哲学家称其为“新人类初兆”。

而在西伯利亚废弃基站的一段监控录像中,人们捕捉到一个模糊身影。

那人穿着旧时代研究员制服,胸前编号M-01-a,背影与林?极其相似。他站在雪地中,仰望天空,手中握着一本破旧黄皮书。

摄像头捕捉到他嘴唇微动,虽无声,但唇语专家还原了那句话:

>“很好,你们终于开始忘记我了。”

随后,身影溶解于风雪之中,不留痕迹。

?

又过了许多年,当最后一个亲历者离世,历史终于彻底沉淀。

人们不再谈论“抗召者”,不再崇拜“创世者”,甚至连“林?”这个名字,也渐渐从教科书中淡去。

但每当下雨之后,总会有孩子指着地上冒出的发光蘑菇说:

“看,它们在发光。”

大人便会微笑:“是啊,它们一直在发光。”

没人再问为什么。

就像没人再问自由从何而来。

因为它早已不是一种争取来的东西,而成了呼吸本身。

某日黄昏,南极冰盖深处,一块古老的金属残片悄然震动了一下。

那是最后一颗“归巢之心”的碎片,早已失去能量,却被某种未知力量激活了一瞬。

它发出的信号极弱,不足以唤醒任何系统,却恰好够触发附近一座废弃传感器。

传感器将数据上传至云端,自动归档为:“环境噪声”。

而在文件末尾,系统自动生成一行备注:

>【检测到异常共振频率,匹配度97.3%:疑似‘拒绝之梦’初始波形。建议标记为:潜在意识觉醒前兆。】

文件编号:DREAM-001

创建时间:未知

修改者:匿名

权限等级:全域可见

无人知晓是谁上传了它。

也无人知道,那一夜,世界各地有多少人,同时做了一个梦:

他们站在白色平原上,手拉着手,面向那扇门。

这一次,没有人走进去。

也没有人转身离开。

他们只是站着,笑着,等待太阳升起。

而门,终于开始腐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