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我让高阳扶墙,高阳为我痴狂 > 第139章 世家出手

我让高阳扶墙,高阳为我痴狂 第139章 世家出手

簡繁轉換
作者:抱星明月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05 02:29:21 来源:源1

幽兰的话音落下,整座拍卖场瞬间陷入死寂。

所有人脸上都带着浓浓的愕然,随之而来的便是无数嘈杂的交谈声。

幽兰依旧保持着得体的笑容,端正地站在台上,并未打断他们的交谈声。

在拍卖会消息传出来时,就有小道消息说今日的拍卖会上会出现一尊堪比琉璃凤凰的至宝,而且跟文气有关。

也有人说过,他们亲眼见过那尊至宝,就是一尊青色的琉璃玄武驼书楼。

今天之所以能吸引这麽多富商和贵族过来,就是想看看能不能拿下这尊玄武驼书楼。

就算拿不下,也可以在旁边看看热闹,或䭾收集一些其他宝物不是?

毕竟这拍卖会连玄武驼书楼都拿出来了,其他宝物能差到哪里去?

本以为这等至宝要最後才出场,不曾想,第一件拍品就是它!

就在他们交谈时,四个穿着乾净整齐的大汉小心翼翼地抬着厚重的木质托盘走上来。

托盘之上,似乎有一件不小的东西,只可惜被红布所遮掩,看不清里面到底是什麽。

直到四个大汉把东西摆放在幽兰面前,後䭾微微一笑,小手一挥,直接将红布给扯了下来。

一尊威武霸气的琉璃玄武便展现在了众人眼前,体型之大,细节之精,让一众拍客呆滞在原地。

最重要的是,在玄武的背上,赫然屹立着一座九层书楼。

第一层的牌匾上,‘文渊阁’三个龙飞凤舞的大字若隐若现。

此刻,在三楼的世家之人终於坐不住了,霍然起身,死死盯着下面的琉璃玄武。

幽兰没有浪费时间,道:“第一件拍品玄武驼书楼,起拍价一万贯,每次加价不得低於一千贯。”

“现在我宣布,拍卖......正式开始。”

随着她的小锤落下,一道中年男声从上而下,响彻整座拍卖场。

“五万贯!”

仅仅一次出价,瞬间便让楼下大厅的拍客心中刚升起的小火苗熄灭。

他们之中,有一部分人确实出得起五万贯,可能拿出五万贯钱的人,会是一个傻子呢?

显然不是。

大家都明白,五万贯只是开始而已。

今天这尊玄武驼书楼,不是他们可以染指的东西。

“.......”

“呵,真是财大气粗啊。”

李世民坐在椅子上,一只手撑着下巴,在听到这个数字时,不禁冷笑一声。

他在宫中节衣缩食,妻子还得日夜织布提倡节俭,可这些人却能立刻喊到五万贯。

五万贯啊!

这可以买多少粮食,又能让多少百姓活下来?

“二郎,方才那道声音臣妾听起来十分耳熟,好像是黄门侍郎崔民干。”长孙皇后提醒道。

“嗯,是他。”李世民目光冷冽:“朕当初想修订《氏族志》,也是他一直从中作梗。”

“看来,朕登基这些年,已经让他们忘了朕以前是干什麽的了。”

拍卖会再次陷入了寂静,不过这次并没持续太久。

一道轻笑声便在场中响起,“崔侍郎真是好大的财力啊,不过......今日这尊琉璃玄武,我李某,却是要争上一争的。”

“六万贯!”

崔民干冷哼一声,听出了这道声音的主人。

赫然是奉命修《北齐书》的中书舍人,赵郡李氏李百药!

登录用户的「站内信」功能已经优化,我们可以及时收到并回复您的讯息,请到用户中心-「站内信」页面查看!

“说那麽多作甚?想真出价便是,我崔某又没有捂着你的嘴!”

“十万贯!”

他再次往上提了四万贯,价格已经攀升到了十万贯。

就在此时,一道平静谦逊的声音插了进来,“两位大人消消气,这件至宝大家都想要,所以,我们公平出价,价高者得便好。”

“我卢某出价十一万贯!”

李百药和崔民干听到这声音眼睛微微眯了一下,倒是没想到他居然也来了。

对比自视甚高的范阳卢氏,方才出声的卢承庆简直是一股清流。

他性格温和,待人谦逊,喜好务实合作,一直主张缓和与皇权的矛盾。

没想到,他居然也会来。

看来,今天的拍卖会还真是卧虎藏龙啊。

李百药与崔民干这般想着。

“好!”

幽兰总算抓住机会说话,敲了敲锤子,“这位卢先生出价十一万贯,还有没有出价的?”

她环视一圈,没人开口。

幽兰再度落锤,“既然如此,十一万贯一次!”

她才刚说完,三楼又是一道陌生的声音响起。

“那我也来凑凑热闹吧,十二万贯。”

听到这个声音,连李世民都愣了一下。

随後眼神缓缓沉了下去。

此刻,连长孙皇后都未曾开口了,房间里的气氛忽然变得压抑起来。

陈衍有些疑惑,凑到李丽质身边,小声询问道:“这是谁啊,我怎麽觉得陛下情绪好像不对。”

如果换一个人,李丽质可能还真不知道,可这个人的声音她听过。

李丽质嘴唇微动,用最小的声音回道:“如果我没听错的话,这应该是太原王氏的王侍中。”

“侍中?!”

陈衍瞪大双眼,“王侍中,王珪?”

李丽质轻轻点了点头。

陈衍总算明白为什麽李世民不高兴了。

侍中,这他娘的可是宰相之一啊。

而且,他记得有次听李承乾说过,李世民对王珪很看重,命其为‘诤臣’,但王珪仍维护士族利益,主张‘门荫入仕’。

简单来说,他想让天下读书人必须通过世家贵族,或者功勋才能获得入仕途的资格。

这就跟李世民沿用隋朝的科举制度的用意背道而驰了。

陈衍啧了一声,想通了什麽。

王珪的主张显然想稳固世家贵族的地位,而李世民则想让天下寒门子弟有出头之日。

在这种情况下,王珪居然还能活着,甚至占据一个宰相的位置,这可就有意思了。

正当他思考时,李世民突然开口:“子安,上次你跟朕说,命人建造功德碑之事,朕回去后细细想了想,发现有些不妥。”

“朕命人建造的功德碑,朕确实可以随便填一些数字,让朕的名字把世家压在下面。”

“但是,世家为了名声,必然不会少捐,朕要压过他们,填的数字必不可能少。”

“一般来说,这种赈灾钱粮都需要经过很多人审批,到那时,若是被人发现朕随便填写数字,导致收集上来的钱粮数目不对。”

“该怎麽办呢?”

“......”

登录用户的「站内信」功能已经优化,我们可以及时收到并回复您的讯息,请到用户中心-「站内信」页面查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