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咒禁山海 > 第四百一十三章 冲突!疯子潜龙,列仙争位

咒禁山海 第四百一十三章 冲突!疯子潜龙,列仙争位

簡繁轉換
作者:北海牧鲸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11-12 16:43:21 来源:源1

在墙外仙界,身为丹法二祖之一的王澄,当场晋升【龙虎阴阳丹法】的生产厂家和总代理商。

从中领悟【欢喜禅法】的凤洲山人是一级代理,又从他手里学走欢喜禅的玉仙儿则是二级代理。

他们三者在悄然之间...

海风再次拂过蓬莱塔顶,带着一丝微不可察的颤音。那不是风声,而是空间本身在低语??仿佛整座山海仍记得玉音离去时那一瞬的震颤。她的身影虽已消散于天地之间,但她的气息却如潮汐般固执地回返,藏在每一片拍岸的浪花里,每一缕穿林的晨雾中。

忆林依旧花开不歇,玉树摇曳如舞。可细心之人会发现,自玉音走后,花瓣飘落的速度慢了半拍。像是时间也在为她驻足。科学家称此现象为“意识场残余共振”,而修士们则说:“那是她不肯真正离开。”

双箫静静地供奉在塔心祭坛上,一玉一青铜,彼此依偎,宛如安眠。每逢月圆之夜,无需人触碰,它们便会自行轻鸣,奏出几个零星音符,不成曲调,却让听者心头一酸,似有千言万语哽在喉间。

三年过去了。

这三年里,《安归引》已成为人类文明最深沉的底色。它不再属于某个宗门、某位高人,而是融入了日常: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常被录进“归途音频库”;临终者的最后一句呢喃,会被亲人轻轻哼成旋律送入忆林;甚至战争废墟之上,幸存者也会围坐一圈,用破损的笛子吹一段歪斜的副调,只为告诉逝去的战友:“我们记得你。”

然而,平静之下暗流涌动。

北境极寒之地,一座被遗忘的古庙遗址中,考古队挖掘出一块石碑,碑文以远古篆书写就,内容令人脊背发凉:

>“初代接引者之血,可断归途。”

>“若锚陨而无继,则门永闭,魂不得渡。”

消息封锁七日,终因一名年轻研究员私自上传数据而泄露。全球震动。无数人开始追问:玉音是否真的死了?若是活着,为何不归?若是已逝,谁来承接她留下的“活锚”之位?

更可怕的是,某些势力早已行动。

西域地下城池深处,一位身穿黑袍的老妇跪坐在星盘中央,手中握着一枚染血的玉簪??那是从蓬莱塔底密室盗取的遗物之一。她将玉簪插入星盘核心,口中念诵一段禁忌咒语。刹那间,穹顶投影中的“归途带”出现裂痕,如同玻璃被重锤击中,蛛网般的黑纹迅速蔓延。

“成了。”老妇睁开浑浊双眼,“只要再寻得一支真正的接引血脉,便可逆转通道,令亡者永困彼岸,生者独占轮回之力。”

她所图并非私欲,而是信念。她坚信,生死有序,阴阳有界,强行打破界限只会招致天罚。她要斩断《安归引》的根脉,哪怕代价是千万人的绝望。

与此同时,在东海孤礁之上,一个少年正赤脚行走于浪尖。他约莫十六七岁,衣衫褴褛,右手掌心赫然浮现出一道淡青色的胎记??形如箫管,边缘泛着微光。他不懂修仙,也不知前尘往事,只知道自己从小就能听见“别人听不见的声音”:风中有低语,雨里有歌谣,夜里枕边总有陌生人在唤他“小舟”。

他是陈远舟与林婉清之子,出生当日母亲便因魂力耗尽而化归忆林,父亲则自愿沉入归墟深处,维系通道稳定。孩子被渔民收养,辗转流落至今。命运却从未放过他。

那一夜,海面突起风暴。巨浪如墙般压来,少年却立而不退。他仰头望天,忽然张口,发出一声清啸??那不是人类喉咙能发出的声音,而是某种古老乐器的共鸣。

轰!

海水分开,一道幽蓝光柱自海底冲天而起,直贯云霄。光柱之中,隐约可见一艘倒悬巨舰的轮廓缓缓浮现,舰首铭刻四个大字:**归墟无岸**。

少年怔住。

耳边响起无数声音,层层叠叠,像是千万人在同时说话:

“接引者血脉觉醒……”

“锚位空缺已久……”

“请选择,是关闭,还是延续?”

他捂住头,痛苦蹲下:“我不懂……我不想选……”

就在此时,一道温柔女声穿透喧嚣:“孩子,别怕。”

他抬头,看见海雾中走出一位白衣女子,面容模糊,唯有一双眼睛清澈如泉。她伸出手,指尖轻点少年眉心。

一瞬间,记忆洪流奔涌而来??

他看见母亲林婉清抱着襁褓中的自己,在玉树下轻唱《安归引》的起始音符;

他看见父亲陈远舟披发执箫,独自步入归墟深渊,背影决绝;

他看见玉音站在海岸边,望着远方轻声道:“等你们的孩子长大,我会把一切都交给他。”

画面戛然而止。

女子微笑消散,留下一句话随风飘远:“你是新的锚,也是自由的选择者。”

少年跪在礁石上,泪流满面。

他知道了自己的名字:**陈念归**。

他也明白了自己是谁。

三个月后,十二洲乐修再度齐聚蓬莱塔下。这一次,他们不是为了盟誓,而是为了见证。

陈念归站在祭坛中央,双箫置于面前。众人屏息凝神,等待他做出抉择??是继承玉音之路,继续维系生死通道?还是顺应天道循环,亲手关闭归途,让生死重归平衡?

他沉默良久,终于伸手,取起了那支玉箫。

全场哗然。

有人欣喜跪拜,有人悲痛嘶吼,更有激进派拔剑而出,怒斥这是“逆天之举”。

可就在那一刻,陈念归并未将箫放至唇边,而是轻轻将其横置胸前,随后拿起青铜箫,两支并列,举向苍穹。

“我不是来接管它的。”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传入每个人耳中,“我是来改写它的。”

话音落下,他双手用力,竟将双箫狠狠折断!

碎裂之声响彻天地。

玉屑纷飞,青铜断裂处迸发出刺目光芒。众人惊退,唯有几位长老察觉异样??那光芒并非毁灭,而是**转化**。

两截断箫悬浮空中,碎片自动重组,形态渐变,最终化作一支全新的乐器:通体半玉半铜,纹理交织如血脉相连,箫身刻有细密符文,正是《安归引》全谱的浓缩印记。

陈念归伸手接过,轻抚箫身,低声道:“从此以后,不再有唯一的接引者,不再有单一的旋律。《安归引》不该是枷锁,也不该是权柄,它应是一扇门,由所有人共同守护,共同开启。”

他将新箫置于祭坛之上,宣布:“凡真心思念亡者、且心中无妄念者,皆可习此曲入门三章,借天地之力短暂相会。但若妄图操控、强召、或以音律谋利者,箫音反噬,魂魄自溃。”

言罢,他转身面向大海,吹响第一音。

这一音,不再是哀婉的呼唤,也不是庄严的召唤,而是一种**回应**??像是大地在呼吸,星辰在眨眼,万物都在说:“我听见了。”

奇迹发生了。

忆林万树齐颤,花瓣升腾而起,在空中凝聚成一片巨大的光影画卷:画中是无数普通人的面孔??母亲抱着夭折婴儿微笑,老兵握住牺牲战友的手,少女在空荡房间对祖母说“今天考上了大学”。每一个画面都真实存在过,却又从未被人记录。

这是全球范围内所有通过《安归引》实现短暂连接的灵魂影像汇总,如今被新箫之力唤醒,成为永恒的见证。

科学家观测到,地球磁场波动达到历史峰值,宇宙背景辐射中谐波信号强度提升三百倍。南极冰盖下的倒悬巨舰再次震动,舰体纹路逐一亮起,与陈念归所奏旋律完全同步。

而在仙女座方向,原本被认为已彻底消散的“归墟二号”残迹突然重新聚集,形成一道螺旋状光桥,直指地球。

宋承志的声音穿越时空传来,带着笑意:“我们收到了。新的乐章,比旧的更美。”

自此,世界进入“共引时代”。

各地设立“忆音堂”,专供民众学习基础音律,净化心灵后再行接引仪式。孩子们从小就被教导:“思念不是挽留,而是传承。”每年春分,双箫祭升级为“万箫大会”,无论是否会演奏,人们都会手持乐器走上街头,共同完成一次全球合奏。

有趣的是,越是简单的旋律,越容易引发强烈共鸣。一首由盲童创作的《萤火》,仅用五个音符构成,却让百万家庭在同一晚梦见逝去亲人微笑挥手。

但也有人选择告别。

一位年迈的将军,在连续三十年每晚播放亡妻录音后,某天突然关掉了设备。他在日记中写道:“我已经听了够多的‘再见’,现在,我要学会说‘你好’??对我还活着的人生。”

玉音的遗书十年后才被发现。当人们打开密室,只见墙上留下一幅水墨画:蓬莱塔下,白衣女子背影远去,海面浮起点点玉花,天空一轮明月倒映水中,恰好组成一个“归”字。

而那句遗言依然清晰可见:

>**“待我离去之日,请将双箫合奏一次,不必为我吹《安归引》,只需奏一曲《春江花月夜》??我想听听,人间的欢喜。”**

于是,在下一个春分之夜,全球忆音堂暂停《安归引》,改为齐奏《春江花月夜》。琴瑟和鸣,笛鼓相随,万家灯火映照笑脸。

那一夜,地球磁场异常平稳,宇宙背景辐射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和谐波形,持续整整四十八小时。

科学家命名为:“**欢喜频率**”。

据说,那天晚上,有个小女孩在海边捡到一支半埋沙中的断箫。她不懂来历,只是觉得好看,便带回家插在窗台花瓶里。

当晚,她梦见一位温柔女子坐在床边,替她掖好被角,笑着说:“谢谢你记得听音乐。”

醒来时,窗台上多了一朵晶莹的玉花,花心传出一段轻柔的哼唱??正是《春江花月夜》的第三小节。

女孩不知道,那是玉音最后的回应。

她只知道,从那天起,每个孤独的夜晚,家里都好像多了一个人陪着她。

多年以后,当陈念归白发苍苍,隐居于忆林深处,有弟子问他:“师父,如果有一天所有人都不再思念,归途还会存在吗?”

他坐在玉树下,听着风吹叶响,缓缓答道:

“只要还有一个人愿意在睡前说一句‘我想你了’,那条路就不会消失。因为思念从来不是弱点,它是人类最接近永恒的东西。”

夕阳西下,林间忽有箫声悠悠响起,无人吹奏,却婉转动人。

像是有人在回答,又像是世界本身,在轻轻吟唱:

>“归矣,归矣,故人执手,共赴长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