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抗战:从亮剑开始的批发帝国 > 第186章 技术井喷(下)

抗战:从亮剑开始的批发帝国 第186章 技术井喷(下)

簡繁轉換
作者:大郴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6-22 14:21:55 来源:源1

第186章技术井喷(下)(第1/2页)

太原机械厂。

办公室内,一位带着圆框眼镜,穿着老款八路军灰布棉军装的干部正在专心地绘图。

这位可不就是张楚?

是的,他从兵工厂调出来了,现在是太原第一机械厂厂长兼党组书记。

再看他面前桌上略显杂乱的图纸,却发现都是柴油发动机的各种零部件。

右手边,还有一张火车头的外观设计图,看图上标注的尺寸,限宽居然达到了5.8米。

正是之前王嘉恩建议的,轨距2250毫米的火车头。

张楚应该是在为这个巨大的火车头,设计专门的大马力柴油发动机。

此时他正在画的,长长的,看着像是曲轴。

不得不说他也是个天才,画图没怎么停顿,仿佛该有的尺寸早已在他脑子里勾画好了。

“笃笃笃!”

正画着呢,突然传来了敲门声。

张楚横过手里的半圆尺继续划线,头也不抬地招呼了一声。

“请进!”

门被推开,却见外面走进来一位目光略显清澈,大概只有二十来岁的年轻工程师。

“张书记。”

张楚抬头一看,终于停下了手中的铅笔,又微笑道:“怎么了,何明同志?”

何明拿着手中的报告,略显紧张地走到了张楚办公桌前:“张书记,我觉得,如果采用2250轨距的车头,或许蒸汽动力在某些方面,比内燃机动力更有优势!”

张楚闻言一愣,露出个问号脸:“怎么讲?”

蒸汽机除了燃料适应性广、结构简单易维护、低速高扭矩外,对比内燃机没有别的优点了,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如果仅仅为了这些优点,而放弃内燃机那更加卓越的性能,显然是不明智的。

只不过眼前的小年轻,是张楚十分看好的弟子,他倒也想听听对方的想法。

就听何明说道:“那个,如果按照我们现在的设计,火车头内部空间达到五米以上,我觉得,可以上蒸汽轮机!

之前英、美、德等国都试过蒸汽轮机方案,但是他们的轨距只有1435,车头限宽三米三。

因为空间限制,无法完善蒸汽轮机的,诸如热循环之类的各项子系统,导致热效率不到百分之十六。

但是我们的设计车头限宽五米八,能完善各项子系统的同时,锅炉也能装更大的,我算过了,理论上能够达到百分之二十八的热效率,这已经接近汽油发动机了!”

张楚眉头一挑,放下手里的铅笔和尺子,伸手接过了何明的报告。

看了两页后,他笑道:“想法不错,但是,铁路沿线是有很多站点的,需要频繁的启停。

而蒸汽轮机的运作,需要长时间稳定的高速运转,频繁变速,会加速其内部构件,尤其是变速箱的损耗。”

“是这样没错!”何明连连点头,却又说道,“但是火车不光是客运用途,还有货运用途啊,如果是运货的话,基本就是从出发站直达终点站,不存在频繁变速的情况。

如果用蒸汽轮机的话,长时间运行的稳定性、大修时间间隔等指标,反而比柴油机要好得多!

而且,蒸汽轮机单位公里运行成本,比柴油机要低很多!”

张楚闻言眼睛一亮,但也没有马上同意这个方案。

再次低头看了看手里的报告,思索片刻后笑道:“回去把方案进一步整理一下,下次厂里开会的时候,向大家做个报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86章技术井喷(下)(第2/2页)

何明顿时喜笑颜开,双手接过自己的报告:“是!”

阳泉,第一拖拉机厂。

厂区十分庞大,目测足有几百亩。

最里头的厂房后面的大空场上,停着好几辆手扶式的农用拖拉机,后头挂着的部件也是各种各样,有带犁刀的,也有带车斗的。

甚至还有几台收割机,只是形状大小不一。

单缸柴油机的技术,之前张楚他们一帮机械系高材生拿到之后,没多久就吃透了。

最后拖拉机厂成立,再选择车型的时候,觉得手扶拖拉机上手更简单,老百姓拿到手里之后很快就能投入使用。

过去的半年,这边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建造厂房,后面则是研发试制,所以还没进入大规模量产阶段。

视线来到其中一个厂房中。

这边似乎是一个样车试制车间,场地不是很大。

再看中间,好家伙,竟是在组装一辆坦克!

顶部的吊机将坦克的炮塔缓缓调运到车体中间,一众老师傅小心翼翼地将炮塔往车身上装。

只是看这炮管,并不是很粗,目测是85毫米的,但车体尺寸却明显是59式的。

想来是太原第一兵工厂那边还没弄出105的线膛炮,先用85毫米的炮过来给拖拉机厂这边积累生产经验。

看着炮塔与车身缓缓合拢,旁边一位戴眼镜的干部,也是忍不住眼巴巴地出声喊道:“慢点儿慢点儿!”

这干部,正是第一拖拉机厂的厂长,沈仲平,他还是张楚的校友,也是复旦机械系毕业,只不过比张楚还年轻一些,今年才25岁。

又过了许久,炮塔终于安装完毕。

两名老师傅钻进车内,一个进入驾驶舱,另一个则是钻进了炮塔。

坦克的生产,到了这一步其实就是总装了,车体与炮塔是相互独立的两个生产工序。

车体内诸如动力系统、悬挂系统、电气系统等全部安装调试完成,炮塔的火炮、观瞄系统、高低液压稳定系统等部件安装好之后,两者再进行组装。

现在,眼前这辆坦克就已经是成品了。

只听一声发动机的震颤后,尾部排气口喷出黑烟,随即变成熟悉的发动机轰鸣声。

又见炮塔开始转动,左转一下,右转一下,再360度转了一圈后,现场的老师傅们全都兴高采烈地欢呼起来。

毕竟这是他们自主生产的第一辆坦克。

沈仲平也是咧嘴欢笑,双手像只大海豹一样不停鼓掌。

欢呼过后,大家又有些怅然。

就听其中一名棉衣上沾满机油,脸上也黑黢黢的老师傅有些遗憾地说道:“要是兵工厂那边主炮进度快点儿就好了,这样咱这个坦克马上就能量产。”

沈仲平咂吧了一下嘴:“队伍上现在坦克够用,我们还是尽可能对这坦克进行强化。

强化装甲、动力,让它更快、更硬,变成陆地上的真正霸主!

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啊,王先生说过,铸造炮塔也会很快过时,焊接炮塔才是未来,同时我们要向模块化发展,减少前线后勤维修人员的负担!

目前厂里主要的生产任务,还是放在民用拖拉机上,也争取早日让咱们国内的农业生产,步入机械化时代!”

(吃午饭去了,下午接着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