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北齐不被骑 > 第349章 显祖

北齐不被骑 第349章 显祖

簡繁轉換
作者:花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6-16 02:13:17 来源:源1

第349章显祖(第1/2页)

这种情况,同样发生在了北齐身上,高殷现在遇到的困难,就是司马炎的困难:

祖父高欢是齐国的奠基者,而伯父高澄是祖父的嫡长子,按道理来说,高欢死了是高澄,高澄意外离世,那么应当接班的是他的嫡长子高孝琬。

然而我大齐自有国情在此,齐国的传位发生了一些小意外,后继者是高澄之弟高洋,所以这个昭穆的顺序就被打乱了,和司马昭时期一样。

但高殷比起司马炎,有一个非常走运的地方,就是高洋这个司马昭二号成功登基称帝,提前将天命确保在自己身上,然后传给了皇太子高殷,而不像司马炎抢夺弟弟的继承权,使得高殷具有一定的合法性,毕竟称帝建国为大。

对齐国来说,宗庙的定性涉及到统治合法性,是最本源的政治问题,同样不能轻忽,否则随时会被人拿来当做借口横怼。

所谓的政治,就包含了这些对帝国建立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定性,是高洋、高殷这些统治者为自己权力来源做出解释和背书,为他们统治臣民找到一个合适的借口。

而如果其他人找到这个借口的漏洞、发现一个更好的借口,同时他们又恰好有着一点行动力,那么现在的帝王就会顿时倾覆——原先的高殷被掀翻,很大程度就和这个有关。

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太祖”这个最顶级的庙号。

“创基立业曰太”,太就是大,引申为功劳最大的祖先,高澄时期始建宗庙,他没有称帝,名义上还是魏臣,所以只建立四庙,给高欢上谥号“献武王”;高洋称帝后为天子,建立了六庙,天保二年十月,又把老哥高澄送了进去,凑成了天子七庙。

而因为崔昂等人“今献武王始封之君,便是太祖”的说法,认为高欢是奠基者,所以应当做太祖。

高洋也曾对齐国的昭穆发起冲击,希望将高澄挤出太庙,确立自己才是高欢的正统继承人,但因为现实中文襄旧人的势力庞大,安抚他们也是必要的整治工作,因此高洋妥协了。

高澄作为文襄皇帝进入太庙,且立高欢为太祖,换取他们对高洋的支持,同时高澄不称祖,这是高洋的底线。

作为高洋继承者的高殷,天然就有着把高澄的势力清理干净,将高澄赶出太庙,以维护高洋一系在齐国太庙主导地位的政治任务;而且只要把高澄赶出去,那齐国的昭穆就会恢复一世一庙的正常状态。

历史上高洋死后,原本的高殷给高洋的庙谥是高祖文宣皇帝。

高祖的含金量远远不如太祖,也因此在太祖是高欢的情况下,作为太祖之子,又是太后嫡子、至尊亲弟的高演、高湛就有着天然的法统。

加之鲜卑人并不排斥兄终弟及,就使得在法统上,高演有太后背书、自身是嫡亲宗王,又是长君,只要掌握了军队和皇帝,就能最大程度的消弭政变的恶劣影响,坐稳皇位。

高演夺位后,倒是并没有改掉高洋的高祖庙号,他死后高湛继位,给高演上的庙谥是“肃宗孝昭皇帝”,而高殷作为济南闵悼王下葬,不进入宗庙神主。

之后高洋的“高祖”庙号被高湛扯下,放在了高欢身上,改高欢庙谥为“高祖神武皇帝”,而高洋被改为了“显祖”,甚至改为“威宗”,于是“太祖”的庙号空悬,其目的很明显:

高湛就是想把太祖这个最尊贵的庙号留给自己,他身后还有着一个弟弟高济呢!

何况他们四兄弟兄终弟及的情况太频繁,现在轮到高湛自己处理这个麻烦了。

禅让帝位给高纬、自己做太上皇,以及改变兄长和父亲的谥号,都是高湛为了确保皇位在他的子嗣中传承而做的努力,其中最大的阻碍娄昭君已经消失,使得他能完成这个计划,但也因此逐渐失去了与晋阳兵马的联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49章显祖(第2/2页)

最搞笑的是,高湛死后,高纬给他上的庙号是“世祖”——老爹你那么宠爱弟弟阿俨,我担心得很,太祖还是留给我自己吧!

而高洋的这个“显祖”庙号,也有着历史上高洋死亡的线索:

北齐承袭北魏制度,而北魏也是有着显祖的,显祖献文皇帝拓跋弘,在唐朝以前,只有这两人是显祖。

拓跋弘在位时期,将北魏变成了统一北方、与南朝长期对峙的北方正统王朝,而高洋将东魏这个遮羞布扯下,使高氏化家为国,成为魏朝的继承者;

拓跋弘年号第一个年号是天安,第二个年号是皇兴,而高洋的年号是天保,高演的年号是皇建;

拓跋弘十三岁即位,二十三岁驾崩,前五年在位,后五年禅让给太子拓跋宏,做了五年太上皇帝,而高洋在位十年,前五年英明神武,后五年则荒淫暴虐;

拓跋弘曾被权臣、太原王乙浑控制,最后在太后的帮助下杀死权臣,而高洋原先的爵位是太原公,兄长被杀后成为新的权臣,最后控制了皇帝;

拓跋弘曾经想将皇位禅让叔父拓跋子推,遭到群臣极力反对,而高洋曾试探过是否要让弟弟高演继位;

拓跋弘也爱亲征,亲自率兵大破柔然,而高洋是英雄天子,对照严丝合缝,查重率简直离谱。

这二人的死因,也有异曲同工之妙:高洋有着齐国诸帝唯一的“暴崩”,而拓跋弘年近二十三岁就驾崩,《魏书》的作者是魏收,他是这么记载的:

“显祖暴崩,时言太后为之也。”

两显祖都是暴崩,太后们有什么头绪吗?

最让人难绷的是,两个太后都有着对应:

有个叫娄提的代人,当时担任拓跋弘的内三郎,拓跋弘暴崩后,他跟人说:“圣主升天,我还活着干什么!”

冯太后很欣赏娄提的气节,赐给他两百匹绢,这个娄提后来有个孙女,叫做娄昭君。

丞相乙浑谋反,彼时拓跋弘才十二岁,冯太后“密定大策,诛浑”,而高殷继位时十三岁,辅政大臣和宗王不和,娄昭君“密与孝昭及诸大将定策诛之”,被干掉的辅政大臣里也有一个姓可朱浑的人;

北魏奉行子贵母死制度,生下男儿便杀死母亲,以防止后宫干政,因此拓跋弘的生母已死,他尊奉嫡母冯皇后为皇太后,《魏书》是这么记载的:“显祖即位,尊为皇太后”。

刚好,《北齐书》里对娄昭君也有这么一句话:“天保初,尊为皇太后。”

之后拓跋弘驾崩,拓跋宏即位,一开始的年号是“承明”,《魏书》记载:“承明元年,尊曰太皇太后,复临朝听政。”

更巧了,娄昭君那边也有类似的话:“济南即位,尊为太皇太后”,两人都因为显祖即位而成为皇太后,又因为显祖之子即位而成为太皇太后。

拓跋宏是承明,高殷是乾明,承明这个年号只用了六个月,而高殷这个乾明帝,从高洋驾崩到被夺权,实际掌权时间只有四个月。

不得不说拓跋宏的运气是比高殷要好。

《魏书》还记载了,冯太后“后性严明……动加捶楚,多至百余,少亦数十。”

而娄太后,则是“后高明严断,雅遵俭约”,说巧不巧,她也喜欢打人,打了高湜一百多棍,把高湜打死了。

最后,冯太后的谥号是文明太皇太后,而娄昭君的谥号是武明皇后,一文一武。

所以齐显祖死亡的原因,史家已经通过曲笔,偷偷地告诉后人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