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帝李承乾:在李世民面前杀李泰 > 第384章 魏征:此书简直是妖邪!

大帝李承乾:在李世民面前杀李泰 第384章 魏征:此书简直是妖邪!

簡繁轉換
作者:丰裕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04 02:36:58 来源:源1

第384章魏征:此书简直是妖邪!(第1/2页)

“对了,众爱卿,这本书就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读,这也是朕对以后的书的要求之一。

众所周知,原本的书都是从右到左,从上到下。

最根本的原因是来自于,竹简那个时代。

因为要用右手托着竹简,左手来展开。

而且,竹简是一片又一片,从上往下才好书写。

先穿好再雕刻或者书写,显然不一定能满足自己所需,都是先雕好或者书写好再串起来,才需要会这么做。

可有了纸张之后,完全没有这个必要性。

从右往左书写的方式,还得提着自己的衣袖,生怕沾染了墨汁。

现在完全可以左手持书,右手翻阅,何必再如此做?

除了习惯之外,朕认为如此更加方便。

随着书籍的改变,甚至是书写的改变,朕也觉得这样排序更好。”

百官稍微愣了一下,并没有对这个事情出声。

稍微想想,似乎的确有一定的便利性。

但还是有些不习惯,一下子就翻到了最后。

看了两眼发现不对,又赶紧翻到最前面。

这一看,百官的脸色渐渐变化。

有满脸不可思议,有满脸狰狞,有满脸胀红。

反正在他们看来,这本书实在是太过于离经叛道。

明明是好好的论语原文,书里面的释义太过于不可思议。

这跟他们的三观,极致的冲突。

他们终于知道,封面不是错字了,而是确确实实的——抡语!

朝闻道,夕死可矣。

如此妙的一句话,居然成了早上打听到去你家的路,晚上就去弄死你。

君子不重则不威,居然成了不下重手就没有威信。

猛然间,魏征几乎咆哮一样的声音响起:“陛下,此书是何人所编,简直是……简直是妖邪!”

妖邪这两个字,说得特别的重,堪称咬牙切齿。

魏征不是没听到,之前李承乾说是他编的。

但他不相信,也不敢认,故意装糊涂。

反正书的作者名上写的很清楚——佚名!

那就是无名氏。

既然是无名氏,那就不是皇帝。

妖邪这两个字,似乎带上了重重回音,在整个含元殿中回荡。

“魏爱卿别着急,看来朕说是朕编的,你也不相信。

你可以先翻到最后两页,好好的看看,到时候再说!”

魏征呼吸急促,怒气冲冲,翻到最后两页。

只见倒数第二页上,画着三个缩小版的素描肌肉壮士,还是三个老年的肌肉壮士。

三个都是同一个人,只是面对的方向不同,旁边有几句竖着排的话。

【孔丘,孔老二,孔武有力者,德肩才背仁胸……】

魏征下意识看了一下三幅图,瞬间就理解了,何为德肩才背仁胸。

他的怒气越来越高涨,甚至恨不得马上把这本书给撕了,撕得稀碎那种。

百官自然也有样学样,他们也想看看后面到底写了什么。

【成立七十二堂口,带三千壮士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仁义。

仁者,把人一分为二的技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84章魏征:此书简直是妖邪!(第2/2页)

义者,把脑袋按进胸膛里的力量。

周游列国期间,道理和物理,仁义还是‘仁义’,列国必须服一个。

孔丘在时,礼仪春秋。

孔丘去后,战国百年!】

看到这些文字,魏征怒发冲冠,这和他的三观太冲突了。

百官其实也是一样,只有稍微年轻一些的,莫名的感觉有道理,却同时和自己的三观冲突,表情诡异极了。

魏征已经很想喷很想喷,赶紧用最大的力量翻到后一页,差点直接把那页纸扯坏。

这一页上写着:

【自古以来,人人皆以为,孔丘弟子收集编著成的论语,也就是孔丘日常所言,是导人向善。

然,我不这么认为。

试想在那战国时代,可谓十里一小国,百里一大国,国国不重样。

国皆野蛮而凶残,否则如何能守住自己的地盘?

这种情况下,若是孔丘宣扬的是论语中的仁义,无用不说,只怕就和看不惯此书的一样,恨不得把对方碎尸万段。

如此情况下,孔丘虽然不得重用,还能安然无恙,可见三千弟子三千兵,且全是精锐之兵,百国不敢招惹,只能送走!

如何得出此结论?

《史记·孔子世家》中明确提到: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荀子·非相》提到“仲尼长,子贡短”,侧面印证了孔丘身高异于常人。

《吕氏春秋·慎大》:孔子之劲,能举国门之关。

《淮南子·主术训》:孔子力招城门之关。

《列子·说符》:孔子之劲,能拓国门之关。

此三者佐证,足以说明符合史实。

既如此,为何后世之人,会认为孔丘只懂教化?

儒家六艺,难道没有弓马骑射吗?

结合时代背景,那是战国时代,百国时代。

若没有自己足够的力量,如何能周游列国?

加之,论语的成书,乃孔丘弟子,集成其日常所述,却没有给予注解。

谁人能知,孔丘说某话之时,是在何等情形之下?

后人根据孔子教化之根源,释其为论语。

我为何不能根据其武力之根源,释其为抡语?】

这一篇话看下来,百官感觉脑子轰鸣,一片空白。

他们,居然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论语本就不是孔子成书,而是孔子的后人成书。

其意思也不是孔子自己说的,而是后人释意而成,谁敢说就是真实的?

尤其是,孔子身长九尺六寸,还能够‘动’城门之关。

儒家教化之中也有弓马骑射,谁敢说其没有力量?

并且那时候,的确是百国乱战。

孔子四处推广仁义,还能够一路走下来。

难道说,那时候的各个诸侯国君,全都是善人吗?

这明显说不通!

正因为没法解释,没法反驳,百官三观受到了剧烈的冲击。

有些年纪大点的,再或者是老古板,身体都开始摇晃起来,脸色变得极端难看。

他们三观碎了,整个人就像第一次认识这个世界,无法直视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