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抗战:从亮剑开始的批发帝国 > 第180章 进口生意也得做

抗战:从亮剑开始的批发帝国 第180章 进口生意也得做

簡繁轉換
作者:大郴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6-22 14:21:55 来源:源1

第180章进口生意也得做(第1/2页)

蓝星,5月5号,下午4点。

“阿嚏!阿嚏!唔...”

王嘉恩揉了揉鼻子:“谁骂我呀?”

说着挪动鼠标,在网上继续买设备。

之前给那边送过去的,只有一家大型纺织厂,对比那边4亿五千万多人口来说,根本不够用。

以前看剧的时候,看到最后一集,老李说家里穷,扯个褂子得过年穿,老丁也说家乡穷,县长的裤子都露着腚,然后老孔说新军装捎回去给老丁他爹穿,免得丁老爷子光着腚。

看电视的时候笑得乐不可支,但去到过那个时代,才知道这不是玩笑。

那个时候有许多人穿不上裤子,很多人家家里的娘们儿都不出门,因为裤子都给男人穿着出去干活了。

有些人甚至整个家里只有一条裤子,老人身子骨弱,家里那点儿布又得紧着下一代,所以每年的冬天都是老人家的一道难关。

农村人娶媳妇儿,要是能给小两口张罗一床新被子,那真是四里八乡都有面儿。

要说饿跟冻哪个更难熬,饿还能顶三五天,没衣服、没被子,那是真就一晚上的事儿。

衣食住行,衣排第一位!

所以,王嘉恩打算给多弄点儿纺织设备,弄他个几十万台,再给弄个十几万吨棉花。

还真别觉得多,沿海地区某市,大小纺织企业5万家,总共加起来有近百万台设备,这还只占了全国的10%。

上次走之前王嘉恩就已经订购了5万台,这次准备再买个15万台的,正好在各地都批了大仓库,应该很快就能准备好。

另外还有能开上百座粮食加工厂的设备。

至于说棉花,那边主要的产量都集中在鹰酱那里...

“咦?”

王嘉恩突然想到什么,点开搜索网页,输入:二战时期棉花价格。

“嚯,好特么一个奸商!”

却见搜索出来的结果显示,二战时期,鹰酱直接把棉花的价格从1937年的200美元一吨,抬到了1941年的440美元一吨,到战后更是上涨到了600美元!

难怪一个二战,鹰酱光是做生意,就把黄金储备从1937年的12958吨,提升到了1945年的20205吨!

这还只是官方储备,那些财阀的还没算!

王嘉恩表示服了。

但是转念一想,也是,人家连自己的国难财都发,那别人的国难财,发起来不是更加心安理得?

再一想,目前国内棉花售价,普通的差不多12900块一吨,差不多是18克黄金,拿去1941年,440美元,相当于391克黄金!

21.7倍的差价!

王嘉恩顿时眉飞色舞,又查一下二战时期鹰酱的棉花产量,发现鹰酱是真牛啊,1941年棉花总产量居然有387.5万吨。

国内目前也就只在580万吨的数值上下起伏,最高是14年达到了780万吨。

特喵的鹰酱还真不愧是当时世界第一强国!

单说棉花这一块,想要抢占鹰酱的市场,光靠那边国内的产量,短时间肯定别想了。

结合当时约翰牛从印度那边拿棉花,最低132美元一吨,他们纯掠夺,采购价基本等于成本。

这么看的话,鹰酱那边的种植、收割之类的成本,当时棉花最低价应该在150美元一吨左右,因为约翰牛那边,三哥是不用付工资的。

要是自己这边拿过去,哪怕是卖100美元,也能有5倍的利润。

而且棉花是刚需啊,根本不愁卖的,鬼子那边,在42年以后每吨棉花的价格都飙升到鹰酱报价的3倍,也就是1500美元了!

这生意得抢!

不光是棉花,其他的一应生意,都得抢!

赚得少无所谓,要的就是鹰酱在战后没钱给咱们设置岛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80章进口生意也得做(第2/2页)

念及至此,王嘉恩歪着脑袋笑道:“鹰酱,这么大块蛋糕,你一个人吃有点不够意思了吧?

我这个人心善,怕你撑着,我帮你分担一点。”

说完后,拿起了自己的电话,给老郭拨了过去。

没多久,电话接通,传出老郭的声音。

“哟,王总,回来啦?”

“啊,回来了,送个货能费多少功夫?”王嘉恩一脸笑嘻嘻,“那个...有个生意,做不做?”

电话那头老郭吸溜了一口茶水:“什么生意?”

“棉花生意,你这边负责收,我去卖,保证有5倍以上的利润,到时候除去采购、运输成本,利润五五分成。”

“5倍?还以上?”老郭有点儿不信邪,“你可别整那些挨枪子儿的门道啊,到时候我都保不住...”

但他马上又喝水呛到了,咳嗽几声后声音变得有些兴奋:“可以可以,这两年正愁国内棉花市场低迷呢,消费者都喜欢进口的高端棉花,我们的种植户都得花钱补贴!”

王嘉恩也咧嘴笑了,随后又想到什么:“对了,泡面、罐头、午餐肉、香肠、饼干...

总之就是超市里面能看到的那些速食产品的加工厂,对应设备都给我来十几套,还有相关产品配套的配方。”

泡面是个好东西啊,到时候对于物资极其稀缺的各参战国来说,简直就是战场神器!

煮个开水3分钟就能吃,味道还不错。

这东西要说追溯,咱们国家古代就有了,就是馓子,早在春秋时期就发明了。

不过那时候是富贵人家油炸了之后当零食的,或者寒食节的时候吃的,相当于是干脆面,老百姓一般也就过节的时候买点儿尝尝。

至于现代的泡面,是鬼子在50年代,根据馓子和风干挂面进行改良,发明了这东西,还真别说,一经问世就卖疯。

“可以可以!”老郭忽然有些激动,“哎,说起来咱不光能出口,还能进口。

你比如海鲜干货啊、冷冻水产啊,对不对?

现在高端美食行业对海鲜的要求你也知道,要零污染,零辐射,你客户那边...我滴个乖乖呀!

我之前看过一张40年代的魔都日报截图,说当时百姓穷,吃不起饭,只能捕捞大闸蟹、鲍鱼之类的充饥,那螃蟹...

我丢啊,跟照片上那孩子的脑袋差不多大!”

“别激动别激动。”王嘉恩有些无语。

这老郭,也不知道他边上有没有闲杂人等。

又说道:“这些我都有数,我客户还在打仗呢,等打完仗的。”

“明白明白,接下来想要什么你只管开口!”

“呵呵呵...”王嘉恩笑着笑着,眉头一挑,“杂交水稻,还有特高压输电,能行不?”

老郭顿时没声儿了。

过了5秒钟,他才咂吧着嘴说道:“这俩,都是最高级别的机密哎。”

王嘉恩撇了撇嘴:“特高压先不说,杂交水稻,你不用给太高端的那种亩产一吨多的。

就一般的,七八百公斤的技术,让我客户那边再顺着慢慢研究,先让他们能自己填饱肚子再说。”

“那也...”

“我加钱!”

老郭闻言似乎有些无语:“这次还真不是钱的事儿,这样你先等等,我去找上级汇报一下。”

“行,等你好消息!”

挂掉电话,王嘉恩长舒一口气,看向窗外。

或许用不了多久,那边的祖国就能有如此繁荣之相。

内心正感慨呢,手机铃声便响了起来,低头一看发现是程滔。

“喂滔爷!”

“嘉爷,没出去啊?”

“出去了,又回来了,怎么茬啊?”

“你上回让我帮你看庄园,我找了几个,明儿一起去看看喜不喜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